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化禅心入丹青

2021-06-15 15:43李爽
青年文学家 2021年8期
关键词:山水诗禅意王维

摘  要:王维的山水诗雅淡清新,散发悠悠禅意,他将个人对禅理佛趣的独到感悟不着痕迹地注入自然山水的感性形式中,达到“不用禅语,时得禅理”的至高境界。诗中的禅意主要表现在诗人对空寂罄澄,悠游散朗的禅境,物我两忘,万化冥合的禅心以及言近旨远,微言妙谛的禅机的追求上。其山水禅诗开创了诗歌“神韵交融”的新境界,对后世文坛影响深远。

关键词:王维;山水诗;禅意;美学境界

作者简介:李爽(2000-),女,汉族,江苏盐城人,扬州大学文学院本科,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师范)。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8-0-02

画境和禅意是王维山水诗美学境界的重要维度,王维秉承“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的禅宗观,将自然界的一机一境化作一片禅心,融入丹青画境之中。其诗中蕴含着的悠远的禅意哲思和独特的人生态度值得后世不断地去发掘、咀嚼和开拓。

一、禅境:山水空灵

王维以“空”观万物,其笔下描绘的林泉山石、云鸟花月,大都表现了空寂罄澄,悠游散朗的美学境界。

1、空寂罄澄

王维诗中的禅意,集中表现为对空寂罄澄境界的追求。空,是禅宗的核心理念;静则是达到佛我合一最高境界的法门。王维在超然物外的空寂中体悟禅意,使诗歌格调高远悠广。在其近四百首的存诗中,“空”字大致出现了90余次,与山、林、谷等意象相关联,打造了一个空寂无为的精神境界。

其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更是妇孺皆知的妙句。诗人以开阔的视野勾画出晚秋微雨后山林清新怡人的風景。“空山”两字一出,就将人带入一个空灵远俗的世界,使全诗都笼罩在一片清悠澄静的氛围中。这里的空,不是空无一物的光秃死寂和荒芜萧索,而一种涤尽了繁华与浮躁的干净澄明,是一种潜藏生机与活力的静谧美好。山“空”使人心“空”,心空才能赏常人不可观之景,觉常人不可听之音,感常人不可观之微,悟常人不可得之慧,以达到禅宗“明心见性”的旨归。

2、悠游散朗

王维山水诗中的禅意,还表现为悠游散朗,闲适自如的境界。

禅宗吸取了老庄的无为思想,认为“万法本闲人自闹”,但想悟道,便要清心,方能达到禅宗所称道的“任性逍遥,随缘放旷”的境界。王维晚年半官半隐栖居辋川山林,徜徉青山绿水之间,过着闲适悠游的生活。其脍炙人口的《终南别业》一诗,便是诗人闲适逍遥的生活和旷达随缘的心态的传神写照。

其中“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被誉为千古佳句。诗人缘溪而行,随兴而至,却不经意间行至山穷水尽之处。同样的情形,不禁让人想到魏晋时期的名士阮籍,常常“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途穷兴阑乃是人之常情,更何况现实中郁郁不得志之士。率意独驾虽看似潇洒不羁,却更显失意之悲凉。而王维却并不因山穷水尽而打破内心的平静,他既无兴阑之索然,也无探幽之执着,于是干脆坐观云起,不为物拘,与禅宗所谓“自由自在,要行即行,要坐即坐”如出一辙。俞陛云赞其诗境“有一片化机之妙”。

禅宗所倡“但求任心自在, 快乐无忧”的境界,不仅体现在王维的生活和心态中,更是潜移默化地渗透进他对山水的审美关照里。他笔下一花一木,无不展示着他超然洒脱的人生态度: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静谧的山林中,盛开的桂花悄然无声地从枝头脱落飘飞,悉簌地擦过诗人耳畔,凝神谛听,花开花落,尽是天籁之音。“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泛舟湖上,漫随天外,去留无意,全然忘机,看天空去卷云舒。“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雨夜秋山,烛火微明,静谧之中听果落虫吟,禅味野趣盎然。“靡靡绿萍合,垂杨扫复开”,绿萍满池,风吹杨柳,柳枝扫开微隙,弄皱一池春水……更有《辛夷坞》一诗,被誉为“清幽绝俗”的“入禅”之作。在远离尘嚣的山涧旁,辛夷花静静地盛开又默默地凋零,无人欣赏它的绽放,也无人伤怀它的陨落,然而它并不在意这些,只是顺应自然的本性,绽放凋零,无悲无喜,绚烂之至又终归平淡,在花开花落的更迭间阐释禅的真谛。东坡《十八罗汉颂》叹其境曰“空山无人,水流花开”,得其任世界自在兴现之妙。在这些诗中,自然界的万物都安恬平和,得其所趣,这无不是作者悠闲恣意的心态的写照。

二、禅心:万化冥合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古代的文人大多都具有浓厚的山水情结。大自然鬼斧神工所造就的奇山异水是文人最忠实的知音,它们以博大的胸怀为文人提供了一个怡情悦性的精神家园。

然而,诗人们有意无意间往往将入世情绪带到自然中,情寄山水却放不下现实种种,并不能处在与花鸟鱼虫平等的地位关照万物。他们或是以仰望的谦卑关照永恒的万物,显得个体的格局促狭,引发诗人心灵的自我矮化;或是以俯瞰的傲然睥睨“低等”的生命,滑入狂妄自大、悲天悯人的虚幻中,使心灵难以承受现实之重。无论是哪一种情形,诗人与自然之间都隔着一层屏障,难以真正体会山水自然中凝聚的智慧和真谛。

