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听障儿童的学习APP设计研究

2021-06-25 22:38郑玉燕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听障儿童

郑玉燕

摘 要:目前听障儿童的学习存在理解领悟能力较弱、学习方式单一和学习资源匮乏等问题。学习APP具有移动性、智能性、交互性、趣味性等优势,能够弥补听障儿童的缺陷,提高其学习兴趣和效率。文章响应国家关于“加强特殊教育信息化”的政策要求,选取小学阶段的听障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以听障儿童为本,设计面向听障儿童的学习APP。根据听障儿童的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注意等方面的认知特点与听障儿童学习APP的设计特性,构建面向听障儿童的学习APP设计原则,以听障儿童古诗词学习APP为例分析面向听障儿童的学习APP的内容设计、视觉设计与功能设计。

关键词:听障儿童;学习APP;移动学习资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21)10-0092-05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与关注弱势群体逐渐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诉求。特殊群体因其身体健康状况对特殊教育造成了多重阻碍,使特殊教育群体成为了教育中的弱势群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提高残疾学生的综合素质作為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也将办好特殊教育作为工作重点。可见,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国家制定了《“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提出了大力推进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服务无障碍的要求,鼓励和推动为残疾人服务的移动应用软件(APP)、电子产品等的开发应用,并在《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中提出加强特殊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在此背景下,本研究面向特殊教育群体中的听障儿童进行个性化学习辅助APP的设计研究。

一、听障儿童及其认知特点

1.听障儿童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评残标准中提出,听力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听力障碍,听不清或听不到周围环境声及言语声,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听觉障碍则是指听觉器官无法或有困难发挥正常的听觉功能。由于听觉功能上的不足,听障人群与外界产生的交互行为主要是通过视觉、嗅觉、触觉等。按平均听力损失程度可将听力残疾程度进行分级,如表1所示。

对于儿童的界定,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林崇德教授认为,可根据身心发展趋势将儿童期划分为婴儿期(3岁之前)、幼儿期(3-6岁)、童年期(7-12岁,小学阶段)、青少年期(13-18岁,中学阶段)四个阶段。

本研究所提到的听障儿童指处于童年期、有听觉障碍没有自发言语能力而需要特别教育的儿童,即正在接受小学义务教育的听障学生,广义的说法称之为聋童、聋生。

2.听障儿童认知特点

听障儿童由于听力障碍,对听力的感知有部分或完全影响,对事物的感知能力下降,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范围远不及正常儿童,与外界产生的互动也主要通过视觉、嗅觉、触觉等方式进行,具有特殊的认知特征。

在感知觉方面,听障儿童更多的是依靠视觉来接收外界信息,且存在极强的视觉补偿现象,对信息的处理有选择性,观察更细致、更敏锐,用视觉表征出来的事物也更为完整和清晰,会更加依赖视觉信息。但听障儿童借助视觉感知他人语言时,所看到的听觉符号是零碎的、模糊的、不完整的,与它相对的语言要素的感知也是不完整的,这就导致听障儿童对外界的事物和观念仍无法完整地理解和建构,对听障儿童的认知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在记忆方面,听障儿童由于视觉补偿的原因,视觉记忆发挥了很大的优势,对色彩、图形等直观形象的事物等记忆强,但是对语言、文字材料等比较抽象的事物记忆就比较弱,就“语言—逻辑词语”而言,存在“记得慢”和“忘得快”的现象。从中可以得到对研究的启示:面向听障儿童的学习APP要增加非言语性材料的刺激,使听障儿童发挥视觉记忆的优势,获得更多的信息,同时适当重复呈现知识内容,帮助听障儿童形成更稳定、更牢固的记忆。

