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得行不得

2021-06-25 14:44王文昌
检察风云 2021年8期
关键词:富者楼阁孩儿

王文昌

雍正的《悦心集》中载有释道林《答白居易》一文,不足百字,开始便是结束,没有一丝牵扯,戛然而止,空谷幽响,却也意味深长:元和中,白居易出守杭州,入山礼谒,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曰:“三岁孩儿也解恁么道。”师曰:“三岁孩儿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

文章有《世说新语》笔意,尤其禅师结语一句,醍醐灌顶,足抵一篇洋洋洒洒的醒世长文。故事在《祖堂集》《五灯会元》《释氏稽古略》《八十祖道影传略》均有记述,文字略有出入而已。可见这个故事流传之广,影响之深,雍正收录此文,看来他还是很有眼光的。

释道林是历史上一位有名的禅师。据传,他见松林蔽天,有所顿悟,遂栖止松巅,凡四十春秋,世人谓之“鸟窠禅师”。一句“三岁孩儿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让白居易拨云见日一般,深为叹服。他在西湖边上建造竹楼阁,把禅师从树巅上请下来,请其居住,时常造访,参学问道。受道林禅师启发,白居易由此又名香山居士,终生铭记禅师教诲,修行不倦,最终成为一名有道的“编外”高僧。后来竹楼阁改名广化寺,里面还有白居易的画像。

三岁孩儿“道”得,何以八十老人“行”不得?“道”是口舌之功,往往不费吹灰之力,所谓坐而论道。而“行”是向上,是用力,是逆水行舟,要付出汗水、利益,甚至性命,孟子所谓“舍生取义”。人性的弱点,总是好逸恶劳,省心省力还要居处光鲜,那就只有反身“向下”,随波逐流。尽管道理早已烂熟于心,脚下还是不肯迈动一步,“道得行不得”,不知不覺,“民斯已为下矣”。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里讲了一个蜀僧渡海的故事。有两个僧人,一贫一富。贫者对富者说:“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不解:“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穷者说:“吾一瓶一钵足矣。”第二年,贫者自南海还,“富者有惭色”。

同样是“之南海”,富者数年不得,贫者“一瓶一钵”次年自南海归,何也?“为”与“不为”之故也。不为,理由很多;为之,“一瓶一钵”足矣。一个企业家成功的秘诀:“别人是‘不到黄河不死心,不撞南墙不回头,我是到了黄河也不死心,造一座桥过去;撞了南墙也不回头,搭个梯子过去。”任何事情只要有了坚定的信念和必死的决心,山河也会让路。只要坚定地走下去,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人到达不了的目标。

老和尚只说家常话,真神仙必不言上天事。真理就是这么简单,区别在于“行”与“不行”。知易行难,道理都懂,能否躬身践行,持之以恒,一以贯之,便见人之高下。芸芸众生,“真行”者有之,类“一瓶一钵”的贫僧;“不行”者有之,类“数年欲买舟而下”的富僧;行不坚定,“中道而废,今汝画”者居多。所以世上真正的恶人是少数,真正的高人是极少数,平常碌碌无闻,“泯然众人”者,如过江之鲫,不可胜数矣。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而且要“行”得坚定,要立定脚跟,生命不息,“行”之不止。穿越千年,释道林的话听起来,仍然振聋发聩,令人耸然一惊,然后重拾信仰,迎向风雨,迈步前行。就像一首名为《船》的诗中所说的那样:只要我还有一根完整的龙骨,绝不驶进避风的港湾;把生命放在征途上,让勇敢来决定道路的宽窄、长短。

图:陆小弟   编辑:夏春晖  386753207@qq.com

猜你喜欢
富者楼阁孩儿
待富者
紫檀木边嵌玉 石楼阁图挂屏
牵 挂
他用筷子搭起心中的楼阁
金马驹
你又把孩儿想
紫砂壶与知己
亭台楼阁知多少
灵狐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