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典型智库的“一带一路”话语研究*
——基于语料库的视角

2021-06-22 11:56刘泽权
情报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主题词语料库智库

丁 立 刘泽权

(1.河南大学外语学院 开封 475001;2.河南大学翻译理论研究所 开封 475001)

0 引 言

“一带一路”倡议已走过7个年头,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吸引着来自各方的声音。2021年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开局之年,有必要继续深化“一带一路”相关话语研究,把握各利益相关方对我国政策理念的认知与态度,以促进该倡议未来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现有的“一带一路”话语研究主要围绕媒体话语和学术话语展开[1-2],聚焦智库话语的研究相对匮乏。智库又称“思想库”和“外脑”,是政治精英、学科专家和意见领袖汇集的场所,亦是专业知识、思想生产与传播的机构。美、英智库起步较早,发展水平较高,在两国政治生态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一方面通过“旋转门”机制向政府输送官员进而直接影响政治决策,另一方面借由媒体宣传、举办研讨会等方式进行时事评论和政策解说,间接引导政治舆论[3]。相比学术话语,智库话语具有周期短、实效性强、传播广的特点;相比媒体话语,智库话语则更具系统性、权威性。因此,智库话语分析可成为考察他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解析其潜在意图,预判其相关政策的理想窗口。

1 相关研究回顾

批评话语分析承认话语对构建现实的重要作用,以真实的社会话语活动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语篇的语言特征,回溯其生成的社会历史背景,进而揭示语言、权力、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4]。自20世纪70年代滥觞至今,批评话语分析已取得了丰硕成果。从研究内容上看,主要涉及政治话语、性别话语、经济话语等。政治话语作为一种权力、意识形态、立场的杂糅,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使其天然成为批评话语分析的重点,常见研究对象包括政府文件、政治演讲、政治新闻报道等[5-7]。从研究方法上看,以批评语言学、社会认知、社会文化或语篇-历史视角下的定性方法为主。近10年来,语料库语言学指导的定量方法迅速发展,催生一种定量与定性“协同”(synergy)的语料库辅助法(corpus-assisted)[8]。它一方面重视系统的语料库数据分析,借助语料库分析工具从大规模数据中析出主题词、搭配、词簇等,进而识别凸显的语言表征;另一方面强调借助语篇、语境和相关背景知识,解释意义生成的社会文化动因。该方法结合了定量和定性的优势,有助于达到客观性与阐释力的平衡[9]。已有学者将此方法运用于“一带一路”媒体话语研究,例如:钟馨[10]选取12份英国报纸,通过主题词、搭配词索引分析,发现英媒大量使用目的语义关系、正面述位等策略表达英国对该倡议的正面预期。王琦[11]自建“一带一路”国家英语新闻语料库,从搭配词和情态动词入手考察媒体对中国企业的态度,认为“一带一路”国家媒体普遍对中国企业认知不足、缺乏信心等。

就“一带一路”智库话语来说,仅有少数学者从批评话语分析路径对其进行研究。荣婷、于倩倩[12]以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为例,考察美国智库南海议题的话语特征,发现其常运用过度词汇化、隐喻等策略扭曲中国的真实形象,以达到维护美国利益的目的。詹霞[13]运用德国杜伊斯堡学派的批评话语与定因分析理论,考察6家德国智库的“一带一路”话语,表明德国智库对中国在经济、政治、全球治理等方面扮演的角色有多重认知。王婕[14]统计了美国卡内基和平研究院2017年对“一带一路”评论中的介入资源,认为该智库运用否定、反预期等资源,塑造了负面中国形象,歪曲了“一带一路”的战略目标与意义。

总体看,目前“一带一路”的智库话语分析存在以下不足:对智库话语的关注度远远不及媒体话语与学术话语;几乎全部采用传统批评话语分析的定性方法,亟需语料库方法的客观数据支撑;多聚焦于某一利益相关方,缺乏不同国家、地区智库的对比研究。鉴于此,本研究选取美、英两国权威智库的“一带一路”话语自建小型语料库,利用语料库辅助的话语分析方法,对比其主要议题、对华态度立场等,旨在揭示话语背后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博弈,为加强我国“一带一路”话语体系建设提供启示。

