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时代,“先”“深”更显价值
——深度报道《健康码,如何从杭州“跑”向全国》解析

2021-06-22 04:04吴雅茗唐骏垚
传媒评论 2021年6期
关键词:浙江日报余杭分社

文_吴雅茗 张 留 唐骏垚

在举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诞生于浙江杭州的健康码,是全民抗疫的时代记忆,也是讲好科技抗疫“中国故事”的缩影,被写入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从健康码的雏形“余杭绿码”研发伊始,浙江日报就敏锐观察到这一数字工具对夺取抗疫胜利的关键意义,以融媒体传播的方式,全程策划跟进健康码从研发到应用、推广的传播报道。2020年3月16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认可健康码的节点上,浙江日报刊发了《健康码,如何从杭州“跑”向全国》深度报道,成为全国媒体中独家、详实、客观披露健康码诞生推广全过程的报道,获得2020年度浙江新闻奖深度报道类一等奖。

媒体融合时代,健康码是一个全民关注题材,浙江日报为何能挖掘到独家深度报道?复盘那段难忘的采编经历,这篇有关健康码的深度报道是党报凸显主流媒体优势、“先”“深”夺人结出的一颗融之“果”,体现了党报新闻工作者挺进舆论主战场、服务中心大局,“凝聚向上力量,推动社会进步”的新闻使命和担当。

闻声而动,“四全”传播先声夺人

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如何在新闻求快和碎片化的传播环境中,透过表象看本质、通过端倪知大势至关重要。健康码的深度价值挖掘,起于浙江日报杭州分社采编团队先人一步的敏锐判断,融于“四全”传播,做到先声夺人。

2020年2月初,疫情最吃紧时,谁都不知道什么时候人员能自由流动,杭州分社跑余杭区的记者带回来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余杭绿码”已在内测,市民在通行检查点只需“扫码、体温正常”就可自由通行。它相当于“电子路条”,可以避免重复手写登记,大大提升了办事效率,更为保障人员安全流动拓展了新思路。

余杭能率先进行研发健康码,并不奇怪。余杭是杭州当时人口最多的区,疫情防控压力非常大:截至2020年2月3日,杭州累计确诊的118例新冠肺炎中,余杭占到28例。它又是浙江经济第一区,对人员流动、复工复产的迫切性比一般地区更强。最关键的是,余杭还是我省数字经济高地,政府官员的数治应用理念超前,众多的互联网企业又能为研发“绿码”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绿码”有戏!记者在杭州分社编辑部一汇报这条信息,大家就预测:这是数字技术应对疫情防控的一次重大创新尝试,它可能成为未来人员流动起来的关键之举。这背后折射的是科学防疫,乃至治理能力之变。杭州分社立即决定,密切跟踪报道“绿码”探索实效。

2月7日晚,余杭“绿码”上线使用,浙江新闻客户端杭州频道在22时50分发出第一条报道,随后的短短三天内,就在客户端、微信、纸媒跟进刊发了10余篇报道,包括《助力防疫“余杭绿码”上线24小时26.9万人完成录入》《余杭:租户可凭“绿码”进出小区 恢复部分公交线路》等,既介绍了“余杭绿码”的各项功能,也回应了百姓的共同关切。

与此同时,跑线的记者从杭州市委获取消息:杭州正在“余杭绿码”的基础上,攻坚研发企业员工健康码,并产生了迭代升级至全民健康码的想法。两路信息一碰撞,杭州分社更加坚定了判断:健康码有极大可能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抗疫胜利的重大技术创新举措。杭州分社研究决定,团队作战,增强力量,加大健康码的融媒报道力度。

2月11日,杭州首创的健康码在万众期待中正式上线。杭州分社立即派出记者,兵分六路,前往杭州全市主要的高速卡口、社区入口进行体验式报道。记者反馈回来信息:紧急上线的健康码,在使用和推广上遭遇了各种“不服”:交通卡口如何验码、老人小孩怎么申领、外地在杭人员如何赋码等等,这些都影响了老百姓的使用感受。

由此,杭州分社决定在浙江新闻客户端滚动播报关于健康码的便民信息。记者持续在一线展开体验式报道,并与杭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保持对接,及时发布健康码便民信息。同时,汇集文字、编辑、摄影、设计等采编力量团队协作,在浙江新闻客户端推出《提醒:虚假填写“杭州健康码”立即转为红码》《一图看懂“杭州健康码”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等系列稿件。从健康码上线当天至深度报道见报的一个月,浙江新闻客户端、微信端等全媒体各端口,共刊发了200多条健康码相关稿件,呈现全程、全员、全息、全效等传播特点。

2020年2月17日,杭州健康码仅用了6天时间,就从杭州推至浙江全省。当天,记者在前期采访积累上,在浙江新闻客户端刊发了关于健康码的观察稿《该动的有序“动起来”杭州久违排队的背后》,这成为深度报道的雏形。同时,杭州分社决定向杭州市委争取进入健康码专班贴身采访,进一步做深做实健康码深度报道。

回应热点,深挖一线还原事实

2020年2月18日,正在记者深入杭州健康码专班蹲点采访时,一个刷屏稿差点打乱了采访节奏:各大网络媒体上,出现了“健康码7天刷遍全国”的文章。我们觉得很奇怪,明明只有浙江日报一家媒体在持续蹲点采访,怎么会被抢发呢?看过全文后,发现该稿件只是从一家互联网企业视角撰写的稿件,完全没有真正还原健康码诞生的来龙去脉。事实上,当时社会上已经出现了不少健康码“版权”之争:有的互联网企业急于给健康码贴上自己的标签,在各类媒体上发布公关稿件;有的城市不顾事实,贸然“认领”健康码首发城市的头衔。

