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三处旧址之调查修缮复原纪实

2021-06-24 10:59吴宁宁
党政论坛 2021年3期
关键词:复原调查

吴宁宁

[摘 要]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非常重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的寻找和勘实工作。1951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党成立后最早的中央工作部旧址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宿舍旧址等三处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史迹得到查实。1951年10月,中共上海市委正式决定成立上海市革命历史纪念馆管理委员会,并将三处旧址设为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第一馆、第二馆和第三馆。文章重点就该三处旧址的调查、修缮和复原情况及过程进行细致梳理和论述。

[关键词]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中共一大会址;中共一大代表宿舍旧址;中央工作部旧址;调查;修缮;复原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以下简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坐落在上海市興业路黄陂南路口,原名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筹备处,成立于1952年,1968年更今名。曾经的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筹备处管理着上海三处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重要史迹,在调查、修缮、复原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一份重要的文件

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历史档案中保存着一份重要的文件:

编号:市字第373号

分发:一、常委、秘书长、市委各部、委、处

二、市府党组、各区委、党委

三、纪念馆管理委员会各委员

通 知

一、兹决定将兴业路七十八号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设为“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第一馆”;南昌路铭德里二号我党成立后早期的中央所在地设为“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第二馆”;太仓路一二七号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时毛主席等几位代表的临时住所设为“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第三馆”。

二、成立上海市革命历史纪念馆管理委员会,设计并领导上海三个革命历史纪念馆的工作。

三、以夏衍、恽逸群、陈虞荪、方行、沈之瑜、杨重光等同志为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管理委员会委员,并以夏衍同志为主任委员。

四、该委员会由市委宣传部领导,纪念馆的具体日常工作及经费开支由市府文教委员会负责。

中共上海市委员会

一九五一年十月八日

这是一份由中共上海市委下发的关于设立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的正式批文,其背后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二、查实三个重要旧址

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非常重视党的诞生地革命旧址的寻找和勘实工作。1950年9月,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根据中共上海市委指示,指派沈之瑜、杨重光等着手对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以下简称“中共一大会址”)及建党初期的有关史迹进行调查。1951年4月,经过半年多的调查,三处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旧址得到查实:

第一处为中共一大会址(原望志路106、108号,今兴业路76、78号)。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来自7个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13位代表与2位共产国际代表出席会议。大会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工作决议,选举产生了第一届中央领导机关,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第二处为中央工作部旧址(原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今南昌路100弄铭德里2号)。此处当时是《新青年》编辑部所在地及陈独秀的寓所,也是中共创建时期的重要活动地点。1920年初,《新青年》编辑部随同陈独秀来沪迁入老渔阳里2号。1920年夏,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在此成立,并发挥了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的作用。1921年7月中共一大结束后,这里又成为中共成立后最早的中央工作部所在地。

第三处为中共一大代表宿舍(原博文女校)旧址(原白尔路389号,今太仓路127号)。中共一大会议期间,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刘仁静、包惠僧、周佛海等9位代表租住在此地。

三、历时半年寻访勘实旧址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党在上海烙刻下深厚的革命印记,留有丰富的早期史迹。但长期多变复杂的斗争环境,也使勘实早期史迹成为一项困难的工作。从党的诞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整整经历了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不少旧址已不幸毁于战火。因而新中国成立后,尽早勘实中共一大会址并建立纪念馆,意义极为重大。从中共上海市委下达寻找旧址指示,到最终勘实中共一大会址、中央机关旧址和中共一大代表宿舍旧址这三处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重要的革命旧址,该项寻访工作历时半年多。

1950年9月,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中共上海市委指示市委宣传部负责对中共一大会址的调查勘实工作。时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姚溱把这项任务交给了上海市文化局社会事业管理处处长沈之瑜和宣传部干部杨重光等人。