2 智库样本选择及研究设计

2.1语料选取根据宾夕法尼亚大学《全球智库报告2019》,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与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在外交政策与国际事务研究榜单上分别位列全球第一位和第四位[15],作为美、英两国的顶级智库,其话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与权威性。笔者利用两智库官网的检索功能,以“一带一路”的常用英文指称“Belt and Road Initiative”“One Belt One Road”“New Silk Road”“BRI”“OBOR”作为关键词,设置时间跨度为2013年9月至2020年6月,人工剔除无关结果,共得到63篇文章作为研究语料。具体来说,美智库语料包括特约专栏(Op-ed)、博文(Blog)等28篇,共计41 634词;英智库语料包括专家评论(Expert comments)、研究报告(Report)等35篇,共计90 718词。虽然两语料库规模有一定差距,但鉴于两智库地位对等,且所选语料穷尽了同一时期同一主题的所有语篇,故认为两语料库具有可比性。

2.2研究设计语料库辅助的话语分析代表了语料库语言学与批评话语分析的交叉融合,强调两种方法平衡、深入的结合,重视定量、定性结果的互相验证[16]。研究的一般步骤为:借助语料库分析软件,分析关键词、搭配等,辨别具有显著特征的语言型式;进而追溯其上下文语境,用批评话语分析法解读其话语意识形态。

具体到本研究,将分为三步展开:首先,利用语料库分析软件WordSmith 7.0和Wmatrix获取两智库话语的主题词和主题概念,以此全面把握其“一带一路”话语的主要议题。主题词是指相较于某个参考语料库,目标语料库中出现频率特别高的词,它们可有效反映目标语料库的主题内容[17]。主题概念又称主题语义范畴,指通过语义赋码将语义域相同的词语归为一类,进而对比参考库发现目标语料库中具有显著性的语义概念[18]。主题词考查基于词形,而主题概念则关注语义,两者互为补充构成挖掘话语主要议题的抓手。其次,用扩展语义单位模型(Extended Units of Meaning)描写China一词在两智库话语中的使用,这一步骤意在把握两智库对华态度立场。扩展意义单位是Sinclair在共选(Co-selection)理论的基础上构建的,包括节点词与其搭配、类联接、语义倾向和语义韵的四组共选关系[19]。以节点词为核心,搭配体现了词汇的共选,类连接体现词与语法结构的共选,语义倾向是词与语义的共选,而语义韵指围绕节点词的搭配、结构、语义互相渗透影响,在语境内形成的氛围。作为该模型中最重要的部分,语义韵传达了话语的态度意义,隐含了说话人的交际目的[20]。借助这一模型对节点词China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具体检索行和上下文,便可析出两智库对华的态度立场。最后,追溯英美两国高层对“一带一路”的话语实践及相关背景,讨论智库话语与外交话语的关联性,阐释影响两智库观点认知的动因。

3 美英智库“一带一路”议题及立场对比

3.1主题词分析主题词是语料库语言学的重要内容和路径,主题词彰显了文本的语言特征与核心内容。以英国国家语料库BNC为参照库,用WordSmith 7.0工具分别统计美、英智库语料库的主题词,选择排名前20位的实词进行分类,将所得结果总结为表1。

表1 共同主题词与独特主题词

表1所示,美、英智库“一带一路”话语的关注议题既有重合又有不同。前20位高频实词中有14个为共同主题词,大致可归为三类,即“一带一路”专有名词(belt, BRI)、倡议内容与实施(infrastructure, projects, cooperation等)、相关参与方(China, Asia, EU等),它们构成了双方共同关注的议题。两智库还各有6个独特主题词,可以从中管窥双方侧重的不同议题。对比可见,美智库更关注“一带一路”影响下的投资(investment)、互连(connectivity)、高新技术(AI),以及美国(US)、印度(India)、非洲(Africa)与该倡议的互动关系;英智库则更多探讨人民币(RMB, Renminbi)、治理议题(governance),除共同主题词涉及的具体国家地区外(即亚洲、欧盟),其对“一带一路”的讨论很大程度上是从区域(regional)、全球(global, international)等广阔的视角上展开的,并不涉及具体国家形象。

