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木镶拼工艺之美

2021-06-19 14:24楼浩彬厉锦兰
上海工艺美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乌木根雕雕刻

楼浩彬 厉锦兰

图3 千年乌木 蝶恋花

图1 竹根雕 一篮富贵

图2 刘海戏金蟾 2010第二届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获银奖

Bamboo and ebony are inlaid, spliced and carved into a group of artworks, andradiate the unexpected integrated beauty.

竹,历来受文人雅士的喜爱和追捧,绘画题材中梅、兰、竹、菊被誉为“四君子”之一,又与松(柏)、梅花号称“岁寒三友”。竹,真君子也。而竹根雕作品的价值不亚于海南黄花梨制品,之所以能与它媲美,取决于竹根雕具有与之相应的品质内涵与外观价值。另有一种堪称“珍宝”的千年乌木是经历成千上万年炭化而成的碳化木(不同于生长于南亚、非洲的现实乌木树),其质地、色泽、纹理堪比紫檀,而更具有稀少、不可再生的特点。用此两种材料镶拚雕刻成群组艺术品,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融合美。

一、竹根与竹根雕的特性

竹子虚心有节,表皮和竹叶青绿高洁。自明清竹刻艺术诞生以后,竹根始为竹刻艺术家所利用,充满情趣、美轮美奂的竹根雕艺术品真可谓化腐朽为神奇之创作。竹根外形大部分呈圆锥形,根部有一圈圈密密匝匝的根须,如沿表皮劈除,表面留下漂亮的花斑(竹钉)。由于生长环境有差异,导致竹根本身造型有异,质地结构有差,在岩石夹缝中顽强生存,就会发生根与根相互挤生,根与石块的挤压,于是形成各种凹凸,形态各异,或扁平,或长而瘦,或略呈方形,或椭圆,或不规则圆等等。郑燮的题竹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生长在青山上的竹子之所以坚劲,靠的是扎于破岩缝中的根。所以笔者最欣赏“立根原在破岩中”句,在破岩中生成的竹根往往品质内涵好,外观也奇特。竹根内部壁肉比竹竿肉厚,纤维粗,密度高,经打磨后,其硬度和光溜程度堪比黄花梨木。这就是笔者所谓的“品质内涵”。

对于根雕创作者来说,遇到好的竹根材料,首先要把成熟的方案设计出来,最恰当地呈现在竹根上,把根材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从竹根到作品,要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入冬挖竹根,材料经阴干处理,选材相根构思,设计,大坯粗制作,细坯修光,打磨,成品护理,黄白色、金色在光的折射下,会发出特有的闪光,随着时间的推移会焕发出任何人造染色剂无法代替的、独具韵味的自然荣耀光彩。

创作竹根雕艺品,研究、学习、临摹是基础。作者有幸出生东阳工艺美术之乡,早期学习传统木雕,打下精雕细琢扎实的传统功底,传统创新离不开根本。如号称封氏三鼎足之一,封锡禄的代表性竹根雕“呵气罗汉”(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是竹根雕创作者永远研究学习的典范。作者始创的群组根雕,突破传统的框框,展现出竹根雕别样的艺术魅力。

我们先来领略一下竹根雕的情趣和魅力。比如笔者创作的《一篮富贵》(图1)。基于此竹根的奇特形状,作者随形想像出一个竹篮,又将顶部拱起的节材设计成含苞欲放的牡丹,把甚为光洁的竹皮刻成牡丹花的枝叶,紧贴着竹篮向上,恰如其分地把欲放之花蕾置于作品的顶端。“唯有牡丹真国色”,国色天香的牡丹历来象征着富贵。忽略其基座不论,人们就可以欣赏到金黄色的“一篮富贵”,真可谓构思奇巧,美到毫颠。

又比如经典题材《刘海戏金蟾》(图2)。喜神刘海高兴,蹲跨跃在蟾身,动态轻盈而稳,左手牵一串铜钱,右手持一铜币,留有一头披发,眉开眼笑,配以微刻凹凸,加之竹根本身的金黄色,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竹根比普通木材雕刻的难度大。比如在一厘米多的头部雕刻出生动的表情,专注力,定力,眼神,雕刻技巧极其考验作者。刻头部五官的工具都是作者本人自制的、特殊的一小套雕刻工具,磨出各种形式的锋利刃口。用手工雕出来的,发须会很顺畅,即卷曲的眉须,刀路径会很清晰,刀面方向明确。出来效果饱满,有水分有弹性,眼,眼珠,鼻,鼻孔,嘴,嘴唇牙齿,使用特殊自制小凿刻,会特别清晰 ,增添作品的精致生动感,是机雕无法企及的。