在想象力方面,听力障碍使听障儿童缺乏听觉的表象,不能利用语言等抽象元素进行再加工,因此,他们的想象力与正常儿童相比存在很大的差异。但同时也有研究表明,由于听障儿童存在很强的视觉补偿能力,想象力反而会高于正常儿童。从中可以得到对本研究的启示:面向听障儿童的学习APP应充分把握听障儿童的想象特征,创设用非言语材料表达的问题情境,促进听障儿童发挥想象力,让听障儿童在想象中探索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在思维方面,听障儿童早期听力损失对其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影响不大,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其借助于语言的抽象思维发展有较大影响,明显落后于正常儿童,在对事物的概括能力上,也要落后于同龄健全儿童。但由于视觉补偿,听障儿童对事物的识别能力更强,在知觉辨别、手眼协调、空间知觉等能力上始终有较好的发展。因此,在学习比较抽象的内容时,插图配合相应的文字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但也要避免造成认知负荷超载。从中可以得到对本研究的启示:面向听障儿童的学习APP在呈现抽象的内容时,宜使用图文、视频等形式,且不宜有太多与内容无关的信息来分散注意力。

在注意力方面,听障儿童绝大多数是通过视觉、口型、手势等来接收信息,引起注意,且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分散。此外,听障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可能同时关注两种及以上的活动,比如看书的同时不可能同时注意教师的手语或者口型,其注视事物是通过一个到另一个的顺序来进行的,这就降低了其感知事物的时效性,还容易产生视觉疲劳,出现厌学现象。从中可以得到对本研究的启示:面向听障儿童的学习APP可通过情绪刺激、差异刺激、合理运用指令性刺激和融入智力活动等方式来刺激听障儿童的不随意注意,进而使其集中思维,提高教学效果。

二、面向听障儿童学习APP的设计原则

面向聽障儿童的学习APP是指听障儿童在移动状态下,借助移动学习设备能够无障碍访问、获取和使用的,符合听障儿童认知特点、学习APP特性和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培养目标要求的个性化学习辅助应用程序。由于听障儿童与普通儿童存在区别,面向听障儿童的学习APP与其他学习APP也应有所不同,应当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特殊性。本研究以听障儿童的认知特点、听障儿童学习APP设计特性为依据,结合相关理论分析和现有研究成果,提出面向听障儿童的学习APP设计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原则。

1.教育性

面向听障儿童的学习APP是为了支撑听障儿童的学习活动,并对其进行指导和教育,培养兴趣、提高认知。因此,教育性可以说是APP设计应该遵守的第一原则,是对听障儿童接受优质教育的肯定和支持。同时,面向听障儿童的学习APP是为了促进听障儿童的学校学习,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面向听障儿童学习APP的设计要以聋校教学设计的思想与理念为依据,按照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并遵循按照教学规律总结出来的具有普遍性的教学原则。

2.情境性

创设与所学内容相关的、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的、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可以将听障儿童带入一定的情境,吸引他们的态度体验,逐步引导他们完成各种任务,有助于他们进行沉浸式学习。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实物演示和角色扮演等。因此,面向听障儿童的学习APP应强调情境化,增强可视性,以增加听障儿童对学习内容的情境体验,并可通过适度的任务机制、趣味的奖励和成就机制、及时的反馈与评价机制进行实现。

游戏是创设情境的有效方式。在游戏中解决问题比枯燥的知识灌输更容易让儿童乐在其中,让儿童有更大的动力去主动探索和思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兴趣,获得成就感;对于听障儿童来说,游戏的方式可以刺激他们的不随意注意,进而集中思维,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有研究表明,游戏活动能促进听障儿童的言语康复,提升听障儿童的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并有助于听障儿童身心全面发展。

3.听障补偿性

运用恰当的教学组织与教学方法,选择适合缺陷儿童的特殊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补偿儿童认识活动发展中的某些缺陷,如图1所示。对于听障儿童来说,他们由于听觉障碍,难以获取声音信息,但他们有完好的视觉、触觉等,可以部分地补偿受损的听觉。因此,面向听障儿童的学习APP要充分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引导听障儿童潜能的开发,充分发挥听障儿童的视觉补偿能力,运用图文、视频等直观形象的非言语材料强化听障儿童的视觉记忆,弥补听力缺陷;同时,运用多种沟通交流和表达方式,综合使用手语、口语和书面语(字幕)帮助听障儿童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发展语言能力。但不宜过多使用手语,以免使听障儿童产生排斥心理。