王维真正把自己的身心融入自然之中有别于将山水作为短暂排遣工具的文人墨客,他对山水的倾心已达到了世俗两忘的境界。在《戏增张五弟·其三》中,诗人表明了自己的心迹:“我家南山下,动息自遗身。入鸟不相乱,见兽皆相亲。云霞成伴侣,虚白侍衣巾。”诗人能够真正摒弃一切俗尘杂念,以无待、忘我、平和、旷达的姿态徜徉在自然的怀抱中,与云霞为伴,与鸟兽相亲,以山水为师,与万化冥合,全然达到禅宗所谓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至空之境,才能真正会自然之趣,悟禅理之妙,使诗歌达到常人难以企及的超然之境。

三、禅机:微言妙谛

王维将佛学经义完美地渗透进诗歌的生命中,其中的禅机不仅体现在诗歌的内容主旨上,还从诗人高超纯熟的表现手法中多有流露。

1、即目入咏

王维将禅宗“现量观”贯彻到了诗歌创作中,在表现自然之美时,大多采用直写白描的表现手法,即目入咏,将触目所及的景物原生态地呈现给读者,较少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艺术加工手段,也极少对自然景物作带有明显思维痕迹和主观色彩的评判。

如《辋川闲居》:“青菰临水拔,白鸟向山翻。”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一幅清腴明朗的辋川风景图。翠菰、绿水、白鸟、青山相互映衬,色彩清新明朗;青菰临水,白鸟翻飞,一动一静,一近一远,交相辉映。诗人以敏锐地捕捉到山水之美和自然之趣,以白描的手法托出,表面上似乎是朴素的叙述,实则将自己精微鲜活的感觉印象最为直接地传达了出来,细节描写更是触发读者无限的联想遐思。

又如《山居秋暝》中“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动一静间愈显其静,一闹一幽中愈显其幽。此句初读,似与王籍“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细品才发觉王维的诗在意境上更胜前人一筹。王籍的表达过于直露,更像是在说明一个精深的哲理,缺少了留白空间,其意境不是由读者自己产生的体会,而是诗人在体验景物特点后经过咀嚼、取舍后剩余给读者的。而王维没有用“更”“愈”等带有明显思维痕迹的字词,而以画家笔法将眼中所见之景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把其中无限想象的美好空间留给读者,使得诗歌含蓄隽永、意味无穷。

2、动静相宜

“禅是动中的极静, 也是静中的极动。寂而常照, 照而常寂,动静不二, 直探生命的本原”。王維受般若静观的影响,在其诗文中将动静结合的“艺术辩证法”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试看以下诗句:

声喧乱石中, 色静深松里。

谷静惟松响,山深无鸟声。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人描绘大自然幽静的景色,并不一味地从空寂无声上发力着笔,而是敏锐地捕捉到来大自然的天籁之音,把握住主体和客体之间动静相宜的契合点,奏出一曲灵动和谐的山水清音。不仅没有冲淡整个环境的僻静幽邃,反而愈加衬托出灵山秀水的清幽空明,自然万物的盎然生机,将心灵和自然契合无间的浑然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3、六识互通

佛家认为,人有六识,即“眼耳鼻舌身意”。六识间融汇相通,便可使其所了辨的“色声香味触法”彼此间相生互转。体现在文学作品中,便是通感手法的运用。王维巧妙地利用六识间的挪移互通,突破思维的定势和语言的局限,化抽象为具体,变平实为生动,创造出奇妙而生动的美学意境。

如《山中》一诗中的“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诗人触目所及皆是青山苍松翠柏,翠色浓重,似流欲滴,仿佛化作一片翠雾包裹着置身其中的行人,沾湿了人的衣襟。一个似幻似真的“湿”字将视触感觉相互糅杂,将视觉上的翠通感为触觉上的湿表现出来,从而将山中浓烈的翠色变得可触可感。又如《过香积寺》中“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一句,诗人将耳听目视之景,用“咽、冷”的触觉来表达,写声写色逼真如画。再如“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用“闲”“静”来绘“色”,以听觉、感觉来写视觉;“紫梅发初遍,黄鸟歌犹涩。”以“涩”来摹歌,用味觉表听觉……通过六识间的联通转化,王维将客观世界中看似寻常的景色,新颖生动地搬进山水诗里,意趣幽玄,引人遐思,妙在文字之外。

结语:

王维的山水田园禅诗,无论从题材内容方面还是艺术技巧方面都对后世文坛影响深远。作为开一代风气之先的诗宗,他的诗歌对中唐诗人尤其是大历诗人影响最为深刻。王维从观照自然的一机一境中悟道明理,以最常见的意象来表达精妙的诗思,为后世宋词的创作树立了一个标杆。其诗歌空灵洒脱的意境对后世的文论也影响深远,清代王渔洋所标举的 “神韵说”就是受到了王维山水诗的启发。王维以澄净之心观照自然,以随缘之心对待人生,对现代人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精神文明普遍失落的当下,摒弃浮躁,回归本心,实现生命“诗意的栖居”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2]谢思炜:《禅宗与中国文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年.

[3]周汝昌:《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4年.

[4]王维撰,陈铁民注:《王维集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

[5]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

猜你喜欢
山水诗禅意王维
小议山水诗写法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走哪条路好
禅意人生
尺八的禅意
王维的七言山水诗论略
禅意(外一首)
楠溪江:永远的山水诗
品一杯充满禅意的茶
论王维山水诗的“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