为进一步探究主题词的显著性,我们令两智库语料互为参照,得出美、英两库最具显著性的主题词分别为Africa和RMB。查看两词的检索行,可以发现美智库Africa一词的使用大多是为了构建“一带一路”的潜在问题与风险,而英智库则用RMB展望“一带一路”的发展潜力。

表2列举了美智库Africa检索行中与中国相关的典型例句,均携带负面意义,大致可分为一般批评和具体批评两类。前者声称将非洲纳入“一带一路”版图并不能解决非洲现有的问题,甚至将引发更多问题,如“does not solve...questions”“amplify existing problems”“wrong direction”“more problems”等表述均将中国贬损为麻烦的制造者。后者则将矛头指向“一带一路”的具体领域,包括鼓吹非洲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风险,指责项目公关造势胜过系统设计、遭到民众反对抗议,抹黑“一带一路”另有军事政治目的。用词方面,“so sporadic and PR-imbued”诋毁中国在非项目“虚张声势”,污蔑中国“缺乏诚信”;“resent”“popular protest”“violent opposition”渲染出中国处处受到攻击的“现状”;“creeping militarization”“strategic purposes”则暗指中国野心勃勃意欲控制“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呼吁相关国家提高警惕。

表2 美智库Africa检索行示例

英智库人民币话语主要关涉中英/中欧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合作与尝试、“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内在联系及其影响、“一带一路”的项目注资等,将其中典型例句总结为表3。2015年3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将资金融通作为“一带一路”的合作重点之一,并提出“深化金融合作”“扩大沿线国家双边本币互换、结算的范围和规模”[21],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崭新的契机。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国家则意识到该行动计划的巨大潜力和深远影响,纷纷响应加入。英智库用“have already added - or are considering adding”“growing fast”“focus on”“in the race”等呈现欧洲各国竞相与中国合作的热情。在其影响方面,英智库认为“一带一路”带来的资金融通将建立多极化的货币制度,势必挑战当今美国主导的金融体系,如“creating a multipolar currency system”“China-led”“potential rival to the World Bank”“weaken the US' ability to apply financial sanctions”等均体现英智库将中国视为有实力抗衡美国的新领导者的态度。2017年5月,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宣布,中国将在未来三年向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600亿人民币援助,建设更多民生项目[22],英智库遂以“humanitarian efforts”“poverty alleviation”等客观报道此善意举措,凸显“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作目标。

表3 英智库RMB检索行示例

3.2主题概念分析由于两库规模不大,考虑到智库专家写作用词的丰富度,仅考察主题词可能会忽略形式不同但语义相近、且关涉话语主旨的低频词。故我们使用Wmatrix语料分析工具,试图将同义词归类并发掘其中蕴含的重要议题。Wmatrix由兰卡斯特大学Rayson博士开发,内嵌USAS语义赋码工具,可将语义范畴相同的词汇归为21个大类,准确率为92%。将语料上传Wmatrix平台进行赋码,再令两智库互为参照,即可得出主题概念。表4总结了美、英智库中排名前三位的主题概念,其中O1和O2表示该范畴在目标语料库和参照语料库中的使用频次,LL表示超常使用的显著值。为发掘话语中潜在的态度立场,我们选择最有可能携带态度意义的Money: Debts(金钱:债务)和Speech: Communicative(言语:交际)两组主题概念进行考察。

表4 美英智库前三位主题概念

Money:Debts语义范畴是美智库构建“一带一路”的负面影响、诋毁中国倡议初衷的重要手段,具体包括debts,loans,loss等词。观察检索行后,我们发现此语义范畴表现的对“一带一路”的批评质疑主要有两个方面:中国贷款使沿线国家陷入债务危机;趁机获取政治、军事等方面利益。如表5所示,美智库以斯里兰卡等国的“一带一路”项目作为负面案例,“警告”相关国家不要接受中国贷款。“gigantic debt trap”“unsustainable Chinese debt”“non-performing loan”“major debt burden”“massive national debt”等表述凸显了所谓的“债务风险”,而“systemic risks”“jeopardize their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overeignty”“ceding key national assets to foreign control”则指出“一带一路”引起的经济、政治等方面的“严重后果”。在这个层面上,中国作为“危险的”“麻烦制造者”的印象被强化。

