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怎么送“录取通知书”?

2021-06-15 03:29郑学富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2021年13期
关键词:及第儒林外史金花

郑学富

现在的录取通知书一般都是通过邮局和快递送达,而在古代送录取通知书却是一件很隆重的事情,且录取通知书的选材、做工都非常讲究,制作精美。

古代最早出现的录取通知书是“泥金帖子”。“泥金”手法是高档装涂工艺,用金粉或金属粉制成金色涂料,用來装饰笺纸或调和在油漆中涂饰器物。唐代开始用泥金涂饰在笺简上,作为进士及第到家报喜所用。

唐朝还出现了“金花帖子”,被视为“正式版”科举录取通知书,又称为“榜帖”。宋代仍然使用金花帖子,宋人赵彦卫在《云麓漫钞》中有记载:“国初,循唐制,进士登第者,主文以黄花笺,长五寸许,阔半之,书其姓名,花押其下,护以大帖,又书姓名于帖面,而谓之榜帖,当时称为金花帖子。”“黄花笺”是一种洒金粉的顶级用笺,用此来书写通知书,可见其珍贵。

明清朝以后,录取通知书称为“捷报”或“报帖”,民间称“喜报”。明人王世贞《觚不觚录》云:“诸生中乡荐,与举子中会试者,郡县则必送捷报。”《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后,送来的就是捷报。到了清代,就出现了刻版印制的科举通知书。

进士及第的通知书都写有哪些内容呢?一般先把考官的姓名写在上面,然后再写具体内容。乡试中举的录取通知书相应简单些,主要书写被录取学子的姓名、乡贯、三代姓名。如《儒林外史》第三回:“范进三两步走进屋里来,见中间报帖已经升挂起来,上写:‘捷报贵府老爷范讳进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京报连登黄甲。”

江苏省江海博物馆陈列有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张謇状元捷报。1894年,慈禧太后60大寿特设恩科会试。张謇第五次进京应试,在清朝重臣翁同龢提携下,高中状元,授以六品翰林院修撰官职。捷报上书:“贵府少大老爷张謇恭应殿试一甲第一名赐进士及第,钦点翰林院修撰。”还写有“报录人王上林”。

“报录人”即向考中者报喜讯的人,又称“报子”。在古代,送通知书比较隆重。官府会安排专人将通知书直接送达学子家中。报录人一般不少于三人,都骑上高头大马,高举彩旗、旌幌,一路上鸣炮奏乐,热闹非凡。《儒林外史》这样描写报榜的情景:“只听得一片声的锣响,三匹马闯了来;那三个人下了马,把马拴在茅草棚上,一片声叫道:‘快请范老爷出来,恭喜高中了!”

中秀才、举人或者进士及第希望比较大的人家会在煎熬中苦苦等待着喜报的到来。专人在门口等候,一旦报喜的人到了,即大呼小叫向主人报喜。报喜是个好差事,衙门里的公差争破头想干这差事,碰到大户人家能赏一些红包,稍微穷点的人家也能摆上一桌,赏些酒喝。正因为送喜报有利可图,竟有人在半道上抢夺喜报,送到主家以领取赏银。

中榜者收到榜帖或喜报后,一般要把它张贴在厅堂里最显眼的位置,如同现在上级颁发的奖状或奖牌一般,让来访的客人进门便能看到,以此炫耀一番,光耀门庭。

(选自《新华日报》2020年8月7日,有删减)

猜你喜欢
及第儒林外史金花
《朝野类要》入仕制度词汇考释
单宝塔诗
《儒林外史》中的家庭伦理理想论析
从《儒林外史》来看明清科举制度
《儒林外史》中“土仪”一词考释
金花银花
Use scientific methods to learn the vocabulary well
“第”字的用法(汉字故事)
“先辈”辨正
希望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