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玉米冷害指数时空分析

2021-06-21 19:28崔一鸣王禄禄李晓婷姜新许馨月李铭鉴辛得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9期

崔一鸣 王禄禄 李晓婷 姜新 许馨月 李铭鉴 辛得

摘 要:选取东北地区气象观测站1966—2013年的气象资料以及玉米生育期资料,计算玉米4个生育阶段的冷害指数,并对冷害指数进行EOF时空分解,分析了东北地区玉米低温冷害的时空分布规律。

关键词:低温冷害;冷害指数;EOF分解

中图分类号 S51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09-0147-03

EOF分析方法最早是在1902年由英国统计学家Karl Pearson提出,在20世纪中期才由Lorenz初次引用至大气学科当中。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以来,EOF分析方法随着计算机行业的迅猛发展,在大气科学学科中的应用变得更为简单顺畅。本文利用EOF分析方法,对东北地区玉米低温冷害进行研究,以期为当地玉米冻害防治提供参考。

1 资料来源

选取东北地区1966—2013年间36个气象站逐日平均温度及月平均温度以及东北地区36个气象台站1966—2013年玉米播种、出苗、三叶、七叶、拔节、抽雄、开花、吐丝、乳熟及成熟日期。

2 分析方法

2.1 冷害指数的计算[1] 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T为某日的日平均温度,T0为该日所在的生育期的适宜温度,T1为该日所在的生育期的下限温度,T2为该日所在的生育期的上限温度。

2.2 EOF分析方法的计算步骤 计算每个特征向量的方差贡献(贡献率):

及前m个特征向量的累积方差贡献:

2 结果与分析

EOF分析特征向量的方差贡献率越大,说明该特征向量的空间分布越典型[2]。对东北地区所选36个站点1966—2013年4个发育阶段冷害指数矩阵分别进行EOF分析,得出特征向量及相应的特征值、时间系数。4个阶段的前3个模态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分别为81.51%、80.55%、80.24%、87.66%,都超过了80%,说明前3个模态足可以代表东北地区低温冷害的时空变化特征。东北玉米4个生育阶段第1模态的方差贡献率分别达到总方差的56.98%、61.09%、62.67%、77.01%,是方差贡献最大的1个模态,说明第1模态可以代表东北玉米发育阶段冷害最主要空间变化的模态,所以本文主要分析第1模态。

2.1 东北玉米4个阶段冷害指数第1模态分析 第1模态中,玉米4个发育阶段的特征向量符号一致,均为正值,说明东北玉米4个发育阶段冷害的空间变化是基本一致[3],且4个生育阶段冷害的一致特征均占总方差的50%以上,表明东北地区冷害受大尺度天气系统的影响较为明显[4]。图1为1966—2013年东北玉米4个阶段冷害指数第1模态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低于0.1的低值区从出苗七叶到出苗成熟,范围不断增加,出苗七叶阶段主要分布在辽宁南部、中西部地区,到出苗成熟阶段几乎整个辽宁都位于低值区,说明辽宁地区冷害程度发生较轻,且冷害主要发生在生育阶段的前期。0.1到0.2的中值区在出苗到七叶阶段几乎占据整个研究范围的2/3,然后开始逐渐减弱,出苗到成熟阶段只剩吉林西部、黑龙江小部分地区位于中值区。高于0.2的高值区随时间不断增加,出苗到七叶阶段仅在吉林地区有小范围的高值区,出苗到抽雄阶段扩展到整个吉林省东部地区,出苗到乳熟阶段开始明显向北延伸,从出苗到成熟阶段,几乎整个黑龙江省以及吉林的中部、东部地区都位于高值区。吉林东北部地区在玉米生长发育的4个阶段始终位于中高值区,说明吉林东北部对冷害最为敏感。

2.2 东北玉米4个阶段冷害指数时间系数分析 图2为东北玉米4个发育阶段第1特征向量所对应的时间系数变化曲线,代表东北玉米4个发育阶段冷害的年际变化。出苗到七叶、出苗到抽雄和出苗到乳熟3个阶段时间系数波动较小,表明这3个阶段东北全区玉米低温冷害时间分布较为一致;而出苗到成熟阶段时间系数的波动较大,波动较大的年份为1971年和1975年。由于4个生育阶段第1特征向量均为正值,根据EOF原理,若某年的时间系数为负,则该年的时间函数和空间函数的乘积也为负值,即冷害指数也为负值,则表明该年发生冷害,且值越小说明冷害越严重。从图中可以看出,第1模态4个阶段的时间系数均呈上升趋势,这表明了东北地区玉米各发育阶段冷害的强度呈减弱的趋势。

从时间系数图可以看出,出苗到七叶阶段,发生冷害的年份有1969年、1973年、1974年和1997年;出苗到抽雄阶段,发生冷害的年份有1969年、1972年、1973年、1974年、1983年、1987年、1992年和1995年;出苗到乳熟阶段,发生冷害的年份有1969年、1971年、1972年、1974年、1976年、1977年、1981、1983、1986、1987、1989、1992、1993、1995年;出苗到成熟阶段,发生冷害的年份有1966、1967、1968、1969、1971、1972、1974、1975、1976、1977、1981、1983、1987、1989、1990、1992、1995、1997、2009年。综合4个阶段发生冷害的年份并去掉重复的年份,共22年发生低温冷害,本文的研究范围为48年,因此,低温冷害基本上为2年一遇。由此可知:东北地区玉米出苗到七叶阶段发生冷害的次数较少,且大多发生在60年代和70年代;出苗到抽雄、出苗到乳熟2个阶段,70年代和80年代出现冷害的频率较大;时间系数的最小值出现在出苗到成熟阶段的1972年和1976年,而这2年前3个阶段的时间系数均为正值,表明这2年在玉米即将成熟阶段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低温冷害。

3 结论

EOF分析结果表明:东北玉米4个发育阶段冷害的空间变化是基本一致。辽宁地区冷害程度发生较轻,且冷害主要发生在生育阶段的前期;吉林东北部地区对冷害最为敏感。当辽宁地区发生冷害时,黑龙江地区普遍偏暖。东北玉米第1模态时间系数表明:出苗到七叶、出苗到抽雄和出苗到乳熟3个阶段东北全区玉米低温冷害时间分布较为一致;而出苗到成熟阶段时间系數的波动较大,波动较大的年份为1972年和1976年,说明这2年在乳熟到成熟阶段发生了较为严重的冷害。低温冷害基本上为2~3年一遇。

参考文献

[1]崔一鸣,张明哲,王禄禄.1966~2013年东北地区玉米低温冷害指数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8,15:65~70

[2]高晓容,王春乙,张继权.东北玉米低温冷害时空分布与多时间尺度变化规律分析[J].灾害学,2012,27(4):65~70

[3]贾燕.基于EOF分析辽宁省极端气温时空分布的研究.安徽农业科学[J],2008,36(11):4589-4590,4620

[4]张剑明,黄晴.近46年来湖南省气温变化的若干特点.干旱气象[J],2012,30(3):387-403

(责编:王慧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