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知味惟扬州

2021-06-24 10:03石任之编辑吴冠宇
中国三峡 2021年4期
关键词:狮子头盐商燕窝

◎ 文| 石任之 编辑| 吴冠宇

扬州菜湖鲜、江鲜、牲畜、蔬菜、豆制品到山珍海味无不可取,炒、烧、烤、煮、煨、炖、焖无法不施,是重本味,但也多有调味变化。

在我所住过的城市里,扬州的小馆子里味道好的比例是最高的,无论早茶还是正餐,随便走进一家本地菜馆,家常风味往往可圈可点。

比如名菜狮子头,梁实秋写过一篇《狮子头》,就说北方作法不及扬州狮子头远甚。他的扬州同学王化成善于烹饪,曾把狮子头的制作方法传给他,成了雅舍食谱中重要的一件,颇受客人青睐。按照梁实秋的记述,首先取材要精,七分瘦三分肥的细嫩猪肉,不可有一点筋络。切割的时候最要注意,要方正,秘诀是“多切少斩”,挨着刀切成碎丁,越碎越好,然后略为斩剁。芡粉只能抹在手掌上把肉末捏成四个丸子,使丸子外表糊上芡粉而里面没有。丸子微微按扁下油锅炸到微黄,碗里垫上一层转刀块冬笋或几块墩形横切的黄芽白,大火蒸一个钟头以上,撇去浮油。这样做出来的狮子头嫩如豆腐,不能用筷子夹,要用羹匙舀。肉里要加葱汁、姜汁、盐,也可以加切碎的海参、虾仁、荸荠、香蕈等。

狮子头这样的菜,扬州小巷里的小门脸一样天天卖,肥瘦分开斩再捏合,十几元一只,也不用先炸后蒸,清汤煮成就好。汤汤水水加上青菜,胃口不大的人一顿且吃不完一只。我吃过的每一家小馆子的狮子头,器皿未必多么精致,但几乎个个花了功夫用料足,卖相竟然也还不错,压根儿不需要做什么特别推荐。以扬州菜为代表的淮扬菜特点正在于此,选料广泛,烹饪方法多样,刀工精细,保持食物本味,成品清鲜雅丽。

明中叶之后,因为淮南盐业的兴盛,扬州成了“盐䇲要区”,商业大为发展。因为盐商生活奢靡,民间风气受其影响,以此为生的百工愈发精细,饮食必然胜过其他地区。因此扬州菜与另一漕运重镇淮安的淮安菜共同发展成了淮扬菜系。明万历《扬州府志》“风俗”中记载:“扬州饮食华侈,制度精巧。市肆百品,夸视江表。”市面上能买到的熟食有白瀹肉、熝炕鸡鸭,面条有温淘、冷淘之分,又用各种肉和河豚、虾、鳝等做浇头,至于点心类更是以扬州出产为胜。其实这些菜看起来并没有用什么特别的食材,哪怕河豚、虾、鳝,也只是一般的价昂,扬州菜真正讲究的是做法。

比如三头宴,是以扒烧整猪头、清炖蟹粉狮子头、拆烩鲢鱼头三样为主菜而得名。这三头的原料,猪头、猪肉简单易得,鲢鱼头本身腥味重,不算好食材。但做出来之后,猪头、鲢鱼头外形完好,酥烂无骨,黏韧柔滑,胶汁鲜浓。清代惺庵居士有咏扬州《望江南》词百首,其中一首就专门咏扒猪头的:“扬州好,法海寺间游。湖上虚堂开对岸,水边团塔映中流。留客烂猪头。”

