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四世同堂》分析老舍创作中的传统文化心理特征

2021-06-15 08:57金毅慧
大观 2021年4期
关键词:四世同堂心理特征老舍

摘 要:老舍的《四世同堂》,既改变了传统的理想化小说主题,将当时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进行揭露,又为人们构建了一幅美好的生活图景,堪称现代小说中的瑰宝。文章从《四世同堂》的内容入手,结合不同角色的内心独白,探索老舍在创作过程中的传统文化心理特征,揭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性格。

关键词:《四世同堂》;老舍;传统文化;心理特征

《四世同堂》是老舍文学创作的重要代表作品。小说主要介绍了抗战时期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日常故事,以四世同堂的祁家人为主要角色,讲述了小羊圈胡同中各个阶层人们的生活故事。作品在言语间将当时的社会风貌进行了形象生动的展示和体现,使得整部作品拥有厚重的历史感、时代感与浓郁的生活气息,具有极大的文学价值和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一、传统家庭温情文化

受到千年文化发展历程的影响,在我国,人们往往将家庭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它要求家庭成员遵循“孝悌”这一人生观念,从而维护一个基本稳定的生活状态。老舍幼年时父亲就已去世,没有体会到完整的父爱,全家是在母亲及姐姐的操持下才得以生存。在正式进入写作行业之前,老舍的生活可谓颠沛流离,沉重、压抑的社会气息一度使其对自己选择的方向产生了动摇,而在这一人生阶段中,正是家庭温情文化给了他极大的心灵慰藉。老舍通过对中国近代传统家庭模式的日常点滴记录,无声赞扬了传统文化中母亲勤俭持家的优良品质、父亲主动承担家庭责任的勇敢精神,以及尊老爱幼的良好家风,表现出对传统家庭温情文化的无限眷恋。

《四世同堂》中有多个家庭日常生活的生动呈现,其中,最富有代表性的是以祁老太爷为首的祁家。祁家在小羊圈胡同中属于知名度较高的大家庭,虽然祁瑞丰夫妻自私自利、是非不分,但整个家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符合中国传统理念中的家庭相处模式。在这个家庭中,“尊敬长辈”是第一准则。作为有着极强传统家庭观念意识的一家之主,祁老太爷特别重视家庭中的礼节,以及自身在家庭中的威信。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一家人换来了立身之所,这样的老人有能力也有资格受到儿孙的敬仰,并且书中晚辈们也确实都是这么做的。儿子天佑从店铺回到家后,第一件事就是看望老爷子,然后再回到自己的房间看望孱弱的妻子;长孙媳妇韵梅接受爷爷教导时总是毕恭毕敬地站着听话,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向老爷子撒一点善意的谎言,以求老爷子宽心;北平失陷,人心惶惶,但瑞宣和韵梅仍然要为老爷子庆生,希望能哄他高兴。整个家庭中,充满了中国传统家庭的温情文化,大家相互关爱、体谅、扶持、帮助。比如,韵梅一人扛下冗杂的家务,在日常生活中毫无怨言,即使婆婆想要帮忙也不用,真正做到了“长嫂比母”;瑞宣竭力为两个兄弟创造好的成长条件,自己担起了一大家子的生存重担,即使他知道瑞丰好吃懒做的不良品性,也只是在无可奈何的情况才会善意训斥。这种训斥显然改变不了弟弟的性子,但他依旧拼尽全力呵护自己的弟弟。对待与自己性情相投的三弟瑞全就更是如此。他希望三弟能够尽快长大,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他不顾家人反对,含泪将三弟送上战场。而对待与外祖母相依为命的长顺,作者并不认为其没有奔赴前线就应该完全秉持批判态度,而是要考虑到他为家人所做的选择与决定,这是值得理解和同情的[1]。

二、民族精神和革命文化

现代文学形式提倡在环境铸造时,要与故事背景融合,并以此进行故事发展。在《四世同堂》中,能够看出,老舍是遵循了这个准则的。老舍创作《四世同堂》时,我国正处在“内忧外患”的动荡年代。抗日战争期间,老舍曾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死也不会背叛国家的民族气节,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身处北平的家人诉说,他清醒认识到了日本侵略者的罪恶。因此,在《四世同堂》中,能够看出老舍对于中国民众迸发出来的民族自尊心的赞赏以及对革命文化的向往。热爱国家、热爱民族,这是中国几千年来不断继承与发扬的优良传统,屈原、文天祥、岳飞等一代代英雄人物,深深影响着、激励着老舍的文学创作。加之受到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老舍在《四世同堂》中描述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政治信仰,客观体现了民众在抗战阶段的民族精神与革命文化。

