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原地区装备保障评价研究

2021-06-18 03:37张文杨黄大山刘海亮胡一鸣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21年7期
关键词:高原地区指标体系装备

张文杨,黄大山,刘海亮,胡一鸣

(中国人民解放军32272 部队,四川德阳 618408)

0 引言

随着部队高原地区演训强度的不断提高,装备维修保障任务的强度和难度也大大提高。现阶段对装备保障能力的评价主要以上级的检查考核为主,系统性、针对性不强,因此,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对高原地区装备保障能力的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高原地区装备保障特点

1.1 装备技术状态下降速度快、故障率高

与平原地区相比,高原地区温差大,“凝露”等现象对电子元件影响较大,易造成内部电路短路,引发设备烧坏。同时,高原地区的潮湿环境使得电缆线绝缘层等腐蚀加剧。此外,由于地形崎岖,装备在机动过程中受振动影响较大,不同种类的振动对于接插件、紧固件以及焊接件均会造成较大影响。

1.2 人员体力下降、作业效率降低

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含氧量低,导致修理作业效率降低。对体力要求越高的专业受到的影响越大。经统计得出平原地区和高原地区某型坦克的各工种拆装检测作业情况(表1),作业时间对比(图1)。

表1 某型坦克各工种平原及高原修理情况

图1 某型坦克各工种平原高原拆装检测完成时间

1.3 维修保障分队机动能力降低

高原地区高山峡谷纵横交错,道路多狭窄、弯转、崎岖,且天气较为恶劣,致使工程车等维修保障车辆行驶速度慢,对车辆状态和驾驶员驾车技术要求较高。此外,当遇到较深的河流时,战斗车辆可直接涉水通过,当战斗车辆在对岸区域发生故障时,接到维修命令的工程车需等待架桥才可通行至对岸进行修理作业。

1.4 维修保障设备性能降低

(1)柴油机性能下降。由于高原地区气压低、空气稀薄、含氧量少,导致需要自然吸气的柴油机组进气量不足。理论上,消耗相同的燃料,海拔每升高300 m 发电机功率降低3%。同时,由于海拔的升高致使水的沸点降低,冷却空气的风压和空气质量减少,致使冷却系统的散热比平原差。具体讲就是能源工程车等发电设备和抢修车、拆装工程车等吊装设备作业时耗油量升高,冒黑烟,功率下降。

(2)电子光学部件性能下降。由于温差大导致的“凝露”等现象,会对维修保障设备的电子、光学部件造成影响,导致设备性能下降甚至发生故障。

2 高原地区装备保障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高原地区装备保障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是全面评价高原地区装备保障制度的完备性,组织管理的有效性,业务运行的成熟性和维修支持的有效性,以利于制定更完善的装备保障计划,不断改进保障措施,确保装备保障的有效运行。

通过咨询专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高原地区装备保障评价指标体系(图2),该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内容:

图2 高原地区装备维修能力指标体系

2.1 制度建设

(1)维修标准:针对高原地区装备保障的特点,制定的一套符合实际的维修标准,兼顾完成任务目标及保证较高效率。

(2)法规建设:一套针对高原地区装备保障实际情况确立的法规,用以规范人员分工和责任划分。

(3)任务规划:依据实际情况对完成保障任务进行的行动规划,以确保任务高效顺利完成。

2.2 组织管理

(1)机构建设:保证维修保障信息传输通畅、行动高效运行的组织。

(2)人才队伍:维修保障队伍中初、中、高级技术人员的数量和比例。

(3)检查督导:上级以及本级对维修保障过程和质量的检查督导的效果。

2.3 业务运行

(1)修理水平:维修保障的质量水平。

(2)应急处置: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

(3)风险管控: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的能力。

(4)环境适应性:业务工作整体受环境影响的程度。

2.4 维修支持

(1)器材保障:为满足高原地区装备维修保障需求,针对性地增加各类器材供应量,并且合理调配各类器材供应比例,保证维修保障器材充足的供应能力。

(2)设备保障:针对高原地区装备维修保障特点,选取高原地区环境适应性好的维修保障设备,在此方面的供应能力和针对性的维护保养能力。

(3)机动保障:维修保障分队以及维修物资的机动能力。

3 高原地区装备保障评价流程

高原地区装备维修保障评价流程如图3 所示,包括评价准备、方案编制、数据处理、输出结果4 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评价准备,为全评价过程划定评价的内容、范围,指明评价工作的核心目的,并选取相关领域专家组建评价专家团队,最后准备相关内容的文档资料;第二阶段为方案编制阶段,首先要根据本次评价的范围和目的选取相关指标并对所选取的各指标进行权重评定,其次要对评价任务进行分解,明确各级任务职责;第三阶段为数据处理,主要是对评价所涉及的相关数据如任务完成比例、平均修理时间、器材消耗数量、车辆设备故障率等进行采集、筛选、集成、分析,为最终评价结果提供重要依据;第四阶段为输出结果,将数据分析推理结果和专家打分情况相结合,确定单项指标分数,而后结合权重进行综合运算,最终输出评价结果。

图3 高原地区装备保障评价流程

4 总结

分析高原地区装备维修保障的特点,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一个较为全面、实用的高原地区装备维修保障评价体系和评价流程,为高原地区装备维修保障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优化组织管理、增强业务运行质量、提高维修支持水平提供方法参考。

猜你喜欢
高原地区指标体系装备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港警新装备
高原地区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防晒装备折起来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高原地区应用氧调有望实现
AV500系列无人直升机在高原地区完成试飞试验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