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地震台gPhone 重力仪同震响应特征分析

2021-06-23 07:53徐志辉王建伟
科学技术创新 2021年18期
关键词:恩施持续时间震动

徐志辉 钱 庚 王建伟

(1、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地震大地测量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430071 2、湖北省地震局,湖北 武汉430071 3、恩施地震台,湖北 恩施445000)

1 概述

当地震发生时,架设在各观测点的数字化形变前兆仪器会记录到倾斜、应变或应力波动的现象,我们把这种由地震波激发而产生的现象称为震时形变波,用以区分地震波[1]。地震引起的同震形变波包括了地震破裂及传播过程中的大部分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估算地震震源的一些参数[2]。

近年来,国内许多同行对重力同震响应特征做了很多工作,主要是从首波初至、地震频带响应、地震面波、同震变形幅度、同震持续时间等方面进行分析。

拉萨地震台巫继兰[3],北京地震台周江林[4],乌加河地震台胡玮[5],漠河地震台赵建通等[6],分别研究了各自台站记录到的重力强震同震响应特征,得出的结果大同小异。

恩施地震台配备了高精度的gPhone 相对重力仪,同样具备强震同震响应特征分析。

2 恩施地震台观测条件

恩施地震台位于湖北省恩施市五峰山,在地质构造上位于上扬子台褶带的咸丰复背斜轴部,北北东向恩施断陷盆地东缘,西距第四纪活动的北北东向恩施断裂带约10km。台站占地面积14000 平方米,台基为二叠纪石灰岩,岩层完整、坚硬,观测环境良好,是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简称“陆态网络”)基准站之一。

2009 年5 月,重力观测山洞开始修建,同年8 月,山洞建成,安装仪器并且开始运行。恩施台重力观测仪器为Micro-g 和LaCoste 公司研发的gPhone 相对重力仪,该仪器采样率为1 秒,精度可达5.0×10-8m·s-2,系统分辨率为0.1×10-8m·s-2,可控量程为7000mGal,仪器每月零漂小于1×10-5m·s-2,可以保证仪器在观测过程中依然处于量程范围内。自仪器开始运行以来,仪器的运行率和连续率均保持较高水平,有利于地壳形变的研究。

3 同震响应特征分析

本文根据发震时的重力数据震荡曲线,选取了2020-2021年来国内外发生的5 次6.0 级以上地震,研究恩施地震台gPhone 重力仪对于不同震中距和震级的地震的同震响应特征,5 次地震的基本参数具体如表1 所示。

3.1 国内近震

北京时间2021 年03 月19 日14 时11 分26 秒,西藏那曲市比如县发生6.1 级地震,震中距距离恩施地震台1604.15 公里,地震发生后160 秒后,恩施地震台gPhone 重力仪开始出现震动,震动形态为震荡衰减,并未出现台阶等形态,整个震动持续时间为41 分钟,其中最大波值达到29454.4×10-8m·s-2,最小波值为14250.5×10-8m·s-2,最大幅度达到15203.9×10-8m·s-2,重力观测数据曲线如图1。

图1 2021 年03 月19 日恩施地震台重力仪观测曲线

3.2 国外远震

北京时间2021 年02 月13 日22 时07 分50 秒,日本本州东岸近海发生7.1级地震,震中距距离恩施地震台3073.66公里,地震发生后663 秒后,恩施地震台gPhone 重力仪开始出现震动,震动形态为震荡衰减,并未出现台阶等形态,整个震动持续时间为61 分钟,其中最大波值达到28454.7×10-8m·s-2,最小波值为14805.5×10-8m·s-2,最 大 幅 度 达 到13649.2×10-8m·s-2,重力观测数据曲线如图2。

图2 2021 年02 月13 日恩施地震台重力仪观测曲线

北京时间2020 年03 月25 日10 时49 分19 秒,千岛群岛发生7.5 级地震,震中距距离恩施地震台4527.35 公里,地震发生后977 秒后,恩施地震台gPhone 重力仪开始出现震动,震动形态为震荡衰减,并未出现台阶等形态,整个震动持续时间为263 分钟,其中最大波值达到22268.4×10-8m·s-2,最小波值为3784.4 ×10-8m·s-2, 最 大 幅 度 达 到18484.0×10-8m·s-2,重力观测数据曲线如图3。

图3 2020 年03 月25 日恩施地震台重力仪观测曲线

北京时间2021 年03 月05 日03 时28 分32 秒,新西兰克马德克群岛发生7.8 级地震,震中距距离恩施地震台10226.57 公里,地震发生后2207 秒后,恩施地震台gPhone 重力仪开始出现震动,震动形态为震荡衰减,并未出现台阶等形态,整个震动持续时间为215 分钟,其中最大波值达到25616.9×10-8m·s-2,最小波值为16914.9×10-8m·s-2,最大幅度达到8702.0×10-8m·s-2,重力观测数据曲线如图4。

图4 2021 年03 月05 日恩施地震台重力仪观测曲线

北京时间2020 年01 月29 日03 时10 分22 秒,古巴南部海域发生7.7 级地震,震中距距离恩施地震台14413.40 公里,地震发生后3111 秒后,恩施地震台gPhone 重力仪开始出现震动,震动形态为震荡衰减,并未出现台阶等形态,整个震动持续时间为135 分钟,其中最大波值达到14746.0×10-8m·s-2,最小波值为9675.9×10-8m·s-2,最大幅度达到5070.1×10-8m·s-2,重力观测数据曲线如图5。

图5 2020 年01 月29 日恩施地震台重力仪观测曲线

4 结果与讨论

本文中5 次地震的同震响应参数如表2。

表2 恩施地震台gPhone 重力仪对5 次地震的同震响应参数

从表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4.1 恩施台重力仪完整的记录了这5 次地震,并且每个地震的同震响应幅度都非常明显,说明该重力仪对强地震有很高的响应灵敏度。

4.2 5 次地震反映出随着震中距的增加,重力仪的震动到时也随之增加,说明同震响应中,震动到时和震中距成正相关关系,震中距越大,震动到时时间越长。

4.3 从1、2、4 和5 号地震可以看出,同震响应的最大振幅,和震中距有着一定的关系,随着震中距的增大,最大振幅呈现递减的趋势,同时最大振幅和震级也有着一定的关系,相同震中距的地震,震级越大,最大振幅也越大,相同震级的地震,震中距越大,最大振幅越小。

4.4 1、2 和3 号地震可以看出,震中距越大,震荡持续时间越长,3、4 和5 号地震可以看出,当震级相近时,震中距越远,震荡时间越短。

4.5 3、4 和5 号地震,震荡持续时间非常长,超过地震本身震动持续时间,猜测可能是因为这三个地震都属于远海地震,发生在海中,地震波引起海水的来回震动,对陆地进行来回的冲击,导致震荡持续时间明显增加。

4.6 本文的研究还有许多不足之处,由于研究的震例较少,再加上地震发生时地下结构的复杂性,并未得出具有普遍性的结果,这方面需要加强学习研究。

猜你喜欢
恩施持续时间震动
精神的震动——顾黎明抽象绘画中的传统符号解读
简约欧式9.4.4全景声影院 湖北恩施红星美凯龙
恩施藤茶乙醇提取物对高温煮熟鱼肉腐败菌的抑制作用研究
画与理
飞檐走壁
伊朗遭“标志性攻击”震动中东
近10年果洛地区冻土的气候特征分析
外部冲击、企业投资与产权性质
家的团圆
The 15—minute reading challe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