中央工作部旧址是三处旧址中最先找到的。沈之瑜等人通过当时在上海市公安局工作的周幼海(中共一大代表周佛海之子)找到其母亲杨淑慧出面帮忙。杨淑慧和周佛海当年在老渔阳里2号住过一段时间,印象深刻,她清楚地记得这处旧址位于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 ①。环龙路就是现在的南昌路。由于南昌路基本保持当年的模样,在杨淑慧的带领下,沈之瑜等人很快确认南昌路100弄铭德里2号就是当年的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一幢二层的旧式石库门建筑。

同时,沈之瑜从上海图书馆封存书刊中借出了周佛海所著《往矣集》一书。书中一篇文章《扶桑笈影溯当年》提到一大开会和代表住宿的地点:“我和毛泽东等三四人,住在贝勒路附近的博文女校楼上,当时学生放了暑假,所以我们租住。没有床,我们都在楼板上打地铺。伙食当然是吃包饭。在贝勒路李汉俊家,每晚开会……” ②由此得到两条线索,中共一大代表们住在博文女校,会议则是在贝勒路李汉俊家召开的。很快经杨重光实地寻访和调查,找到位于太仓路127号、靠近黄陂南路路口的博文女校,(被找到时已是一幢普通的二层居民楼房)。

最重要的中共一大会址,是三处旧址中最难确定的。杨淑慧曾经去过几次李汉俊的家,但查实时印象不深了。几番来回后,位于望志路贝勒路(今兴业路黄陂南路)交叉口的一排石库门,一家挂着“恒昌福面坊”招牌的房子让杨淑慧觉得很像当年李汉俊的家,但又没有十足的把握,总感觉与当年的房子不太一样。 ③1951年5月,杨重光带着三处旧址的照片赴京汇报。当年的一大代表毛泽东和董必武亲自查看了照片,并明确表示博文女校是一大代表们住的地方,开会地点是在一大代表李汉俊的哥哥李书城家。杨重光随后去农业部访问李书城,李书城告诉杨重光他的家在法租界望志路106号-108号,继又邀请另一位中共一大代表李达来沪帮助勘查。经李达和杨淑慧的勘实,最后终于确定在今兴业路78号——一幢二上二下有厢房的石库门房屋就是当年的中共一大会址。至此,三处旧址得以确认。

四、修缮复原层层展开

1951年10月8日,中共上海市委决定分别设中共一大会址(位于今兴业路78号)、中央工作部旧址(位于今南昌路100弄)、中共一大代表宿舍旧址(位于今太仓路127号)为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第一馆、第二馆和第三馆(以下简称“三馆”);成立上海市革命历史纪念馆管理委员会,设计并领导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的工作。1952年1月,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筹备处正式成立,负责三馆房屋修缮、内部布置和文物资料征集等工作。

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纪念馆管委会”)成立后,着手进行三馆的修缮复原工作。1951年12月,纪念馆管委会委托上海市营建筑工程公司对三馆进行修缮,同时拟定《上海革命历史紀念馆建设计划与说明文字(草案)》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呈请中共中央宣传部审查。 ④1952年2月,纪念馆管委会按照中宣部的指示及根据初步调查所得的资料,对三个馆内的空间布置做了部分复原。最初根据李达的意见,将中共一大会址布置在兴业路78号客堂楼上,放有会议桌、椅子、花瓶和烟灰缸,并在墙壁上悬挂了马克思和列宁的照片。 ⑤第二馆中央工作部旧址和第三馆中共一大代表宿舍旧址也根据李达和杨淑慧的回忆做了复原和布置:中央工作部旧址着重复原了家具和内部装饰,确认楼上厢房为陈独秀的卧室,楼下为《新青年》编辑部;博文女校楼上东面厢房前段沿马路的小间复原为毛泽东的宿舍,东面厢房则复原为各地其他代表宿舍,布置了床铺、凳子、课桌等家具。 ⑥同年7月1日,《解放日报》报道了“上海市革命历史纪念馆经一年修建已初步完成”的消息,并在第5版整版刊登介绍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三馆的12张内外景照片。7月2日,中共上海市委、市府领导陈毅、潘汉年等来到三馆视察参观。9月3日,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批准实行《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参观暂定办法》,要点主要有:暂作有限制的内部开放;参观批准权暂属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每次参观一般不超过50人。 ⑦同月,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迅速印制了中、俄、英、法四种文字的《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简介》纪念册,向来宾介绍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三个馆的历史情况。 ⑧

