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贝托·贾科梅蒂 中外研究综述

2021-06-17 12:31谌帜
河北画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萨特绘画文章

谌帜

上海师范大学

1901年,阿尔贝托·贾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降生于瑞士的一个画家家庭,他的父亲乔瓦尼·贾科梅蒂是著名的新印象派画家,也是带领他走上艺术之路的人。1930年,贾科梅蒂的《悬着的球体》被布勒东(André Breton)认为是天才之作,因此邀请他参加超现实主义运动,之后他成为这一派系代表性的艺术家。1933年,其父逝世后,贾科梅蒂对于超现实主义雕塑的兴趣逐渐走到尽头。1935年,他重回画室开始对实物写生,上午请弟弟迭戈做模特,下午则是专职模特丽塔。1940年,贾科梅蒂离开被纳粹占领的巴黎,前往日内瓦躲避战乱,他将旅馆房间改造成这一时期的工作室,开始创作战后不断发展成他风格化的细长人体。自此之后一直到他1966年去世,尽管大众及艺术界对其评价颇高,但他却一直在自我质疑中进行艺术探索。

一、国外研究

1945年,贾科梅蒂返回巴黎,并结识了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两人进行了许多交流,而这些交流也催生了萨特的两篇评论贾科梅蒂的文章——《贾科梅蒂的绘画》和《追求绝对》,这两篇艺术评论都收录于《萨特论艺术》中。在《贾科梅蒂的绘画》中,萨特着重讨论了贾科梅蒂画作中距离的表现问题,并且将贾科梅蒂在绘画中“着意经营的模糊性技巧”称为“超确定性”,称其是“艺盖群芳”的。在《追求绝对》中则讨论了贾科梅蒂雕塑的表现手法与其他常用雕塑手法之异同,进一步阐述了贾科梅蒂创作中“存在”与“虚无”的观念。萨特与贾科梅蒂的观念一拍即合,因此萨特也借这两篇评论表达了自己的许多哲学观点。

1954年,通过萨特、让·科克多(Jean Cocteau)等朋友引荐,法国作家让·热内(Jean Genet)与贾科梅蒂相识,此后应邀为其做模特。1954到1958年间,热内时常拜访贾科梅蒂位于巴黎伊波利特-曼德龙街46号的工作室,这一时期二人的友谊和交流都被热内记录下来,编集成为《贾科梅蒂的画室》。此书记述了热内眼中的贾科梅蒂雕塑,描述了其中的空间与距离、孤独与恐惧、伤痛与死亡,以及他对于贾科梅蒂艺术探索的评论。这篇艺术评论得到了贾科梅蒂本人的认可,并被广泛认为是最好的艺术评论书籍。

1952年,美国作家、记者詹姆斯·洛德(James Lord)在咖啡厅偶然邂逅了贾科梅蒂,并逐渐成为他的密友。1964年秋天,洛德为贾科梅蒂做了18天的模特,在这18天间,洛德做了详尽的记录,最后汇编成一本小书《贾科梅蒂的肖像》(A Giacometti Portrait),并在1965年由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出版。在此书中,他事无巨细地记录下了贾科梅蒂创作他的肖像的全过程,其中不乏贾科梅蒂的创作思想,他在创作中的挣扎,他们二人对于其他艺术家的讨论,为了解贾科梅蒂在生命最后时期的创作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此书还被改编为电影《最后的肖像》。贾科梅蒂逝世后,洛德花费15年的时间,为其编写了传记(Giacometti:A Biography)。这部传记以时间线为线索,详细记述了贾科梅蒂在不同阶段的人生轨迹以及创作经历,亦是当前记录贾科梅蒂生平最为详尽的文献之一。