这三头的食材都易获取,显得平易近人很家常,但做法却十分考究。比如选料,鲢鱼有白鲢与黑鲢之分,白鲢头小肉薄不宜拆烩;黑鲢就是鳙鱼,头大肉厚,又叫花鲢、胖头鱼,鱼身肉质虽然软塌,鱼头却肉多胶质多,适合拆烩。拆烩鱼头要把鱼骨一块块拆去而保持鱼头的完整,这需要一定的技术。特别是鱼眼周围,皮肉万万不可拆破,不然鱼头的形状就破碎了。烩鱼头要用鸡汤,加入火腿、笋片、蟹肉、香菇、鸡片等,提鲜入味,再勾芡稠卤汁,淋一点醋,撒上白胡椒粉,直到装入盘中仍是一爿完整的鱼头。煸配料的青菜用油必须是猪油,这样汤色才白,味道才厚。据说扬州菜只要是白汤菜,通常都是用猪油。如果换成菜油、豆油,就不免汤色发黄,且有菜豆腥气。扬州菜湖鲜、江鲜、牲畜、蔬菜、豆制品到山珍海味无不可取,炒、烧、烤、煮、煨、炖、焖无法不施,是重本味,但也多有调味变化,求清鲜,也不排斥浓郁风味的菜肴做法。

吴一山炒豆腐、田雁门走炸鸡、江郑堂十样猪头、汪南溪拌鲟鳇、施胖子梨丝炒肉、张四回子全羊、汪银山没骨鱼、江文密蛼螯饼、管大骨董汤、鮆鱼糊涂、孔讱庵螃蟹面、文思和尚豆腐、小山和尚马鞍桥,风味皆臻绝胜。

扬州菜的天下驰名,这其中当然也有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南巡的推动因素。以中国人的习惯,后勤工作首先要搞好的就是饮食供应。天宁寺行宫内建有茶膳房,另置厨房。除了御膳之外,扈从百官的菜点也都由扬州地方厨师制作,除扬州菜点之外还有安徽菜点、淮安菜点、清真菜点以及满族菜点等。这也使得扬州菜能取诸家所长。

地方官有时也会向皇帝进献佳肴,如乾隆三十年(1765)南巡到扬州的时候,两江总督尹继善、巡盐御史高恒、苏州织造普福都曾经多次进献菜肴,其中有不少扬州风味菜点,据专家统计,主要有“肉丝饟鸭子”“肉片火腿熏炖白菜”“腌菜花炒面筋”“火腿”“糖醋萝卜干”“豆腐白菜”“野鸡爪”“风肉”“燕窝肥鸡”“燕窝火薰煨豆腐”“莲子煨鸭”“春笋炖鸡”“猪肉馅包子”“江米饟鸭子”“肥鸡锅烧鸭子面片馄饨”“炖燕窝”“莲子鸡”“燕窝脍鸭子”“煨豆腐”“糟鸭子糟青笋”“肥鸡皮拌燕窝”“口蘑鸭子”“糯米鸭子”“万年青炖肉”“春笋糟鸡”“鸭子火熏馅煎粘团”“菠菜鸡丝豆腐汤”,等等。这一连串的菜名报下来,其实除了燕窝,主要就是鸡鸭肉笋豆腐白菜,并没有什么特别名贵的食材,倒是炖煮焖烧十分考验火候功夫。原来皇帝吃的与小民一样,也不过是家常食材。

扬州美味 摄影/视觉中国

扬州的家常菜和家厨非常出名,《扬州画舫录》里说:“烹饪之技,家庖最胜。如吴一山炒豆腐、田雁门走炸鸡、江郑堂十样猪头、汪南溪拌鲟鳇、施胖子梨丝炒肉、张四回子全羊、汪银山没骨鱼、江文密蛼螯饼、管大骨董汤、鮆鱼糊涂、孔讱庵螃蟹面、文思和尚豆腐、小山和尚马鞍桥,风味皆臻绝胜。”可见当时扬州家宴的水平之高。