在开放参观的同时,三馆调查工作仍持续进行,不断改进、复原场景,力求接近复原布置的真实性。1953年2月,根据文化部关于修缮革命建筑物应以恢复原状为原则的指示,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对三处旧址内部布置开展了进一步深入调查。

关于第一馆中共一大会址建筑的原状情况,会址附近的老居民反映一大纪念馆建筑在解放前曾经改建过,不是混水墙,原来是清水墙,都是一上一下没有厢房的石库门式建筑,而不是二上二下有厢房的。 ⑨之后,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又找到了最早出资建造树德里房屋的大房东,以及后来出资改建该屋的酱园店老板董正昌。据他们回忆,这排房屋始建于1920年夏,沿马路共有5幢,即望志路100、102、104、106、108号(今兴业路70、72、74、76、78号),都是一上一下的石库门建筑,清水砖墙,没有厢房。李书城和李汉俊租下望志路106号、108号后,把内部打通。李氏兄弟搬走后,望志路100、102、104、106、108号5幢房屋被董正昌全部租下。他把望志路100、102、104号房屋改建成“三上三下”两厢房的房屋,开了一间酱园店,又把望志路106、108号房屋改建成“二上二下”的格局,把清水墙改为混水墙,还把望志路106号天井改成厢房,仅留望志路108号房屋的大门,并转租给亲戚。后来,望志路106号楼下陆续开设过“盈余木行”“兴业当”“恒昌福面坊”等店铺。 ⑩

关于第二馆中央工作部旧址的屋内布置情况,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再次请杨淑慧作了补充回忆,包括底楼客堂间有一块写着“会客不超过十分钟”的小黑板,以及楼上楼下厢房和亭子间内部布置。访谈中,杨淑慧还提及她之前和中共一大代表包惠僧去北京访问李书城,谈及中共一大会场的布置,她肯定地表示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是在楼下厢房内举行,这与当时将会场布置在二楼的情形完全不同。 !1

为调查改进第三馆中共一大代表宿舍旧址的陈列情况,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打听到在合肥安徽医学院工作的黄允中(前博文女校校长黄兆兰的女儿),并发函请她前来帮助勘验,还访问了在女校后面居住了三十多年的老居民洪庶安。 !2通过访谈,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了解到博文女校当年内部布置的详细情况,包括楼上楼下课室、办公室、宿舍的分布情形。

调查过程中获得许多线索,提升了三处旧址复原布置的历史真实性,但同时也发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于是,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根据调查所得,做了三馆的模型于1953年4月送中央审查。

1954年2月初,中宣部胡乔木、陈伯达等来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视察后指示,在三馆布置方针未确定前,尽量不向外宾开放参观。此后,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重新整理了陈列展品资料,撤去了一部分无关的展品。除第一馆中共一大会址仍继续维持开放外,第二、三馆一般停止接待参观。但关于三个馆调查访问工作仍在不间断地进行。

1954年2月23日,李达复信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回忆了有关第二馆中央工作部旧址相关问题。信中写道:“1921年7月,党成立代表大会开会以后,成立了中央工作部……9月间,陈独秀辞去广东教育厅长,回到上海专任党中央书记,他住在老渔阳里二号(他的家是住在楼上的)。中央三人的集会,是在老渔阳里二号楼下客堂或统厢房举行的。……由以上所述看来,我们把第一次代表大会以后成立的中央工作部,确定为老渔阳里二号,是合乎实际的。” !3

