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微处 见真情

2021-06-20 14:36高露
中国收藏 2021年6期
关键词:不倒翁齐白石牡丹

高露

王雪涛《不倒翁》125.3厘米×23.7厘米1925年作

作为20世纪中国花鸟画发展过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美术大家,王雪涛在传统与现代相融合方面独树一帜,悟本溯源。他继承宋元诸家传统,升华自然,也是国内最早接受新式美术教育的国画家之一。他一生从事花鸟画研究、创作与教学工作,所作花鸟画题材广泛,清新灵妙,体现着强烈的时代精神与生命力。

王雪涛不仅笔墨技艺娴熟,而且具有高度敏锐的艺术感知力,善于捕捉生活中转瞬即逝的灵动韵味。其笔下的花鸟草虫、生活小景,充满鲜活真切的意趣,使观者感受到于细微处见真情的艺术魅力。

转益多师

王雪涛(1903年至1982年),原名庭均、字晓封、号迟园,河北省成安县人。

1918年,王雪涛入保定直隶高等师范学校手工图画科;1922年,考入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后转读国画系,受教于陈师曾、王梦白、陈半丁、萧谦中及法籍教员柯罗多等。1932年,他拜师齐白石,因爱其才华,齐白石为他更名为“雪涛”。

《不倒翁》是王雪涛拟齐白石意所作,齐白石为其在画面上方题字表示嘉许。不倒翁可比喻某些善于左右逢源,而能长期保持自己权位的人,也体现了王雪涛对旧社会赃官的嘲讽。画面是一个头戴官帽、手持折扇呈背坐姿态的不倒翁。背面人物十分难画,需富有很强的笔墨表现力,但他用笔简洁传神,几笔浓淡墨便勾勒出了不倒翁阿谀谦卑的笨拙体态。同时,他对细节的描绘既生动形象,又充满了寓意。不倒翁的形态缩头耷脑,畏畏缩缩的神态体现在眼神的简洁用笔中,完全是一个丑角的形象。左右两边形态不一的帽翅儿,更是诙谐有趣。同时,不倒翁衣服与扇子的颜色形成一黑一白的对比,十分切题。

此幅画构图主题明确,不倒翁画在整幅画面的视觉重点上,使人一目了然,加上齐白石的题字与落款,更使画面简洁明确,诗书画的结合是中国画意蕴中“简”而“丰”的完美表现。当时王雪涛才22岁,已经有落笔传神、笔墨老到的功力了。

《梧桐鹆鹆图》为王雪涛与王梦白合作。画面描绘了几只八哥在梧桐树上休憩、哺育幼儿的场景。画面中体型稍大些的八哥,站在枝头顶端,低头慈爱地观望四只小八哥,它们参差错落站在枝干上,眼神与体态走势使它们之间形成了一种呼应。几只八哥刻画得形神兼备,笔法轻灵松动,它们仿佛是在对话一般。该作品用色丰富多样,尤其是对梧桐叶子的描绘,一笔有很多色彩变化。同时前后枝干和叶子的颜色变化也加强了整幅画面的空间感。

王雪涛与老师王梦白的配合天衣无缝,笔法一致,在这种不加注释的情况下很难辨认是谁画了何物。从王梦白的题字中能看出对王雪涛的赞赏,也感受到了老师对学生技艺高超而感到的自得。

王雪涛《梧桐鸜鹆》132厘米×51厘米 1931年作

观察自然

王雪涛非常注重写生观察自然,其作品《甘果共万家》既有写生的生动感,又能看出创作过程中的缜密构思。尤其体现在画面构图上,荔枝作为画中主体,气由上而下在流动中搅转迂回贯穿整幅画面。背景中的菠萝和枇杷果助力动势,浓墨的枝干像骨架一样穿插在色块中,更加强了动势,并将气势引入画面下半部散落的枇杷果上。荔枝墨色以王雪涛最喜爱的洋红色为主。如果深入局部观看,可看到荔枝表皮的色點浓淡疏密是落笔与造型紧扣在一起,可谓“波澜之际,浚发于灵台”,十分传神。

牡丹象征富贵,因其植株形态傲人挺拔,花冠端庄娇健而非媚丽,故自古画家以此取材抒写欣喜之心态。王雪涛的《天香》是其以牡丹为题的众多作品中的佼佼者。他这一时期画牡丹花冠喜用洋红,色彩效果“明”而不“丽”,较之胭脂的沉稳则更为明快,娇艳而不媚俗。特别是灵活多变而幻化出的丰富多样的笔法,使众人钦佩不已,在花鸟画发展史上也独具特色。同时,他对牡丹的规律了如指掌,老辣的笔墨技法、协调的色彩规律,使其整体鲜活灵动,生机盎然。加之奇绝变幻、匠心独运的构图布局,使牡丹这一题材成为他所创作的最完美的艺术形象之一。

笔端传情

艺术家的创作,小可至身边小景的记录,大可达对时代的回应。王雪涛的艺术创作,既有对笔墨趣味的嬉戏表达,也有对时代变革的积极回应,其间也夹杂着大众审美意蕴的主动探索。及至晚年,王雪涛的作品更趋于随性洒脱,用笔粗壮老辣,圆中见方,赋色亦趋浓艳。这段由中年步入晚年的人生历程,在作品上所呈现的是其一贯的艺术风格,也是心绪与情境的视觉表达。

王雪涛《甘果供万家》108大厘米×59厘米1964年作王雪涛《天香》138.5厘米×77厘米 上世纪60年代作

《雀虫花卉图》整体构图十分丰满,内容繁多却繁而不乱。画面上各种草虫和雀鸟有14种之多,它们穿梭在瓜架与草卉之间,瓜藤和野花草间的茎、叶互相掩映交错,穿插空白处疏密有致,它们之间的关系安排得十分妥帖,花叶用淡墨点染,浓墨勾勒,运用工写结合的方法,体现了画家高超的绘画技巧。在他笔下,这些普通的花草虫雀栩栩如生,可见他平时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默写功夫的深厚,令人叹为观止。这幅画让人百看不厌,除却他的洒脱笔法以外,当属画中的“真”“情”总让人久久回味。

作于1979年的《菊花黄时蟹正肥》是王雪涛晚年代表作之一,题款出自明代徐渭《题螃蟹诗》诗句:“稻熟江村蟹正肥,双螯如戟挺青泥。若教纸上翻身看,应见团团董卓哜。”表达金秋菊黄蟹正肥,持螯饮酒滋筋髓。

王雪涛特别喜欢徐渭,曾有《近似青藤》的墨笔创作。《菊花黄时蟹正肥》浓重的色彩和笔墨的苍劲交相呼应。他对于物象形态的把握精准,更突出了笔墨的意笔书写,线条苍劲入纸,用墨古厚凝重,表现出人书俱老的审美追求。(注:本文藏品均来源于王雪涛纪念馆)

王雪涛《群雀百虫图》101.3厘米×37厘米1946年作

王雪涛《菊花黄时蟹正肥》97.2厘米×59.3厘米1979年作

猜你喜欢
不倒翁齐白石牡丹
笨笨熊“说”不倒翁
可爱的不倒翁
牡丹
拜门
齐白石画蝉
赏牡丹
齐白石画螃蟹
齐白石的半截虾
绿牡丹
为什么不倒翁不会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