受限于时事政治,《四世同堂》中对于正面挺身而出的抗日英雄描写并不多,并且對仅有的几个英雄角色的细节描写也是少之又少,但这并不影响老舍带给读者在民族精神、传统文化方面的的心理震撼。就像钱仲石这样一个不起眼的二十出头小青年,在小羊圈胡同中也不过是个汽车司机,出身普通、能力普通、经历普通,每天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但通过冠高弟的点滴回忆,读者会发现钱仲石其实是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对他人充满爱心的人。再后来,当异族人踏上中国这片土地时,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带着对侵略者的无限怒火,开着汽车与二十多名日本官兵共赴深涧,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将中华民族精神与革命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传统女性情怀文化

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塑造了多个优秀的女性角色,如贤妻良母的韵梅、爱国热血的冠高弟、乐于助人的马寡妇等等。这与作家自己的身世有一定关系,但他更想表达的是自五四运动便萌芽的女性自我意识。以马寡妇为例,作为中国传统女性形象代表,三从四德、从一而终的传统思想在她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毫无疑问的是,马寡妇是一位值得同情的女性,她和善友好,将自己吃不了的食物留起来送给邻居,具备美好的女性特质。但她同时受到封建传统思想对女子思想的毒害与束缚,一生都活得十分压抑,平常生活中足不出户,时时刻刻按照一个寡妇应有的方式去做事。可以这样认为,老舍对于马寡妇的刻画,是想彰显出女性未解放时的悲哀、受限制于时代的特点,以及阶级层次的差距。但马寡妇毕竟是一个小人物,小说中更多的一些情节无法描写,在这个动荡年代,她能够做到的,或许就只是守住自己的文化操守,仅此而已[2]。

四、与人为善侠义文化

“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德瑰宝,越是在生活困苦时刻,越能看出与人为善的重要意义。老舍在对小羊圈胡同中的居民的日常描写中,将他们定义为乱世的普通人,但这些普通人却有着与人为善的侠义精神。他们有着扶困济贫的优良美德,也有着路见不平挺身相助的侠义心肠,尤其在这种苦难的家国环境中,这种品质显得尤为珍贵。而老舍本人也将自己的情感世界,与书中的侠义文化衔接,虽然没有直言赞扬,但能明显看出老舍对文中普通人的偏爱。

或许是受到自己实际生活的影响,老舍将小羊圈胡同中几个贫穷、落魄的小家庭,描写得好似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正是这种互相帮助、相濡以沫的侠义精神,才支撑着大家度过了这段艰苦岁月,走向民族解放。就像李四爷老两口,他们就是老舍笔下传统的与人为善侠义文化的化身。每次李四爷帮助别人后,他的老伴还认为他帮得不够多,还可以再帮助一下。当北平快要沦陷的消息传来后,李四爷不顾个人风险,承担了为邻居打探消息的任务;钱家出事后,面对一堆烂摊子,李四爷用自己一生建立起来的信用,帮助钱家度过灾难;日常生活中,多次解决邻里间的纠纷问题。而李四爷的老伴,虽然眼睛已经将要失明,但也对整个胡同中的邻居倾注了自己所有的爱心。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她毫不吝啬地将自家的食物送给街坊邻居,当得知长顺新添儿子后,将家中仅有的鸡蛋送了过去,钱家出事的时候,配合老伴共同照顾着钱家一家人。从这些简单又不平凡的生活细节中,不难看出小胡同中人们的侠义心肠,更体现出老舍本人对于这种与人为善品德的赞扬[3]。

由此可见,老舍的文学作品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尤其在精神上汲取了许多优良成分,并将其有力体现在文学创作中。基于《四世同堂》分析老舍创作中的传统文化心理特征,不难发现其不仅刻画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更对当时传统美德进行了深刻的艺术沉思。

参考文献:

[1]邵宁宁.《四世同堂》:一部现代中国的“战争与和平”:兼论中国抗战文学中的和平主义与世界主义问题[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87-94.

[2]史承钧.再说老舍重要佚文《〈四世同堂〉预告》及《四世同堂》第一部的初载[J].现代中文学刊,2019(5):106-110.

[3]田娟.高弟,还是高第:老舍《四世同堂》传播与研究中的一个细节问题[J].名作欣赏,2019(29):37-38,45.

作者简介:

金毅慧,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文学评论与欣赏、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四世同堂心理特征老舍
巧借“微写作”,撬动“整本书”
解人之难的老舍
印象·老舍纪念馆
Twilight Love
“对话”小伙伴老舍
《四世同堂》
浅析高校图书馆学生读者借阅心理
一个古老民族文化心理的艺术沉思
浅谈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在济南,重寻老舍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