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洼蓄洪区郜台乡适应性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2021-06-21 18:28郭强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对策建议发展现状

郭强

摘 要: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蒙洼蓄洪区郜台乡适应性农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发展机遇,就该地区下一步发展适应性农业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蒙洼蓄洪区;郜台乡;适应性农业;发展现状;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09-0014-02

蒙洼蓄洪区位于安徽省阜南县,是淮河干流中游第一座蓄洪区,辖王家坝、曹集、老观、郜台4个乡镇,有庄台131座,涉及19万余人,耕地面积1.2万hm2。郜台乡位于蒙洼蓄洪区的最下游,有庄台44座,人口6.3万人,耕地面积5400hm2,其中1/3为低洼地,是一个易受水患灾害的地方。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洪涝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近年来郜台乡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适应性农业,变“水患”为“水利”,探索出了一条以“水产(水禽)养殖,水生作物种植,水产(水禽)加工”为支撑的“三水”经济发展模式。适应性农业发展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呈现出“深水鱼、浅水藕,滩涂洼地种杞柳,鸭子、白鹅水上游,牛、羊遍地走”的美好景象,使千百年来难以消除的水患成为发展经济得天独厚的资源。

1 发展现状

1.1 适应性农业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在宣传引导、政策扶持、效益驱动等多种因素共同促进下,郜台乡适应性农业实现了较快发展。全乡种植莲藕等水生作物533.33hm2、稻虾种养666.67hm2、水产品总量2012t;从事柳编生产的群众有6923户,从业人员2.1万人,杞柳种植面积733.33hm2,柳编企业32家,年交易额6044万美元;现有板鸭加工点21处,产量达20.3万kg,产值1810万元。

1.2 探索成功一批适应当地的生产模式 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较为成功的生产模式:以水生蔬菜为载体的综合种养模式,有“莲藕-鱼”模式,“芡实-鱼”模式;以水稻为载体的综合种养模式,有“稻-虾”模式、“稻-鱼”模式、“稻-蟹”模式;以杞柳种植为依托的柳编加工经济模式;以自然水域、荒坡沟坎放牧为依托的畜禽生态养殖模式,有鸭鹅生态养殖模式,牛羊生态散养模式等。

1.3 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蒙洼蓄洪区的财政投入,实施了一大批扶贫和农田水利项目,路网、水网、电网等生产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提升。沿淮快速通道建成通车,生产道路全部硬化;农田改造项目全面实施,灌排能够有效保障;农村人居环境发生天翻地覆变化,3441户、11513人享受居民迁建政策,“出门一线天,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已成为历史。蒙洼地区基础设施的改善为下一步适应性农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存在问题

2.1 产业化程度低 当前,从事适应性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规模小、实力弱,缺少“顶天立地”的龙头企业,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条不健全。产品参差不齐、美誉度不够,规模效应尚未形成,缺少有影响力的品牌,“一村一品”特色不突出。

2.2 科技水平不高 主要种养的品种缺乏特色,产品基本都是“大路货”,不优不特不专。生产经营方式较为粗放,机械化、信息化水平较低,劳动强度较大,劳动效率不高,产品竞争优势不明显。从业者的科技意识有待加强,对外技术学习交流不够。

2.3 融合发展不够 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足,二三产短板比较突出。乡村旅游发展不快,旅游与产业发展结合度不够,农家乐、农耕园、垂钓园、采摘园等乡村新业态发展滞后。农村电商发展滞后,物流成本较高,企业利用新媒体等现代营销方式的能力比较欠缺。

2.4 人力資源欠缺 大部分青壮劳力都在外务工,留守人口只有不到1/3,而且主要以老年人为主,劳动能力较弱,知识水平和接受知识培训的能力较差,发展适应性农业缺“劳力”,也缺“智力”。

3 发展优势

3.1 政策扶持优势 国家、省高度关注蒙洼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改善,给予了大量持续性的政策扶持。阜阳市将蒙洼地区作为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重点打造,阜南县更是将发展适应性农业作为蒙洼地区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举全县之力奋力推进。

3.2 水资源优势 郜台乡处于蒙洼蓄洪区最下游,地势低洼,水多是郜台的特色。郜台南靠淮河,北倚濛河湿地,中间有濛马河(老淮河),44个庄台四周都是鱼塘,水资源十分丰富。

