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助推中国城市与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1-06-20 12:58齐力
中国对外贸易 2021年3期
关键词:发展

齐力

历经8年31轮正式谈判,以东盟10国发起,“中日韩澳新”5国共同推进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于2020年11月15日正式签署。RCEP的签署,恰逢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与国际贸易争端不断加剧的大环境,更加突显其对于驱动区域经济协作与稳定中国经贸格局的重要性。

后疫情时代,全球价值链收缩趋向本地化与区域化特征。在我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如何理解RCEP将带来的机遇?普华永道全球跨境服务中国主管合伙人黄耀和称,RCEP签署之后,城市的产业结构和市场能级,将决定其是否在全面开放的市场中把握机遇。他表示,从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两个维度看,RCEP对中国城市与产业高质量发展影响深远。

城市的产业结构和市场能级将决定城市机遇

谈到RCEP的重要性,黄耀和称,从影响力看:RCEP涵盖全球约30%的人口,GDP合计超25万亿美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与其他全球主要自贸区域如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欧盟(EU)、美墨加贸易协定(USMCA)等相比,RCEP的15个成员国人口总量达22.6亿人,经济总量达25.8万亿美元,均占到全球的30%,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涵盖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从内容上看:大幅减税,对标高水平自贸协定,促进区域经济整合升级。RCEP主要在10大方面推动区域经贸合作,一方面稳中求进,逐步完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方面的既有规则;另一方面,积极建立和拓宽知识产权、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合作机制。

谈到RCEP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黄耀和认为,在战略层面,RCEP将助推中国经济新一轮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几次跨越式发展均伴随着多边经贸合作关系的建立。2020年RCEP的签署恰逢中国GDP跨越百万亿门槛,对助推中国经济新一轮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从助力“双循环”格局形成来看,RCEP的签订能进一步打开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与东盟国家的市场,为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支撑面,助力“双循环”格局形成。另外,从对冲中美贸易争端,降低对美贸易依赖来看,RCEP的签订第一次实现中日韩在自贸区下的合作,使得“中日韩小循环”得以建立,中国产业链的安全性将进一步提升。这也有利于中国拓展国际市场,降低国际贸易风险。

具体到RCEP签定后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影响,黄耀和称,从区位看,中国许多地缘型城市(如广西南宁、云南昆明、辽宁大连、山东青岛等省份城市)虽区位优越,但面临诸多城市发展问题。RCEP带来的区域国际间经贸新合作,有望为地缘型城市带来新一轮发展机会。而对于经贸型城市,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展地区的城市(如上海、深圳等)在经贸往来上与RCEP成员国更为密切。RCEP的签订,将加速产业要素流动,促进国际竞争与合作,进而加快这些城市的产业更新与升级迭代。

RCEP对国际间产业协作的影响深远

RCEP会促使中国制造业努力向产业链与价值链的高端转型,同时,服务业扩大开放也有利于引入国际竞争,提升服务业现代化水平,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为中国参与更高标准的全球自贸协定打下基础。

黄耀和认为,从商品贸易层面,RCEP带来的关税减免能够直接促进商品贸易的发展,并且利好港口航运、跨境物流、出境游等行业。从生产贸易层面看,RCEP的签订直接利好中国原材料进口型与出口导向型产业,例如纺织制造、有色金属、化工、矿产冶炼等行业。另外,从产业升级层面看,更全面的区域合作将使中国低端产业竞争加剧,加速产业转移。区域累计原产地规则有利于推动区域内产业链灵活布局。

“RCEP成员国之间存在明显的经济产业发展梯度,形成四类经济体:高新技术或高端产品出口型(日本、韩国),工业原材料及消费品出口型(澳大利亚、新西兰),加工和转口贸易型(东盟主要国家),以及制造与消费型(中国)。由于在经济产业结构产生互补性,RCEP的签订有望构建与深化区域经济循环。”黄耀和说。他认为,中国与日本和韩国正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产业互补。中日韩产业之间具备高度的互补性,日本、韩国往往占据产业链的中、高端技术环节,中国则占据价值链中游环节,尤其在电子信息产业上互补性尤为明显。以新型显示产业为例,上游的尖端制造设备“蒸镀机”几乎由日本公司垄断,日本将高端设备、关键原材料出口至韩国和中国。韩国则掌握OLED屏幕制造的众多相关专利,在OLED面板制造方面拥有较大话语权。中国近年来在新型显示产业领域发展迅速,但对日韩高端技术与产品仍有较大依赖。

同时,中国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将形成以原材料及消费品为主的产业互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在与中国的产业合作中往往向中国出口大量的工业原材料及最终消费品。澳大利亚主要向中国出口铁矿、未锻造金、煤、乳制品等,新西兰则主要向中国出口林业产品、乳制品、肉类等。

尤为令人关注的是,中国与东盟将形成以加工及转口贸易为主的产业协作。不同于中国与“日韩澳新”之间的產业互补,东盟国家主要依托劳动力优势和政策优势,开展与中国之间的“加工和转口贸易”。在中国签订的双边自贸协定中,东盟是少数与中国维持贸易逆差的经济体。产生逆差的原因主要就是中国—东盟之间“加工及转口贸易”为主的产业协作方式。因此东盟在与中国维持贸易逆差增长的同时,对欧美的顺差也同步扩大。

“RCEP红利将在未来10年内陆续释放,为区域发展和国际经济一体化带来深远影响。”黄耀和称。他认为,以RCEP为代表的新一轮对外开放实践,有利于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进行供应链、投资和市场布局。然而,企业在迎来巨大发展机遇和空间的同时,亦会面临愈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更大范围的“大浪淘沙”。为更好地应对挑战,变机遇为现实,企业应潜心修炼内力,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内部管理。企业在埋头潜心修炼内功的同时,也应抬头关注国际国内经贸新形势和产业发展新趋势,重视并加强对各类开放平台的规则研究,善用规则进行战略规划。从短期看,有利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集中有限的资金提升核心竞争力;从中长期看,有利于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提升企业国际化水平和走出去的能力。

猜你喜欢
发展
印刷术的发展
习近平的可持续发展之“策”
京津冀协同发展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领导的嘱咐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