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痕岁月

2021-06-24 11:07陈静
莫愁·小作家 2021年5期
关键词:古建老照片扬州

外省的客人来扬州,我首先想到的是带他们去仁丰里。不仅因为仁丰里是扬州四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还因为我曾在那里工作过,对仁丰里有特殊的感情。从客人住宿的萃园宾馆出门左拐,就是仁丰里。北巷口牌楼门额上一块原木的大匾,“仁丰里”三个大字凝重古朴,怀旧之风扑面而来,让人迫不及待想一探究竟。

穿过门楼就是我工作过的汶河街道办事处,驻足门前,我想起了当年来报到的情景。在组织部部长的带领下,穿过大门,整个办公区域一目了然,一幢整体二层、局部三层的L型小楼,纯朴、简单,院内小桥流水叠石假山,小巧精致,能在现代商业氛围浓郁的闹市占有一隅,也是别样的风情。

我开始了与这座小楼和小院共同生活的日子。正是在这座小楼里,我们领导指挥了居委会到社区的改革,组建班子、招聘人员、召开居民大会选举,寻找闲置房屋改造装修成社区办公用房等等一系列的工作,为社区的运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是在这座小楼里,我们面对非典,彻夜不眠,商讨对策,带领社区取得了战胜非典的最终胜利。还是在这座小楼里,我们部署安排了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帮扶、民办幼儿园的改制、招商引资、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等重大任务。

此刻,站在这里,昔日的同事仿佛从小院中走出来,那些和他们共同度过的岁月好像并未走远。在这里虽然只有四年,却是我工作和生活至关重要的四年,我从基层干部和老百姓身上学到了很多,真正懂得和理解了基层干部的辛苦和老百姓的需求。这里的四年充实而紧张,有过成功的欢乐,也有过失败的泪水,离开时内心满是欣慰。后来一位领导跟我说,他在主政一方期间,利用节假日和下班后的时间走遍了主政区域内大大小小的街巷,我听后满是惭愧和遗憾。在这里的四年,虽然很辛苦,很努力,但是我却没能深入每条街巷,了解它悠久厚重的历史,领略它婀娜多姿的风情,挖掘它深厚丰富的文化,感受季节更替中飘起的缱绻烟火,体验扬州老街巷的独有韵味,真是身处富矿而浑然不觉。

如今的仁丰里,经过十多年的精心打磨,拂去光阴留下的浮尘,重又绽放出它耀眼的光芒,成为游客探寻古城文化的网红“打卡地”。

接待我们的张书记如数家珍地讲起他们是如何通过收、储、租等方式,把老百姓手中闲置的房子收过来,进行微更新,对有历史痕迹的东西加以保护,保留其古韵,打造了40多个有特色、有内涵的文化空间,永乐琴坊、下午三点书吧、同法艺术空间、汉韵书院……光听店名,都会引发你无限好奇,急不可耐地想一睹其妙。

张书记随手指向旁边的“格桑花”小店,说这是一处有风情有格调的藏式小店,在“格桑花”小坐,酥油茶一端,青稞花一嚼,老酸奶一嘬,恍惚穿越到拉萨。我接口说到这家店是改造中最初入驻的,当时我刚离开街道,还应邀参加了它的开业典礼。张书记笑笑,继续介绍说小店的主人是一位获得江苏省紫金山文学奖的美女作家,小说写得好,画画也不错,还特有个性,喜欢打篮球,喜欢一个人自驾游,已经进藏五六回了。每次组织的周末格桑花老电影沙龙,都会吸引不少文艺爱好者,大家在一起观影、交流,十足的文艺范儿。

的确,我经常在朋友圈看到她发布老电影沙龙和读书分享会的通知,只可惜每次都在忙忙碌碌中错过,以后一定抽时间参加。客人中有人感叹这里真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只可惜它下午两点才开门,要不然一定要进去感受一下。我歉意地笑笑说留点遗憾,下次再来。

张书记带我们走进了对面的“金木空间”,接待我们的是它的主人冯韬,一个痴迷于制作古建模型的80后,一副黑框眼镜显得文质彬彬,一根小辫尽显艺术气质。见我们进去,他忙放下手中的活计,站起来冲我们腼腆地笑笑。没等他开口,来客中就有人惊呼,这模型太精致太传神了,是你做的?张书记接口说,是的,这里面陈列的作品都是他手工制作的。他不但自己制作,还对社区里的儿童定期开设“鲁班小课堂”。