图4 乌木金丝楠 龙吟

图5 济公

图6 渡东海

因为竹根质地坚硬程度不一致,也会增加一定的雕刻难度。在实操时可以说是以气运刃,就像中国书法、绘画以气运笔那样,使执工具之右手心到、意到、刃到,有缓有急,把握好刀劲力度,那种精巧细腻的效果就出来了。竹根雕作品从随形构思到最后的成品,不知经过多少损兵折将,只有作者自己知道。所以一件成功作品的背后不知有多少原材料受损报废,作者的手上不知挨了多少刀凿,受了多少锥、钻之伤。正由于此,亦是欣赏者应该领会到的作品价值之一。

二、千年乌木的特点

千年乌木另有乌木、乌龙木、水浸木等名称,亦称阴沉木、古沉木、碳化木。在西方国家称之为“东方神木”“植物大熊猫”,足见其珍贵程度。

现有的千年乌木大约形成于3000~12000年前。由于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灾害将树木深埋于泥石之下,或沉于河底遭淤泥的积压,长期缺氧促使树木死亡,也使得木腐菌减少并灭绝。在这长期的过程中,绝大多数树木腐朽成泥,少数树木在高压、弱酸、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环境下,炭化成碳化木。我们能发现的千年乌木大致有香樟、红椿、楠木、红豆杉、紫檀等,一般带有香味和杀菌特征的、木质硬的树种能成古沉木。碳化木形成的时间漫长,加之不可再生性,于是成为一种稀缺的木材。此为千年乌木的特点之一。去腐后木体有大面积的凹凸,有时会看到变幻莫测、云诡波谲的裂纹,纹理扭曲,还有空洞。不同的形状和纹理是为特点之二。千年乌木因不同的树种而呈现不同的色泽,最多见者为黑色、红棕色、黄色、棕色、灰色、紫色,也有外红内黑或是黑皮黄心的,经打磨后表面细腻光滑,泛出亮光,是木材本身含有的树脂、精油所致,此为特点之三。树木的组分结构变得致密耐腐,断面柔滑细腻,而且刚劲坚硬,如铜似铁,坚如磐石,兼具木的古雅和石的神韵,此为特点之四。具有特殊的香味为特点之五。五个特点构成了千年乌木的品质内涵和外观美感。竹根雕的价值可以与黄花梨木制品媲美,则千年乌木可以与紫檀比肩。因为千年乌木还具有定形性强、不会虫蛀、不怕潮湿、万年不腐不朽,故有“树中之精、木中之魂”的美誉。世人还将千年乌木视为避邪、纳福、镇宅的宝物,有“纵有黄金满箱,不如乌木一方”之说。千年乌木已超出了木头的范围,列入“珍宝”的范畴。

图7 钟馗嫁妹

何时发现和利用千年乌木?已不可确考。然而故宫博物院的“珍宝苑”就珍藏有千年乌木为原材料制成的家具和巧夺天工的摆件,可见约在明清时期千年乌木已经得到开发利用。

由于作者本来就是从木刻入行,雕刻千年乌木艺术品可以说是熟练到信手拈来的程度。如古沉木艺品“蝶恋花”(图3),将原材料之诡谲裂缝、节疤、纹理巧妙地刻成飘逸的衣裙和博袖。发髻稍大,真所谓“云鬓鬅松眉黛浅”,不禁让人联想到著名的才女、诗人李清照,其《蝶恋花》有“泪湿罗衣脂粉满”,正是作者希望欣赏者能领悟到的情感。其夫著名的金石学家赵明诚曾到东莱办事而夫妻小别,由于古时交通不便,此小别至少也是按数月计的。李清照便作诗抒发思念之情,“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乱”,于是写下这首令人肝肠寸断的词作,“好把音书凭过雁”,寄给只身在外的丈夫。以《蝶恋花》为词牌的词作通常是抒发感情的。

作者的另一件得意之作是《龙吟》(图4)。这一块金丝楠古沉木造型就像一座山峰,其自然的空洞就像山的洞穴。于是随形构思了蟠山龙,龙从洞穴穿出,盘山而上。龙的须发和角因材料自身的纹理而被雕刻得栩栩如生。双目圆睁,也是此作品的点睛之处。取名“龙吟”就会让人联想到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以及被传唱千年《水龙吟》。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作的代表之一,有“词中之龙”的美誉。青年时曾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宋。曾任湖北、浙东安抚使等职。坚决主张抗金,创建飞虎军,雄镇一方。正当大展宏图之时,却遭权贵反对,落职赋闲二十余年。故其借登建康赏心亭之机,将郁积于胸中之块垒一吐为快。唯有把古沉金丝楠艺品“龙吟”与辛弃疾的大作联系在一起,才能真正领会到它的价值。

