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平台如何赋能互补者创新
——基于架构设计视角

2021-06-23 08:50梅景瑶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1年12期
关键词:架构设计边界编码

梅景瑶,郑 刚,朱 凌

(1.浙江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4;2.浙江大学 管理学院;3.浙江大学 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浙江 杭州310058)

0 引言

近年来,以平台为导向的商业模式变革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了巨大价值,然而诸如阿里云IoT平台、华为OceanConnect平台等一系列数字平台的涌现并不仅仅只是商业模式变革,它们融合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通过赋能外部企业(也称为互补者)在平台基础上开发互补性产品、技术或服务[1],逐渐成为引领我国“数字创新”战略、“新制造”生态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与此同时,对于平台企业而言,赋能互补者产生的创新越多,它通过网络效应为平台及其最终用户创造的价值就越大,平台生态系统越有可能实现价值创造和获取[1-3],如谷歌、亚马逊等公司的高速增长均得益于其蓬勃发展的互补者创新生态系统。那么,数字平台企业到底如何有效赋能互补者,从而更好地实现数字创新?这成为当前平台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前所述,诸多平台企业在商业竞争中占据行业领导者地位,但是同样有许多平台企业因为赋能互补者创新失效而失去行业信任,并最终走向失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平台架构缺乏系统性设计从而导致互补者创新效率低下[4]。如2014年,诺基亚塞班系统由于架构局限性和繁琐的应用签名授权,使其在与新生代操作系统平台(如Android平台)的竞争中力不从心,最终被互补者弃用。2015年,SAP的Business By Design平台同样因为架构局限性遭到互补者弃用,不得不进行转型。那么,对于面向庞大互补者群体的数字平台企业而言,应如何通过架构设计有效赋能互补者创新,从而更好地实现平台生态系统价值创造和获取,成为本研究关注的核心问题。

已有研究从概念层面提出平台架构设计对于赋能互补者创新及其生态系统价值创造和获取具有重要意义[5-6],由平台及其互补者构成的平台生态系统本质上是技术上相互关联的复杂系统,平台架构设计定义了平台企业如何支持互补者活动以及如何分配资源等问题[7]。Thomas等[8]提出平台架构杠杆统一性观点,认为任何平台价值创造和获取都可以从平台架构杠杆视角讨论。架构杠杆是指通过平台架构设计以较小的投入实现价值创造和独占的过程。然而,数字平台企业如何通过架构设计赋能互补者实现数字创新这一机理性问题尚缺乏清晰阐释。此外,在数字技术高度嵌入背景下,数字创新的产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无边界性,因此有关数字平台架构设计的关键维度和内涵有待讨论。针对以上不足,本研究提炼数字平台架构设计关键维度,揭示数字平台架构设计对互补者创新的赋能机理,为数字平台企业赋能互补者创新提供基于架构设计的有效思路。

1 文献回顾

1.1 数字平台及其互补者创新

数字平台扮演着建构基础(Building Block)的角色,它以数字技术基础设施为建构核心,为整体技术系统(包括产品、技术和服务)提供一种必要的功能,外部组织可以此为基础,开发互补性产品、技术或服务[1]。研究者将那些基于平台提供的核心资源以及为平台最终用户开发及提供互补性产品、服务和技术的第三方企业称之为平台互补者,平台互补者在平台基础上实现的创新产出被称之为互补者创新[9-10]。

基于数字平台,互补者企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企业)创新增长将不再受限于资金、技术的使用和固定资产管理,原来单向价值链主体进入基于平台的更加复杂的关系网络中,价值将在不同地点以不同形式被创造、改变、交换和使用。另外,对于数字平台企业而言,互补者创新越多,其通过网络效应为平台及最终用户创造的价值就越大,平台企业越有可能占据领导者地位。因此,对于平台企业而言,有效管理互补者创新已成为平台的一种关键能力。管理互补者创新失效可能会迅速导致平台声誉和经济受损甚至可能导致生态系统衰退甚至灭亡[10-12]。

