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老年用户网络健康信息使用行为研究:理论基础、影响因素与未来启示*

2021-06-22 11:57刘婵君贾晓萌林泳淇
情报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文献老年人理论

刘婵君 贾晓萌 林泳淇

(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 西安 710049)

数字信息技术为老年群体提供了更高效健康信息服务,有利于缓解其生活无助与精神焦虑,更好实现健康老龄化。与此同时,老年人也成为了新的网络健康信息消费大户,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积极拥抱互联网、参与网络生活。然而 “数字鸿沟”之下的网络参与机会不均、网络谣言辨别能力缺乏等,致使我们与理想的健康老龄化仍然存在相当距离。基于此,本研究借助内容分析法,对国外老年用户网络健康信息使用相关文献做分类梳理与多视角解读,希冀为我国健康老龄化新媒体方向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也为建立更加优质合理的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提供新媒体方向策略参考。

1 文献统计与分析

本研究文献选择与分析经历三步。第一步,确定检索关键词。首先使用“老年人”的对应英文“Older adults”和“Elderly”在Web of Science上分别检索,发现近五年相关文献数量均达上万篇。为做到精准分析,研究接着略读了部分文献(主要来源于Information,Communication&Society、HealthInformaticsJournal、HealthCommunication、ComputersinHumanBehavior等刊发论文主题与本研究议题最接近的SCI、SSCI收录期刊)的题目与摘要,发现其中探讨老年人与互联网使用的多数文献,均以“online”作为“互联网”的对应英文表述。为保准确,研究者还分别用“older adults”和“elderly”叠加“network”“social media”“internet”等其他关键词进行检索,结果发现,要么文献数量较少,要么检索到的文献多数与本研究主题不甚相关,就此确定“online”作为本研究搜索关键词之一。另外,老年用户健康信息的使用,既涉及疾病治疗的专门探讨,也包括健康服务模式开发,因此,研究将“健康信息”的英文表述放宽为“health”。最终确定“older adults”+“online”+“health”和“elderly”+“online”+“health”组成关键词组,在Web of science展开检索,时间范围限定在“2015-2019”的5年内,为保证找到最相关文献,检索方式选择了“标题检索”。结果为:关键词关涉“older adults”+“online”+“health”的文献共41篇,关涉“elderly”+“online”+“health”的文献共16篇,剔除两次检索中的重复文献,共得到53篇学术论文的基本信息。第二步,由两位研究者分别根据标题和摘要进行文章选择,当存在分歧时,由第三位研究者决定,再剔除掉主题不相关及无法下载到全文的文献后,最终确定了51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其中,SSCI收录期刊论文29篇,SCI收录期刊论文11篇,国际高水平学术会议(包括A+、A、B、C类)收录论文5篇,EI收录期刊论文1篇,其他类型论文5篇。第三步,精读全文并提取相关信息。本阶段重点归纳每篇文献的研究主题、理论基础、影响因素、因变量、自变量与实证结果。特别指出,为使研究结果更有条理,研究中会根据含义的相同或相近,对部分影响因素进行合并。

2 研究发现一——理论应用

2.1理论基础当前针对老年人网络健康信息使用的研究,多以心理学与社会学理论为基础,亦有少数研究引入计算机行为科学理论。如表1所示,51篇文献中,以社会认知理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社会情绪选择理论(Socioemotional selectivity theory)、社会支持理论(Social support theory)和活动理论(Activity theory)为主,其余理论的采用则较为分散,理论使用两极化趋势明显。另外,部分文献没有清晰说明理论基础,研究者只能通过作者解释结果时所依据的原理准则自行提炼。

表1 文献中涉及的理论基础统计

续表1 文献中涉及的理论基础统计

采用社会认知理论的研究多关注自我效能感的讨论,认为老年人对自身能力和知识的自我效能评价,对提高其数字媒体使用技能至关重要[1];发送电子健康记录、随访等在线干预措施都能有效改善老年人自我效能感[2]。采用社会情绪选择理论的文献常涉及对老年人孤独感和幸福感的讨论,如老年人在为期8周的在线团体训练后,幸福感无明显差异,但孤独感均有所下降[3];参与为期6个月的日常记忆在线课程后,在策略知识的掌握与使用、幸福感以及前瞻记忆表现方面都获得了提高[4]。已有文献考察了不同的社会支持对老年人数字媒体接触的影响:周围人的关心和鼓励是老年人获取网络健康信息的重要动机[5];与网络健康社区同伴进行互动能使老年人获得信息和情感支持,健康状况也得到改善[6]。采用活动理论的文献表明,积极参与线上交友[7]、访友、聚会[8]以及志愿服务[5]等多样化群体活动,均带给老年人更高成就感与自尊感。

