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1-06-15 17:28魏林慧姚丽张蕴梅方明明
今日财富 2021年11期
关键词:卫生校企院校

魏林慧 姚丽 张蕴梅 方明明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卫生类高职院校意识到校企合作对培养理论与实践、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并重的一线卫生类专门人才的重要性,校企合作教学在不断发展中成效与问题并存。探索影响卫生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因素,有助于寻找校企合作中的问题根源,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推动校企合作有效、可持续发展。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职业教育具有“跨界性”,作为一种跨界教育,职业教育跨越了企业与学校,跨越了工作与学习,一句话,它跨越了职业与教育的疆域,因此,职业教育不能只在“围城”中办学。校企合作便是突破了这种“围城”的社会活动。作为一种优势互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式,卫生类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体现出高职院校与医院和药企在理论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上的明确分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卫生类高职院校意识到,只有通过与医院和药企的合作,才能培养出理论与实践、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并重的一线卫生类专门人才。

目前,我国的校企合作教学不断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卫生类高职院校在实践中探索出一些成功的合作培养模式,如“订单式培养”模式、“定岗实习”模式、“驻点班”模式、“冠名班”模式等。这些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依然存在着校企合作理念认识的不足、发展思路的局限、合作积极性不高、有效性较低、保障制度待完善等诸多问题。

(二)研究意义

本研究对影响卫生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构建影响卫生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因素的模式图,将有助于更为客观地剖析其主要影响因素,从而利于进一步探讨卫生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现状产生的原因,为寻找问题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做准备。

二、卫生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

(一)影響因素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

《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教职成〔2018〕1 号)指出:“校企合作”是指职业学校和企业通过共同育人、合作研究、共建机构、共享资源等方式实施的合作活动。我们可以进一步将卫生类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理解为:各卫生类高等职业院校和各级各类卫生医疗机构通过资源共享、合作教学、共同育人等方式为培养高素质卫生类人才而实施的深层次合作活动。

百度百科认为合作就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方式;活动是由共同目的联合起来并完成一定社会职能的动作的总和。

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将人类行为分为了主客观两个向度,其中客观的环境向度十分重要,他还指出有两个重要的变量,一个是“制度环境”,一个是“行动团体”。制度环境是一系列用来建立生产、交换与分配的基本的政治、社会和法律基础规则。行动团体则是个体或团体的决策单位。

(二)影响因素模型构建的思路

按照校企合作活动的定义和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中提到的重要变量,卫生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作为一项社会活动,必然涉及到“制度环境”“合作目的”“行动团体”、“行为方式”这些基本的要素,再加上卫生类行业的行业特殊性,按照此思路就能够基本找到分析校企合作影响因素的抓手。

(三)影响因素模型的构建

因此,在确定校企合作的参与主体,寻找卫生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特点,梳理校企合作的过程后,构建了卫生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影响因素的模型图,如下图图1所示。

三、卫生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影响因素分析

(一)行业特点

卫生类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将是未来的医护工作人员,他们要面对不同类型、不同需求、不同性格的患者,需要具备良好的倾听、沟通、协调、应变能力,这种能力依靠的不单是常说的职业技能,而是要同时拥有甚至可以说是更需要拥有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人文情怀,也就是所谓的人文素养。在卫生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要特别注重人文素养教育,将提升人文素养的理念落实到医护实践中,为医护职业水平的提升添砖加瓦。只有加强对人文素养的重视程度,才能培育出德才齐头并进的合格医学生、优秀的未来医护人员,从而应对社会对医护人员越来越高的要求。

(二)制度环境

卫生类高职院校和医院药企双方为了各自利益需求共同培养学生,这样的校企合作过程必然在国家大的制度环境之下。所谓制度环境不仅仅包括政府发布的各项政策文件精神,还包括政府宏观管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社会环境,这些将直接影响卫生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发展和改革方向。伴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政策的颁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升成为国家层面的基本制度安排,医疗卫生作为大健康背景下服务领域炙手可热的行业,充分发挥行业特色促进校企共共同育人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行动团体

很明确的行动团体也就是行动主体有高职院校和各级各类卫生医疗机构。考虑到整个活动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卫生类人才,因此可以看出该活动中还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主体就是学生,而学生是校企双主体共同培育的对象,校企合作的直接受益者之一。除了高校、卫生医疗机构和学生之外,政府、行业协会在校企合作中的决策、管理和引导作用不可或缺:政府主要通过完善法律、制定政策、沟通协调等方式对校企合作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利益共同体中,政府是主导者和引导者,政府的制度供给是构建利益共同体的关键要素,并主导制度创新的方向和路径。行业协会最了解行业经济运行、市场需求等方面的情况,可以利用其校企之间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来保障产学合作的有序进行。除了政府、行业、高职院校、企业和学生这几个较为突出的主体,家长、校友和社会其他相关人员也很可能受到校企合作的影响,因此,卫生类高职院校、卫生医疗机构、学生、政府、行业协会、家长、校友等均为校企合作中的参与主体,或为直接参与,或为间接参与,或为边缘性参与。