1.2 平台架构设计与互补者创新

Baldwin & Woodard[5]提出平台架构统一性观点,该观点认为所有可以观察到的平台都有一个物理结构性共性,即都有一个模块化技术架构。该架构由核心模块和可变边缘模块两部分构成,而平台本身构成整体系统的稳定性核心模块。平台架构设计规则对于平台创新产出非常重要,它定义了平台如何支持互补者活动,以及如何分配资源以推动互补者创新。合理的架构设计能够降低平台协调成本,提升互补者对核心设计元素的重复使用效果[7]。当互补者在平台中参与价值共创时,互补者构成方式被视为一种网络结构。此时,平台企业被认为是平台网络中的协调者或编排者[13-14]。平台互补者网络创新受平台架构设计的影响和编排,即核心编排者—平台企业可通过架构设计编排管理互补者的创新活动,确保存在互补者创新的前提条件,从而影响互补者创新产出[15-16]。尽管已有研究提出平台架构设计对于互补者创新的重要性,但尚未揭示数字平台企业如何通过架构设计编排管理互补者创新活动的内在机理。

此外,由于数字技术的高度嵌入,研究者认为需要对数字平台架构设计进行思考[17-18]。原因在于,数字技术数据具备同质化、可编辑性、可重编程性、分布性和自参考性特征,这些数字特征意味着没有单一所有者能够决定平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产出。此外,当将物理产品模块性与软件分层体系结构相结合时,最终产品架构通过标准化接口松散耦合,从而使产品在制造后产生新意义[18-20]。对于数字平台而言,平台企业只是提供了某一个共享的核心技术或者部件,最终产品或服务用途不是由平台企业完全预先确定的。然而,在传统产品平台或者供应链平台情境下,平台架构设计决定企业最终产出,即平台技术架构设计决定未来企业产品架构。数字平台架构设计规则使得互补者开发互补性产品、服务或技术的范围空前增大[18],同时也引起一个基本问题,即在数字平台情境下,其架构设计具有哪些关键维度,如何推动外部互补者创新嵌入到平台架构设计中?鉴于此,本文引入架构设计视角,深入梳理和提炼数字平台架构设计关键维度,揭示平台企业如何通过架构设计管理编排互补者创新活动,以揭示数字平台赋能互补者创新机理。

2 研究样本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方法与样本选取

内容分析法强调事先明确研究问题或者拟定初步研究框架,继而对资料进行分析,以对信息背后的内涵作出推断[21]。本研究事先明确平台架构设计对于互补者创新具有重要影响,继而,采用内容分析方法自上而下的编码逻辑,对平台架构设计关键维度及架构设计对互补者创新的作用机理等问题进行深化和拓展。

为确保研究案例具有一定代表性和数据一致性,确定如下案例选择标准:①遵循聚焦性和典型性原则,选择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技术高度嵌入的数字平台;②选取的数字平台汇聚了大量互补者,互补者创新产出较大。按照上述标准,本研究最终选取3个数字平台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阿里云IoT平台、海尔U+平台和华为OceanConnect平台,案例信息见表1。

表1 案例基本情况

2.2 数据收集与编码

本研究遵循三角验证原则[22],从多个来源收集数据。相关数据来源渠道包括:公开数据资料、实地调研资料和深度访谈资料。①公开数据资料主要依托网络相关新闻报道、视频资料、企业网站以及CNKI等相关文献数据库获得;②实地调研资料主要依托研究团队参与相关项目工作获得的一手数据资料,包括参加由平台企业举办的各类会议和论坛,如云栖大会等,以及企业内部分析总结报告、内刊、内部宣传册等;③深度访谈资料主要依托研究团队开展的半结构化访谈补充完善案例一手资料,对3个案例企业共开展4次面对面深度访谈,单次访谈时间一般为1.5~3个小时。访谈时间为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案例材料进行系统性编码,首先分别对案例进行独立编码,继而遵循“独立地从多个案例中得出结论并相互印证”的原理[23],将3个案例的独立编码结果按照一定规则相叠加得到最终编码结果。最终,本研究通过数字平台架构设计维度、平台互补者创新编排过程、平台架构设计和平台互补者创新编排过程关系维度等指标,构建数字平台架构设计与互补者创新之间的传导关系,具体编码结果见表2、表3和表4。

