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儿童对中国画的学习与传承

2021-06-25 05:17黄晓琴
下一代 2021年3期
关键词:中国画传承儿童

摘  要:目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迫切而又必要的。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接触和学习中国画这门国粹艺术,做到有效的传承。本文就实际教学中的现状,对儿童如何接触及传承中国画,做了一部分现状分析与方法总结。

关键词:儿童;中国画;接触;传承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绘画,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和发展,极具民族风格和特征,博大而精深,是我们国家的国粹艺术,中国画的重要性及其影响不需赘述。在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思想指导下,目前来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迫切而又必要的。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从小接触和学习中国画能够有效地提高孩子对国画的理解和认知。下面就教材的课程设计情况及校园实际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思考如何顺利引导儿童开展对中国画的有效接触和学习,做一定的方法和总结,激发儿童热爱中国画,从而加强传承度。

新课改下的小学美术课程的设置和编排,体现了编者的匠心独运。中国画课程在整个小学美术课本中,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占比。以教育部审定的人教版2013版为例,在一二年级段,由于学生的年龄过于低幼,部分课程设计上只穿插了少量的中国画作品用于欣赏和比较。在三年级的下册第一课《水墨游戏》中,学生才开始真正接触学习中国画,然后是四年级上册的《彩墨世界》,再往后就是五、六年级的课程中,均安排了一课的花鸟、山水、人物及工笔的内容。由于中国画的学习,在材料准备、学习环境和氛围上都要求颇高,课程编排中的学习题材和内容,相对而言也比较紧凑和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就要研究如何让小学生对中国画有个系统的学习,拓宽学生对中国画的接触面,要积极探索教育与传承的路径与方法非常必要。因为没有接近,没有接触,就谈不上喜欢,更谈不上传承。

在系统学习中国画过程中,趣味性的初步学习与接触尤为重要。三年级课本中的《水墨游戏》就是一个很好的课程设计参考。该课列设计理念是,要多鼓励学生去自由的涂抹,在涂抹这种游戏形式下,观察毛笔在宣纸上会留下什么变化,尝试对执笔姿势的改变和转换,用墨色沾不同量的水,体会在纸上产生什么不一样的效果,这些充满趣味的尝试性学习,都会不断激发学生去主动探究。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认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让学生去玩水墨、戏水墨,熟悉水墨,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就会乐意用水墨的形式来画。再在玩的过程里,给与一定的技能辅助指导。如画瓶花题材,就可以指导“破墨”的技巧。先用浓墨或颜色画各种不同的线条,再用淡墨、水或颜色点在画的中间,利用墨中含有水分的张力以及宣纸独有的特性,画面会呈现出非常漂亮的肌理效果,水分量多量少,笔在纸面上停留时间长短不同,艺术效果也会更丰富。学生在玩在画的过程中,亦体会到水墨画中水分的重要性和趣味性,自然地学习了中国画中用墨的一些基本方法。在用笔的技巧训练上,初接触时,要体验柔软的毛笔在宣纸上的顺畅感。至于中、侧锋这些太过专业的名词要放在具体的教學中领会,学生才能更易于接受。例如,教画竹竿,就要把毛笔笔头侧躺去画,表现竹竿立体的感觉。画竹节,把毛笔头立起来去勾线,这一侧一立就体会到了中侧锋。通过几次练习并举一反三,学生就能逐步掌握中、侧锋用笔,也感受了用用笔的各种方法,其灵活多样的特点。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示范也非常重要,在讲授一些技法的同时,教师示范调制墨色的浓淡,行笔方向,这样结合讲解就形象直观了,学生就易模仿掌握。在国画内容的选择表达上,要教儿童喜欢画的题材,例如拟人化的动物,一般来说儿童都非常熟悉和喜爱,因为它们更有特点,有生气,有神彩,儿童喜欢将它们比作朋友,比做自己。所以了解儿童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打破常规,不要总把成人那套画花鸟、山水、人物等内容及技法原封不动地搬来强化教学,不能把他们教成小大人。强制性的机械灌输或贴张“面皮”,只会令儿童抵触反感,到最后反而没了学习的兴致,敬而远之。所以从动物开始,以画小动物为主,兼画小花、小草,可以与儿童自主的生活体验联系起来,是练笔、练墨的极好选择。儿童笔下的世界,正是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和表达,对此我们应该给与表扬和称赞。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画时间的持续,只要兴趣不减,孩子总会越画越好。总会爱上水墨淋漓中那一点朱砂的生动。另外也要注重对优秀作品的欣赏,开拓眼界。中国画其实是很重形式的艺术,欣赏中国画,除去他的文学性,更重要的是他的形式。不能说但凡是涉及到艺术欣赏了,就以“深刻的内涵”,“背后的文化”,“表达了某某感情,艺术家的某某境遇”,“画里的故事”之类的方向靠。“梅兰竹菊”各自代表了啥,苍鹰有某某含义,山水画说作者胸襟如何如何,或是不得志啊,或是超脱俗世啊等等。不要用这种审美的取向,来框定孩子们欣赏。带他们欣赏中国画可以更多的从构图、笔墨上去领会。不要太过强调中国画的文脉气息,太深厚了会磨灭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反而像齐白石这样的大家作品就更能接近些,是普通人也是能欣赏的。

因接近而接触、因喜欢而热爱。唤醒儿童血脉中的民族文化价值理念基因,给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和路径,更进一步去探究、感悟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和文化韵味,寻找我们自己的根与魂。煌煌几千年的民族历史长河中,可以濡养人精气神的文化文明遗珠俯拾即是,接近了,接触过,才谈得上传承。

参考文献:

[1]朱国华  《泼墨成趣——鸟瞰的艺术》(G)少儿美术2007-09-115.

[2]薛文  《美术教材解读》(J)新浪博客2015-04-21.

[3]金伟民 《给美术教科书编者提几点建议》(N)美术报 2017-04-17.

[4]李倩 殷丛丛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的特点和教学方法》(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

[5]吴金凤 《小学美术课程中的国画教学》(G)读天下  2019-07.

[6]子午 《先有接触,才谈得上传承》(N)广西日报2019-12-24.

作者简介:黄晓琴(1975-),女 ,汉族 ,安徽巢湖人, 一级教师,本科毕业,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城南小学, 研究方向:小学美术教育方向。

猜你喜欢
中国画传承儿童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书画名人汇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