冯韬随手拿起桌上的一个小木盒,说这就是春节前小课堂上孩子们制作的“牛转乾坤盒”,形状似一牛头,盒盖上面用两种颜色的木片拼出牛头,打开盖子里面可以存放压岁钱。冯韬告诉我们他开设小课堂,是希望古建模型能作为一门技艺得以传承、推广,不被湮灭。

有客人好奇地问他是不是学的古建筑专业,冯韬不好意思地笑笑,说他学的是軟件专业,和古建模型的结缘是在故宫,第一次看到“样式雷”的建筑烫样,被清代能工巧匠的手作深深震撼了,他觉得和现在的3D建筑模型相比毫不逊色,甚至更精巧细致,回来后慢慢尝试直到改行专门从事微缩古建模型制作。他认为传统古建筑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的符号和传承,他想用模型表达出来。

别看冯韬笑起来有点腼腆,说话也不紧不慢,可谈起他的作品,自豪感溢于言辞,他告诉我们他最得意的是陈列在古运河边汪鲁门盐商文化展览馆的《盐运图》微缩景观作品,细节完整、造型逼真、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当年扬州地区盐运的全过程。虽然模型的制作步骤烦琐,有时一个古建模型的小零件可以多达几千个,需要足够的耐心和信心才能将它们一一加工组扎到模型当中,每当一个完整的模型跃然于眼前时,那份激动兴奋不言而喻,“这种感觉是很奇妙的。”听着他的娓娓讲述,看着工作室里陈列的古建模型,真是方寸之间见天地,细微之处有乾坤,大家细细观赏,掏出手机一一拍照,有的还忍不住购买了几个小件。

告别了“金木空间”,出门一抬头,我惊讶地发现对面就是扬州老照片馆,每次来仁丰里,受时间的制约都是参观两三家,如蜻蜓点水,扬州老照片馆一次都没进去过。说起来我跟老照片馆的主人还有一段奇缘,一年前他受人之托加了我微信,虽然后来没再联系,我们相互也没有见过面,但在朋友圈每天看他写的日记,仿佛在听他的故事,听他讲述如何一念成痴,收藏、整理、研究老照片,分类组织老照片主题展览,我对这位尚未谋面的“收藏达人”和他的兴趣爱好充满好奇,早就期待一见。

推开老照片馆的大门,看到一个狭小的长方形院子,左手边就是一间小屋,屋内有些拥挤、凌乱,墙上挂的是老照片,桌上摆放的是各种各样的老照相机、照片框、书籍。经张书记介绍,我和老照片馆的主人慕相中终于对上号,虽是第一次见面,却一见如故。他很热情地向我们介绍正在举办的“鸾凤和鸣——扬州婚俗影像实物展”,一些老扬州人非常热情,听说他要搞这个展览,把家里珍藏了数十载的“私房照”都捐赠出来。

他说,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它不仅承载着老扬州人的记忆,也映照着那个时代的民俗风情,是岁月的见证,也是历史的传承。大家在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里寻找着自己熟悉的记忆和已经消失的风景,老照片里的那些景、那些事、那些人、那些经典的瞬间,让我们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与故人交流。临走时,慕总从柜子里拿出一本2020年度新发现的老照片选辑送给我,我如获至宝,和慕总相约改天专程来听他和他收藏的老照片的故事。

在仁丰里时间过得真快,家风展示馆、古琴工作室、老百姓家的最美庭院……意犹未尽。一条街巷,真是螺蛳壳里做道场,方寸之间见奇妙,每间店铺,都是一个不一样的艺术空间,有讲不尽的故事,诉不完的情怀,它们从历史的时空走来,穿风越雨历时弥新。

陈静: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 木木 691372965@qq.com

猜你喜欢
古建老照片扬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蹉跎至暮年的初见
《古建》《乡村庭院设计立面图》《仁智之核》《智慧之道》
塔•楼之韵
古建军
一曲《扬州慢》,尽道《黍离》之悲
“扬州绒花”
老照片
老照片
老照片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