2.3 数据分析

本研究借鉴姚铮等[21]关于内容分析法的系统性编码过程,按照“资料汇总—确定编码规则—数据编码”步骤对以上3个案例分别进行编码,再将3个案例各自的编码结果相叠加得到最终编码结果。本研究共有3名研究小组成员,小组成员首先通读全部案例资料,然后再进行一级编码。一级编码规则是:①依据研究问题和理论建构分析类目,确定以句子为最小分析单元,即条目。当条目与类目关联较大时,将其保留并进入下一阶段编码;②对于二手资料,同一文档中不同条目表达的意思相同或相似,则只计1个条目:③对于一手访谈资料,同一人相同或相似的意思表达只计1个条目;④3人编码一致的条目方可进入条目库,对于意见不一致的条目,经研究小组全体成员讨论后确定进入条目库或删除;⑤在编码过程中如果发现前期编码不够确切,或者有新的发现,经研究小组全体成员讨论后,对前期已完成的编码进行修正。本研究先按照上述规则对每个案例独立进行编码,再将3个案例的编码结果相叠加得到最终编码结果。每个案例定性数据独立编码过程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内容分析编码步骤示例

3 研究结果

3.1 数字平台架构设计体系

通过内容分析法,本研究共得到6个数字平台架构设计的子维度,分别为工艺模块化、资源模块化、分层开放、分层调用、平台边界资源扩张和平台边界资源收缩。进一步归纳发现,工艺模块化和资源模块化表征架构设计的模块性,因此将其归纳为同一主维度模块性;将分层开放和分层调用归纳为同一主维度分层性;平台边界资源扩张和平台边界资源收缩表明平台边界资源具有较强的动态性,因此将其归纳为平台边界资源动态性。表2详细列举了数字平台架构设计主维度、子维度以及典型条目。

表2 数字平台架构设计维度及其典型条目

(1)研究发现,平台边界资源动态性维度在123个总条目中有49条,占到总条目数的39.8%,说明平台边界资源动态性在数字平台架构设计中十分重要。平台边界资源是指作为平台企业及互补者间紧密互动接口的软件工具和规则,其中最为普遍的即以APIs(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s)和SDKs(Software Development Kit)为标准化平台接口的平台边界资源[10]。平台边界资源对于第三方互补者创新具有重要影响[24]。平台企业可通过开发新的平台边界资源,为平台互补者提供更多获取平台模块信息的机会,从而为互补者开发互补者创新创造更多可能[25]。平台企业也可以通过修缮平台边界资源加强对平台互补者创新的控制,从而保持平台的稳定性。

(2)模块性长期以来是复杂系统实现创新的基础,根植于架构设计理念之中[26]。模块性描述了系统组件可以分离和重新组合的程度,它既指组件之间耦合的紧密程度,也指系统架构规则允许(或禁止)组件进行混合和匹配的程度。模块性既体现在工艺层面,如互补者可通过拖拉拽式的模块化操作实现创新产品开发,又体现在信息知识层面(系统所包含的知识配置)。模块性是平台生态系统出现的前提[2],基于模块性架构设计,平台能够满足大量异质性互补者的创新需求,并且有效利用各类外部互补者的创新能力,从而实现平台生态系统的有效互动。

(3)数字技术由于存在数据同质化(Data homogenization)和可重新编程性(Reprogrammable)两个本质特征,由此使得分层架构得以形成(Layered architecture)[27],即设备层(如硬件和操作系统等)、网络层(如网络传输设施及其标准等)、服务层(如功能应用软件等)和内容层(如用户产生的信息等)[28]。数字基础设施的4个层次代表了平台架构的不同设计层次[17-18]。分层性是指平台企业根据自身战略目标有选择地对不同层次进行不同程度的开放,有效调动各类异质性主体资源,激发多边市场,从而构建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与此同时,互补者可根据需要调用不同层次部件实现组合创新,且不需要考虑其它层次部件的影响,从而保证互补者最大程度上实现数字创新。

3.2 平台互补者创新编排过程

通过编码分析,本研究共得到9个表征平台互补者编排过程的子维度,分别是快速低成本开发、简化开发步骤、维护数据安全、业务边界清晰、权益边界清晰、支持持续创新优化、助力互补者深耕优势领域、满足链接需求多样性、满足开发需求多样性。进一步归纳发现,快速低成本开发、简化开发步骤均与管理互补者创新生成性相关,因此将其归纳为同一维度管理互补者创新生成性;将维护开发过程中的数据安全、运营安全归纳为管理互补者创新稳定性;将业务边界清晰、权益边界清晰归纳为管理互补者创新独占性;将支持互补者持续创新优化、助力互补者行业深耕归纳为管理互补者的学习;将满足链接需求多样性和满足开发需求多样性归纳为管理互补者多样性需求。表3详细列举了平台互补者创新编排过程的主维度、子维度以及典型条目。

