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转型探索

2021-06-22 05:02周菲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15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周菲

[摘 要]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状态,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转型提供了契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发挥政治保证、组织动员、精神支持的功能,利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的独特情境,将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法制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强机制保障,促进大学生的观念认同和行为跟随。

[关键词]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基金项目] 2019年度教育部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一流本科建设引领下行政管理校企协同创新实验实践基地建设”(201902242045);2020年度湖北非营利组织研究中心重点项目“《慈善法》在地方实施中的困境与完善对策研究”(HBNPO2020YB05)

[作者简介] 周 菲(1984—),女,湖北武汉人,博士,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公共事业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1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15-0009-04   [收稿日期] 2021-01-11

依据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具有明显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高校是人群高度聚集的场所,也是防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阵地。在处置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过程中,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是落实防控工作的现实要求,也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契机。

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转型提供契机

以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契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日常通过教学科研活动增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的理性认识,也不同于通过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感性认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全社会范围内塑造了一种“同呼吸、共命运”的情境氛围,借助于情境的感染作用,运用主体之间的有效互动与对话,可以起到激起主体间思想共鸣、达成情感共识、促进大学生主体意识觉醒的效果。

1.即时性事件提供思想政治教育切入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旦发生,借助信息科技手段,在短时间内便会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作为理论水平和思想水平较高的大学生群体,能敏锐地捕捉到各类信息,结合自身固有的知识体系和逻辑思维,形成对于事件的个人看法。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一定意义的事件作为问题入手[1],以事件本身作为切入点,探寻事件发生的原因、作用机理及反映的主要问题,拉近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认知的距离,形成同频共振的情感交流与精神互动。

2.不确定性的情境氛围改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生动诠释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确定性与计划性。当注重确定性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情境遭遇充满不确定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便需要因时而变、因事而变,将传统的理论思维增添新的时代内容。不确定性的情景氛围构筑独特的真实情境,这些情境涉及巨大的思想政治教育能量,更能引起心灵的冲击和思想的升华[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把握情境赋予的独特机遇,将知识的获取和人生境界的提升置于场景之中,促进被教育者的观念认同和行为跟随。

3.事件的应对处置激发教育主体双方的能动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被置于教育者(高校)与受教育者(大学生)之间,成为增进教育主体认知互动和行为联系的纽带。教育者理应以突发事件为契机,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选取适宜的切入点和实践素材,深化被教育者对于事件的主观认知。受教育者也可以结合自身的经历和亲身体会,以事件供给的情境氛围为基础,经由主动认知,形成对于思想理论知识的理性认识。

(二)消极影响:冲击大学生的思想状态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暴发突然、蔓延迅速、危害巨大等特点。大学生正处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阶段,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状态、理想信念和信息判断能力,继而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了消极影响。具体而言,这类消极影响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暴发的突然性引发信任危机。由于人类认知和科学的有限性,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暴发之初,短時间内会出现信息真空,这就为各类谣言和负面舆论的出现提供了可乘之机。真假难辨的信息将会对大学生识别信息的能力构成挑战,进而影响大学生以理性的态度看待政府在防控期间所采取的各类举措,甚至助长形成某些不良思想或者极端思想。

2.蔓延迅速增大心理压力。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存在蔓延迅速、难以预知和控制其持续时间和影响范围的特性,这使得在缺乏足够科学知识和心理建设的情况下,容易引发大学生等社会群体产生恐慌和焦虑心理,如果积压过久,既可能影响身体健康,也可能左右群体的心理状态,使整个社会出现焦虑情境。

3.造成消极信息轰炸。信息化时代下,视听手段的高效便捷,使得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传播更加具有扩散性,在短时间内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的形式在各种平台进行传播,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对人群进行“轰炸”,增加受众的情绪波动[3]。大学生容易受到消极信息的侵蚀,在引发自身情绪不稳的同时,固有的理想信念、个人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均会受到影响。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处置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

(一)政治保证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于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社会正常秩序,以及国际交往与合作产生了巨大冲击,也为某些西方国家抹黑、造谣中国的防控工作提供了可乘之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将中国政府在防控工作中的制度优势生动体现出来,生动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应对、防范和化解危机中的作用,坚定大学生关于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根本指导思想的认知。针对防控工作中的经验和做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完善大学生的认知模式,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使大学生勇敢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与防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结合,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知识更新的紧迫感,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让大学生在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中树立“知行合一,做实干家”的思维,贯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的古语,使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中。

(二)组织动员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一场严峻的战役,前方需要医疗设备等“弹药”,后方需要保障物资、粮食蔬菜等“补给”。此时,社会动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社会共治[4]。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需要广泛发动群众,借助行业协会、企业家组织、社会团体和志愿者群体等社会力量,在筹措医疗物资、食品保障、群众生活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大学生群体是社会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其他群体成员,大学生群体拥有较高的知识文化素养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同时具有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释放大学生群体的潜力,保证大学生积极投入防控工作的一线,下沉到防控工作的基层。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引,大学生不仅可以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而且可以带动家庭成员响应政府号召,共同参与防控工作,形成个人、家庭和社区分工协作、协同配合的良好局面。

