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资源优化语文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2021-06-21 08:42李仁兵程新胡坤玲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11期
关键词:微课初中语文信息技术

李仁兵 程新 胡坤玲

摘要:语文课程具有鲜明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结合的特点,在人文性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体体验,尊重学生对文本阅读的个体感受,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效使用微课等数字化资源,能触发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共鸣,从而使传统语文教学活动焕发新机。

关键词:初中语文 信息技术 微课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出台和推进,《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课程应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的说明,要求当下的语文教学必须从模式和内容两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改变。

如何合理利用各种平台的数字教育资源,如何更好地汇聚与共享优质资源?如何让资源有效地服务课堂?如何使学生在其中受益?这些问题,成为专家和一线教师积极思考和努力破解的课题。

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既要守住语言学习的根本,又要从实际生活出发,使语文的应用落地生根,面对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语文教学要积极适应并不断创新。

微课研究,因其数字化和信息化的特点,可以有效服务语文课堂教学需求。教师教学中就学科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的某个环节设计或从各种平台中獲取数字化素材。利用这些素材,结合语文课程知识点的具体要求,定能催生出不一样的精彩。

信息技术辅助手段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对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基于微课这一形式和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的应用,笔者在不断的尝试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进步变化并积极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拟从三个方面总结反思。

一、整合数字化教学资源,进一步扩大语文的深度广度

当下,各种平台上提供的优质语文数字化资源,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知识来源,教师应在此背景下进一步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授课的外延。对合适的数字资源按需摘用,精心化用,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各种情境下广泛应用,必能使语文课堂的内涵和外延得以拓展。

同样发生变化的还有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学生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下,也能摆脱过去单纯从教师层面获取知识的限制。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学生也能获取海量的学习资源,遇到学习问题时,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解决问题。

在师生都能极大拓展知识面的背景下,教师必须有极强的资源整合能力、提炼能力和分辨能力。积极地引导学生通过合理的渠道获取知识、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并形成信息化背景下的学习能力,是教师要积极思考和行动的切入点。

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数字资源,能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从平台上获取的资源,是课内学习和教学的有效拓展。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溜索》一课中,自读提示部分要求学生“合理想象溜索的画面,体会‘小的精妙”。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见过溜索这一场景,授课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展现大量有关溜索的图片、资料、故事,让学生从各种素材中充分了解有关溜索的知识。数字化资源的适时应用,能激发学生对课内外发现的问题积极主动思考,从而自主提炼出答案。在教授传统语文篇目《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教学中,教学重难点是如何看待鲁提辖打死镇关西的精彩三拳。怎样突破这一难点呢?我有意识地根据内容将文章列成一个表格,让学生先自主阅读,并进行过程性思考和填写表格空白处,如:“第一拳打在什么地方,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第二拳呢?”“第三拳呢?”通过播放关于此片段的数字资源,对文中涉及的内容进行视频化的显现,进而分析作者这一部分写作中的特点和效果。如此,学生在直观丰富的数字资源面前,丰富了知识,打开了眼界,进而拓宽了语文教学的广度和深度。

二、创设语文数字化资源库,激发课堂教学的生机和活力

通过微课素材辅助语文教学,更容易在课堂上催生生成性内容。语文课堂教学中,涉及与“人文性”相关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通过自制的微视频引领学生步入作品的特殊情境中去,在情境体验中不断形成属于自己的个性体验。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不成熟期,对外界事物敏感,情绪化严重,引导得好,学生的思想和思维都能得到很好的规范,一旦放任自流,有的学生会走偏走歪,甚至误入歧途。教学中,针对教材选文的特点,对写景抒情类作品通过美文美篇美视频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自然、走进作品情境中;对爱国激励性主题的作品通过播放合适的视频激发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逆境图强类主题的作品,则通过制作和播放合适的视频对学生意志和心性的锤炼起到正面的引导。微视频的运用就像点燃激情火焰的引线,触及学生心中最善最真最美的角落,通过文本和视频的双重作用,达到阅读的最佳效果。

数字化资源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大量新媒体新技术的恰当运用,语文课堂从传统的“教授式”走向真正的生活和情境,师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语文的美和丰富性。语文数字化资源,利用图文声像等要素,通过画面感音乐感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在平等自由的情感互动中体验文本之外的收获。

三、合理选用数字资源,触发文本内外的情感共鸣

数字化资源的合理选用,能够就语文课堂教学中某个知识点的解读使学生获得更加新颖、形象和艺术化的体验,在多种感官参与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在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氛围中获取知识,享受个人情感的自由参与,生成属于自己的认知和体验,这个过程中的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教学不能只靠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进行。语文教师要积极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采用不同的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南京大屠杀》是一篇较长的课文,教师在备课时可以上网查找大量的图片及与课文有关的故事、资料,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和相关史实,在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中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提高学生在形象思维引导下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等。

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方法融为一体,互相补充,协调统一,教学效果会更佳。如《祝福》一课中对“祥林嫂”形象的认识和解读,教师播放相关视频,在具体的影视作品中让学生感受旧中国封建思想压迫下妇女的悲苦生活,体会祥林嫂“嫁而寡”“寡而嫁”“嫁而又寡”直到被鲁家赶走,无力挣脱死不得脱的悲惨遭遇,加深学生对这一人物的深度理解,并对人物的情感世界产生共鸣。

数字化资源因其直观、形象、信息量大的特点,有助于丰富课堂教学、丰富学生的认知空间、拓展教学渠道、为学生认知提速。但是,在教学中教师还是要遵循语文课的教学规律,恰如其分地运用信息技术,不断探索、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而不能将信息技术视为解决教学症结的“灵丹妙药”。

参考文献:

[1]张一春.微课助力教学变革,比赛提升教师能力[J].数字教育,2018.

[2]张一春.精彩教学,从微课开始电子版[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2017.

[3]杨红业.微课视频如何让学习者驻足——基于全国首届高校微课比赛摄制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4).

[4]赵云.语文生成性教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微课初中语文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