听障补偿性要求APP视觉界面具备兼容性:概念兼容,即不同场景或情境下的界面元素要与听障儿童的心智模型相匹配,并且是可识别的,避免使用较难理解的抽象元素,减少听障儿童的认知负荷,获得更佳的学习效果;动作兼容,即听障儿童在界面上的操作反馈要符合他们的日常认知,如向左滑动切换到下一页,向右滑动切换到上一页。

对于听障儿童来说,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相对较弱,在合理简化信息层以及对其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应尽量减少信息层级数,信息层级不宜超过三层,在层级之间设置明显的返回按钮,简化操作步骤,让听障儿童用户在操作2~3遍后能快速地定位到他们想找的内容的位置。听障儿童的注意力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稳定性差,短暂且容易受到干扰。因此,面向听障儿童的学习APP,其资源要体现时间短、知识粒度小、呈现内容精准等特征,体现学习资源的“微型化”设计原则。

4.及时反馈性

听障儿童的逻辑思维还比较薄弱,对事物的理解程度还不够完善,适当的交互方式给予他们一定的引导指示。设计一些导航提示信息来引导操作和注意力走向,比如利用手势符号引导他们学习,也可在APP启动的时候设置一套详细的操作演示,注意引导画面应尽量保持简单易懂,同时还可以通过反复的提示强化听障儿童的互动方式,使他们能更加熟练地使用APP,更好地进行学习和体验。

三、面向听障儿童的学习APP设计——以听障儿童古诗词学习APP为例

面向听障儿童的古诗词学习APP的设计,应本着“以听障儿童为中心”的思想,结合其年龄特征,将其年龄段普遍表现出的喜好融入其中,还应根据听障儿童认知特点、视听觉特征和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设计,只有从听障儿童的角度去设计,才能让他们觉得自己与APP有“共同语言”。

1.内容设计

根据《聋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听障儿童古诗词学习进行目标、内容和教学策略的分析,总结出听障儿童古诗词学习APP在内容设计上应做到:①对听障儿童古诗词的教学应关注听障儿童的情感体验,引导听障儿童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并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②正确把握听障儿童古诗词教学的特点,重视古诗词对听障儿童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听障儿童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着重培养听障儿童的语文实践能力,重视培养听障儿童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③必须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尊重听障儿童的个体差异,从听障儿童自身的基础与发展需要出发,确定适合、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评价方式。

2.视觉设计

眼动研究发现,学习者对白色注视次数最少,注视的时间更短,能有效防止听障儿童的注意力分散,因此APP在学习界面的背景色设计上,应多使用白色作为背景色,将听障儿童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内容上;而在功能界面的背景色上,为吸引听障儿童注意,使用亮度适中的蓝色,这也是古代书籍的一种颜色,有利于营造一种理性的、古香古色的学习氛围。而前景色尽量以多元化的主式,以吸引听障儿童注意。针对听障儿童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特点,对于抽象的知识应尽量以形象的方式来呈现,使用可视化表征工具表征知识内容,让听障儿童在形象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从而更容易完成知识的建构。如将学习的内容用学习路线图呈现出来,或以列表、思维导图等方式呈现,让听障儿童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同时要注重图标的语义性设计。在界面的呈现和布局上,知识内容的呈现画面要符合简洁美观的原则,并且突出画面主体,使听障儿童一下子就能注意到画面重点,采用上图下文的布局方式,先用图片吸引听障儿童注意力和兴趣,再引导其阅读文字。

3.功能设计

以听障儿童学习APP设计原则和聋校古诗词教学特点作为依据,结合对听障儿童认知特点的分析,将面向听障儿童的古诗词学习APP划分为认知补偿、情境展示、听说训练、知识重现和情感反馈五大功能模块。