2.2应用形式本研究从数量和搭配形式两个层面将文献中各理论应用归纳为三种类型:单一理论、多理论组合及多理论整合,应用形式见表2。

表2 理论应用形式归纳(部分)

续表2 理论应用形式归纳(部分)

17篇文献采用单一理论作为研究基础,比如P.C.Dhaese等人根据健康信念模式,评估影响老年人听力损失的健康动机因素,提出要重点关注老年人对健康知识的态度与信念[32];B-S.Choi在项目反应理论基础上,结合计算机自适应测试,远程监测并提出准确测量衰弱老人活动水平的方法[33]。

采用理论组合形式的文献13篇,主要用于同步考察数字媒体技术接受效果与老年群体获取健康信息后的身心变化,引入中介变量,形成解释问题的理论框架。如A.K.Hall等人从社会认知理论出发,采用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及信赖度量表,考察老年人利用网络获取健康信息后对自身医疗决策的影响,并借助数字鸿沟理论,对比老年网络用户和非用户的行为差异[13]。

多学科交叉的复杂范式加大了理论整合难度,故采用理论整合形式的文献仅有3篇且多为关联性较强的理论。比如,在涉及如何帮助老年人维系亲密关系问题时,社会支持理论与社会情绪选择理论共通,因此A.Quanhaase等人将上述两理论整合,发现数字媒体有助于调动社会支持,并帮助老年人维持和加强与远距离亲人朋友的关系[16]。

3 研究发现二——影响因素框架

本研究对影响老年人网络健康信息使用要素的归纳,从主客观两个维度展开。依据S.Cohen和T.A.Wills提出的社会支持类型框架,将客观维度因素概括为四个层面[37]:①尊重支持(esteem support)。在人际交往中,老年人凭借自身价值和经验而获得他人重视与尊重。②信息支持(informational support)。有助于老年人对问题事件进行定义、理解和解决的支持。③社交陪伴(social companionship)。通过共度休闲娱乐时光,满足老年人对沟通和归属的需要,转移负面担忧,增进积极情感。④工具性支持(instrumental support)。通过提供财力、物力和服务等工具性资源,帮助老年人获得放松以减轻压力。属于主观维度的影响因素分为三个层面:①主体需求。老年人依据不同成长经历自然产生的各种生活、服务和心理需要。②主体基本情况。老年人之间在健康、收入、教育、年龄等人口统计学方面的差异。③使用技能。老年人基于过去经验所积累的数字媒介使用素养。更进一步,研究组归纳了7类影响因素中包含的具体指标(见表3)。

表3 老年人网络健康信息使用的影响因素框架

3.1尊重支持表4描述了尊重支持相关要素。M.Blusi等证明了网络社区的户外、音乐、访友和休闲活动都能显著提高老年人社会活动参与感[8]。G.Eysenbach认为,中介(医疗服务提供者向患者提供信息)、去中介(患者绕过医疗服务提供者直接在网上寻求健康信息)和调解(同伴指导患者寻求信息)是三种获取可靠健康信息的方法。其中,调解方式可以通过同伴经验的协作引导患者获取可靠信息,从而避免前两种方式对信息不加区分的弊端[38]。

表4 尊重支持相关要素

3.2信息支持由社会网络成员所提供的信息支持,能够帮助老年人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进而缓解压力[39]。如表5所示,信息支持相关要素既包括内容层面的信息质量,也广泛涉及形式层面的信息表述、网页设计和数据库建设等。S.An等证明信息检索结果的吻合度、信息详细度、可信度和可利用性都会显著影响老年人使用APP的意愿[40];J.Chin等人发现,重新设计网站文章内容、语言、组织和格式,能够有效提高老年人网络学习能力[41];N.Bol等人证明老年人对信息的准确回忆与其对网页文本的关注度呈正相关[42];S.Raddvagenas认为在线医疗管理数据库能较准确地评估老年人的营养趋势[43]。