说说上文提到的江文密蛼螯饼。这个江文密叫江嘉理,是徽州人,《扬州画舫录》里说他工书法,善烹饪,精医术,有儿科疡痘秘方,很有效验,看来是一位很会生活的精致儒医。所谓蛼螯饼,嘉庆年间林苏门吟咏扬州风俗的《邗江三百吟》做过解释,用面和上切碎的蛼螯,油煎成饼,味极鲜而美,也算一种菜肴。其诗曰:“作饼先挑面色高,冷冰冰手劈蛼螯。花斑玉洁浓浆和,知味还须问老饕。”蛼螯是一种文蛤,壳带紫色,如玉一样有斑点,在扬州一带有“天下第一鲜”之称,以启东吕四一带滩涂出产的为上佳,因此又叫吕四文蛤。这么听起来就有点像海鲜饼或是蚵仔煎,只要蛤肉鲜美,味道一定差不了。江文密既然善烹饪,名医又不见得多么阔绰,很大可能就不是家里请了厨师的,而是他自己苦心钻研出来的配方。

再说文思和尚豆腐,原是乾隆年间天宁寺僧人文思的首创。嫩豆腐削去老皮,劈薄片,切成毛发般细丝,沸水焯去豆腥,加以金针菜、木耳等制成,鲜美异常,颇受香客欢迎。后来人们按照袁枚素菜荤烧的办法,用鸡清汤加冬笋丝、香菇丝、火腿丝、鸡脯肉丝、青菜叶丝烧沸,放入豆腐丝,勾薄芡即成。这道汤菜软嫩清醇,一块豆腐能切出五千多根,看得就是刀工。

还有扬州菜里常用到的火腿。《邗江三百吟》中“烧金华火腿”一条,说火腿以金华驰名,煮食就已经很好。但扬州人烧的金华火腿,是取火腿中心切方正一大块,先用米泔水浸一昼夜拔去咸味,再多加陈木瓜酒,少加三伏老油,细火慢烧,等到“肉之融化、汤之浓郁、香之畅升而后食”。其诗曰:“兰江豚臛亦如霞。知味难逃是易牙。膰炙而今腌脯混,一盘大块向金华。”易牙是春秋时著名的厨师,这首诗写得是火腿制成后标志性的鲜艳红色,厨师料理得如何专业,制作得如何辛苦,最后呈上一大块令人食指大动的成品,点明了菜名产地。把文思豆腐跟烧金华火腿放在一起看之后,我很怀疑《射雕英雄传》中黄蓉削出圆豆腐置入火腿中蒸制而成的“二十四桥明月夜”,就是从扬州菜喜欢用火腿又重刀工的习惯生发的灵感。

童岳荐善烹饪,他有《调鼎集》传世,单单第一卷调料中的酱油,就有苏州酱油、扬州酱油、黄豆酱油、蚕豆酱油、套油、白酱油、麦酱油、花椒酱油、麸皮酱油、米油、小麦酱油、黑豆酱油、千里酱油的区别,黄豆酱油还分了两种造法。精致得令人感动。

说起来,推动扬州菜发展的更重要的因素,还是盐商的影响。盐商之阔绰天下皆知,乾隆三十七年(1772)户部所存库银为八千万两,而两淮盐商手中积累的资金竟与此相等,称得上富可敌国。

扬州盐商与晋商风气不同,饮食起居极为豪奢。有时候变着法儿地炫富,其耿直让人有种误入快手奢侈版的感觉。比如有位盐商,发愁一下子花不完一万两银子,就有门客帮他想了个主意,买一堆金箔,带到镇江金山塔上,对着风撒出去,一瞬间就没了。那些吹到沿江草丛树木中的,捡都捡不回来。还有人用三千两银子买空了苏州城里的不倒翁,倒进河中,水路都堵塞了。有的注重颜值,从看门人到灶下婢,全都是十来岁的美人;有的居然只用奇丑的,搞得仆人为了当差,把酱涂到脸上暴晒,毁容求职……种种奇葩争奇斗异,不胜枚举,都是钱多烧得。