(三)精神支持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处置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手段之一,可以发挥心理救助、情绪调剂、理想信念支撑的作用,为大学生提供坚定的精神支持。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危机之下的心理救助,避免他们因情绪波动造成更大的身体和精神损害,消除危机笼罩下的心理障碍,迅速回到正常生活。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情绪调剂的功能,通过心理慰藉和情绪疏导,稳定大学生的情绪,并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合法、合理的情绪宣泄通道和转移情绪的契机,将负面情绪表达出来,减弱潜在的矛盾和冲突能量,弱化原有的不良情绪。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支撑教育提供了现实情境。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助温和性手段将形势教育、政策教育、法制宣传教育渗透到处置工作的日程之中,引导大学生认清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辩证关系,形成科学认识世界和看待问题的思维。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借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影响和感召大学生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养成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的处事态度,扎实干事、踏实做人,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崇高理想。

三、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对策

(一)将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法制教育和忧患意识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凸显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绝佳素材。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并部署,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一个月内先后召开4次会议,对疫情发展不同时期全国的首要任务做出精准批示。从成立党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派出针对疫情严重地区的指导组、领导国务院展开统筹调度、听取领导小组和有关部门汇报工作、印发专项文件通知,到各地成立“一把手”挂帅的领导小组、各党政军群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紧急配合、医务及其他行业防控联动、基层广大群众团结奋战共克时艰,这样强大的全国“向心力”让防疫工作得到了最有力的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把握宣传教育的有利时机,引导大学生认识到抗击疫情背后中国共产党人的担当与使命,认识到伟大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增强大学生爱党、爱国的行动自觉。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突然性和破坏性显示出增强大学生心理素质和忧患意识教育、加强危机之下道德法制教育的紧迫性。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帮助大学生树立忧患意识,保持思想戒备,绷紧突发事件冲击的“精神之弦”。同时,完善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推动安全宣传进学校,通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强化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思维,使大学生在突发事件中能够自觉配合,并发动身边群众配合政府开展处置工作。

(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预测水平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对一个国家甚至全球都产生了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保持动态追踪的思维,以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作为开展工作的基本思路,时刻关注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全面了解突发事件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影响,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敏锐的政治意识看待突发事件引发的问题[5]。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在党中央战略方针的指引下,深入了解作为教育对象的大学生所处的客观环境和现实需求,准确全面掌握情况,防范突发事件的影响规模再度扩大。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树立预判意识,善于从细微之处见真章,将党中央关于“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精神落实到教育工作中,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建立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提升预防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改革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手段和方法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在较短的时间内暴露或者激化社会矛盾、侵蚀或者影响个人主觀认知的现实危害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灌输式”、被动式教育为基本形态,不仅会激起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也可能因受教育者的思想认识不到位而影响教育效果。尽管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开始利用现代化手段增进教育主体间的沟通,但在应对突发事件时,仍存在值得改进之处。首先,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依法管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高应急管理的法治化、规范化水平的指示精神,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法治化轨道,在法律框架内开展各项工作。其次,为最大限度地减弱突发事件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以快制快,提高效率,在指示传达、政策传递、行动实施等多个环节,做到直达要害,减少中间层次的信息截留,避免延误“战机”。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充分依靠学校各部门和社会力量,形成思想政治工作资源整合的优势,综合运用理论辅导、思想疏导、舆论先导、政策引导等手段开展工作,避免单纯依靠政治工作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

(四)建立完善高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建设考验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效能。为了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对突发事件的效果,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控制机制、物质保障机制、监督奖惩机制的作用。信息控制机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善于利用舆论宣传和引导,通过树立正面典型、宣传先进事迹等手段,提升思想认识[6]。同时,该机制还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善于甄别和判断信息的真伪,理解和贯彻党中央指示精神,加强同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政府机关的信息共享合作,保证能够获取真实可靠的信息。物质保障机制要求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克服各种现实困难,保证思想引领和宣传阵地不因突发事件的发生受到影响。同时,物质保障机制还要求高等学校建立应急工作机制,提前设想突发事件可能引发的问题,从技术保障、人员保障等方面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监督奖惩机制是通过外部手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部门的工作监督,重点考核中央精神执行情况和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实情况。对于在突发事件中涌现的先进思想政治教育团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对于被动消极应对的团体和个人予以惩罚。最后,越是在突发事件暴发时,越需要注重专业人士的判断和看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及时向突发事件处置的相关专家进行咨询,对事件的性质、危害、动态、应急措施,以及心理、法律等问题寻求意见建议,使突发事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科学有效。

四、結语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应对,需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引领,加强全社会的通力协作。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实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积极配合和投身突发事件的处置应对工作之中。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重视内容创新和情境引导,改进方式方法,强化机制保障,依托专门人才,打好教育宣传的“攻坚战”。

参考文献

[1]蒋平.哲学解释学视域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话转型:基于学生的视角[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93.

[2]董杰.思想政治教育情境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193.

[3]张可让.信息化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思考[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8):30.

[4]习近平.充分发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特色和优势,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N].人民日报,2019-

12-01(01).

[5]刘伟亮.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探析[J].理论导刊,2020(1):11-13.

[6]岳会丹,樊明方,刘波.以重大突发事件为契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17(07):58-62.

Exploration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Response to Unexpected Major Emergencies

ZHOU Fei

(School of Literature, Law and Economics,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65, China)

Abstract: Unexpected major emergencies of public health can impact the ideological state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play the role of political guarantee, organization and mobilization, and spiritual support, takes the advantage of the unique situation provided by unexpected major emergencies of public health to include patriotism education and moral and legal education, innovates working methods, strengthens mechanism guarantee, and promotes the concept identification and behavior follow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unexpected major emergencies of public heal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