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品种NK815 示范及跟踪评价试验报告

2021-06-24 06:18邢艳红
中国种业 2021年6期
关键词:平谷区测产果穗

邢艳红

(北京市平谷区种子管理站,北京 101200)

玉米属禾本科植物,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饲用作物和工业原料,在全国各地均有种植,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1-2]。NK815 为普通夏玉米品种,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在2012 年以京B547 为母本、C1120 为父本杂交育成,于2017 年通过京津冀联合审定,审定编号:京津冀审玉20170001,成为京津冀三地首个联合审定的夏播玉米品种[3-4]。该品种具有产量较高、耐密植、抗性较好、适应性较强、生育期适宜、适合机械化收获等特点,极具推广价值,有望成为京津冀地区更新换代品种[5-6]。

2020 年北京市平谷区玉米播种面积3033hm2,其中春玉米2366hm2、夏玉米667hm2,随着雨养旱作玉米技术的实施,应选择适宜该区种植的品种。平谷区夏玉米播种期主要集中在6 月份,目前适宜的夏玉米品种有京科25、京科528、宇玉30、怀研10等,但主栽品种不明显,有些传统品种需要更新替换,筛选适宜平谷区种植的玉米品种势在必行。为促进京津冀联合审定夏玉米品种NK815 的推广应用,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开展本次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供试品种NK815 是2017 年京津冀联合审定的玉米品种,对照京科528(CK)是当地种植面积较大的玉米品种(2008 年审定),2 个品种均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提供。

1.2 试验方法试验于2018-2019 年连续2 年在北京市平谷区试验地进行(示范点详见表1),试验地为中性壤土,管理水平中等。试验设NK815 和京科528(CK)2 个处理,每个地块为1 个重复,依据土壤墒情于5 月25 日至6 月25 日之间进行机械播种,NK815 种植密度为4500 株/667m2,京科528(CK)种植密度为4000 株/667m2,底肥施用玉米专用缓释肥,播后进行土壤封闭除草,采用机械收获。玉米生长发育期间对株高、穗位高、空秆率、病害率(大斑病、小斑病、弯孢叶斑病)、倒伏率、全生育期进行田间调查。收获期每个地块的NK815 和京科528(CK)5 点取样,每点10 穗进行室内考种,项目包括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秃尖长、穗粒重、百粒重,每个地块全部收获后折算每667m2产量并计算NK815 增产效果,同时对NK815 进行理论测产和实际测产的比较。本试验中所有数据结果均为各试验点当年数据的平均值。

表1 玉米品种NK815 示范点明细(hm2)

1.2.1 理论测产根据地块的自然分布将百亩以上示范点划分为4 个自然片,每个片区随机取3 个样点,每个样点量10 个行距计算平均行距,在10 行之中选取有代表性的20m 双行,计数株数和穗数,并计算亩穗数。理论产量(kg/667m2)=亩穗数×穗粒数×百粒重×85%÷100,其中穗粒数和百粒重为人工实收测产结果。

1.2.2 实际测产根据地块自然分布将百亩以上示范点划分为4 个自然片,每片随机取1 个地块,每个地块在远离边际的位置取有代表性的样点6 行,面积36m2。每个样点收获全部果穗,计数果穗数目后,称取鲜果穗重(kg),按平均穗重法取20 个果穗作为标准样本测定鲜穗出籽率和含水率。

鲜果穗重(kg/667m2)=6 行鲜果穗重÷36×667

出籽率(%)=样品鲜籽粒重÷样品鲜果穗重× 100%

实测产量(kg/667m2)=鲜果穗重×出籽率(%)×(1-籽粒含水率)÷(1-14%)