表3 数字平台互补者创新编排过程及其典型条目

在平台互补者创新编排过程主维度中,有关管理互补者创新的生成性维度在145个维度中出现45次,占总条目数的31%,该结果表明平台企业对于如何提升互补者创新生成性比较关注。生成性是指能够创造新内容、新结构或新行为,而无需原创者的额外投入[29]。无论是在创新网络,还是有关平台生态系统建构的研究中,互补者创新生成性都是编排者最关心的问题。管理互补者学习是本研究得到的另一个显著维度,对于平台企业而言,管理互补者学习是提升互补者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同时也能够提升平台自身声誉和互补者的参与粘性,扩大平台生态圈,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平台生态系统建立统一标准,推动平台生态系统进步和发展。

此外,平台互补者在创新过程中面临着价值独占问题,尤其是平台企业可能会复制互补者的技术或产品,从而提供与互补者相类似的竞争性产品,该维度在145个维度中出现30次,占总条目数的20.7%。如果互补者担心自身价值被平台企业独占,那么互补者将极有可能对平台企业采取某种制约手段,甚至有可能选择舍弃现有平台而选择其它竞争性平台。因此,对于平台企业而言,除提升互补者创新的生成性外,还需保证互补者能够获取创新价值。

3.3 数字平台架构设计与互补者创新编排过程关系维度

上述研究得到数字平台架构设计维度以及平台互补者创新编排过程维度,那么在数字背景下,平台企业如何通过架构设计赋能互补者实现数字创新?通过编码,本研究得到平台架构设计和平台互补者创新编排过程的7个关系维度,其中模块性管理互补者创新生成性;分层性管理互补者创新的生成性和互补者学习;平台边界资源动态性管理互补者创新的生成性、稳定性及互补者需求多样性。具体关系维度及典型条目详见表4。

表4 数字平台架构设计与互补者创新编排过程关系维度及其典型条目

(1)数字平台架构设计的3个关键维度均有助于管理互补者创新的生成性。就强度而言,平台边界资源动态性对于管理互补者创新生成性影响最显著。平台边界资源通过不断资源化过程为互补者提供更多资源模块,提高互补者创新的生成性,与此同时通过动态收缩防护加强对互补者的控制,保证互补者创新的稳定性[7]。该结果说明平台边界资源动态性对于数字平台互补者创新具有广泛且重要的影响。

(2)分层架构设计对于互补者创新同样具有广泛影响,能够影响互补者创新的生成性、稳定性以及互补者学习。分层架构设计可以帮助平台企业同时吸纳各个领域和行业的互补者,不同层次互补者可通过使用一组协议和标准将不同层次部件“粘合”(gluing)在一起组合创建数字产品[17]。与此同时,分层架构设计使得数字创新得以在任何层次独立实现,且不受到其它模块变动的影响,从而保证互补者创新的稳定性[18]。最后,分层架构设计使得不同层次部件的互补者不需要了解其它部件的用法和知识,互补者只需要深耕自身擅长的领域,从而可以提升互补者学习效率。分层性和模块性结合构成的分层模块化架构体现了数字创新组织逻辑[17]。基于分层模块化架构,平台企业得以吸引大量互补者在平台不同层次上设计和开发创新产品,数字创新的产生没有特定边界和固定形式。此外,数字平台分层模块化架构能够保证同一组件参与多个异构设计层次结构。例如,具有分层模块化架构的数字相机不仅可以用作相机,还可以用作视频播放器、照片编辑器以及许多其它形态。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表3编码结果显示管理互补者创新独占性对于平台企业至关重要,表4编码结果却未出现有关架构设计与管理互补者创新独占性的关系维度,表明架构设计对于管理互补者创新独占性相对失效。那么,如何保障创新价值公平分配成为研究者思考的又一个重要问题。综上所述,通过对3个典型数字平台的案例分析,本研究最终构建数字平台架构设计和互补性创新产出传导模型(见图2)。

图2 数字平台架构设计与互补者创新产出传导模型

4 结语

4.1 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阿里云IoT平台、华为OceanConnect平台、海尔U+平台3个典型数字平台的案例分析与模型建构,识别数字平台架构设计关键维度和平台互补者创新编排过程,最终建构数字平台架构设计与互补者创新产出传导关系,得出以下结论:

