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上高县在推动乡村振兴中,大力吸引人才返乡,培育本土人才,引入专业人才,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施展才能、建功立业的美好画卷徐徐展开。
回引“新乡贤”,鼓励创新创业
上高县新界埠镇青年企业家罗小伟放弃广东优厚的生活条件,返乡创业,扎根农村,成立了陶氏木业,建起了2000亩的油茶种植基地,成为中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会员。在罗小伟的企业和产业基地,一批困难群众解决了就业难题,有了稳定的务工收入。罗小伟的经历也吸引着当地青年返乡就业创业,振兴家乡,产业富民。
近年来,上高县聚焦返乡人员,出台扶持政策,建强平台载体,优化服务体系,打出了“人才、产业、金融、政策”组合拳,吸引各类返乡人才创业创新,农村电商、直播带货、乡村旅游、乡土手工等新业态争相绽放,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增长点。目前,上高定期举办电子商务直播专场人才培训班,县电子商务产业园被评为省级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培育“土专家”,示范引领共致富
在上高县翰堂镇村钊田村,种竹荪脱贫致富的黄忠伟名字很响。走进他的竹荪种植基地,一片忙碌场景,整理田地、拉线、拢土,大量脱贫劳动力在这里务工。黄忠伟原本是村里的贫困户,经过苦心钻研和多次试种,年收入从负数到十余万元,成功通过竹荪致了富。
“我们这些留守妇女,平时要照顾家里也做不了很多重活,现在每天来整地、拢竹屑可以挣到近50元工钱,还包吃中午饭,等竹荪收获的时候又能来采摘。”钊田村脱贫户左火秀利索地干着活说道。为了让竹荪也变成其他农户的“发财树”,黄忠伟力推“劳务+学习”模式,将20多亩种植基地分成若干个“包干区”交由村里的闲置农户打理,免费共享标准化种植和烘烤技术,并定期向他们发放务工报酬。目前,基地已形成育种、种植、烘烤出品一体化模式,每天有40多名农户在此就业,带动周边不少农户发展竹荪种植。因为带领群众致富作用显著,黄忠伟还被评為全市的脱贫致富光荣户。
像黄忠伟这样的乡土人才,上高还有很多。2020年至今,该县大力实施乡土人才培育工程,通过“公司+合作社+党支部+农村实用人才+贫困户”的模式,盘活乡土人才存量,扩大新型农民增量,组成“乡村振兴者联盟”,集结学院专业人才、本地乡土人才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同时充分发挥省级乡土人才示范点的品牌效应,上高县汇农种植专业合作联社“联姻”江西农大,以“院校人才+乡土人才”结对帮扶模式,在泗溪镇曾家村建立江西农业大学“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上高创新基地,实训基地有60多名高等院校教授、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常年在此开展课题研究。带动农户4500余户,种植面积3万余亩,农户平均增产150公斤/亩,年收入增加3000余元。为鼓励乡土人才创新创业,该县还出台了一揽子贴心政策,支持乡土人才成立各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通过以奖代补等形式,给予重点扶持,最大限度把乡土人才资源转化成乡村发展新优势。
选派“洋秀才”,产才融合促发展
“有‘专家跟我一起种脐橙,从开花、施肥、剪枝到挂果,每个关键环节都为我们‘撑腰。”在上高县徐家渡镇路口村种了300亩脐橙的李海云笑着说道。李海云口中的专家,就是上高县农业产业人才库中的一员,一名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果树学专业的研究生谢敏。针对路口村脐橙种植情况,他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不仅提供技术支持,还帮助联系销路,从生态肥料制作到成熟期管护,再到销售环节,提供全流程产业链服务。如今,路口村脐橙种植已经进入第五年,果园已经进入初产期,年产值200余万元。除了脐橙,鸡枞菌、猕猴桃等产业也已经成为实实在在的富民产业。
为推动乡土特色产业发展,上高县部署开展“走进乡间田头、助力乡村振兴”人才专项行动,对现有的农业产业人才年龄、知识结构、技术职称、从事行业、特长等方面信息进行了全面摸底,按照实际特色产业布局和规模,分类组建了葡萄、枇杷、脐橙、猕猴桃、精细蔬菜、紫皮大蒜、特色养殖等农业产业人才库,再针对各地乡土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安排这些学历高、科技含量高、深谙田间技能的“洋秀才”,与相应产业所在的贫困村、合作社、种养大户结对“合伙”,为其提供最“潮”的技术和服务,让农户们先“富脑袋”,再“富口袋”。2020年至今已下基层开展集中宣讲活动23次,举办“点单式”农业技术培训服务6次,开展入户宣讲33次,有力助推新建富硒产业基地3.4万亩,新增中药材产业3万亩,落实烟叶产业1.1万亩、水果产业0.6万亩;共扶持贫困户2383户,带动贫困户户均年增收1008元,演绎着“一批‘洋秀才服务一群产业、带动一方发展”的精彩故事。
作者简介:窦诗辰,宜春市上高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程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