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示性原则”视角下“讲好中国故事”语言分析与启示

2021-06-25 05:11邱煌明邓梓珺陈美琳张宏强
文教资料 2021年5期
关键词:中国故事一带一路

邱煌明 邓梓珺 陈美琳 张宏强

摘   要: 本文以习近平同志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所作主旨演讲为研究语料,基于社会文化语言学“指示性原则”,探究如何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讲好中国故事”的语言分析和所得启示,展现在当今全球化发展潮流中,中国有信心、有能力在国内和国际社会讲述丰富多彩的“中国故事”,发扬中国文化。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指示性原则   中国故事   习近平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由中国主导的“一带一路”倡议,正逐步成为国家朝着结构转型发展的核心力量。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一带一路”逐渐被更多国家认可,特有的架构模式让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从中受益。与此同时,习近平同志提出:“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1]作为中国伟大的世纪工程,“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为提升国际话语权、传播别样的中国故事,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方向。

社会文化语言学“指示性原则”,来自外国语言学家Bucholtz和Hall提出的有关身份建构中的一个原则,具体包含直接标识、隐含与预设、隐含文化或意识形态的经典话语(简称经典话语)、评价话语四个语言手段[2]。本文用“指示性原则”中的四个研究手段,对习近平同志的演讲话语做进一步分析,旨在挖掘不同维度的中国故事,展示中国独特的文化魅力,为中国更好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做探讨。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讲好中国故事”语言分析

(一)第一主讲人身份的直接标识

直接标识一般采用“X是Y”的表述方式[3]。语料中直接或间接地出现了具备标识中国第一主讲人身份的言论。比如,“中国既是‘世界工厂,又是‘世界市场”,这一语料中的“世界工厂”“世界市场”直接标识了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制造业大国和世界第一贸易大国的身份,表明中国的世界市场大门不断敞开着,中国愿意同世界各国开展贸易,同时欢迎世界高质量产品流入中国市场,向世界展现了一个更加包容开放的中国。

(二)语用策略中的隐含与预设

隐含与预设在语用策略中以人称代词的出现为显要特征,具有为指示对象构建某种形象的作用。在整个研究语料中,“我们”占据了人称代词的高频榜单,共出现三十五次。如第十八段中“我们深知,尽管成就辉煌,但前方还有一座座山峰需要翻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此处习近平同志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中华民族复兴故事”与“中国发展道路故事”,表达了习近平同志对中国在70多年风雨路程中披荆斩棘的致敬与赞扬,漫漫长路,中国应继续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隐含与预示着唯有这样中国才能更好地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在磨炼中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十二段中“我们要致力于加强国际发展合作,为发展中国家营造更多发展机遇和空间,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中“我们”直接隐含地指示出了包含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群体。“加强”“营造”“帮助”等动词为中国塑造了一个助人者的大国形象,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布局下,“六廊六路多国多港”合作构架的形成,多个合作项目的签订及顺利结项,这些一一证明中国将落脚点放在解决实际的问题上,讲述中国“互联共通故事”,进一步预设中国将继续携手贸易伙伴共同制定符合各国发展利益且可持续发展的合作协议。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中国更应该把握大势,敞开大门,对外讲述具有中国风格的“世界全球化故事”,为缩小世界贫富差距、缓解世界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贡献出独特的力量。

(三)语料中对经典话语的引用

贯穿研究语料,习近平同志多次引用经典话语阐述中国特有的观点理念。如首段开篇就出现了“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此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所作的《移居二首》,表达了在这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春天,习近平同志出席本届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的喜悦心情,以及对来自世界各国的合作伙伴积极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热切期待。在第五段引用了“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引用西汉文学家刘向所著的《说苑·谈丛》,作为本段的开篇内容,切入中国愿同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倡导多边主义”这一主题,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主题。在第十段引用了“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此典出自战国时期李斯的《谏逐客书》,此意为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正因如此才能成就它的深邃,意味着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积极展现本国特有的包容万象、海纳百川的精神追求。此外,语料中还出现了多个成语,如第五段的“聚沙成塔”(出自《法华经·方便品》)、“积水成渊”(出自《荀子·劝学》);第七段的“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均出自《史记·乐毅列传》);第八段的“齐心协力”(出自《墨子·尚贤》)、“守望相助”(出自《孟子·滕文公》);第二十一段的“一诺千金”(出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在合作上,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合作讲究的是坦诚相待,讲究的是互帮互助,讲究的是互利共赢,各国应各展其才、各尽所能,为“一带一路”倡议合作这个大背景下的建设添砖加瓦。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发起者,中国以“一诺千金”作为合作的最高标准,正面向世界各国的合作伙伴展现了坚定的毅力和恒心,“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强调做一件事在开头时就下定决心将其做好,那么这件事在结束时也会有好的收获,“聚沙成塔”“积水成渊”对应了同为荀子《劝学》篇中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一注重点滴积累的道理。以上这些成语清楚表明了中国作为当今发展大国的做事原则与处世态度,由此可以看出习近平同志在宣传合作理念的同时更热衷于传播中国独特的“优秀传统文化故事”。

