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企业盈余管理的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思考

2021-06-15 16:28宋宁宁
今日财富 2021年11期
关键词:康美盈余药业

宋宁宁

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让国家的经济联系更为紧密,经济全球化将会发展得更加深入,带来更多机会。在互联网时代机遇下,企业要加快发展进程。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医药商业模式改革影响企业商业模式,例如,康美药业打造了“大健康+大平台+大数据+大服务”的全面体系。盈余管理则是这些企业在资本市场美化报表的惯用手段之一。康美药业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案例样本,本文首先对康美药业的基本情况进行阐述,然后通过盈余管理理论对其盈余管理进行分析,最后,结合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的综合施治,能更好地解决商业伦理问题。

一、引言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医药产业领域的深度融合在不断地影响着传统医药商业模式改革,给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带来变化。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公司商业模式的概念,商業模式的创新降低了交易成本等,但是如何实现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的协同创新发展,如何避免盈余管理成为企业牟利而违背会计准则或过度使用它的砒霜毒药,本文期待通过对康美药业案例研究,建立一个多层次的监管体系防止企业打盈余管理“擦边球”行为,对我国上市公司经营给出一些建议,结合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的综合施治,能更好地解决商业伦理问题。

二、理论基础

(一)商业伦理是互联网时代下企业发展的基石

在“互联网+”的大时代背景下,创业创新成了社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互联网企业要找准定位,以颠覆传统行业为目标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颠覆传统行业并非“互联网+”的真实政策导向,互联网和企业的融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不以商业伦理建设为基石的发展是不能可持续。

(二)盈余管理概述

盈余管理其手段既包括会计手段也包括非会计手段。其中会计手段包括会计政策选择和会计估计的虚假确认收入和虚假确认费用等; 非会计手段包括利用关联交易操纵会计收益、利用债务重组、利用地方政府的支持操纵会计收益等。为了牟利而 “打擦边球”,违背会计准则或过度使用它,盈余管理则为砒霜毒药,国家应该严令禁止企业进行这种盈余管理。

三、康美药业盈余管理案例

(一)案例背景

2001年康美药业在上交所上市,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优势,使它以“互联网+”布局全产业链在我国中医药企业占据龙头,核心是中药饮片生产,多层次的“大健康+大平台+大数据+大服务”体系使康美药业在传统医药中形成了新商业模式。

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在2018年12月28日收到证监会调查通知。2019年4月30日发布公告出现300亿会计差错。2019年5月1日发致股东信致歉。2019年5月17日证监会通报康美药业财务报告造假行为,之后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被实施风险警示,5月21日变成“ST康美”。8月17日遭到证监会警告、罚款并被勒令改正,其高管被勒令10年内禁入市场。

(二)康美药业的盈余管理目的

1.满足管理者和大股东的个人利益

康美药业首先股权结构不合理。康美药业2019年的前十大股东中,康美实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占股30.15%,占有绝对优势,第2—10位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合计18.71%左右,其余股东股份占比少,对经营决策影响较小,因此,康美药业实际控制权在康美实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为财务造假创造了机会。康美药业的家族管理使股权高度形成了“内部控制人” 的管理手段,其他外部力量难以制衡。其次,家族管理也很容易导致管理层私欲的过度膨胀,在重大决策、发展机遇、风险评估时很容易偏向于家族利益,导致最终走向财务舞弊。

2.向资本市场传递经营良好的信号

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可以修饰公司的财务报表,当公司把经过修饰的报表向社会公示后,无论是公司投资者、债权人还是其他市场参与者通过这张报表可以看出公司的财务情况、经营情况、现金流量等较为良好。康美药业通过被关联方占用资金88.79亿元,虚构货币资金299亿元等手段在资本市场发出公司经营良好的信号,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投资。同时,公司的良好收入状态,有利于提高每股盈利,降低市盈率,稳定股价,为进一步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会。

3.保上市动因

当企业常规的产品市场发展不如预期的时候,为了在数据上满足资本市场预期,企业财务造假就可能发生。康美药业实行股权激励,要按期行权流通上市,业绩每年必须增长,但是由于发展太快,以至于财务管理不完善、内部控制不健全,超出了预期及控制范围,所以把每年存货增值部分虚增为营业利润以满足业绩增长的要求。