1954年3月6日,包惠僧和李书城夫人薛文淑应邀来沪。包惠僧在勘察时对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的三个馆分别作了回忆,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曾在中共一大会址这幢房屋内居住生活的薛文淑也对建筑原状和内部布置情况作了非常详细的回忆:“106号楼下是客堂,中间放着一张餐桌,摆有一对粉红色荷叶边的玻璃花瓶,餐桌四周有圆凳和椅子,前面一排玻璃长窗,和108号一样,没有前面的厢房。靠东西两边的墙壁都放茶几和椅子。记得大会就在这一间里开,因为扶梯狭窄,餐桌不能搬上楼。” !4薛文淑的回忆为之后的修缮复原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她对第一馆建筑原状的回忆与老居民完全一致,但在内部复原布置上与李达、包惠僧存在不同意见。根据李达和包惠僧的回忆,一大会议是在望志路108号楼上举行的,而薛文淑记得是在望志路106号楼下客厅。

1955年1月15日,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复同意:第一馆中共一大会址和渔阳里6号的团中央机关可布置为纪念馆,第二、三馆可以封闭,作为纪念馆办公用。 !5批示下达后,第二馆和第三馆随即停止开放,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筹备处对二馆和三馆旧址内复原的调查亦随之停止。两处旧址不再开放后,曾由市文化局拨给美术设计公司和上海京剧院作为集体宿舍及外来剧团人员宿舍使用。 !6

五、“新工旧作,整旧如旧”

1956年2月12日,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来到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视察。他在回忆一大情况时,肯定地说: “当年我们开会不是在楼上,而是在楼下。当时不像现在,人家有女眷,我们怎么好走到楼上去开会呢?何况那时我们的会议还有外国人参加。” !7董必武的说法与薛文淑的回忆相符,这样就确定了“中共一大”的会议室应该布置在望志路106号楼下客堂间。在察看博文女校旧址时,董必武又回忆毛泽东住在楼上西面厢房,而不是现在布置的东厢房前端小间,自己是住在东面厢房。如此,董老的回忆与包惠僧、黄允中一致,且3人在会议期间都住在博文女校,他们的回忆要比未住在女校的李达和杨淑慧更加可靠。视察后,董必武还为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题写了馆名。

之后,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又多次请薛文淑回忆出各个房间的家具式样、大小、规格以及安放的位置。1957年10月至1958年1月,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特意停止参观接待工作,对会址建筑作了全面的修缮复原,拆除了后人改建的厢房,并恢复了5个石库门的原有建筑形态,同时根据董必武和薛文淑的意见,确定将会议室从楼上挪到楼下,布置在望志路106号楼下客厅,并在东邻望志路100、102、104号楼上设立辅助陈列室。1958年5月1日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重新对内开放。

为了切实贯彻1958年全国省级地志博物馆、革命纪念馆馆长会议上提出的“新工旧作,整旧如旧”的复原工作方针,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又于1958年12月邀请家具业老工人,请他们根据薛文淑的意见,回忆1921年时期的家具式样及其制作方法。又个别访问了一些老工人,对会议室里布置的茶具、烟具、花瓶等都作了调查,并再请薛文淑进行核证。之后特意邀请民用设计院专家对建筑复原方面进行复查。 !8经过这次调整,中共一大会址基本得以恢复原状。“文革”时期,会议室里曾先后布置过毛主席语录、毛主席像,撤掉了白色桌布。1978年,会议室里撤去毛主席像后,内部布置直至今日没有大的变动。