(四)语料中评价性话语的展现

评价性句式的出现能够明确说话者的立场和观点,在第六段中“我们要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不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这里的“要……不搞……”祈使句式表达了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坚持对外资企业一视同仁的理念;第十段中“我们要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这些话语都表明了习近平同志话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中国坚持做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将以身作则,传播正义之声,反对保护主义、个人主义,反对那些搞小圈子拉帮结派的国家并以实际行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发展,向世界各国讲述“和平发展故事”,发挥世界大国的作用,展现大国担当。此外,语料中第三段用到的“不仅为……,也为……”,第八段中用到的“即使……,也……”,第十八段中用到的“不仅是……,也是……”,第十九段中用到的“既是……,也是……”,这些引用到的关联词复句格式表达了习近平同志的主观思想,指明了“一带一路”倡议不仅为中国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为中国多元故事的展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还为世界提供了一個进一步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绝佳契机。

三、“讲好中国故事”语言分析得出的启示

(一)对国家层面的启示

1.对国内政府启示

对于中国政府而言,共建“一带一路”是继承和发展古代丝绸之路的基础上,顺应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适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顺应各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强烈愿望,是沟通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一,中国政府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用社会主义发展中国,从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外的联系比较中,充分体现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发展中国,展示我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政府对内要善于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并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积极引导中国人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具有的文化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4]。价值观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思想上和行为上具有强大的引领作用。同时要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文化习气与生活特点,了解他们的文化观念、价值取向、接受心理,以国外受众易于接纳的思想方式和表达形式讲好中国故事。立足全国高校、社科机构,借助民间智库研究力量,建设一批对外话语体系创新研究基地,设立优秀翻译人才培养项目,建立优惠政策和奖金吸引海外人才投身参与。加强中外翻译的人才培养,加强与外国翻译机构合作,吸引更多的外国优秀翻译人才参与中国话语译介,以更好的机制、更宽松的环境和更优惠的政策广纳人才,全面提升中国形象,使中国故事更多地为国际社会和海外受众能听懂、可接受、所认同[5](52-54)。

二,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政府应积极开展中外文化交流、人文合作,在国外设立孔子学院和宣传中国的教育体系,传播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积极拓展形式多样的平台和渠道,例如继续实施“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举办“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开展中外高校联合举办的文化交流节、青年学生“汉语桥”夏令营等活动,吸引国外学生积极主动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中国政府既要坚持用好已有渠道,又要推出新的平台,设计新的载体,例如语料中提到的中国将设立共建“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新闻合作联盟等机制,拓宽各方了解中国的平台。作为国家层面,中国要用好中华传统节日载体,通过春节、端午、中秋等一系列具有中国神话故事的节日讲述给世界各地人民,表达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祝愿。此外,用好海外华侨同胞汇聚的力量,通过多种文化形式,让中国故事成为国际赞扬和讨论的热点话题。

2.对国外层面的启示

中国梦是追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国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努力带动和帮助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周边国家发展,“一带一路”充分体现中国的外交方针独立自主、和平共处,展现可亲可信的中国形象,促进发展中国家及发达国家积极参与该项建设,有利于传播中国故事。当今世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现象仍然存在,中国倡导与世界各国共同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将正确的价值观传播出去,深入阐释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坚持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展现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世界各国应当以平等、包容、互助的心态与中国合作,中国与各国的联系愈加紧密相连,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将继续把合作共赢、命运共同体、新型大国关系更好地传播出去,积极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二)对中国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当代大学生要立足于当下国力强盛的祖国,放眼于世界,积极对外交流开阔视野和拓宽心境。李子柒在2019年度获得文化传播人物称号,制作出一顿又一顿精致的传统美食,向海内外人们展示内心向往追求的传统恬静的田园风光。其中一则视频制作“文房四宝”,期间她受邀访问了马来西亚的老国王,并将亲手制作的中国文物赠予了老国王,充分展示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外国人感受源远流长、博大进深的中华文化。李子柒收获了海内外一大批粉丝并成为中国青年们的榜样,让大学生懂得热爱生活,更加积极向上,通过不同的渠道和平台向国外传播中华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共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大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参加外国留学生志愿者组织,与留学生们分享中国的美食,共同庆祝中国传统节日,一起参观中国的历史建筑及了解中国发展的悠久历史,等等。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我们要更加响亮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中国故事为国人所自豪,将中国力量传递到世界各地。

四、结语

本文从社会文化语言学的角度,以2019年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习近平演讲稿为语料,运用“指示原则”理论,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从直接标识、隐含与预设、经典话语的引用和评价性话语的展现,分析探究习近平同志的政论语言中体现的高度文化自信和“习式”语言的魅力,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怎样优化讲好中国故事语言,展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语言自信,构建具有中国风格、中國文化气派的“一带一路”话语体系贡献力量。以上分别从国家和个人层面,围绕如何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开讨论,期望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中国外文局,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室.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张虹.社会文化语言学“指示原则”与国家形象构建——以习近平联大演讲为例[J].外语学刊,2017(3).

[3]冯丹阳.“指示原则”视角下国家形象构建[J].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2018(14).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周明伟.以国际眼光讲好中国故事[J].求是,2014(3).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2020年度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省级)”“一带一路”倡议下“讲好中国故事”语言研究——基于文化自信视域下习近平政论语言分析”(项目编号:S202012620021)。

指导老师:郑庆君

猜你喜欢
中国故事一带一路
世界最大童书展,“中国故事”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