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心灵之旅
——自驾西藏日记(一)

2021-06-17 11:13
生物进化 2021年1期
关键词:泸定桥服务区成都

曾 杨

西藏,一个神秘的地方,也是很多人向往的圣地!我自驾去西藏的愿望终于在2019年8月实现了!

这是继2017年意大利之旅和2018年东欧北欧12+1国自由行之后,又一次走天下之旅。

2019年8月5日(我太太生日)早上六点十五分从南京出发,8月26日下午四点平安回家,为期22天,行程8340公里。

自驾西藏,是一个萦绕我心头多年的想法。在老父亲过世,岳母得到了大舅哥夫妻照顾,且自己和太太身体还允许的情况下,我这个已经65岁的年轻老头,终于义无反顾地出发了。

开着爱车,带上太太,一路向西,去实现自己的诺言:“陪太太走天下,太太在我身边,世界就在我脚下!”

1、行前准备

在行程方式上,对第一次自驾游的我们来说,跟团走无疑是最佳选择。经多方了解和咨询,我们选定了从南京自行驾车至成都跟团,然后沿G318进藏和沿G109出藏至兰州结束,最后自行驾车回南京的方案。其中,南京至成都和兰州至南京这两段路是真正的自驾自由之行。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确定好了行程方案,然后就是进行车辆保养、安装行车记录仪,准备相机、电脑以及备用的食品、衣物和药品等物资了。吃、穿、用装了大大小小好几箱,放满了后备箱和后排座。

2、出发 南京—成都

南京至成都全程约1680公里,宜昌几乎是中间点,距南京800多公里。于是我们决定分两天开到成都,第一天到宜昌,第二天到成都。

8月5日清晨,期盼已久的时刻终于在手机闹铃声中到来!六点十五分,小区安安静静,大多数人还在沉睡中,我们踏着晨曦,满怀愉悦地开启了首次自驾的征途!

清晨,道路通畅,车很快驶离市区,穿越三桥、浦口沿着沪蓉高速G42向着宜昌进发。可是好景不长,由于安徽段高速在维修,极大地影响了车速,4多小时之后才行驶了379公里,遂决定在长岭关服务区休息。

原本指望一路上每天中午都可以在服务区午餐后,在空调大厅的长椅子上美美地眯上半小时。可是进了长岭关服务区之后,大失所望,没有长椅也没有空调,还有点脏乱差的感觉。于是简单地休息了一下就继续出发了。

下午1点钟,在离开家577公里后,我们到达湖北汉川服务区,里面的情况依然令人失望。对比沪宁线上服务区里食品丰富、环境整洁、冬暖夏凉的情景,真是有天壤之别。

服务区里无法小睡,只好在车上小憩一下。但在无遮挡的烈日下,车内空调显得势单力薄,加上人比较兴奋,在车上折腾十余分钟,毫无睡意,只好决定不休息继续前行。

转眼到了下午四点钟,宜昌到了。抵达提前预定好的酒店,很快办理了入住手续。简单收拾、洗漱后,在楼下一家家常餐馆给太太过了一个相当简单但是十分愉快而有意义的生日。

第一天的行程尽管有不尽人意之处,但却称得上顺利!

8月6日五点钟起床,窗外黑漆漆的,很快洗漱收拾妥当,泡了两包方便面作为早餐,六点我们在静静的黎明中又上路了。

湖北的路显然与江苏和安徽的不同,高速道穿行在崇山峻岭以及连绵不断的隧道群之中,且隧道内灯光不甚明亮,限速60或80公里,只能缓行。

在一条长长的隧道里,远远地看见前方的亮光。突然,导航语音提示已经进入重庆地界,隧道内立马一片光明,柏油路面平平坦坦,乌黑发亮,如同从黑暗世界来到了光明世界。

由于在群山中穿行,服务区明显少于平原地区,有些还只是停车区。在连续行驶五小时,穿越许许多多隧道之后,11点到达云阳服务区吃午饭。整整一上午仅行驶了300公里,让我们初步体会到“蜀道难”。

午饭后继续前行。尽管没有午休,咖啡以及多变的路况倒也驱赶了困意。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离成都越来越近了,还有200多公里时,汽车钻出了隧道群,感觉光明就在眼前!

巴塘途中

路边终于看见了限速“120”的指示牌,想立马提速,然而天公不作美,很快铺天盖地的大暴雨迎面而来。由于沿途隧道耽搁了时间,我们也有点心急了,虽然雨大,雨刮器开到最快,车速未减。

雨停了,成都方向夕阳一片光明,离成都仅剩108公里啦,希望就在眼前。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行车道上,前车突然绕了一下,心中正奇怪,赫然发现公路正中间斜横着一铁框。刹那间,已是无法避让,我略微向左打了一小把方向,后轮还是压上去了,瞬间就听见后轮传来“咣当、咣当”的响声。赶紧减速把车慢慢地开到应急车道上,发现右后轮爆胎了!我们赶紧一边在车后100米外放置红色三角警示牌,一边打12122救援电话。

一段插曲有惊无险。由于备用胎小些,车速只能60公里。此刻也不着急了,慢慢开吧,终于在华灯初上的夜色中我们进入成都。

3 跟团首日 成都—泸定—新都桥

8月10日,正式进军西藏的时刻终于到啦!