表5 信息支持相关要素

3.3社交陪伴社交陪伴能够帮助老年人减轻压力[37]、提高对不良事件的适应力[47]甚至降低死亡率[48]。表6展示了社交陪伴相关要素。S.Willard等证实了在线护理社区在提高孱弱老人社会参与感与归属感中的作用[49];E-S Nahm等发现在线培训显著影响老年人的认知、信念与健康行为[2];H.Yoon进一步论证了基于网络社交的远程情绪疏导对缓解老年人抑郁症具有明显作用[19]。

表6 社交陪伴相关要素

3.4工具性支持表7描述了工具性支持相关要素。A.K.Hall研究发现,网络健康信息使用者在网络技术、计算机自我效能方面的水平明显高于非用户[1];M.Hofer等调查显示,技术便利程度能够加强网络信息搜索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间的正相关关系[17]。O.Freund等人认为,针对老年群体定制的在线医疗数据库能显著提升老年人医学知识水平[53];L.Zettelwatson研究发现,在线健康管理工具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独立能力并减轻财政负担[36]。

表7 工具性支持相关要素

3.5主体需求主体需求划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和自我实现四个层面讨论。对生理需求的研究关注老年人的医疗需要,如J.W.Borkent等证实互联网医疗筛查有助于及早发现和预防老年人营养不良[25]。对安全需求的考察,落脚于老年人借助互联网满足信息需求后所获得的安全感,如H.M.Mentis等人从“上行和下行风险”角度出发制定了保护策略,来降低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使用网络服务的安全风险[28]。社交需求研究常与老年人独特心理问题相联系:由于自身身体机能、社会和经济状况发生巨大转变,老年人的孤独感和沮丧感往往更强[56]。A.Quanhaase等提出维持现有社交关系是老年人融入数字媒体生活的主要动机[16]。自我实现需求侧重于探讨老年人借助网络参与社会事务后所获得的成就感,但与老年人强烈参与意愿形成对比,目前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网络志愿服务平台却非常缺乏[18]。

表8 主体需求相关要素

3.6主体基本情况表9展示了主体基本情况相关要素。其中,对信息记忆力的关注度最高,因为信息记忆有助于预测许多与健康相关的行为[58]。M.H.Nguyen发现,“模式定制”能够通过提升对网站的关注来增强老年人对信息的回忆[11];K.E.Pike等人证明了记忆干预对老年个体独立记忆能力的增强效果[59]。除记忆研究外, A.A.Kok等人认为,个人毅力作为逆境中的重要控制信念,有助于减少对社会地位较低老年人的潜在刻板印象[24];A.K.Hall等则认为,老年人的知识储备会显著影响其网络健康信息获取强度[1]。

表9 主体基本情况相关因素

3.7使用技能技能水平会影响老年人数字媒体使用意愿[61]。表10描述了使用技能相关要素。A.Inthiran等发现,固有浏览习惯会显著影响老年人对网页信息的关注类型[55];A.K.Hall等提出,网络用户更喜欢自力更生的医疗决策方式,而非用户则更依赖医生的建议[1];S.Chung研究认为,技术有用性可以增进老年人对手机应用程序的使用意图[29];O.Freund等发现良好的互联网使用和网络医疗信息搜索经验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健康知识水平[53]。

表10 使用技能相关要素

4 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系统梳理了国外老年用户网络健康信息使用的研究成果。研究发现:学者们对理论的使用呈现两极分化趋势,社会认知理论、社会情绪选择理论、社会支持理论和活动理论是最常采用的基础理论;在影响老年人网络健康信息获取的主要因素中,以客观层面的社交陪伴、工具性支持和主观层面的个体需求讨论最多。

研究的主要贡献在于:理论层面,总结了相关研究所依据的主要理论基础与应用形式;搭建了由客观维度的尊重支持、信息支持、社交陪伴、工具性支持和主观维度的主体需求、主体基本情况、使用技能7个要素构成的老年用户网络健康信息使用影响因素框架,为后续研究寻找合适的理论支撑与切入点提供思路。实践层面,揭示了国外老年用户数字媒体接触的整体现状与技术应用水平,为我国老年网络信息服务体系的完善提供新媒体方向策略参考。此外,本研究还从理论探索与本土化实践两个层面归纳了研究启示。

