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浅析

2021-06-15 03:27廖贵彩
南方农业·下旬 2021年1期
关键词:生态修复水土保持问题

廖贵彩

摘 要 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水土流失现象日渐普遍,直接制约了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且对人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作为持续发展背景下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举措,得以广泛应用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显著成效。基于此,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概念及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相关策略,借此提升我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整体工作效益。

关键词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S2;S15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3.007

近年来,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问题日渐严重,不仅不利于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还严重威胁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而生态环境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人们在经济社会建设中,未能合理开发与利用资源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针对水土流失所产生的严重影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一项合理得当的措施,可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能源问题的合理解决。鉴于此,围绕我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1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概念及现状

1.1 概念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中,生态修复指的是禁止人为干扰,使生态系统承受的超负荷压力得到有效解除,利用生态系统自身规律演替,并通过其修养生息的过程,让生态系统朝自然状态演化;同时,考虑到被破坏生态系统的恢复得到有效加快,还可以利用人工方法对生态系统健康运转提供服务,进而使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得到有效加快。水土保持是生态修复的一大核心要素,需以“在保護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作为基本原则,通过保护、改造、重建以及再生等方案,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综合效益得到有效提升。

1.2 现状

从我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实践现状来看,在已经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地区,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的显著成效。1)在生态方面,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植物群落的种类更加丰富,水土流失强度也有明显下降。2)在经济方面,产业调整、能源合理利用等举措使得区域内的经济水平得以大幅度提高,进而有效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经济生活品质。3)调查结果表明,地理空间的不同,植被演变过程也是不同的。在生态破坏之后,任由生态环境在自然条件下进行自我恢复是一项十分正确的选择,但是这种举措必须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才能取得最佳效果[1]。

2 我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中存在的问题

2.1 生态修复工作未能长期坚持

在我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实践中,暴露出的最大问题是生态修复工作未能长期坚持,使得本已见效的生态修复工作半途而废。生态修复工作未能长期坚持的原因主要有两点。1)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理念提出的时间不长,人们未能深刻认识生态修复理念,这就使得人们对生态修复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缺乏认识,普遍认为生态修复工作无需长远规划,且只需将现存问题进行处理即可,无需耗费较长的时间进行生态修复,从而在生态修复工作实践中没有进行合理规划和长期坚持。2)资金缺乏。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的实施需要大量资金提供支持,若资金缺乏,则会导致生态修复工作持续一段时间后,因资金供应不足而终止[2]。当下,大部分地区的生态修复工作主要是依托生态修复项目而实施,在项目结束后,由于后续资金补充不及时,也无法保证生态修复工程的持续性,促使原本见效的生态修复工作中途停止。

2.2 缺乏科学技术支持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新生事物,我国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研究相对较少,其中牵涉大量科学问题,未能予以措施进行解决,如生态系统健康诊断问题、生态修复技术、生态修复效益研究等。与此同时,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实践中,我国也没有建立与之相对应的生态修复监测体系,导致生态监测工作无法产生效用,未能给生态修复工作及相关科研工作提供有价值的观测数据[3]。另外,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实践中,尚未建立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导致相关部门的实践工作缺乏技术支持,各地修复工作也基本处于探索阶段,使得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实施过程中频繁出现问题,直接影响生态修复工作效益的增长[4]。

2.3 工作模式单一

我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方法以封禁为主,且这种方法在全国各个地区推广应用,使得大部分的人片面认为生态修复就是简单地封禁,未能在实践中采取其他措施。同时,大部分地区在实施生态修复过程中,也只是单纯地采取封禁措施,未能辅以配套措施,致使生态修复工作成效欠佳[5]。另外,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管理中,封禁看护方法以拉铁丝网为主,一封了事,随后雇佣临时人员进行看护,不利于生态修复工作成效的提升。

3 我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问题的解决策略

3.1 加强宣传,增强长期坚持意识,建立多层次投入机制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并非一日之功即可取得显著成效,而是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实践中对地区的生态修复工作进行长远规划,并始终坚持下来,才能保证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产生良好的效果。因此,在实践中,应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进行大力宣传,使得相关人员对生态修复产生一个系统的认识,并逐步增强工作人员的长期坚持意识,促使其能够在实践中长期坚持做好生态修复工作。另外,针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中的资金问题,也要重视多层次投入机制的建立。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的成效就是获取良好的生态效益,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需要资金,这项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投入,但是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工作,若长期依靠国家财政投入,可实施性不大的同时也不具有可持续性。因此,在资金方面,应通过政策来引导个人、社会团体参与到生态修复工作中,如明确承包人在生态修复区的责权利,确保政策长期不变等,以激发相关人员参与生态修复工作的积极性。

3.2 加强科研,为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持

1)加强生态系统的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研究工作主要由各级科研院所负责,除了依靠专业研究人员之外,还要在实践中尊重群众的创新精神,充分调动基层工作人员及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能够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和反思,为更好地做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献言建策,为提高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的综合效益提供保障。在科学理论指导和各地大量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建立多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模式。2)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体系和监测指标体系。在生态修复地区实施长期观测工作,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科研工作提供大量具有参考价值的数据信息。在生态监测过程中,为保证监测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需重视“3S”等先进监测技术的有效应用,并将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科研机构的生态监测网络整合在一起,形成高效的生态修复监测体系,为做好地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提供支持。

3.3 優化工作模式,加强管理

在长期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实践中,必须重视工作模式的优化,并加强管理,才能有效处理好水土流失问题。1)基于退耕还林工作的开展,颁布退耕还林的政策。现阶段,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意识到退耕还林的重要性,并围绕生态治理制定了退耕还林的政策,给环境治理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水土流失的最大原因在于林地和草地的破坏。因此,退耕还林还草是保证生态修复工作在水土流失中取得良好成效的关键。2)制定合理的治理计划。在具体的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调查治理区域的具体情况,掌握该区域的气候、地貌等各项信息,据此将地区合理划分为若干小区域,之后按照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对应的生态修复治理方案,同时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在针对具体区域开展生态修复治理工作时,应在封禁治理的同时,辅以其他治理方法,如生物防治技术,切实提高地区的生态修复效果。此外,在生态修复工作中,还可以从环境本身入手,如在生态修复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在了解当地具体情况后,结合坡地建设梯田,改善当地环境,达到生态修复的目的。

4 结语

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水土流失问题日渐严重,直接威胁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因此,积极落实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尤为重要。在实践工作中,应加强宣传,增强长期坚持意识,同时建立多层次投入机制,以此保证生态修复工作得以持续进行,并有效改善我国生态环境,进一步使我国经济社会实现稳步、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邢青青.浅谈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建设中的优化作用[J].珠江水运,2020(17):86-87.

[2] 张丽萍.生态修复在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J].珠江水运,2020(16):102-103.

[3] 王霞.浅析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对策[J].山西农经,2020(13):18,20.

[4] 丁军.生态修复在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07):55-56.

[5] 于耀义.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及应用类型[J].现代农业科技,2020(07):206.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生态修复水土保持问题
水土保持工程质量控制措施解析
试论水土保持方案落实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辽河生态廊道景观恢复之路
景观都市主义思想下的“废弃景观”修复研究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