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刺结合颜面肌手法训练对周围性面瘫颜面肌运动功能恢复疗效研究

2021-06-14 06:21陈颖包静林向荣杨松淞
健康之家 2021年21期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

陈颖 包静 林向荣 杨松淞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针刺结合面肌康复手法训练对周围性面瘫患者面肌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方法:随机选择面瘫患者60例,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分别训练4周(28天)。训练前后采用面瘫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并进行1个月随访。结果:中医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手法治疗的患者,其评定分数比单纯针刺治疗患者的高。结论:中医针刺结合颜面肌康复手法训练疗法,对周围性面瘫颜面肌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优于单纯中医针刺治疗。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颜面肌手法训练;中医针刺。

面瘫是一种以面部位表情肌运动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疾病,常发生在冬季和春季气候交替变化时。此病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其中周围性面瘫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病一侧颜面表情肌瘫痪,其中以额纹消失,不能做皱眉蹙额动作,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病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因肌肉瘫痪而偏向健侧,流涎不止等。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周围性面瘫诊断标准以《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为准,周围性面瘫恢复期(发病后15天至6个月),年龄18岁~80岁之间;无急性发病及其他因素导致的周围性面瘫、中枢性面瘫和治疗期间接受其他治疗方案者不予纳入。

在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选取铜仁市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门诊收治的60例周围性面瘫伴颜面肌功能障碍患者。根据治疗时间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病程1~60天。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37岁,平均病程约15天;治疗组中有19名女性和11名男性,平均年龄31岁,平均病程约13天。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治疗原则:舒筋通络活血。

主要穴位:合谷、地仓、翳风、承浆、颊车、阳白、攒竹、颧髎、迎香、水沟、四白等。

加减穴位:散寒祛风,增加风池穴;清热,增加曲池穴;补气血,增加足三里穴。

操作:平补平泻,每次操作留针30分钟。

1.2.2 治疗组

在上述中医针刺疗法基础上,结合颜面肌功能训练。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2.2.1 面部按摩:每日对面部进行按摩或牵拉锻炼,通过生物反馈原理进行训练,以改善面肌功能障碍症状,从而达到促进血液循环,延缓肌肉萎缩,争取神经功能早日康复。

2.2.2 颜面肌功能训练:①额部:尽力做皱眉动作,同时从额部向下给予一阻力,似不准完成这一动作,但要注意力度不能过大,在能完成动作的基础上施加阻力,起到锻炼肌肉的作用。尽力做眉上抬的动作,拮抗时可以在眉中部施力,似阻止完成该动作,每日3次,每次保持5~10秒,重复4~5次。②眼部:患者由于眼部肌群瘫痪导致闭眼不能或闭合不全,在训练时可以让患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闭眼动作。若过程中不能完全闭合,可用拇指和示指的手指力量帮助患者完成眼闭合动作。同样,做睁眼动作训练时,可以让患者先自我完成睁眼动作。若过程中无法完成,予以适当辅助。当患者能够自己不需要辅助完成动作时,即可加入阻力训练,以增强肌力训练。睁闭眼交替进行,每日3次,每次保持5~10秒,重复4~5次。③鼻部:在做鼻部训练时,让患者先尝试张大鼻孔,如同不能呼吸一般,然后尽量缩小鼻孔,就像闻到臭味一般。随后双手手指叉开,放在鼻的两侧,帮助皱眉,在鼻根处形成皱纹,或者用手掌根处从鼻孔外侧沿比鼻外侧缘至鼻根反复轻擦,每日3次,每次保持5~10秒,重复4~5次。

2.2.3 操作注意事项:①上述每个动作需每天做2~3遍,每遍重复4~5次,每天少量多次训练,既可以避免患者疲劳,也能让瘫痪肌肉得到放松,增强训练效果。②患者在训练时要规避影响因素,比如嘈雜的环境等,尽量保证在安静的环境中完成训练,这样既可以集中注意力,同时也能让患者及时对自己的训练进行自我反馈,提升训练效果。③患者平时要借助镜子在家属的帮助下完成对照训练,随时和治疗师保持沟通,以便于正确训练模式的建立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④每次患者的肌肉训练应限制在他们能够完成的最大范围内,并且动作范围尽量较大。虽然有时看不到肌肉的明显运动,但它对肌肉也有一定的训练作用。⑤训练时尽量双侧同时训练,这样能让肌肉动作协调。⑥饮食宜营养丰富,选择易于咀嚼及消化的食物,禁烟禁酒,少食刺激性食物,同时让患者必须认识到神经的恢复是一个缓慢的进程,要树立信心,坚持长期的训练[1]。

1.3 观察指标

颜面肌运动评定,通过对患者抬额、皱眉、闭眼、耸鼻、鼓腮、示齿、吹口哨等各项功能进行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分值在0~100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颜面肌运动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Microsoft 365 excel对数据进行整理,SPSS26.0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的差异。

2结果

训练4周后,治疗后两个组评定分数提高很多,治疗组评定分数高于对照组。从两组均值上看,中医针刺结合颜面肌手法训练,对改善面瘫患者颜面肌运动功能疗效,高于单纯中医针刺治疗,结果见表1、图1。

3讨论

在《灵枢》中,面瘫被称为“卒口僻”;在《金匮要略》中,面瘫被称为称为“㖞僻”。从宋朝开始,又叫“口眼㖞斜”,现在统称“面瘫”。面瘫最常见的症状是“言语不正,而目不能平视”。风邪入阳明经,感受寒邪则筋急引颊,致口㖞僻,是主要病机;也可因患者素有气虚痰饮,肝郁气滞而发生。因此,风寒外邪、肝郁气滞、血瘀痰凝等因素多与面瘫发病相关,致阳明、太阳经脉受损而致发作[1],临床治疗以面颊、足阳明经穴为主,通过针刺达到活血通络舒筋的作用。本研究在上述常规针刺的基础上,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针刺治疗,治疗组用针刺辅以颜面肌康复手法训练方法,治疗组治疗后的颜面肌功能评定分数较对照组治疗后颜面肌功能评定分数提升较高,表明颜面肌手法训练结合针刺治疗对改善周围性面瘫颜面肌运动功能疗效较好。

综上所述,中医针刺结合颜面肌手法训练治疗,对周围性面瘫恢复期颜面肌运动障碍的治疗有效安全,无副作用。因此,中医针刺治疗结合颜面肌手法训练,是治疗周围性面瘫恢复期颜面肌功能障碍的较好选择。

参考文献

[1]冯殿恩,靳令经,王鹏.面瘫与面肌痉挛[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周围性面瘫
穴位注射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药物的研究进展
针灸分期治疗与常规西医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对比分析
85例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
艾灸配合针刺治疗初次周围性面瘫35例疗效观察
针灸联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及预后观察
中医特色护理方法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中的应用
西药加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观察
针药结合辨证治疗68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温针灸足三里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