4.1理论层面:研究局限与未来方向

4.1.1 研究层次上:微观研究较多,应加强多视角的相互配合 当前研究多针对特定病症,关注具体因素对老年人网络信息搜索与健康管理水平的影响,但较少讨论社会公共政策引导与伦理规范问题,导致研究结果呈现零散化分布,难以形成理论合力。未来研究可在宏观上关注健康信息的整体传达模式与老年群体固有理解模式,在微观上注重信息结构与呈现方式等对老年人信息理解的影响,实现宏观与微观的相互配合与补充。

4.1.2 研究样本上:代表性不足,应拓展差异化人群的调查数量 多数研究以年龄和居住地作为划分标准,对性别、受教育程度、健康知识素养与反应能力等更复杂的评判要素考量较少。同时,受身体、智力与家庭状况等因素限制,符合研究标准并愿意全程配合的老年人数量偏少,限制了样本数量和研究结果的推广。未来应加强样本代表性与差异化,更需要国家或地区层面提供人力与政策帮助。

4.1.3 研究方法上:单次截面研究偏多,应鼓励纵向追踪的对比研究 文献中主要采用调查法与实验法。调查法中,问卷调查以单次发放为主,深度访谈的持续周期也普遍较短,仅有少数研究进行回访;实验法中,多数对实验效果的判定以短期测试结果为准,缺乏后续关注。老年群体的身体机能与心理状态,决定了该群体对技术与信息的接受消化需要相对较长时间。因此,要想挖掘该群体的长期行为规律,有必要采取纵向追踪方式,结合多学科工具,展开历时性对比分析。

4.1.4 研究结论上:模拟数据过多,应重视理论成果与实际环境的深度融合 市面上主流网络社交平台的功能很难满足老年群体特殊需求,因此研究中涉及的远程健身房、网络健康管理系统以及医疗数据库等平台,实际上是为研究搭建的模拟环境,尚未得到推广运用。这与老年群体数字技术需求总量较低、社会地位相对弱势以及技术实现难度较大等因素有关。因此,若想真正扭转这一现状,一方面需要关注理论成果的孵化,提出切实可行推广建议;另一方面,更需提高社会整体的重视程度与政策支持力度。

4.2实践层面:完善我国老年人网络健康信息服务体系的启示

4.2.1 关注老年人差异化需求,加强信息服务针对性 虽然相较于年轻人,老年人整体的网络信息使用能力较低,但绝不能就此忽视老年群体内部的数字技能和媒体使用差异,而将其做同质化归类,这种将服务对象一概而论的思维方式,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因此,在设计老年网络健康服务模式时,务必综合考虑上述影响因素,并基于记忆力、健康状况、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对互联网的态度等多重指标,归纳不同类别老年用户网络健康信息需求和使用的个性化特征,从而为设计符合特定用户需求的信息服务模式提供决策基础与可行性依据。

4.2.2 优化平台健康服务模式,改善信息接受过程与效果 老年群体属于电子健康素养较低的数字弱势群体,因而针对该群体所开发的健康服务界面与系统必须经过特殊设计与测试,依据平台易用性、功能明确性、使用流程简单化和信息传达途径简短化等多方面要素作出改良。同时,由于老年人对网络健康信息的评估能力有限,有较大可能采纳错误或虚假内容,从而导致医疗决策的失误。因此,引导其使用可靠、正确的网络医疗数据库,同时进行适时远程监测与医疗建议是未来电子健康服务的重点之一。

4.2.3 提倡同伴群体关怀,发展老年人健康互助模式 建立于各种社交活动之上的陪伴是人们获得快乐的最佳渠道,对于社会交往日渐减少的老年人来说,更是如此。同伴关怀可以提供持续的信息与情感支持,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提升临床护理效果、降低孤独感与抑郁,因而成为改善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的理想途径之一。互联网的诞生,使得老年人获得情感支持的来源扩大到远程范围,他们通过网络社区与他人积极互动,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感知社会化水平。未来,应当全面贯通线上线下渠道,开发包括志愿服务、远程访友、医疗互助小组等在内的更加多样化的群体活动,来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程度,进而提高其主观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这也是健康老龄化理念的题中应有之义。

猜你喜欢
文献老年人理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