表5 美智库主题概念检索行示例

Speech: Communicative语义范畴在英智库中则塑造了一个多面、立体的中国形象,较为客观地呈现了中国相关话语,具体包括argue、comment、discuss、talk、state等数十个动词和名词,虽然词项较多,但其用法可总结为两类:报道中外学者、领导人或政府对中国相关问题所持观点;描写中国与他国的对话磋商(如表6所示)。由于用法一涉及例句较多,我们随机抽取50句进行态度统计,发现积极评价与消极评价各占20%,其余60%为中性评价。由此可推断,英智库关注各方对中国政治、经济、外交等领域不同看法与解读,希望通过分析不同的声音,客观真实地呈现中国的发展及其影响,同时展示了各利益相关方眼中的中国形象。用法二则强调了中国与他国相互沟通、合作发展的共同意愿,侧面体现英智库视中国为亲善、平等的合作伙伴。

表6 英智库主题概念检索行示例

3.3China的扩展意义单位主题词和主题概念的分析初步揭示了美、英智库的独特关注议题,反映出二者话语对“一带一路”倡议及中国的部分态度。但要充分把握两智库立场、理解其对华整体态度,还要考虑China的扩展意义单位。下面以China作为节点词,依照扩展意义单位分析方法,由近及远,依次观察其搭配、类联接、语义倾向,以清晰勾勒其语义韵。

3.3.1 搭配分析 考虑到各搭配强度计算方法的不同特点,我们用更偏重高频词的T值,结合更偏重特殊低频搭配的MI值,选取T值大于2且MI值大于3的实词作为考察对象。经分类归纳,发现两库中China的搭配词可大致分为8类,即“一带一路”术语(belt, road, initiative等)、国家地区(Europe, US, Asia等)、经贸(economy, investment, market, capital等)、政治外交(policy, relationship, leadership)、动作(make, build, say等)、问题(risk, problem, challenge等)、合作(cooperation, agreement等)和趋势影响(rise, influence等)。搭配词的分类频次统计能全面把握与节点词共现的高频话题,避免仅关注高频搭配词可能引起的结论偏差,而搭配词的类符统计可展示各类搭配词的词汇丰富度[23]。考虑到两库语料的规模差异,这里将China搭配词的类符数(图1)与频次数(图2)以百分比方式呈现。

图1 两智库China搭配词类符对比

图2 两智库China搭配词频次对比

比较图1、图2,发现经贸和政治外交类搭配词的类符与频次占比均到达了平均值及以上(≥12%),此两类话题与China共现频次较多、话语覆盖内容较广泛,可知与中国相关的经贸和政治外交话题为两智库的相同关注点。除此之外,两智库China的搭配词还呈现了以下不同点。首先,动作类搭配词方面,英智库所用词汇的类符占比及总频次占比皆高于美智库,具体而言英智库China的动词类搭配词可分为两类:一为“采取行动”类(如seek,pursue,launch等),结合具体语境可知这类动词主要叙述中国为追求合作发展提出的动议和开展的具体行动;二为“观点表达”类(如argue,suggest,maintain等),用于报道各方有关中国的观点与分析。此发现印证了主题概念的初步考察结果,进一步证实英智库和美智库相比,对中国的“动作”及相关评论的关注与报道在范围上更广、内容上更丰富。其次,问题类、合作类搭配词方面,美智库前者的类符占比是后者的3倍,频次占比持平,而英智库中后者的类符和频次占比均高于前者。可见,虽然两智库的中国话语均关注到潜在问题与合作前景,但美国看衰甚至妖魔化中国,英国则更看好与中国合作的未来。再次,趋势影响类搭配词在英智库的两项占比皆数倍于美智库,其中典型词项包括形容程度的huge/ important/ powerful、描述趋势的rising/ increasing/ growing、介绍影响的impact/ influence等。在此,可以推测,英智库话语中的中国具有庞大体量和巨大影响力,其发展势头强劲,而具体语义韵则需进一步深入语境,通过类联接、语义倾向分析确定。