一时之间,关于健康码到底如何诞生、在哪诞生,成了一个谜之热点。杭州分社更意识到肩上的强烈责任:一定要继续深入挖掘,用“铁脚板”深挖客观事实,完整还原健康码这一浙江乃至中国防疫重要标志迭代升级的真实全程。我们也有充分自信,基于前期的跟踪蹲点,拼全事实,我们能行。

此时,我们认准了深度报道方向,就是在集成梳理前期融媒体新闻素材的基础上,弄清楚健康码到底是从何源起、谁主导研发、如何研发的,让社会真正了解科学抗疫背后的支撑力量。扛起这样的职责,浙江日报有积累。杭州分社作为浙报派驻到地方的新闻机构,多年跟踪采访报道这座城市的数字经济,尤其关注杭州城市大脑。意识到健康码与城市大脑可能有关联,分社总编辑直接联系上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杭州城市大脑总架构师王坚,就健康码研发话题进行采访。

采访后我们得知,早在健康码之前,杭州城市大脑就迅速从日常运作转入“战时”状态,应急打通相关部门的公共数据,使杭州更快掌握人员流动情况。这些信息在防疫初期都非常敏感,但基于党报的公信力和长期积累的信任,我们有优势更早一步接近了真相,挖到了杭州数字抗疫的源起,也因此得到杭州健康码专班的信任,允许记者进入专班贴身采访。

蹲点中,记者拿出了不理清楚不罢休的劲头。连续5天下来,每天都清晨7点前往,深夜12点回家。

记者一线深挖,分社后方则将信息向杭州市和余杭区主要领导进行交叉验证,终于厘清了余杭绿码、企业健康码、杭州健康码开发之间的交织关系,以及政府的牵头作用、各家企业在健康码研发的不同阶段发挥的作用。如剥笋一般,我们如愿清晰还原了健康码从研发到应用推广的各节点、全链条,并完成了6000字初稿的写作。

把握时度效,彰显党报“四力”

时、度、效是检验传播效果的尺度。健康码的深度报道,在媒体融合的趋势下,充分体现了对时度效的整体把握,彰显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去年2月下旬,经过前期的跟踪蹲点,杭州分社已经完成深度报道写作,同时备制了长图《健康码诞生记》。虽然已有互联网企业的一面之词见诸各端,浙江日报并没有急于发布深度报道反驳,而是将稿件“压”了半个月。“按兵不动”,一是当时健康码虽已广泛使用,但社会上也存在争议和质疑声,审时度势之下,选择“让子弹飞一会儿”;二是健康码还在持续优化升级,后续成效仍在验证中。直到3月10日,健康码终于得到国家层面的全面认可: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高度认可它的作用;湖北当天也开始启用。抓准这个关键时间节点,浙江日报以整版规模推出深度报道,第一次把健康码研发、应用、推广真实情况跟公众讲清楚、说明白,把谜之热点解开了。

健康码是政府主导下政企合作的公共产品,既与浙江省委和杭州市委统一部署、鼓励创新息息相关,又离不开余杭的基层探索。怎样厘清政府、企业在健康码研发中的作用,怎样辩证把握全局统筹和试点先行的关系,需要精准拿捏。这篇深度报道最大的考验还来自于题材敏感,如何掌握好火候,既从宏观上把握和反映全貌,又斟酌好敏感点的写作,采编需要做好素材取舍。在采写过程中,记者采访了大量企业研发人员、政府官员,一直在刨根问底,是谁最先拿出健康码逻辑图、是谁率先写出了代码、政企是如何合作的……都经过了多方验证,力求让稿件细节经得起推敲。稿件五易其稿,最关键就在于对敏感信息的取用和把握,以及平衡政府、企业、社会各方的贡献力与感受度。这篇深度报道最终由杭州市委主要领导审定,一稿通过。

2020年3月16日,这篇深度报道在浙江日报刊发,同步在浙江新闻客户端配发长图《健康码诞生记》,进行全网传播。长图把健康码研发节点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一一对应起来,让读者一目了然,图文在浙江新闻客户端取得近80万次点击,是浙江日报深读版中全年传播率最高的作品。

浙江日报的这篇深度报道一面世,旋即被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网、央广网等全国200多个新闻网站和各大互联网平台转载。它全面展示了浙江的数治理念、产业基础和百姓对数字化的广泛理解,在抗疫关键时期鼓舞士气、凝聚共识,精准定位了健康码在中国科学抗疫宏大叙事中的价值坐标,彰显了党报在服务中心大局中的喉舌作用,受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好评,也为业内称道。它还给社会上层出不穷的健康码“版权”之争,画上了一个句号。杭州健康码专班工作人员看到稿件后,感慨“终于有一个稿件真实还原全过程了”。

对亲历者来说,最深刻的体会在于:融媒体时代的党报新闻工作者,唯有深植“四全”传播理念,躬身践行“四力”,当重大题材来临时,才有抓住它的能力。虽然有大量文字和视频素材,最后没有用到报道里,但是这段珍贵抗疫报道,始终是我们无愧、无悔的奋斗记忆。

(作品获2020年度浙江新闻奖深度报道类一等奖)

猜你喜欢
浙江日报余杭分社
读迷作品
“你好亚运!余杭@未来”
智珠
欢迎订阅2019年《中国记者》
《杭州余杭径山》《晨曲》
2016《浙江日报》全国两会报道的四个特色
法新社进入朝鲜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俞良作品选
新华社青年团分社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