说回到吃上,李斗记载,有一对盐商夫妇,每次吃饭搞得跟博览会一样,厨师准备十几种类别,夫妻俩并坐堂上,侍者抬着酒席放在他们面前,不想吃的就摇摇头,侍者根据主人的脸色判断,换其他的品种。让人颇疑他二人口齿手脚不便。

再说扬州名园个园的主人,嘉庆道光年间多次做盐商“首总”的黄应泰,性爱竹子。他号至筠,“筠”字是指竹子的青皮,也是竹子的代称。据说黄应泰也爱吃竹笋,尤其是黄山的竹笋烧肉。但竹笋这种东西挖出来之后需要赶快吃,不然见风减味。黄家设计了一种炊具,形如担子,两端各置锅炉。到黄山掘笋切肉,放在担子里边走边烧,挑夫挑着步履如飞,十里一换人,到扬州的时候熟得刚刚好。

堪比杨玉环吃荔枝的黄氏笋烧肉,还只是耗费人力。另有一种传说,黄应泰吃的蛋炒饭,厨师开价每份五十两纹银,饭粒颗颗完整,蛋黄则均匀地包裹住饭粒,称为“金裹银”。这听起来已经有点哪里不对的感觉,更有甚者,黄应泰早上起来吃完燕窝喝完参汤,还要吃两枚鸡蛋。厨师家里养了一百多只母鸡,母鸡所吃的东西都是人参、白术之类补品研末掺入,每枚卖他一两银子都不算贵。这么比起来,俄罗斯新富拿大勺㧟鱼子酱那种暴发劲儿都透出一种朴实的可爱。这似乎不是在吃鸡蛋,而是小马哥用钞票点烟。

扬州包子 摄影/视觉中国

当然由于盐商有士商合流的倾向,还有另一种极端。比如既是盐商又是藏书家的马曰璐、马曰琯兄弟,喜欢结交文士,某日带着一帮文士,到天宁寺外马家的行庵竹林中,用落下的笋衣烧带壳的竹笋,依的是宋人《山家清供》里的方子,称为“傍林鲜”。这一天杭州文坛的领袖厉鹗也在其列,写了一首诗,盛赞这种文人雅趣山林之致,有句曰“前身天目僧,托命唯在笋”。他们吃的其实不是笋,而是笋的清气,雅得很。

但是在吃的方面,太俗遭不住,太雅也受不了。人们舌尖喜好的,就像袁枚《随园食单》里记录的扬州菜,精工细作才是重点。比如程立万豆腐用料便宜,却比价昂十倍的鸡雀脑更好吃。至于人人吃得起的,比如冬瓜,可以拌燕窝、鱼、肉、鳗鳝、火腿。素作也可以,就像扬州定慧庵所制的冬瓜,红如血珀,不用荤汤,一样美味。奢到极处、清到极处都不免失去几分人情味儿,还是百姓日用之道为妙。所以在我看来,另一位盐商童岳荐的饮食态度最可取,讲究到极致,但仍是人间烟火的饮食。

童岳荐善烹饪,他有《调鼎集》传世,记录了很多扬州菜的做法。单单第一卷调料中的酱油,就有苏州酱油、扬州酱油、黄豆酱油、蚕豆酱油、套油、白酱油、麦酱油、花椒酱油、麸皮酱油、米油、小麦酱油、黑豆酱油、千里酱油的区别,黄豆酱油还分了两种造法。精致得令人感动。第二卷说到宴席怎么设,有上百处提到笋,大多是提鲜的配菜,制海参燕窝也用笋,烧野鸡野鸭烧火腿也用笋,笋独立成菜的倒少。蔬食遨游固然好,有鱼肉搭配也是至味。料理好百姓的饮食,才是人间的味道!

猜你喜欢
狮子头盐商燕窝
淮扬狮子头
红烧狮子头
小仙炖鲜炖燕窝北京旗舰店
当妈了,到底要不要吃燕窝?
蟹粉狮子头
狮子头
烛光有烟
烛光有烟
大清盐商很任性
《燕窝质量等级》标准10月1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