虽然是周末的早晨,成都街上依然车水马龙,从酒店到高速这段路因施工围挡了一半路面,我们排在长长的车群之中,缓缓地向前,好在这段路不长,很快就上了高速公路。

不到9:30我们赶到了集合点——蒲江服务区,这里蛮热闹的,人头攒动,停满了车。

领队姓李,是个95后小伙子,一米八几的大个子,操着一口成都普通话。从李领队那里得知,此行我们只有5辆车,分别编号为1号车(领航车)、2、3、5及6号车。在蒲江服务区只有3辆车集结——我们、领队和6号车,另2辆后续加入。

大渡河铁索桥

泸定桥

9:45我们三辆车从蒲江服务区向着泸定桥出发。湛蓝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满怀激情的我们无比兴奋。穿越长28公里的二郎山隧道,车在崇山峻岭中穿行,13:10到达泸定桥,久闻大名的泸定桥呈现在眼前。

泸定桥,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建成于四十五年(1706年),康熙御笔题写“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做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重40余吨。

自清朝以来,此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让全中国人民记住的不是它的建造史,而是在它建成229年之后的1935年5月29日,闻名中外的战役——中国工农红军“飞夺泸定桥”。

从1935年再向前推72年,即1863年5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领十万太平军遭遇清军围追堵截,在此全军覆灭。蒋介石想让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梦想消灭中央红军于此。红军用大无畏革命精神,仅用两小时,奇绝惊险地夺下了泸定桥!毛主席、林彪及中央红军机关和数万大军顺利渡过大渡河,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才有了今天的新中国!

我和太太在泸定桥上走了一个来回,即便空手,风平浪静,摇摆的铁桥、镂空的木板也让你心惊胆战。想到当年红军战士冒着敌人枪林弹雨,置生死于度外,不觉热泪盈眶!

4 新都桥—理塘—巴塘

8月11日,早晨6点多钟起床,整理好行李,我去前台取回来两袋充满的氧气袋,接着去餐厅简单用餐。

开车一小时后,时间指向9:30,我们来到一个有“歌舞厅”(卫生间)的地方少憩。破烂不堪十分简陋的“歌舞厅”,似乎是北欧式装修风格,门口还站着一个人收费,入场费每人一元。

9:42继续前行,天气好极啦,不冷不热,天空蓝蓝的,飘着几朵白云,仿佛周围群山包裹着我们。仅开了25分钟,开始堵车,大家只得依次有序停在右车道上(双车道)等待。很快李领队通过对讲机告诉大家“大货车把摩托车撞倒了”,这时才想起来,几分钟之前一个穿着藏袍的藏民骑着一辆摩托车,后座还有一个女人,从我们车旁风驰电掣超车而过,想必与对向来车迎头相撞了。

10:07停下,10:31又重新启动,之间一辆救护车驶过,赶往事发地,好在事故点离我们也就几百米距离,刚刚那位穿藏袍的摩托骑手已死亡,用白布盖着,车毁人亡,一辆空载东风大货车的左边大灯处,被撞变形,后座的妇女被救护车送医院抢救,美丽的阳光下,瞬间,阴阳两隔。“可怕”——太太在微信群里发了两个字。

车队继续向前,行进一小时后,到了一处景点“剪子弯山”,这里有一块大石碑 “天路十八弯”——海拔3990米。没有五分钟另一车队开进此不大的景点,一辆四川牌照的咖啡色大众轿车拐进来,左轮掉进了沟里,卡住了!

12:28车队停在一处草坪山坡之地,山坡上彩色的经幡随风飘动。大姨姐信奉佛教,来之前给我们带了一箱哈达、经幡和风马,太太拎着包去挂经幡,我就在车里面稍作休息。

13:20车队行驶到“卡子拉山”,依然一块大石碑矗立着,红色油漆描过四个大字,一旁小字标明:海拔4718米。噢,越来越高了,我们已经接近海拔5000米啦,可是没啥不适感,自己都惊奇了,但还是应该防患于未然,一人喝了一支葡萄糖继续前行。

天路十八弯

卡子拉山,海拔4718米

姐妹湖:玛旁雍措湖和拉昂措湖

15:30远远看见公路中间一座古色古香的门楼,门头上六个大字“世界高城理塘”,据说理塘是世界上海拔第一高的县城,大家纷纷下车留影纪念,我们擦城而过。

16:55分车队开到一片大草原,此处被称之为壮阔的川西高原,远处有一座白色庙宇,再远方,不高的连绵小群山,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脚下是盛开着小黄花的草地。一幅大自然绝美风景,令人陶醉!

17:23在翻越海子山后,来到曾作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封面的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圣湖——姐妹湖:玛旁雍措湖和拉昂措湖。我们站在盘山公路边一处观景台(欣赏姐妹湖最佳位置)观赏风景。姐妹湖静静地躺在海子山上,湖水湛蓝清澈,象两个相依相偎的美丽少女,显得那么圣洁。尽管是盛夏,海子山上白雪依稀可见,我们相互拍照,美丽姐妹在我们身后永存。

旅行的第二天比较轻松愉快。20:04李领队发布通知:12日早上6:00出发,提前加好油,并且提醒大家“次日将是比较辛苦的一天”,虽然仅460公里路程,但路况很不好,常常限速并单边放行。(下期待续)

猜你喜欢
泸定桥服务区成都
沪定桥:十三根铁链扛起一个共和国
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技术的应用
勇夺泸定桥
——根据课文《勇夺泸定桥》编写
泸定桥(外二首)
穿过成都去看你
数看成都
服务区消费那些事儿
建言高速公路服务区实现“双提升”
成都
飞夺泸定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