山东省马头崖地区铜金矿矿床成因及成矿规律

2021-06-13 05:21黄坤朋
世界有色金属 2021年5期
关键词:马头热液岩浆

黄坤朋

(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省地勘局第二地质大队),山东 济宁 272100)

1 成矿地质背景

马头崖铜金矿位于费县北18km处,大地构造位置属华北陆块,鲁西隆起区,鲁中隆起,蒙山-蒙阴断隆之蒙山凸起。区内沉积地层主要分布于北东部及山间沟谷处,主要出露新太古代泰山岩群,古生代长清群、九龙群及新生代第四系。区内岩浆活动主要发生在新太古代及中生代,各时代的侵入岩均有出露[1-3]。区内构造主要表现为韧性剪切带和脆性断层,韧性剪切带主要有三皇庙韧性剪切带、马头崖-岚石韧性剪切带和鲁家庄-白马峪韧性剪切带,脆性断层按走向可分为近南北向、近东西向、北东向、北西向四组。

2 矿床地质特征

马头崖铜金矿圈定了两条矿化蚀变带,编为Ⅰ号和Ⅱ号。

Ⅰ号蚀变带处在彭家岚子断裂中部,长约1800m,中间部分为第四系覆盖,蚀变带宽10m~40m。总体走向358°,倾向东,倾角85°~88°,带内充填白至乳白色石英脉和蚀变闪长岩脉。据地表工程控制,矿体最大厚度为5.17m,最小厚度为1m,一般在2.51m~3.75m之间。铜的最高品位为0.85×10-2,最低品位为0.212×10-2,平均为0.499×10-2。

Ⅱ号蚀变带位于转山前断裂中段,矿化蚀变带长约400m,宽3m~10m,走向15°,倾向北西,倾角65°。带内充填有较多的石英细脉,脉宽数厘米至1米。金最高品位为13.11×10-6,一般1~2×10-6,铜的最高品位为2.67×10-2,一般0.42 ~ 1.37×10-2。

3 区域成矿要素

通过对马头崖矿床特征、区域成矿地质作用、区域成矿构造体系、区域成矿特征的时、空、物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总结出该类矿区域成矿要素,并将其划分为区域地质环境和矿床特征两大类。根据各要素在成矿作用中的贡献,将区内铜金矿成矿要素分为必要要素4类、重要要素4类、次要要素2类(表1)。

表1 马头崖铜金矿区域成矿要素、预测要素一览表

4 成矿规律

(1)岩浆岩。新太古代岩浆岩位于彭家岚子断裂南段,是铜金矿的有利赋存部位,岩性主要为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变角闪辉长岩,岩性较单一,其自身不利于成矿,但由于靠近彭家岚子断裂,侵入体内形成多条次级断裂及断裂破碎带,为铜金矿的形成提供的容矿构造[4]。

中生代岩浆岩仅零星出露早白垩世上水河单元角山闪长岩,位于彭家岚子断裂南段两侧,呈小岩株状、脉状。从侵入体的规模和数量可以看出,区内燕山晚期岩浆活动较弱,对铜金矿的形成造成一定的影响[5]。区内成矿岩浆为深成的幔源岩浆,沿沂沭断裂带上升,在区内沿浅部NW向断裂和近南北向断裂就位,演化过程中受地壳物质不同程度的混染。

(2)构造。近南北向断裂控制了区内成矿岩体的就位,为控矿构造,也是容矿构造。铜金矿的形成是通过接触交代作用与渗滤交代作用等完成的,因此矿体的产出受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面构造控制。岩浆岩体内捕掳体构造,对矿体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6-8]。

(3)围岩蚀变。矿体的围岩蚀变较发育,主要为硅化、孔雀石化、褐铁矿化、绿泥石化。硅化为铜金矿床围岩中最重要的蚀变,一般矿体附近硅化较强烈,而硅化发育的部位极有可能发生金矿化与铜矿化。绿泥石化在区内普遍发育,特别是在变角闪辉长岩中,常伴随孔雀石化及金矿化出现。