(1)在数字平台情境下,平台架构设计对于平台生态系统的值创造和获取具有重要影响。数字平台架构设计主要包括3个关键维度,分别是模块性、分层性以及平台边界资源动态性。模块性是指平台架构被分解为多个独立或松散耦合模块的程度。模块性既可以体现在工艺层面,也可以体现在信息知识层面。平台边界资源是指作为平台企业及互补者间紧密互动接口的软件工具和规则,其中最为普遍的是以APIs(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s)和SDKs(Software Development Kit)为标准化接口的平台边界资源。分层性是指数字技术的本质特征将数字平台分为设备层、网络层、服务层和内容层,平台企业根据自身战略目标有选择地对不同层次进行不同程度开放,激发多边市场,互补者可根据需要调用不同层次部件实现组合创新,且不需要考虑其它层次部件的影响。数字平台企业通过模块性、分层性和平台边界资源动态性架构设计影响互补者创新过程,管理互补者创新生成性、稳定性及其学习与需求多样性,确保存在互补者创新的前提条件,从而推动互补者更好地实现数字创新。

(2)在数字平台情境下,平台边界资源动态性对于管理互补者创新具有显著影响。平台边界资源能够通过不断资源化过程提升平台功能、服务和产品多样性及广度,提升互补者创新生成性,与此同时通过动态收缩防护,强化对互补者创新的控制,保证互补者创新的稳定性。

(3)在数字平台情境下,分层性对于管理互补者创新具有广泛影响。分层架构设计可以帮助平台企业同时吸纳各个领域和行业的互补者,使数字创新得以在任何层次独立实现,且不受其它层次部件变动的影响,提升互补者创新的生成性和稳定性。与此同时,不同层次部件互补者只需要深耕自身擅长的领域,而无需了解其它部件的用法和知识,从而提升互补者学习效率。由分层性和模块性结合构成的分层模块化架构能够保证不同类型互补者实现跨层次松散耦合,满足平台终端用户的各类需求,建构蓬勃的平台生态系统。

4.2 理论贡献

本研究理论贡献主要有两点:①提炼数字平台架构设计关键维度,拓展平台架构设计研究边界和内涵。现有产业创新、信息系统领域研究者强调了架构设计模块性维度对于传统制造企业产品设计和开发的影响,提出模块性对于企业实现系统创新以及提升组织绩效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数字平台情境下,大量创新行为从企业自身转移到外部互补者,此时平台架构设计侧重于为大量企业外部互补者创新需求提供服务,而现有架构设计研究未能有效解释数字平台情境下面向外部互补者创新的架构设计维度和内涵。因此,本研究通过内容分析法提炼数字平台情境下面向互补者创新的架构设计关键维度,拓展了现有平台架构设计研究边界和内涵;②已有研究者提出平台架构设计对于互补者创新的重要性,但是在数字技术高度嵌入的数字平台情境下,平台企业如何通过平台架构设计影响互补者创新这一过程机理有待探索。因此,本研究引入架构设计视角,揭示平台架构设计对互补者创新的作用机理,建构数字平台架构设计和互补者创新作用模型,为数字平台实现有效赋能提供基于架构设计的新思路。

4.3 实践启示

本研究探索数字平台如何通过技术架构设计有效赋能互补者创新,研究结论对当前身处数字创新热潮的平台企业架构设计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启示。首先,为更好地赋能互补者创新,打造蓬勃发展的生态系统,平台企业需要重视且发挥技术架构的关键作用,完善的技术架构是赋能互补者创新的基础要素;其次,不同架构设计维度对互补者创新有不同影响,平台企业需要根据平台当前所处的战略阶段及不足,有选择地对平台架构设计进行调整,充分发挥平台架构设计的赋能作用。

4.4 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仍然存在以下不足:①选择物联网领域的3个数字平台,严格遵循内容分析方法,但是案例发现能否应用到其它数字技术领域有待验证。未来应在技术领域、规模等方面选择范围更大的平台案例,促使案例研究结果与理论发展更具普适性;②本文发现,平台企业较难通过架构设计管理互补者创新独占性,但互补者创新独占性是平台研究中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将影响互补者价值创造和获取,未来可对该问题进行解答。

猜你喜欢
架构设计边界编码
浅析工业网络安全架构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楼宇顶层架构设计
守住你的边界
生活中的编码
探索太阳系的边界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意大利边界穿越之家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智能无人集群任务规划系统架构设计
大数据时代计算机网络应用架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