3.3.2 类联接、语义倾向和语义韵 类联接是词汇与语法的共选,在美、英智库语料中检索China分别得到检索行636个、1 218个。利用BFSU Colligator 2.0工具,统计节点词China左右5词距离范围内的语法结构,总结出节点词China左右两侧的显著类联接,即:所有格's(主要型式为China's + N)、连词and(主要型式为China and CR和 CR and China,CR代表国家/地区)。

China's + N共选式在美、英智库中各出现206次、522次。经逐行精细分析,在两库中的共同主导语义倾向包括“一带一路”指称(BRI, OBOR等)、经济贸易(trade, finance, market等 )、内政外交(policy, strategy, plan等)、问题风险(economic slowdown, overcapacity等)和能力成就(ability, growth, progress等)。此共选式在两库中还分别存在特有语义倾向,美智库为“基础设施”,英智库则为“历史文化”。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有些共现词似乎表达了明显的态度倾向(如“问题风险”类和“能力成就”类),仍需扩大观察范围,回到原文语境中判断其真实语义韵。下面将两智库话语中的China's + N语义倾向,按照积极、消极、中性三种语义韵统计为表7。

表7 China's + N 语义倾向及语义韵统计

总体上看,China's + N共选式在美、英智库中体现了截然不同的语义韵特征,美智库的消极语义韵占半数以上(50.5%),而英智库的积极、消极语义韵呈均衡状态(均为26.6%),中性语义韵使用最多(46.8%)。具体说来,美智库的消极语义韵在各语义倾向中皆占多数,比重最高的前三位依次是内政外交类(17% )、问题风险类(10.7%)和经济贸易类(8.3%)。美智库对“一带一路”及其基础设施建设也进行了猛烈抨击,此两项的消极语义韵使用分别是积极语义韵的2.6倍、5倍之多。即使与看似携带积极意义的能力成就类词搭配,其语义韵也多为消极的、对抗的,如“BRI risks exporting the weaknesses in China's economic growth model throughout the region”一句中,虽承认了中国经济增长的现实,但其重点却在于批评中国模式具有缺陷。美智库对中国的批评不仅限于一带一路及其相关的基础设施项目、债务等问题,而是涉及中国的经济贸易、内政外交、能力成就等各个方面,且负面评价合计达到53.1%,远超正面评价(20.4%)和中立评价(26.5%)。美智库选择性地忽视中国优势与成绩,通过塑造一个“麻烦缠身”的中国,抹煞其为全球治理做出的积极努力,并质疑“一带一路”促进经济发展、增强互连的良好愿景。

相比美智库消极语义韵的“一边倒”,英智库语义韵则更为复杂多元。总体上,消极语义韵与积极语义韵持平(各占26.6%),低于中性语义韵(46.8%)。各分项上,积极语义韵在“一带一路”和能力成就类搭配中占多数,再次表明英智库话语总体上欢迎、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并认识到中国发展取得的惊人成就和未来潜力。中性语义韵则较多地出现在其余四类语义倾向中,即使是看似最消极的语义倾向,即对所谓“问题风险”的显现,中性语义韵亦为主流,可以说英智库对“一带一路”倡议相关内容的评价更为冷静、客观。值得注意的是,英智库中的部分消极语义韵实属对中方的“建设性批评”,即在同一语篇中,问题的提出往往伴随着解决建议。如表8示例,英智库的话语逻辑是中国目前在海外基础设施建设与投资、人民币国际化等领域仍有不足,但这些不足为包括英国公司、金融机构在内的各方提供了项目机会,应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对接,为“一带一路”提供各领域专业支持,以实现互惠共赢。故此共选式在英智库中刻画了一个优势与不足并存的中国,其发展需要各方扶持,亦可为世界带来机遇。

表8 英智库“建设性批评”示例

共选式China and CR及CR and China在美、英智库中共出现48次、86次。考察与China并列出现的高频国家和地区,有助于把握中国在两智库话语“政治版图”中的定位。经统计,美智库此共选式中最常与中国共现的国家和地区包括美国(27次)、欧洲国家(8次)、亚洲国家(8次);英智库中排名前三的国家和地区则分别为欧盟国家(48次)、英国(9次)、美国(7次)。由于这些高频国家、地区包括美、英两国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参与方(即欧盟、亚洲国家),为发现两智库话语编织了何种国际“同盟关系网”,这里将它们所在共选式的语义韵统计为表9。