古沉木工艺品以其独具的特质,使得每一件艺术品独一无二,无可仿制。同时彰显着该艺术品的雍容华贵。作者所创作艺品往往具有神秘、复古、沉稳之感,给予“木文化”更好的诠释。

三、天然造化天然

把竹根雕与千年乌木镶拼是作者的新创造。就像两块燧石相击就会迸发出火花一样,两种优质材料之镶拼(以梢栓拼接固定的工艺),就会产生天然造化天然的融合美。为什么竹和乌木是最好的搭配?我认为竹与千年乌木有共同点,肌理变化多样,镶拼后结构造型变幻无穷。竹色彩较浅,千年乌木色较深,镶拼后就会产生高贵优雅的色泽。竹轻,千年乌木则重。竹根作品在上,配座选千年乌木,竹光滑如玉润,千年乌木古雅如石,两者合理搭档,有着自然色彩稳重之美。

竹根雕千年乌木镶拼作品《济公》(图5)。济公俗名李尊旭,浙江天台人,在林云寺(今灵隐寺)出家后法名道济。以不遵法戒、疾恶如仇、不畏强暴、施医扶贫闻名于世,故有“济公活佛”之美号,又以不羁的形象根植于当今社会。作品用奇特的竹根,随形雕刻成济公与犬的造像,其金黄的色泽配以纹理清,深棕红色的红椿树碳化木,使得器件呈现雍容华贵的气质。

竹根雕千年乌木镶拼作品《渡东海》赏析(图6)。提起渡东海,人们总会想起道教文化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传说故事。作品的巧妙之处就在于表现众仙在山冈上静思的状态,出海前神态各异的那一刻,而不同于传统画作中诸仙在海水中或骑坐拐杖或乘坐荷叶或踩上笏版……。用灰色的千年乌相配,既象征着岩石叠嶂的山冈,又烘托出八仙的神态。作品镶拼成功后,融合之美感油然而生。

竹根雕群组镶拼《钟馗嫁妹》之工艺与美感(图7)。竹根雕群组人物造型,包括附件,每一细节都倾注了作者的热血灵魂。如作品中轿上的钟馗,如何制作钟馗的“华盖”,作者选用了直径为29厘米的大竹根(包括展开的根须),运用竹的横切面,周边一圈,留出较结实长得匀称的根须,(注:根须长在竹根内节膜的外面一圈)。作品中推妹妹车的手把,选用竹根最美部分,考究地做出了手把的弯曲弧度。哪怕车轮毂中间的轴,亦巧用到竹节凸出纹理的部分。所有人物的衣帽发须,都把竹的特性发挥得淋漓尽致。每个人物合理地运用竹根原形,雕刻出在作品中需表现的个性与神韵,表现得恰如其分。服饰构思都运用巧妙,根材形状比较直的,表相比较好,作为袍式类;有的形状较圆鼓,就做个大腹便便的胖人物服饰,再系个腰带。头饰设计也较为丰富,尖顶的帽、包裹式帽、扁平式帽等,皆随形而制。即使平面视觉上,在不能完全透视到的位置,作者也一丝不苟地对待,作品中钟馗妹妹头饰后面部分,都精致地刻画出来。把群组38个人物镶拼在一块长条形乌木上,就好像嫁妹的队伍行进在道路上,这一组合充分表现出了作品的动感。

一件上好的艺术作品一定经得起时间的推敲。好比封锡禄留在世上的佳作,远观吸引人,近看能养眼,细细品味则养心,观后回味则养性。字如其人,人如其字;画如其人,人如其画。雕刻作品也不例外。一件上好的作品,出自什么人的手艺,与其性格,阅历,专业知识面及敬业精神是密不可分的。同时不计时间,抛弃金钱诱惑,放下全部,全身心投入创作,选材,方向定位,设计构图等每一环节都很重要,做到至臻至善至美,才能形成独有的风格。

猜你喜欢
乌木根雕雕刻
大班幼儿美术欣赏活动《有趣的根雕》
On art
雕刻树叶
“灰色地带”的乌木藏品
重器千秋——东方神木
雕刻时光
木根雕艺术创作实践与思考
根雕艺术品正逐步进入收藏领域
修水『天价乌木』何处是归宿
乌木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