1961年3月4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8年3月,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筹备处改名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1973年4月,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按上级指示,除中共一大会址和中共一大代表宿舍旧址外,其余革命旧址连同档案一并转交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管理。此后,中共一大代表宿舍旧址一直由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负责日常维护管理。按照董必武、黄允中等人的回忆复原了毛泽东和何叔衡居住的西厢房,以及董必武和陈潭秋居住的东厢房。1959年和1977年,中共一大代表宿舍旧址两次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中共一大代表宿舍旧址被增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老渔阳里2号的中央工作部旧址,在1978年后还成为普通的居民住宅,曾陆续有四户人家居住。但一楼客堂间里,当初特意制作的大理石铭牌依然被完好地嵌在东面墙上。铭牌上字迹清晰可见:“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成立中央工作部,领导当时党的日常工作。一九二一——二三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工作部在这里办公,领导当时党的日常工作,毛泽东也曾一度在这里工作。”1959年和1980年,老渔阳里2号建筑以“《新青年》编辑部旧址”为名曾两次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六、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三馆之今日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100周年。有着百年历史的文物建筑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三馆也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保护修缮。

2016年7月,以建党95周年为契机、以建党100周年为重大节点,上海市全面启动实施“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经过几年的努力,一批革命旧址修缮开放,其中就包括一度成为民居的老渔阳里2号。从2018年6月起,上海市黄浦区开始对旧址内原住4户居民置换搬迁,并对房屋进行保护性加固和还原性修缮,使老弄堂的风貌恢复如初。经过2年多的修缮布置,曾经的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第二馆于2020年7月1日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公众面前。重新开放的老渔阳里2号内布置了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史迹陈列展,通过局部复原布置和展陈介绍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旧址中发生的重要事件。

2020年11月17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也启动对一大会址和一大代表宿舍旧址建筑修缮保护工程。此次修缮使用了同年代老建筑中收集到的材料,采用传统修复工艺,力求恢复百年前的建筑风貌。而长期作为纪念馆办公用房的一大代表宿舍旧址,也将在建筑修缮完成后进行室内复原布置并设立历史陈列展览,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大项目之一,将于2021年四五月份完成基本建设,在建党百年之时迎接广大党员群众前来参观。未来,中共一大纪念馆将形成街区式的博物馆,以中共一大会址、宣誓大厅、新馆展示厅为主要展示空间,生动呈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历程。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是中国共产党人梦想起航的地方,拥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擦亮上海红色名片,离不开对历史资源的尊重、发掘和保护。从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三馆的历史变迁中可看出老一辈上海党史工作者为研究、宣传、还原党的历史而付出的心血,更在他们身上看到强烈的使命感和对党史事业的真诚热爱,这些都是一代代党史工作者、红色场馆教育者需要继承和发扬的优良传统。进入新時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上海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寄予厚望。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在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时曾专门强调,一定要保护好、利用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从党的创建史中解读我们党的初心。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之际,历史上的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三馆也将迈上新的起点,不断发挥其历史底蕴的深厚优势,书写崭新篇章。

注释:

①沈之瑜、 肖舟:《解密“一大”会址》,《党史博采》2001年第7期。

② !1 !3 !4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筹备处:《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恢复原状布置调查记录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前后回忆资料》,1954年4月,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藏。

③王长流:《中共一大会址寻访始末》,《世纪桥》2013年第11期。

④⑦⑧ !2 !5 !6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60年大事记(1952-2012)》,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年版,第3、5、5、6、9、14页。

⑤⑨ !8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中共一大会址修复经过情况综合报告》,1971年7月31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藏。

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关于中共一大代表临时宿舍旧址(原博文女校)内部复原布置的调查及打算》,1977年,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藏。

⑩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共一大会址记录档案》 ,1993年1月,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藏。

!7周良佐:《董必武同志参观“一大”会址时对会议室复原布置的意见》,1971年7月,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藏。

作者单位: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

(责任编辑 熊易芳)

猜你喜欢
复原调查
复原力是一笔人生财富
一起来做颈椎操吧
复原地下皇陵
发掘及复原恐龙化石
高职学生志愿填报取向及满意度调查研究
营口市典型区土壤现状调查与污染土壤的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