(1)认知补偿模块

依据听障儿童的认知特点和缺陷补偿原则,在面向听障儿童的古诗词学习APP设计中,注重对听障儿童认知进行针对性的补偿训练,如通过情境再现和重复增加实践机会,或根据听障儿童所处阶段的认知特征设置合适的问题难度等,辅助他们尽可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的内容。具体来讲有以下要求:

一是进行视觉补偿。APP的内容可选择生动活泼、易于理解掌握的多样的表达方式,合理、综合运用手语教学、情境、动画、视频等视觉冲击力强、逻辑清晰的呈现方式,以手语、字幕、指示图、体态语等多种方式对听障儿童进行提示和引导,促使他们发挥多种感官作用,弥补听觉上的缺陷。

二是进行记忆力补偿。适度重复,恰当反馈,对记忆力加以强化,将难懂不易理解的内容有规律地进行重复,或以不同方式重复呈现,以帮助听障儿童增强记忆力,形成稳定的记忆。因此,由动态媒体所构建的视觉情境不宜持续过长时间,并需突出重点。

三是进行注意力补偿。选择能够启发和引导听障儿童从多种感官、多个角度思考知识、技能、情感的问题,并以情境创设的形式或其他通俗易懂的方式让他们理解问题的意图,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配合手语翻译、语音交流、字幕呈现等沟通方式,及时、恰当、有效地对听障儿童进行提示,获得他们的有效注意。

四是进行残余听力补偿。对于听力有残留或佩戴助听器的听障儿童,对其残余听力的补偿是不能忽视的,即除了对视觉因素进行设计外,还应注重对声音的设计,以充分发展听障儿童的残余听力。听障儿童正处于听力语言康复的关键时期。必须认识到,正是由于他们听觉、言语和语言的发展滞后,其他能力的发展才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必须快速地补偿听障儿童在听觉、言语和语言发展方面的不足,才能最大限度地缩短他们与正常儿童之间的差距。并且需要积极配合医学治疗师的建议,结合听障儿童自身听觉、言语、语言发展的实际情况,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并及时反馈他们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尽管听力缺失,但在古诗词学习APP中,仍要注重对听障儿童残余听力的补偿,注重声音的设计,选用标准普通话,减少噪音的干扰。

(2)情境展示模块

听障儿童主要是通过视觉来获取信息的,并且由于长期“以目代耳”现象,视觉器官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发展,因此,利用移动学习资源丰富的色彩、活动的画面来刺激听障儿童的视觉器官,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能更有效地辅助他们的学习。面向听障儿童的古诗词学习APP应强调情境化,增强可视性,通过故事和游戏来创设和展示情境。运用故事情境教学可以帮助听障儿童在更自然的情境和互动中习得和发展语言,故事可以为听障儿童创设出有趣、生动、形象的语言学习情境,听障儿童在故事学习中学会观察、思考、模仿、表演、创作,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听障儿童的兴趣得到激发、思维被激活、表达欲望被调动,而表达意愿是语言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听障儿童在使用手语、口语和书面语进行合作、交流与分享的同时,他们的语言更有可能在更自然、更主动、更活跃的状态下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创设游戏情境,听障儿童好奇心强、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意志力较为薄弱,通过创设贴近生活的生动有趣的游戏和沟通情境,让听障儿童在游戏的互动中成长、学习,这将有助于促进听障儿童语言和交往能力的发展,并激发听障儿童的表达意愿。

(3)听说训练模块

对听障儿童的干预应立足于听觉,注重语言表达。在面向听障儿童的古诗词学习APP中,设置听说训练模块,用“听”带动“说”,注重听觉信息对言语表达的重要作用,为APP提供配套的移动助听器,利用移动助听器将APP的声音进行放大、降噪以及其他音效的处理,并通过耳机为听障儿童呈现处理过后的清晰的音效,确保听障儿童的听觉基础。创设亲切的沟通情境,通过跟读或朗读等音频指引,启发听障儿童开口说,或者让听障儿童利用古诗词写话,并通过技术对听障儿童说的内容进行识别和反馈评价、录音保存,指引听障儿童播放自己的录音,然后再听再说,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听觉言语综合能力。