表9 China and CR/ CR and China语义韵统计

美智库在讨论中美两国、中国与亚洲国家时,调用了较多消极语义韵资源(分别占48%和50%),对中欧的叙述则以中性语义韵(50%)为主。结合检索行,发现美智库强调了一种对立、二分的中美大国竞争关系,明确将中国视为美国的“敌人”“竞争者”;同时,通过引述印度等亚洲邻国对中国的“担忧”,“离间”中国与亚洲国家的关系。英智库对中美、中欧关系的语义韵呈现与美智库相似,即中美以消极为主、中欧以中性为主,但在中英关系的描述中运用了大量积极语义韵(78%),表达对双方未来合作的信心与憧憬,强调中英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盟友”关系。表10总结了两库中体现中美对立、中英/欧合作的典型搭配。

表10 中美关系与中英/中欧关系典型搭配对比

续表10 中美关系与中英/中欧关系典型搭配对比

4 美英“一带一路”外交话语回溯

智库研究通常与社会现实相结合,注重实用性及时效性,其核心目的是发挥政治影响力,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决策[24]。布鲁金斯学会与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分别在美、英政府的政策设计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外交政策制定尤其如此[25-26]。下面将美、英两国领导人、政府官员发表的有关“一带一路”倡议的评论做一简要梳理,借此考察两智库话语与两国外交话语之间的关联,并揭示其意识形态动因。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初,美国曾对亚投行进行公开质疑和私下阻扰,但并未直接批评、诋毁该倡议本身[27]。2017年5月,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东亚事务高级主任波廷杰率领美国代表团出席在北京举办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同年6月,特朗普还表示美方愿意同中方在“一带一路”有关项目上进行合作;而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美高级官员多次在国际会议等场合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公开污蔑。10月3日,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在国会听证会上批评“一带一路”经过印巴争议领土,并声称“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存在很多‘带’与‘路’,没有哪个国家有资格强制规定‘一带一路’”[28]。随后的10月18日,时任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在华盛顿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发表美印关系演说时,再次抨击“一带一路”,称中国的融资机制使很多亚太地区参与国背负巨额债务,“他们没有创作工作……通常雇佣外国[指中国]工人来建设基础设施项目”[29]。值得注意的是,布鲁金斯学会发表的“一带一路”相关文章数量在2017年达到历年最高,照应了美国对“一带一路”态度的转型时期。2018年11月18日,美国副总统彭斯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将“一带一路”诋毁为“束缚带”和“单向路”,暗指该倡议有损相关国家的主权与独立[30]。 2019年3月,意大利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成为首个加入该倡议的G7国家。对此,时任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发表了系列抹黑言论,称“我们很难过,因为我们认为这些国家终将蒙受损失”,它们“以为获得了便宜产品或成本低廉的桥梁道路,但最终其附加政治成本将远超经济价值”[31]。同年11月,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在曼谷举行的东盟峰会上宣布推出“蓝点网络”计划,意在帮助亚洲国家建立基础设施建设的认证制度,维持大型项目的国际标准,其遏制“一带一路”的战略意图明显[32];共同出席峰会的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奥布莱恩旧调重谈,声称“蓝点网络”会对抗“低质量、使他国陷入债务陷阱的项目”[33]。2020年5月,蓬佩奥指责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与中国开展“一带一路”合作,妄称此举“影响美国通信安全”,并威胁美国可能与澳大利亚“断联”[34]。截止到写作时,美国外交话语对“一带一路”攻击、毁谤的态度没有改变。