(三)盈余管理方式

1.利用关联交易

康美药业在资金占用情况说明中,隐瞒了康淳药业和普宁康进行的非法占用康美药业的资金的问题,而且没有进行应有披露。

2.虚假确认收入

为了捏造利润,掩盖股东大额占款问题,康美药业通过虚构货币资金对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进行粉饰。同时,通过业务凭证伪造了营业成本和营业收入,对利润表进行粉饰。

3.虚造应收账款

康美药业的应收账款从2016年到2018年处于激增状态。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偏重,2018年第一季度的高额赊销说明营业收入基本无法回款,公司当期大部分收入都是赊销造成。康美药业直降与同行业上升形成鲜明对比,说明康美药业营运资金能力下降,并且虚造应收账款、虚化利润表,吸引投资者。

四、案例反映的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问题

(一)缺失商业伦理精神和公司高层伦理道德

在本案例中,从出发点来看康美药业为公司的运营发展和扩大企业规模而使用盈余管理是可行的,但在实施过程中为了尽快吸引更多的资金,利用关联交易使股东非法占用资金,通过虚增存货、虚假确认收入等打造公司经营良好的信号,这些手段完全背离了我国允许企业盈余管理的初衷。康美药业的管理层和大股东为了追求自身经济利益而无视道德存在,进行不正当的盈余管理操作,误导某些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经营的看法,欺骗投资者、债权人和市场消费者。伦理道德的缺失最终会使公司在市场上商业信用丧失,从而严重影响公司的声誉并降低投资者和市场对公司的信任度。这种行为令人不齿,应该被严厉打击。

(二)企业战略地位缺乏商业伦理建设

企业的社会责任在一定程度来说,商业伦理对企业命运和前途形象重大,因此中国企业家必须高度重视商业伦理精神的塑造和企业商业伦理的重建。真正的企业家应该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而只追求盈利,将盈利放在战略第一,将不会长远发展,例如康美药业,通过财务造假来实现完美年报,最终收到证监会调查通知,股價一路下跌,变成“ST康美”。因此企业必须把商业伦理建设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

(三)会计师事务所的失职,违背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

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师需要实地盘点或是通过发票、单据等审查康美药业是否做到账实相符,但其并没有披露出康美药业虚增销售收入、应收账款等财务造假行为,存在重大失职。

五、建议

(一)加强科学管理,完善企业股权结构,促进利益的公平实现

通过进一步加强企业的科学管理,使企业控制权和管理权分离,股权进行分散,对实际控制人的权利得到制衡,应当保持董事会的独立性,避免专权,并与管理层的权利分开,各司其职。董事会要加大对企业高管和董事的监管力度。管理层要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其次,公司内部各个部门应当履职尽责,提高对各种制度的执行力,并形成彼此协调、相互监督的关系,促进利益的公平实现。

(二)增强企业家社会责任意识,提高企业家的伦理精神

康美药业的例子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公司高层不能仅考虑自身收益和公司的短期利益,还需要认真考虑盈余管理是否会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公司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可以建立管理层激励和惩罚机制,将社会责任与管理人员的工资绩效相关联,奖励那些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管理人员,鼓励管理层自发为社会做贡献。此外企业在商业伦理建设中更要发挥自身的作用,自觉加强行业自律。

(三)提升外部监管能力,健全法律法规,约束企业道德

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法律环境。会计师事务所公司应提高完善治理结构,严格执行行业准则,保持应有的职业道德,对于徇私舞弊、知法犯法的会计事务所应给予严厉的惩罚。及时修正和完善法律法规,提高并购重组中的违规成本,使巨额罚款得到法律支持,使法律的威力震慑企业,促使资本市场得到秩序化和规范化发展;提高罚款力度和量刑起点,基于高昂的违规违法成本,使并购重组中的行为主体不敢进行造假,增强对企业道德的“硬约束”。

六、结语

互联网时代,商业伦理是企业良好发展的护照。我国企业应学习欧美国家重视商业伦理建设。而只追求利润不重视商业伦理的企业,必定会被社会所淘汰。近几年,我国社会各领域针对商业伦理方面的研究增多,说明整个社会开始重视商业伦理在企业健康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因此,商业伦理的建设需要企业、社会、政府和个人的共同努力,通过在完善法制建设、加强社会监督、提升企业家责任感和道德修养等,培育健康的商业伦理精神。

(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康美盈余药业
药业质量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药业巨头毁于谎言
独董被判连带赔款亿元,冤不冤
独董被判连带赔款亿元,冤不冤
康美药业的罪与罚谁人买单
ST康美:重启勇敢者的游戏
王老吉不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