萨特、热内与洛德皆为贾科梅蒂的好友,因此他们所作的文章得以基于第一手的资料,或者本身便是第一手的资料。由于贾科梅蒂在欧美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因此在其逝世后,对其的研究即在西方学术界兴起,亦有不少与其相关的艺术评论、作品集等出版。1993年,贾科梅蒂的遗孀安娜特·贾科梅蒂去世,根据她的遗愿,阿尔贝托与安娜特·贾科梅蒂基金会(Alberto and Annette Giacometti Foundation,以下简称“贾科梅蒂基金会”)成立,负责向公众推广对于贾科梅蒂的认知,也将贾科梅蒂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当前研究贾科梅蒂的书籍中,最被广为认可的是法国著名现代诗人、翻译家和文学评论家,伊夫·博纳富瓦(Yves Bonnefoy)所撰写的《贾科梅蒂》(Giacometti)一书。博纳富瓦早年亦受到布勒东等人的影响,开始投身诗歌创作。本书从“黑石”到“光之体验”,分为十个章节,博纳富瓦从存在主义和现象学的角度,详细分析了贾科梅蒂的一生。内容涉及贾科梅蒂的作品、个人经历、人际关系等,为研究贾科梅蒂提供了丰富的文字与图像资料。英语区贾科梅蒂研究的标志性著作则是大卫·西尔韦斯特(David Sylvester)的《看着贾科梅蒂》(Looking at Giacometti)。本书是作者西尔韦斯特40年来对于贾科梅蒂研究文章的合集。

自1926年12月贾科梅蒂搬进伊波利特-曼德龙街46号的工作室,一直到他1966年去世,他一生大多数的作品都在这两间房的陋室之中完成——这在艺术家中是及其少见的。在没有模特时,贾科梅蒂会邀请同时代最顶尖的摄影师来工作室拍摄,见证了艺术家在这片传奇之地上的创作。2010年,米歇尔·佩皮亚特(Michael Peppiatt)所著的《在贾科梅蒂的工作室》(In Giacometti’s Studio)就将目光聚焦于那间狭小的工作室,不仅收录了当时的摄影师为其所拍摄的著作照片,亦记述了这间工作室在二战前后的变迁,以及在这间工作室中创作的一些作品。

国外文献中,也不乏对其作品的收录。其中一本由安格尔·冈萨雷斯(Angel Gonzalez)所编集的《阿尔贝托·贾科梅蒂:作品、书信、采访》(Alberto Giacometti:Work s,Writings,Interviews)中,除收录了贾科梅蒂在不同时期的雕塑、绘画作品及创作历程、手稿之外,还包含了贾科梅蒂的部分书信,如他1948年写给皮埃尔·马蒂斯(亨利·马蒂斯的次子)的信;以及对于贾科梅蒂的两篇采访,此书也为贾科梅蒂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书的附录部分还列出了到1997年为止的与贾科梅蒂相关的著作,包括采访录及研究专著。

近些年关于贾科梅蒂的外文期刊文章,大多采用现象学的研究方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有耶鲁大学社会学教授,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杰弗里·亚历山大(Jeffrey C.Alexander)的《艺术与生活中的符像经验——由贾科梅蒂“站立的女人”说表面及深度》(Iconic Experience in Art and Life:Surface/Depth Beginning with Giacometti’s Standing Woman)。他以符像经验观解读贾科梅蒂的晚期作品,认为其作品体现了表面物质和深处意义之间的沟通与张力。此外的期刊文章还有奥伦·卡鲁斯(Oren Kalus)所写的从医学角度进行分析的《将熟悉变陌生——阿尔贝托·贾科梅蒂作品中的审美去中心化》(To Make the Familiar Strange)和以方法论分析为主的《贾科梅蒂的肖像、后现代的兴起与创造力》(A Giacometti portrait,postmodern emergence,and creativity)—— 由 约 翰· 雷 伊(John Rae)所作。总的来说,国外的贾科梅蒂研究,在经历了对其作品和生平的研究之后,正表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方向。

二、国内研究

上文中所展现的是国外对于贾科梅蒂的研究中较有代表性的文献,国内的贾科梅蒂研究起步较晚——主要是受限于20世纪较为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贾科梅蒂在国内的知名度也远低于欧美地区。最早将贾科梅蒂研究引入国内的是法籍华裔画家司徒立。司徒立先生还是将具象表现绘画引入中国的第一人,1991年他在中国美术学院讲学时,带来了包括贾科梅蒂研究在内的18篇具象表现绘画的文章,也填补了贾科梅蒂研究在国内的空白——这些文章后来都收录在《终结与开端》一书中,成功地引起了中国学术界对于贾科梅蒂研究的兴趣。2002年许江、焦小健编的《具象表现绘画文选》中,就翻译并收录了“西尔韦斯特对贾科梅蒂的访谈”“与乔治·夏尔波尼对话录”“致皮埃尔·马蒂斯的信”和“一幅肖像的变化”四篇文章,也成为国内率先对贾科梅蒂相关文献进行的翻译。