3.3 生态环境优势 郜台周边被堤坝包围,纵横交错的堤坝、圩坝,丰富的河流、沟塘、湿地等造就了郜台美好的生态环境。郜台境内无工业污染,为阜阳水源保护地,空气质量也比较优良。

3.4 产业基础优势 通过多年发展,郜台乡适应性农业已有了一定的发展,稻鱼养殖、莲藕种植、柳木加工等都有了一定规模,有模式、有经验,这些都为下一步适应性农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5 文化人文优势 郜台乡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有淮河文化,庄台文化,柳编文化,红色文化等可挖掘发展。

4 对策建议

紧紧抓住阜阳建设蒙洼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的契机,把发展适应性农业作为蒙洼地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推动适应性农业与生态、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变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推进郜台“三水”经济模式优化提升,打造郜台乡适应性农业升级版。重点打造升级六大产业板块:

4.1 水生蔬菜板块 重点抓好莲藕和芡实产业发展。一是优化推广“莲藕-鱼”“芡实-鱼”等综合高效种养模式。在现有基础上,优布局、扩规模、引良种、提技术、增效益。二是健全水生蔬菜产业链。在保庄圩内规划建设莲藕、芡实精深加工厂。三是积极对接申报“长三角”优质生态水生蔬菜供应基地。四是在利用水生蔬菜获取直接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挖掘其在乡村旅游中的观赏、体验价值,开发集游玩、采摘、餐饮等一体的旅游休闲体验项目,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4.2 生态大米板块 一是大力推广“稻虾”“稻鱼”高效种养模式,统一品种、统一服务、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生产优质生态“虾田米”“鱼田米”。二是引进推广“稻鸭”共生技术模式,生产优质生态“鸭田米”。三是因地制宜开展“旱改水”工作,推广种植优质专用水稻品种,不断扩大优质水稻种植面积。四是在废弃庄台或保庄圩内建设生态大米加工厂,积极创建生态优质大米品牌。

4.3 柳木文化板块 柳编是郜台传统产业,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当地群众重要的就业渠道和收入来源,目前产品以出口外销为主。近年来,受国际经济下滑等因素影响,行业发展面临一些问题,亟待转型升级。一是依托现有柳木加工企业,在保庄圩内规划建设柳木产业园,增强企业规模实力。二是着眼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企业产品创新,积极开发内销产品。三是引进优良品种和技术,提高杞柳种植效益。四是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挖掘发扬柳编文化内涵,推进柳编产业与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建好柳编文化展示馆和专业巷。

4.4 郜台板鸭板块 郜台板鸭是安徽省著名商标,具有品牌优势,市场前景看好。当前的重点是利用好维护好品牌形象,以销售带动和规范板鸭产业发展。一是成立郜台板鸭协会,规范加工销售行为,切实保障产品品质。二是培育加工龙头企业,提升加工水平,开发熟食产品、方便产品。三是健全养殖环节,推广稻鸭共生技术,开展生态健康养殖,利用柳木企业产生的锯末资源发展发酵床养鸭技术。四是着眼长远发展,积极选择培育专用板鸭品种资源。

4.5 优质水产品板块 一是加强对老淮河、濛马河等自然水域的生态保护,打造天然休闲渔场。二是发展生态渔业养殖,对从事池塘养殖户进行规划引导,确立郜台水产品主打品种,打造水产品品牌。三是提高稻鱼、稻虾的养殖技术水平。四是发展垂钓产业,打造成阜阳及周边垂钓目的地。五是加强淮河鱼类资源保护,严格执行“十年禁渔期”规定。

4.6 休闲农业板块 一是利用庄台居民迁建空闲宅基发展小菜园、小果园、小竹园、小花园等“四小园”,鼓励有条件的群众发展家庭柳编加工、农家乐等庭院经济。二是利用庄台四周斜坡发展黄花菜等多年生蔬菜或花卉。三是利用庄台周边、沟塘四周、河滩地等发展柳树、无絮杨、紫薇等耐淹、可观赏的经济林产业,着力打造“庄台经济”。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对策建议发展现状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