(4)知识重现模块

移动学习具有地点广泛化、时间碎片化、内容情境化、注意力短暂等特征,因此APP承载的移动学习资源应该遵循资源微型化的原则,这就要求APP中的资源在系列化呈现的同时,又是“松散的、分布式的”,简洁实用,并可随时获取,而针对听障儿童“记得慢,忘得快”的记忆特征,又需要对知识适当重现。针对听障儿童的古诗词移动学习资源,宜以“主题形式”组织知识,将听障儿童所学的知识进行提炼和分类,根据听障儿童认知规律和掌握难易程度,形成主题模塊,主题需要清晰、集中,不能过于散漫,而应该鲜明、深刻,否则只会引起听障儿童思维混乱,在短时间内理解有困难甚至导致厌学、弃学。因此,对内容素材的选择应是典型的、易于理解的。可在面向听障儿童的古诗词学习APP中,以一首古诗词为主题中心,按基础知识描述、要点回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导入、要点强化、重复情境、问题引发讨论的结构编辑进行制作,使APP具有情境引导、听障补偿、知识内容循序渐进等特性。

(5)情感反馈模块

在听障群体中,手语基本可以满足他们的思维和交互需求,在双语教学中,手语作为第一语言,所发挥的作用是有声语言替代不了的。在古诗词学习APP中融入亲切友好的手语表达,以手语形象作为主题的切换与衔接者,引导听障儿童效仿和参与,创设轻松熟悉的学习情境,激发听障儿童学习的兴趣;从听障儿童的认知角度,通过手语形象来营造沟通环境,吸引听障儿童的注意和记忆,让听障儿童增加身份认同感和归属感,消除自卑心理,增强自豪感,更容易获得情感共鸣。手语形象贴近听障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视角,更容易实现共同的情感体验。

听障儿童由于听力和言语障碍,口头交流较少,手语和笔谈又有诸多不便。因此,在面向听障儿童的古诗词学习APP中,要注重听障儿童的沟通设计,增强情感互动。扩大交流不但要实现交流方式的多样化,“文本-文本”、“语音-文本”、“视频-视频”等多种交流通道互用,同时需要将丰富的交流手段融入到情境中,构建角色多元化的学习共同体,使听障儿童在角色扮演以及与同伴的沟通交流过程中,增强情感的传递和表达。

四、研究结论

本研究总结了听障儿童的认知特点,可概括为:①听觉存在障碍,语言功能发展缓慢;②感知活动受到限制,视觉补偿能力得到长足发展;③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稳定性差;④以形象思维为主;⑤对言语材料记忆较弱,逻辑记忆也薄弱。以听障儿童的认知特点、听障儿童学习APP设计特性为依据,提出了面向听障儿童的学习APP设计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四个原则:①教育性;②情境性;③听障补偿性;④及时反馈性。在设计原则的指导下,以听障儿童古诗词学习APP为例,从内容、视觉和功能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设计面向听障兒童的学习APP。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1007/t20100729_171904.html.

[2]国发[2016]47号.“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Z].

[3]GB/T 2634 1—20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残疾人残疾分类和分级[S].

[4]郭亭亭.听障儿童小学语文知识表征策略的实证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6.

[5]李明扬.听障儿童的语言智能测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6]李宛霓.游戏活动对聋儿康复和言语矫治的影响[J].学周刊,2019(12):173.

[7]安璐,李子运.教学PPT背景颜色的眼动实验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1):75-80.

[8]张蕾.听障儿童听觉和言语特征及其关系的研究与训练策略[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编辑:王天鹏)

猜你喜欢
听障儿童
听障儿童康复过程中家长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识字学语在听障儿童康复中的运用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
为听障儿童营造一片语言之海
早期阅读在听障儿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例谈游戏在听障儿童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听障儿童语文课堂教学探索与分析
听障儿童的教育与训练
听障儿童心理理论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