国内对于贾科梅蒂的研究专著,有河北教育出版社在2005年出版的《贾科梅第》。本书以时间为主轴、作品为线索,介绍了贾科梅蒂一生的创作轨迹,并对其主要作品进行了分析,书中的图文资料十分丰富,是国内少有的较为全面的贾科梅蒂研究专著,类似的还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贾科梅悌》。

2016年3月22日至7月31日,上海余德耀美术馆与巴黎贾科梅蒂基金会合作,举办了“阿尔贝托·贾科梅蒂回顾展”,展出了贾科梅蒂的250件作品,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贾科梅蒂专题展览。展品照片及展览文案经过编集,收入了《阿尔贝托·贾科梅蒂中国回顾展》一书,为贾科梅蒂研究提供了极为全面的高质量图像资料。随着贾科梅蒂在国内的热度逐渐提升,对于贾科梅蒂的研究也在国内逐渐兴起,关于贾科梅蒂的学位论文在近年也有数篇。较早的有2008年西安美术学院的硕士学位论文《贾科梅蒂与具象表现绘画》,此文主要聚焦于贾科梅蒂与具象绘画的关系,论证贾科梅蒂在绘画中使用的观察方式与表现手法。2016年,文章的作者李秦又撰写了博士论文《视觉的追问——贾科梅蒂绘画空间研究》,由绘画空间的角度进行论述,首先从视觉呈现的角度,阐释了古埃及到现代主义时期的绘画在空间表现上的不同特点,并以此为基础,将贾科梅蒂的绘画作品作为比较对象,归纳了其作品在绘画空间表现方面的独到之处。同年,中国美术学院马静的博士论文《视觉·空间·真实贾科梅蒂艺术研究》除了对于贾科梅蒂艺术中观察的方式、空间的表现和存在主义元素都进行了详尽的讨论之外,也较为充分地展现了贾科梅蒂的生平及中外研究状况。实为对贾科梅蒂的专门研究中兼具全面性与深度,极具参考意义的文献,这也与作者的导师,司徒立先生的指导是分不开的。2018年的《贾科梅蒂艺术作品中的隐秘伤痛》则从心理学的角度,从贾科梅蒂的个人经历出发,论述了《贾科梅蒂的画室中》中提到的“隐秘的伤痛”。

近年对于也有不少对于贾科梅蒂进行研究的期刊文章,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同济大学孙周兴的《贾克梅蒂的真实》,本文着重讨论了其作品中“视觉真实”的问题,以及“距离”和“真实”之间的紧密联系,以此为主题的还有《目光与距离》和《隐秘的观看》两篇文章。对贾科梅蒂作品中内在精神的讨论,有《孤独的行者》和《孤独的探寻》两篇,其中对于贾克梅蒂雕塑与绘画的内在精神,此两篇都表达为“孤独”,这种孤独也在《贾科梅蒂的画室》中被不止一次地提到。贾克梅蒂绘画与雕塑之间的关系,同样值得关注,《贾克梅蒂具象表现艺术及其启示意义》一文就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

国内对于贾科梅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其作品的分析上,相比于欧美的研究现状体现出一定的滞后性,这也与国内的相关资料有限、相关研究起步较晚有关。但是国内的贾科梅蒂研究发展的轨迹与国外的有一定的相似性,并且也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三、结语

当父亲问起贾科梅蒂对于未来的考虑时,贾科梅蒂的回答是“成为油画家或雕塑家”,此后他既是前者,亦是后者。他的这两重身份为他在两个领域都赢得了赞誉,但也给他在人生的后半段的艺术创作中“塑造头像”和“将空间融入作品”的尝试带来了挑战。贾科梅蒂的人生经历,他那“隐秘的伤痛”,他身边的妻子、兄弟、情人、朋友,他作品中的“空间”“距离”以及“孤独”,都使他成为中外学术界一个内涵丰富且独具特色的研究命题。而国内的贾科梅蒂研究,目前仍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还有待于在更广阔的文化视野中加以丰富。

猜你喜欢
萨特绘画文章
自因还是自为?*——萨特自因理论探究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萨特的电影剧本创作与改编述评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