与美国不同,英国是西方最早关注并支持“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之一。事实上,2015年3月英国便不顾美国反对率先加入亚投行,还成为继中国之后第二个向亚投行专门基金注资的国家。2015年9月22日,时任英财政大臣奥斯本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表演讲称“发展基础设施将为欧洲和亚洲企业创造巨大机遇,亚投行将为区域投资提供更多机会”,强调“英国致力于推动亚投行的成功……英国可以成为中国在西方最好的合作伙伴”[35]。同年10月,习近平主席出访英国,与时任首相卡梅伦决定共同构建中英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正式开启了中英开放、共赢的“黄金时代”,特蕾莎·梅上任后两国合作继续保持良好势头。2017年5月14日,英财政大臣哈蒙德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出英国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天然合作伙伴”,表示英方将积极发挥其在项目融资、专业技术、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优势[36]。2018年初特蕾莎·梅访华期间重申了这一观点,并称赞“一带一路”为促进亚洲乃至全世界的繁荣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机会。为更好地推进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英国政府专门任命前汇丰银行集团主席范智廉为“一带一路”倡议特使,他在接受采访时多次表达英国希望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金融和服务业专长,并直言“英国离开欧盟将更加拥抱世界……中国是我们的机遇”[37]。2019年4月,哈蒙德再度出席“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并发表演讲称“我们的目标是……将中国在制造、工程和建筑方面的顶尖实力与英国在项目设计、法律、技术和金融服务方面的顶尖实力强强联合……实现21世纪世界级的可持续基础设施”[38]。2020年2月18日,英国首相约翰逊与习近平主席就新冠疫情等事宜通电话时表示,英国欢迎中国企业赴英投资,愿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加强同中方合作[39]。

对待同一倡议,美国尽其所能污蔑诋毁,而英国则热情支持共建,为何昔日的传统盟友在此问题上分道扬镳?归根结底,在于两国不同的战略诉求。美国“领导世界”的霸权思想主导了其全球战略,加之特朗普推行的“美国优先”外交政策,任何否定或挑战其霸权地位的行为都是不被允许的。随着全球经济中心转向亚洲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美国愈发担心中国将建立新的亚欧经贸体系,获得国际规则制定权,从而削弱美国的国际影响力。因此,其智库和政府共同发动“话语战”,不仅污名化“一带一路”,还给中国贴上了野心、麻烦、危险的“标签”,意在制造紧张气氛、阻挠该倡议实施。英国方面,在国内社会矛盾丛生、脱欧带来不确定性因素的背景下,其政府急于寻找新的贸易伙伴以创造就业、实现增长。“一带一路”倡议为英国带来巨大的贸易与投资机会,又因中英两国产业结构互补性较强,故英国智库和政府协同一致,一方面充分肯定“一带一路”的光辉前景,另一方面积极探讨英国在该倡议中的角色和作用,期盼中英“一带一路”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5 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通过语料库辅助的话语分析方法,对美英典型智库的“一带一路”话语进行了深入分析,主要得出结论如下:

a.从关注议题上看,美英智库存在共性,亦各有侧重。共性方面,二者均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内容、实施、相关参与方等话题。差异方面,美智库以中国与非洲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借题发挥,恶意诋毁“一带一路”动机不纯、危机丛生,并罔顾事实大肆渲染“一带一路”债务问题。英智库较客观地分析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资金融通为英国、欧盟等相关方创造的巨大机遇,同时引入并呈现各方观点,肯定了中国的发展与对外合作给世界带来的积极意义。

b.从对华立场上看,美智库以消极态度为主导,英智库则持中立偏积极态度。具体来说,美智库对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经济贸易、内政外交事务等多个方面批评攻击,对于中国的成就与贡献则闭口不提。英智库虽也称“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但同时提出了英方的解决方案,总体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

c.从智库话语与外交话语的关系看,同一时期内美英典型智库“一带一路”话语与政府高层话语在主题内容与态度立场上高度一致,二者在“一带一路”议题上形成了认知与决策的“共同体”。可以预判,两智库与美英政府在未来很有可能继续协同设置议程,影响媒体、公众对该倡议的认知与接受。因此有必要持续跟踪智库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早把握相关政策动向。

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选取的语料规模偏小,未来的研究可基于更大规模的、多语种的典型智库语料,并从多学科理论视角分析话语技巧与传播策略,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提供有益借鉴,促进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此外,在全球抗击新冠疫情的背景下,各国权威智库对“健康丝路”“数字丝路”的分析与解读亦值得学界密切关注,进而为有针对性的宣传策略、对话交流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主题词语料库智库
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民居智库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智能传感器的智慧战略,新技术创造新价值
中政智库“五朵云”
中政智库“五朵云”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取消公文主题词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语篇元功能的语料库支撑范式介入
公文主题词消失的原因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