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迈进

2021-06-22 16:51本刊编辑部
中国科技产业 2021年6期
关键词:科技

本刊编辑部

历史总是在波澜变革中书写崭新篇章。5月28日,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三会聚首”,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这是我国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共商推进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大计的一次盛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我国新时期推动科技创新提供了行动指南。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世界主要创新大国纷纷加大前沿科技布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在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高度重视科技事业,全面谋划科技创新工作。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迅猛、成绩斐然。天问一号、国药新冠疫苗、嫦娥五号、“九章”量子计算机、“奋斗者”号全海深潜器……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无不是我国科技工作者自立自强、刻苦钻研、潜心研究的成果。实践证明,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大有作为的,我国自主创新事业是大有可为的。

科技自立自强是抓住重大战略机遇、应对风险挑战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确保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才能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应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与时俱进、革故鼎新,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超前部署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研发,着眼长远系统谋划重点领域的重大项目布局,加大重点领域科技投入力度,引导和组织优势力量下大力气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勇闯创新“无人区”,加快突破基础软硬件、先进材料、核心零部件等方面的瓶颈制约,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完善面向新时期发展需求的国家创新体系总体布局,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市场主体的统筹协同和融通创新,协同部署产业链和创新链,畅通创新价值链的关键环节,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形成各类创新主体功能互补、良性互动的协同创新新格局,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制定实施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推进科研资源共享,努力提升我国在相关领域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新华社供图

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重点抓好完善科技评价制度等基础改革,坚持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全面准确反映成果创新水平、转化应用绩效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推动科技管理职能转变,强化规划政策引导,给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让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从繁琐、不必要的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

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建设全球人才高地。保护创新能力,把时间还给科研人员。进一步完善让科研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的保障机制,让科技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科技创新和研发活动。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努力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顶尖科技人才,稳定支持一批创新团队,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构筑集聚全球优秀人才的科研创新高地,完善高端人才、专业人才来华工作、科研、交流的政策。

构建开放创新生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塑造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让科技更好增进人类福祉。增进对国际科技界的开放、信任、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力量。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的战略谋划,高瞻远瞩,催人奋进;对科技工作者的殷殷嘱托,情真意切,鼓舞人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演化趋势已然清晰,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重点任务已然明确,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向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持续迈进,将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每一位科技界、产学研界人士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

猜你喜欢
科技
点亮科技之光
科技向善
科技赋能未来
韦地科技
笔中“黑科技”
春之希望:期待未来科技之花开放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