籽粒含水率(%)用国家认定并经校正后的种子水分测定仪测定,每点重复测定10 次,求平均值。

1.3 玉米生育期间气候情况2018 年气温比常年偏高,降雨量与常年持平;2019 年气温比常年偏高,降雨量比常年偏少。玉米出苗期间干旱少雨,造成生育期延迟,采收偏晚,2 年未出现对产量影响较大的极端天气。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长发育期间性状表现由表2 可知,NK815 2年平均全生育期110.5d,比对照品种京科528 成熟期提前1.2d;平均株高277.23cm,比对照品种京科528增加了21.99cm;平均穗位高100.42cm,比对照品种京科528 降低了1.51cm;平均空秆率2.04%,比对照品种京科528 增加了0.76%;NK815 发病率和倒伏率均为0,分别比对照品种京科528 降低了1.79%、4.49%。NK815与对照品种京科528生育期差距不大,因NK815 属于密植品种,株高较高,但是穗位高偏低,属于抗倒伏品种,通过发病情况调查,NK815 品种抗病性较强,适宜在平谷地区种植。

表2 玉米品种NK815 示范及跟踪评价试验主要性状

2.2 产量及其构成因子表现由表3 可知,NK815平均穗长17.08cm,穗粗5.67cm,秃尖长0.99cm,与对照品种京科528 相比穗长减少1.02cm,穗粗增加0.56cm,秃尖长减少0.65cm;NK815 平均穗行数16.49 行,比对照品种京科528 增加3.01 行;NK815在行粒数上与对照品种京科528 差别不大;NK815百粒重37.11g,比对照品种京科528 高1.16g。与对照品种京科528 相比,NK815 虽然穗长有所减少,但秃尖长减少,穗粗、百粒重和行粒数都有所增加,NK815 每667m2平均产量为694.19kg,比对照品种京科528 增产14.47%,增产效果明显。

表3 玉米品种NK815 产量性状及其构成因子表现

2.3 NK815 理论测产与实际测产对比由表4 可知,NK815 每667m2的理论产量为697.73kg,实际测产为687.02kg,实际测产比理论产量降低了1.53%。实测产量与理论产量差距不大,说明产量构成因子对产量结果有较好的表现。

表4 玉米品种NK815 理论产量与实际测产

3 结论与讨论

夏玉米品种NK815 生育期适宜,抗病性强,株高较高,穗位高较低,抗倒伏,空秆率偏高;在产量及其构成因子中,NK815 在穗粗、穗行数、秃尖长、穗粒重、百粒重均有较好的表现;增产效果明显。NK815在生产中适应各项技术的推广应用。一方面主推“一晚二提高”技术:“一晚”是指在不影响下茬小麦正常播种的前提下,适当晚收。“二提高”一是提高秸秆覆盖、适时抢墒、等雨播种等旱作节水技术应用率;二是提高生物防治技术应用率,重点示范应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等技术。另外主推以轻简、高产为方向的玉米高效栽培技术,具体包括以单粒播种技术、缓释肥一次底施技术为核心的轻简栽培技术和以适期播种、合理增密为核心的高产栽培技术。

在玉米生产全生育期,组织相关专家及技术人员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京津冀夏玉米品种NK815 的表现进行跟踪评价。调查内容涉及生育期(是否适宜)、抗病性(强、一般、弱)、抗倒伏性(强、一般、弱)、增产效果(是否明显)、经济效益(是否增加)、群众满意度(是否满意)等方面,调查结果显示:NK815 生育期适宜、抗病性强、抗倒伏性强、增产效果明显、经济效益增加,群众满意度为100%。通过对京津冀夏玉米品种NK815 的示范及跟踪评价分析,建议在北京市平谷区推广种植NK815,促进玉米品种的更新换代。

猜你喜欢
平谷区测产果穗
小麦测产迎丰收
耕地肥力空间特征与提升策略研究
玉米新品系合17-7003的组配及表现
北京市平谷区大桃生产现状调查分析
多管闲事的邻居
差一点点也算失败
差一点点也算失败
北京市平谷区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现状及建议
差一点点也算失败
糯玉米保鲜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