(4)成矿物质来源。区域资料显示,区内铜金矿成矿热液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体系(据胡华斌等,2004)。

燕山期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形成沂沭断裂带,在其两侧伴生大量次级断裂,深源岩浆沿沂沭断裂及其次级断裂上升,上升的过程中将含矿热液带入地表,随着温度、压力的降低,热液中的Cu、Au、Ag、Fe等金属组分析出。

(5)矿床共伴生规律。区内金、铜矿(化)点以金为主,伴生矿产为铜。

(6)成矿有利部位。近南北向小断裂及其形成的破碎蚀变带矿化明显,是矿体赋存的有利部位。

彭家岚子断裂附近的雁翎关组斜长角闪岩,其裂隙发育部位。

竹子园单元变角闪辉长岩裂隙发育部位。

5 成矿模型

5.1 成矿背景

马头崖铜金矿位于沂沭断裂带的西侧,地表出露的岩体主要为老基底,由新太古代变质变形侵入岩和泰山岩群沉积变质岩体(据李俊建等,1997),基底之上沉积着古生代地层,以碳酸盐岩建造为主,是金矿成矿的有利围岩。(据宋明春等,2003)。

区内构造以韧性剪切带和脆性断裂为主,韧性剪切主要在变质变形侵入岩区发育糜棱岩带,对区内铜金矿的形成有一定程度的控制作用,脆性断裂在区内广泛发育,控制着区内中生代岩浆活动及其金矿化[9-11]。

区内岩浆活动有两个高峰期,一是新太古代,二是中生代,后者与金矿化的关系密切。中生代岩体零星露头,面积较小,岩性主要为闪长岩。

5.2 成矿时代

区内金矿床的主成矿期应为中生代早白垩世,金矿床周边分布有中生代早白垩世侵入体。金矿床产于彭家岚子断裂及其次级断裂中的硅化花岗岩中,硅化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与彭家岚子断裂的强烈活动时间相一致,即早白垩世。

5.3 矿床成因及其生成机制

中生代燕山晚期,受沂沭断裂带强烈活动影响,区内形成一系列NW向和近南北向断裂构造,同时出现构造—岩浆热事件。中生代岩体沿NW向基底构造侵位,使矿源层内含金组分活化、迁移。在岩浆演化过程中,挥发组分逐渐增多,含金组分与挥发组分等形成易溶络合物,而进入流体相。在温度、压力等一系列物理化学作用下,含矿热液发生迁移。当含矿热液流经张性构造裂隙中,由于天水的加入,加速金质的沉淀,形成规模相对较小的热液型金矿(图1)。

图1 沂沭断裂带地区燕山晚期热液型金矿成矿模式图(据石文杰,2014)

6 结论

(1)通过对马头崖铜金矿床的分析研究,提取了区域成矿要素,其中必要要素4类,重要要素4类、次要要素2类;从铜金矿体赋存层位、控矿容矿构造、围岩矿化蚀变、成矿物质来源与矿床共伴生规律等方面系统总结了成矿规律。

(2)分析研究了马头崖地区铜金矿矿床成因,为构造控制的铜金矿床;建立了成矿模型,即燕山期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形成沂沭断裂带及其两侧的次级断裂,幔源岩浆沿沂沭断裂及其次级断裂上升,上升的过程中将含矿热液带入地表,随着温度、压力的降低,热液中的Cu、Au、Ag等金属组分析出形成小型矿体。

猜你喜欢
马头热液岩浆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热液蚀变类型及蚀变流体的分带特征
火山喷的不是火
岩浆里可以开采出矿物质吗?
热液锆石鉴定特征及在热液型金矿床年代学研究中的应用
马头星云
凯恩斯的手
狰狞的地球
Desoutter马头动力工具自动送钉系统推动高效率装配
可爱的小马玩偶
岩浆转化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