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教学中“有感情”的实施策略

2021-06-20 23:56许娜
新课程·上旬 2021年3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小学生阅读教学

许娜

摘 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对“有感情”阅读的要求可谓司空见惯。“有感情”甚至成了学生朗读的标志,并且在评判中要以“有没有感情”来思考学生的朗读效果。但是,正是这个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习以为常的标准,却更加让学生抓不住重点。如何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达到“有感情”,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从灵活朗读出文本中的轻重缓急,调节学生朗读效果;巧妙运用多元化人物角色朗读,提升阅读的趣味性;积极调动学生的朗读情绪,激发学生阅读情感体验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教学;有感情;教学策略

很多情况下,“有感情”是一种感觉,具体表现在不同的人在阅读同一段文字的时候所展现出的不一样的听觉效果。这种情况随之带来的是“两极分化”,即有感情的越来越“有感情”,而没有感情的则很难“有感情”。究其根源,是教师只是抽象地告诉了学习阅读要“有感情”,却没有具体地告知学生应该怎样“有感情”。基于此,以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感情”的切入为实施策略,才能最大化激发学生的朗读潜能,从而培养好语文阅读素养。

一、灵活朗读出文本里的轻重缓急,调节学生的朗读效果

小学语文的朗读技巧中,除了一些特殊词汇本来就具有的轻声、儿化等现象,对整句话的朗读往往只强调长难句和重音的问题。比如说学生知道遇到动词时要读得重一点,并且能够在有意识地圈画中注意这个问题,但是,要想切实把握好朗读语速,就不能只看重音或者轻声,而是以灵活的角度先解读出文本里切实存在的轻重缓急。也就是说,真正能打动人心的朗读语速,应该在“有轻有重”的前提下,做到“有快有慢”,在一些特定的情境里,还要朗读出文字潜藏着的“有高有低”。比如说遇到“喃喃细语”的时候,就是一种讯号与提醒,从而让学生适当地调节声调的高低。在这种轻重、快慢、高低的调节中,自然而然就做到了“有感情”。例如,在学习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8课《池子与河流》这篇课文的时候,就可以明确朗读出文本里的轻重缓急对朗读效果的促进作用。

这篇寓言故事主要通过池子与河流的对话来展开,学生要想读好这篇课文就要切实注意到文本中的轻重缓急。比如说在读到“你总是滚滚滔滔”的时候,可以通过重音、快速、高音来把握对“总是”和“滚滚滔滔”的理解。再比如对“沉重的货船”和“柔软的泥土”的朗读效果对比,也同样要区分出轻重、快慢和高低。又或者“一两片树叶”是如何“被微风吹落”的,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态都应该指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体现出来。

二、巧妙运用多元化人物角色朗读,提升阅读的趣味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分角色朗读课文比比皆是。学生对此兴趣索然,也就跃跃欲试。但是,很多时候学生的关注点在于角色的变化非朗读情感的不同。分角色朗读并不是多元化人物的简单堆砌,而是在考虑了情境后为突出人物性格做出的设定与选择。那么,要想切实让朗读具备较强的趣味性,除了学生的积极参与,还要重视朗读技巧中的“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人有妖”。在一篇人物性格丰富的文本里,对不同角色的设定本身就具有情感色彩。那么,如果用男生来读女声却不注意女声究竟该怎么读,换来的往往只有哄堂大笑,而非“有感情”的热情喝彩。因此,巧妙地运用好文本中的多元化人物角色,不仅能够提升朗读的情感指数,更可以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这一点,在学习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5课《宝葫芦的秘密》时就可以充分体现。

本文节选的这一部分里有明显的人物角色变化,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刚开始时王葆的自我介绍和同学们的询问,都透露出孩子的惊喜与生机,但是当“奶奶”出场的时候,“乖小葆”的亲昵和老年人具有的缓慢语气也相应而出,学生在模拟的时候就要真的把自己当成一位老奶奶。到后来文中出现张三撞见的神仙,李四游览的龙宫时,虽然没有直接性的对话表现,但是学生如果能够依据人物性格读出神仙的超尘脱俗和龙宫里的活灵活现,也自然可以为朗读增色不少。

三、积极调动学生的朗读情绪,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

学生在掌握了朗读时的轻重缓急,并且能够让人物角色发挥最大的功用以后,就要注重对阅读情感体验的激发。能打动人心的朗读,不仅“有血有肉”,更加“有感情”。在朗读的过程中,为了增强朗读感染力,教师会教学生诸如“提颧肌”的发声要领,这种方式会让人的面部表情出现一种高兴的劲儿,从而表达出内心感受。可事实上并非所有的语境都适合这种技巧,例如在祭文中就要朗读出严肃悲痛的情緒。因此,让朗读“有哭有笑”更能够牵动人的心弦。为了含蓄地表达情感,作者往往会选择用侧面烘托的方式,这也就使朗读要“有静有动”,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有声有色”的情感体验。例如,在学习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课《月是故乡明》这篇课文的时候,就可以看出调动学生的朗读情绪对激发学生阅读情感体验的有益之处。

季羡林的这篇散文是激发学生阅读情感的好材料,文章一开头就直抒胸臆,把故乡和月亮联系在一起。回忆小时候的欢快时也带动着学生朗读的喜悦,再对比年事已高,也就生出一缕惆怅。尤其是文章倒数第二自然段,动静结合的意境,让有月亮的夜晚也变得“有声有色”起来。品读着“荷香远溢”“宿鸟幽鸣”也自然滋生出朗读情绪里夹杂着的阅读情感。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感情”并不是笼统的一种感觉或者一个概念,而是要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轻重、快慢、高低、男女、老少、人妖、哭笑、动静、声色等,以此才能在学以致用中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小学生阅读教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