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行

2021-06-16 10:28郑东升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21年6期
关键词:光明行戏校盲童

郑东升

1986年春天。

在油菜花金黄的季节里,我怀着勉强的心情来县戏校当音乐教练。两年前,我在这里教过学生,但由于地方戏剧的落伍以及收入的不景气,使我对文艺事业产生了悔心与失望,于是辞职回家,准备另干一番事业,一心想做生意。

但是,同行人偏来打搅,戏校校长翩翩而至。他来了三次,最后一次来竟然说道:“你也得了想钱疯,要知道,埋没自己的才能是一种犯罪!地方戏再不振兴就完了,走吧,为了孩子们……”他滔滔不绝地说了一大通,我还能说什么呢,于是跟这位“理论家”校长,又踏进了县戏校的大门。

所谓戏校的大门,只是用砖垒成的框和堵在两框中间的一块生锈了的铁皮。没有练功厅,练功是在露天的院里进行的,雨天,学生们便都停在宿舍里練唱,或上一些理论课,院内没有照明设备,晚上,全凭在县城的街灯里采光。一看到这些破旧的景象,我实在后悔又来到这个烂脏地方!

突然,一阵悠扬的二胡声从那边灶房背后传来。优美的旋律在空中飘荡,春天的阳光霎时显得那么灿烂辉煌,清新的空气里布满了柔和的乐音,柳丝伸长了脖颈,我听得入了神,完全被那曲中的感情融化了,顿时忘记了简陋的戏校生活以及那想发财的念头。

这曲调好熟悉啊,这不是瞎子阿炳的二胡名曲《光明行》吗?可谁又能拉得如此美妙动人呢?于是,同行人的好奇心驱使我顺着声音寻找这位拉二胡的人。

我一直走到灶房的墙背后,啊!我惊呆了,这不是盲娃吗,两年没见,竟成了人才!他是先天性白内障,父母连给孩子取名字的信心都没有了,和他一同玩耍的孩子们都叫他盲娃,于是,盲娃就成了他的名字。

我没有惊动他,因为每一个器乐演奏者的曲子被人打扰,他都会遗憾和难受的。我在欣赏他的演奏,当乐曲进行到后半部分时,他那眼睛好像看到了光明,看到了春天,看到了人间奇妙的颜色。他心情激动,脸上流露出喜悦的神情,而且他那孩童的心还是那么纯真、美好、自信。

我惊叹他两年来二胡技巧的突飞猛进,那娴熟的演奏,那弓法和指法巧妙的配合,那慢弓推拉的力度,音头和快速换弦都表现得如此恰到好处。我不敢相信这就是两年前的盲娃,随着旋律线的跳跃、飞行,我眼前又浮现出两年前的情景。

那时我给戏校的学生们讲乐理课,训练乐队,每天,都有一个衣衫不整的孩子在窗外徘徊,停留。几天后,找到并发现了这个男孩儿是一个盲童,他走路时用袖子遮挡眼睛,斜着身子,脚抬得很高,显然是怕人瞧见自己的不足。乐队训练时,他又在一旁呆听,听到一句好的旋律时,他独自默默地笑了,眨动着难以睁开的眼睛……

有一天,他的父母领着他来戏校要学二胡。父母是农民,他们央求道:“可怜可怜这孩子吧,他只能听见声音,在家整天哼哼个不停,收下他学个乐器,将来能跟自乐班混活就行。”校长和教练表示同意,我也很同情这位盲童,但我还是按搞音乐的条件审查了他。

“你能唱个什么吗?”我问。

他很高兴,一连唱了几首从收音机里听来的歌曲,并把我在乐理课上讲的统统背了出来,还把我们练乐的曲调齐齐哼唱了一遍。啊!他的乐感和记性这么好,但我却否定了他,拒绝收这位盲童。我内心嫌他不雅观,再者不能视谱,还有手形不好,他,学不了乐器!但其他教练却硬叫留下了,作为班外学生,并叫我亲自教他。

在最初的几天里,我发现他对音乐充满着新奇,对光明是那么渴望,他非常吃苦,几乎不知道休息,对于我布置的作业,都能出色地完成,很快,他的手形出乎意料地得到了纠正。正当他还在拉练习曲,练基本功时,我却离开了戏校,离开了盲娃。他流着泪向我告别,只说道:“郑老师,你走了,谁教我呀!”他转过身,不好意思地抹一把泪,然后又转向我,眨动着难以睁开的眼睛……

曲调突然结束在推弓的最强音上,我的回忆中断了。

“盲娃,你拉得真好!”我说。

“啊,郑老师,你来啦!”他耳朵特别好,一下子就听出了我的声音。他放下二胡,站起来,两手搓了搓,头摇了几摇,偏向一边,喜悦从内心一直荡漾到脸上。

“我走后,是谁教你的?”我又问。

“是东关小学的蔡建光老师。他上完课,抽空来戏校给我们讲乐理,并教我拉二胡。”我不由得脸上一阵阵发烧,蔡建光啊,我的好友,你是多么可敬,你发现了盲人的心,并培育了他,把他引向光明,而我是多么自私、可悲、虚荣啊!

“郑老师,你来吧,学生们都盼望你能来!”盲娃急切地说。

“我一定来,像你蔡老师那样。”我感动地说,不知是做检讨,还是做保证。

“啊!”盲娃笑着朝空中双手合十转着圈圈儿——这是他最兴奋时唯一的姿势。

《光明行》这首二胡曲我不知拉了多少回,可今天总觉不如盲娃拉得好,也不知听过多少遍,唯独没有今天感受深。“盲娃,把这首曲子再从头拉一遍。”我说。

“好!”盲娃操起了胡琴。

仿佛,盲娃看见了光明的路。在这迷雾的早晨,我们师生合唱着一支《光明行》。

猜你喜欢
光明行戏校盲童
“场域”下的民国戏校
——读李如茹《理想、视野、规范: 戏曲教育的实验——北平市私立中国高级戏曲职业学校(中华戏校)(1930—1940)》
盲童学前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盲童学前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
浅析盲童生活化教育的教学与管理
浅析盲童生活化教育的教学与管理
高庆奎传(十一)
张火丁:不能再耽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