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开发整理的主要形式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021-06-15 13:27晋城市自然资源交易事务中心钱妮妮
区域治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农村土地整理集体

晋城市自然资源交易事务中心 钱妮妮

从前期的农村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来看,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与生态环境的发展存在较大的矛盾。过度进行土地开发和整理很可能破坏生态系统平衡,而不进行土地开发和整理则会影响农业整体发展水平。为了有效解决二者的矛盾问题,促进二者的良性发展,应充分了解土地开发整理对生态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农村土地开发工作进行合理规划,明确今后的大方向,尽可能降低土地开发行为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同时保证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农村土地开发整理的主要内容

土地开发整理上属于一项系统性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对土地资源的开发、整理与复垦。具体工作中,需要根据区域内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来明确土地开发整理的要点。土地开发的工作要点为在不影响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质量的情况下,对于那些未被利用且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土地进行开发和利用。通常是针对荒地、荒滩以及荒山等的开发。从土地整理层面来分析,主要工作内容为对那些资源利用率不高的农用地和建筑用地进行整理。通常会针对农田、森林和道路等进行综合调整与规划,在增加耕地面积的基础上,保障土地资源质量,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产的环境,通过有效的土地整理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农业产出率。而土地复垦则是针对废弃土地的复垦措施,通常会采取生物措施或者工程措施达成复垦目标。总之,针对农村土地的开发整理便是对有开发潜力的土地进行开发利用,对利用率较低的土地进行重新整理和对废弃土地进行复垦的过程。

二、农村现有的土地开发整理主要形式

(一)农民自发性的开发整理

农民自发性的开发整理指的是在没有外界干预的情况下,自发对土地进行开发的举动。农民开发土地的主要目的是创造更大的收益,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业经济水平,但由于农民自身缺乏对土地开发利用的认识,并未考虑土地开发行为对生态和土地资源的影响,常见盲目开发的现象,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耕地质量,对区域生态也会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集体组织性开发整理

集体组织性开发整理指的是乡村集体根据国家政策要求对区域内的村落道路、水田等进行集中开发整理的行为。尤其是国家倡导新农村建设之后,各乡村集体纷纷加强对区域村落土地资源的整合,部分区域实行村落合并,在此过程中无疑会加大土地开发整理的力度,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三)立项开发整理

立项开发整理指的是城市建设过程中,在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所产生的立项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在近些年,城市建设进程不断推进的基础上,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已经逐步向四周的村落推进。在此过程中无疑会对土地资源进行大幅开发与利用,对原有的土地资源利用状况造成直接影响。

三、农村土地开发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形成生态脆弱区

从某一层面来讲,土地开发整理是针对建设用地以及农用地的整理,在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要求下,近些年来农村土地开发整理的力度逐渐增大,对农用地以及建设用地进行进一步开发与整理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但在具体实施此项工作时,不可避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尤其是当土地开发整理的力度过大,未对其进行合理规划就进行盲目开发的情况下,会加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促使二者产生较为严重的矛盾问题。从前期土地开发整理的工作现状来看,农民自发性整理的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较大,部分农民为了谋取私利,通常会开垦荒地后进行农业种植,但在进行农业生产时,由于缺乏环保意识,将垃圾随意堆放在荒地区域严重影响区域的生态环境,尤其是一些塑料制品中含有诸多化学元素,进入土壤后将对土地资源质量构成极大威胁。此外,集体组织开发和立项开发的过程中,土地整理的力度相对较大,很可能对地表植被造成大范围的破坏,对土层结构质量也会构成一定威胁,长期发展下去将会引发很多自然灾害。上述问题如不能得到有效改善,很可能产生众多生态脆弱区,打破生态系统平衡。

(二)破坏水环境

在农民自发开发整理土地时,通常会对废旧的沟渠、废旧道路以及水梗等进行平整,采取工程措施对道路和水梗进行平整的情况下,虽然能够增加耕地面积,但也会对原本的河流造成影响,很多情况下会截断水流,导致河流流量减小,影响河域水环境,致使其中的水生物失去良好的生存环境,造成大量水生物死亡的严重后果。集体组织开发和立项开发时也会使原本的村落结构发生改变,当土地开发整合的力度过大时则会影响原本的土质结构,对地下水资源的净化能力造成影响。村落合并时,为了保障新建居民区的日常用水,通常会采取人工干预的方式在特定的区域内修建水渠,保障日常用水的及时供应,但水渠结构以混凝土结构为主,透水能力较差,导致土壤难以与水体接触,不能吸附其中的污染物,无法实现水体自净。另外,对沟渠和河流的大肆破坏也会影响水体中的物种多样性,引发诸多水环境问题。

(三)破坏地表植被

土地开发整理中,无论整理幅度的大小均会对地表植被构成一定的影响,如图1。尤其是在对荒地进行开发时,为了平整荒地,通常会将地表的植被铲除,再利用机械将地表铲平,形成较为平整的耕地,致使荒地中大量的原生植被遭受破坏。虽然在种植农作物后可以保障地表植被的覆盖率,但由于生物种类较为单一,难以为其他生物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会造成大量物种流失,打破原有的平衡。(见图1)

图1 土地开发整理中破坏地表植被

四、降低农村土地开发整理影响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农民对环保的认知

乡村集体组织应定期开展有关环保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在村落醒目位置张贴宣传海报的方式提高农民对环保工作的认知,如图2。此外,就土地开发整理的方法进行有效宣传,引导农民合理开发土地资源,谨防由于盲目开发或者过度开发影响生态平衡。(见图2)

图2 乡村集体组织张贴环保知识宣传

(二)合理规划土地开发整理方案

为了响应国家号召进行村合并以及土地开发整理时,需要根据当前的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以及生态环境状况制订科学可行的土地开发整理方案。在方案制订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到土地开发和整合等操作对环境的直接影响,尽量将影响降至最低,最好是对环境不造成大范围破坏的情况下完成土地开发和整理。尤其是乡村集体组织的土地开发工作中,应立足于实际明确土地开发和整理的方向,致力于同时保障环境效益和资源效益。

(三)做好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

为了保障土地开发整理工作的规范开展,真正发挥其管理作用,应结合国家的政策要求和生态保护需求制定一套相对完善的土地开采整理管理制度,对农民自发性开发、集体组织开发和立项开发等行为进行严格监管与约束。此外,需要推出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并明确评价标准,要求在进行土地开发整理之前均能根据特定的评价标准对环境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对于那些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开发行为予以控制,引导其对土地开发整理方案进行优化后,再次作出评价,直至其评价结果符合土地开发整理的要求才允许其对特定区域的土地进行开发与整理。另外,具体实施时,还需指派专业的人员进入现场进行监督和指导,对土地开发整理的行为进行有效引导,严禁一切破坏环境的行为。

五、结语

在土地资源紧缺、农用地和建筑用地需求量较大的情况下,进行土地开发整理是十分必要的举措。但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需要关注土地开发行为对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谨防由于土地开发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这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对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的重视,通过有效的监管规范土地开发行为,为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指明方向,使其既能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又能稳定生态系统,促进二者的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农村土地整理集体
莘县农村土地托管的实践与探索
我为集体献一计
农村土地如何突破“细碎化”?——“三农”干部谈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经营创新
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强化承包经营合同管理
警犬集体过生日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集体逃学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