(四)合作目的

既然是合作,那么各行动团体就有共同的目的。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提出借鉴“双元制”等模式,总结经验,校企共同培育人才,以此达到培养出更多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目的;医疗卫生行业在国家大环境的变化中需要培养更多合格的卫生类人才来满足行业需求;卫生类高职院校主要的目的是培育人才;合作的医院药企主要是为了培养未来的合格医护人员。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可以按照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培训实践技能,最终提升学生的职业水平,进而有效解决国家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行业卫生类人才的空缺问题。

(五)行为方式

从宏观层面说,校企合作可以描述成在国家政策制度指导下,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组织共同努力推动校企合作的开展,其中政府相关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指导、协助高职院校和医院药企建立合作关系,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卫生类行业的特点和发展需求提供相应支持和服务。根据前文中校企合作的定义,从校企共同育人的微观层面来看,卫生类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过程包含高职院校向学生传授间接知识,这些知识包含了医护基础知识、医护技能理论和人文素养教育;医院药企向学生进行现场教学以助于提高学生实际医护经验和能力的教育任务,这些教育包含技术能力实践、职业素质培养和人文素养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进入医院或药企学习中将那些在学校获得的基本医护知识和技能理论进行应用和升华,從而提高职业素质为走向职业岗位做好准备。

四、调动各影响因素优化校企合作的对策建议

(一)关注行业特色,注重特色育人

根据前文分析可知,卫生类行业需要重视人文素养,让医学生德才齐头并进。因此,在校企合作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包含文学、国学、医护礼仪、医患沟通技巧等人文素养类知识课程的学习,潜移默化地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关怀精神;树立模范典型的带头作用,引导学生向行业典范看齐,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培养学生们对医疗卫生事业的热爱之情;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培育高尚的医护道德情操,在校企合作中,不仅要在学校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还要在学校考试环节、医院药企实践教学环节将人文素质的高低作为评优、选拔员工的重要项目。

(二)完善制度保障,打造合作平台

校企合作的开展离不开大的制度环境,需要加强国家层面的立法,以法令形式保障卫生类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实施。也就是说,要推进校企合作正常开展,必须要有一套与之适应的、较为完善、操作性强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为校企合作提供法制保障。这些法律法规应该围绕高职院校和企业两个合作的主体,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法律体系框架,制订具体详尽、操作性强的条例和办法,并适时及时更新,从而保障校企合作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国家制度环境下,相关行政部门、卫生健康行业、卫生类高职院校和医院药企要积极联动,打造共同的合作平台,共育卫生类高层次人才。

(三)聚焦多元主体,探索共同利益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其中提到社会多元办学、企业社会参与。在大的政策背景下,各职能政府部门比如职业教育部门、人社部门、财政部门应根据工作需要对校企合作行为进行管理;卫生类高职院校和医院药企对校企合作活动进行具体的实施;卫生行业组织应根据行业动态对校企合作进行协调。虽然各主体都站在自身角度看待校企合作活动,本着不同的利益追求进行校企合作行为,但是都在谋求共同的利益。关注不同主体的利益需求,找准利益平衡点,将更有利于校企合作的开展。

(四)促进深度合作,构建长效机制,

卫生类高职院校与医院药企的深度合作,是全面的、深层的、长期的合作。这种合作不能是单纯的参观学习、毕业实习,不能是短期合作、一次性合作,而是要涉及到实习基地共建、双方资源共享、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共同开发教材等多方面,要切实渗透到卫生类高职院的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在校企合作深度合作过程中,不仅需要双方的合作热情,还需要深入挖掘合作动力,建立校企合作制度来明确双方责任、义务和权利,双方换位思考寻找双方利益的共同点,以此促进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形成。

五、结语

毋庸置疑,通过“校企合作、医教协同”开展“能力本位”的临床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医疗卫生服务的核心职业能力,是卫生类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卫生类高职院校作为高职院校的一种类型,拥有特殊的行业背景。本文构造了卫生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影响因素模型,希望借助模型更为客观地寻找合作中的行业特点,找准优化校企合作行为的路径。

(作者单位: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

项目基金:2019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9SJA0732。

猜你喜欢
卫生校企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智取红领巾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卫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