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班木工活动为例教师介入行为的研究分析

2021-06-24 16:54姜辰
考试与评价 2021年5期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

姜辰

【摘 要】 在幼儿园的区域游戏中,教师的介入行为是师幼互动的一种,适宜的介入行为能够帮助推动幼儿的游戏向更高水平发展。但是影响教师介入行为的因素有很多:材料种类繁多,投放随意;环境的装饰性大于教育性;教师忽略了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等等;同时根据影响因素,就材料、环境、教师自身角度提出粗浅的改善策略。

【关键词】 幼儿园  教师  介入行为  木工活动

一、教师的介入行为的内涵

教师的介入行为,是师幼互动的一种表现,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以语言、材料、示范等方式推动游戏发展。在游戏过程中,适宜的介入能够帮助幼儿的游戏向更高的水平发展,也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不恰当的介入行为会影响幼儿的游戏状态,失去游戏的兴趣,游戏过程消极被动。

二、影响木工活动中教师介入行为的因素探析

通过在大班木工区的观察与教师的探讨,发现几点影响木工活动中教师介入行为的因素。

(一)种类繁杂,材料投放随意性,易使幼儿分心。

在木工活动创设的早期,我们在区域里投放了很多木头的原材料:例如圆形的木块大小不同的、方形的木片厚薄不一的、火柴盒大小的小木块、木棍子粗细长短不等的、各种各样的松果、木屑花以及木头的边角料……也投放了一些工具:钉子、榔头、锯子、胶水、双面胶、剪刀、纸笔等等。我们将收集到的这些材料全都投放在木头区里,但是孩子们看的眼花缭乱,拿着这些材料打打闹闹,孩子们的收获成长少之又少,最后使得教师总是在焦虑地介入维持秩序。

(二)单调简单,环境创设重装饰性,轻启迪性。

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很好的操作氛围,我们把木工区的活动环境进行了装饰,悬挂了用树叶、木头做成的吊饰;在墙面上教师匠心别具,做了一个存放操作工具的存放区;柜子上摆放展示了亲子的木头手工艺品以及孩子们的成品和半成品。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环境的创设很好看很漂亮,吸引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进区游戏,但是久而久之,新鲜劲退去之后,孩子们无法从环境中获取“养分”,他们的游戏水平始终处于简单重复的阶段。

(三)主次不分,教师教育观不成熟,忽略了以幼儿为主体的发展。

当孩子们在游戏中出现困难的时候,有的教师第一反应大概就会毫不犹豫地介入孩子的游戏过程,不给孩子思考的空间,他们用自己的经验和想法来介入孩子们的游戏,替他们解决问题,也许最后孩子们在这种“拔苗助长”式的帮助下如期完成作品,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只是个被动的操作者,教师忽视了孩子才是游戏的主体。

三、改进木工活动中教师介入行为的建议

通过观察大班木工活动区中的教师介入行为,综合介入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理论文献,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一)分类清晰,材料投放具有目的性。

幼儿是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是个主动的学习者。教师投放的材料代表着教师隐含的教育目的,启发材料与孩子发生互动,这样能够极大的激发孩子们动手和动脑的创新能力。

首先将材料分类整齐。面对这么多丰富的材料,我们利用小推车、透明游戏框来分类存在木头材料,使得孩子们能够很快速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在孩子们操作台上我们充分利用分类盒来存放不同型号的钉子、笔、尺子、剪刀等操作工具便于孩子们随手利用。还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辅助材料,帮助孩子们丰富自己的游戏内容。

其次,可以简单张贴标记。通过孩子们的游戏观察之后,又在分類盒上设置标记以区分不同型号的钉子,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孩子们发现材料和钉子之间的关系,帮助他们更顺利的完成游戏。

(二)环境巧创设,适当留白,启发幼儿思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试行)》中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这就指出了环境对于幼儿游戏活动的重要性,它是一位不说话的老师。但是我们常常重视了环境的装饰效果,却忽略了它的启发作用。首先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孩子们的精彩瞬间、成功作品及时拍照记录下来,以一本大书的形式展示在活动区的墙面上,一个一个活动主题分类展示。这是属于孩子们的精彩时刻,在日后的活动中,孩子们可以翻阅回忆书中的场景,也可以在书中寻找值得借鉴的经验。

另外,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留白。这是一种双赢的方法,丰富孩子们的情感体验的同时,不仅能够使孩子们回忆总结以往的经验,而且还可以启发思考,接下来还可以做什么主题活动。

(三)更新教师专业理念,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

教师要尊重孩子们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他们才是游戏的主角,学会耐心等待,细心观察,不用成人的经验想法去改变孩子的游戏过程。

为了更新教师专业理念,不仅仅是理论学习的过程,教师需要主动地进行沟通交流问题。如外出学习、参加教研培训等等,将自己近期的困惑拿出来一起探讨和分享,在思维的碰撞之中,教师们就会逐渐明白自身问题所在,慢慢清晰思路,把握住自己介入行为的合理方向,学会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

同时,教师自身也需要不断反思,对自己教育行为的反思和幼儿游戏行为的反思。例如案例分析、教育日记、拍照等方式,将反思成果运用于实践行为,将实践行为再次反思,通过实践——反思——实践多次循环的过程中,教师逐渐提升专业素养。

四、结语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介入行为对幼儿的游戏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教师需要提升自身教育素养,通过材料、环境等方面的改善,积极寻找介入行为的一个平衡点,淡化教师的教育痕迹,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帮助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琦.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时机和策略[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7(05).

猜你喜欢
幼儿园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爱“上”幼儿园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教师发展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来了男老师,你欢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