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社会视域下大学生网络社交风险意识影响因素研究

2021-06-28 14:10上海海洋大学兰思宇凌静郑子晗孙洁媛刘颖怡
区域治理 2021年3期
关键词:风险意识社交大学生

上海海洋大学 兰思宇,凌静,郑子晗,孙洁媛,刘颖怡

一、研究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考察时多次深入高校与师生交流,为广大学生指引人生道路、明确前进方向,勉励他们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然而肩负重任的大学生面临着许多不同程度的风险,一些大学生存在风险意识淡薄、风险认知模糊、社会责任感不强等问题,风险意识的缺乏使他们不但缺少对风险的科学认知,更缺乏风险防御能力。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以QQ、微信为代表的主要用来满足用户交流互动社交需求的即时通信工具,用户规模达到7.92亿,占网民总体的95.6%。在职业结构分类中,学生占比最高,约为25.4%;在各年龄段中,20—29岁年龄段占比最高,约为26.8%。而大学生正属于这一群体,网络社交正在深入大学生的生活。在大学生作为最大规模网络使用群体且所占比例仍不断上升的背景之下,大学生互联网行为及其对社会交往的影响便受到普遍性关注。

2016年12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开展校园网贷风险防范集中专项教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做好校园网贷风险防范工作,开展大学生风险防范意识教育”。不仅是网贷风险防范意识的培养,更应该是对大学生个人网络社会交往风险防范意识的全面教育,因为高校是实施大学生风险防范意识教育的主要阵地。

二、研究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

(一)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调研问卷包含4个维度,分别为个人人身安全意识、个人信息安全、个人财产安全以及个人安全知识掌握方面,对调查对象的网络社交风险意识进行调查并形成相应的分数,并将得分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分别探究人口学变量、上网心理、现实交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网络社交风险意识的影响,数据分析则在影响因素与社交风险意识的关联水平研究下进行。

问卷发放对象以上海海洋大学学生为主,其他周边高校适量发放。问卷总共发放164份,收回有效问卷164份,有效率达到100%。在本次调查中,男生有72人,占比43.9%;女生有92人,占比56.1%,女生人数较多。年级分布中,大一学生22人,占比13.41%;大二学生28人,占比17.07%;大三学生102人,占比62.2%;大四学生12人,占比7.32%。样本分布较不均匀,但跨度较大,涵括高校各年级的学生,因此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变量描述说明

对于被解释变量的选取,如果被调查者网络社交风险意识水平较高,则Y取值为3;如果网络社交风险意识水平为中等,则Y取值为2;如果网络社交风险意识水平较低,则Y取值为1,解释变量X表示影响大学生网络社交风险意识的诸多因素。变量说明,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说明

(三)模型构建

被解释变量为大学生网络社交风险意识水平,包括三个类别的有序变量(1~3=低~高)为离散、次序形式的因变量,因此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进行回归。假设大学生网络社交风险意识水平为Yi,是k个因素的一个线性函数,可以表达为:

其中:βk是与第k个变量(k=1,…,k)相关的系数,。如果βk>0,对于大学生网络社交风险意识的第k个因素取值的增加会导致意识水平的上升,反之如果βk<0会导致意识水平的下降。

(四)实证分析

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建立大学生网络社交风险意识影响因素模型。大学生网络社交风险意识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回归结果

本模型p值=0.000<0.01,在1%的水平上显著,因此该模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人口学变量中,性别X1对于网络社交风险意识水平中等的大学生影响较大,但对风险意识水平较高的大学生影响较小。为更深入地检验男、女两个独立群体平均数的差异情形,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法进行研究,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不同性别的学生在个人人身安全意识方面有显著差异(t值为0.007和0.008,均小于0.05),在个人信息安全、个人财产安全以及个人安全知识掌握方面则差异不大(t值分别为0.239、0.705、0.685,大于0.05)。因此可以认为,性别对个人人身安全意识方面有显著影响,而对个人信息安全、个人财产安全以及个人安全知识掌握方面影响不大,即大学生对此方面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大致相同。

在社会信任感和上网心理因素方面,对于大学生网络社交风险意识均并无显著影响。但是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渴望通过网络获取大量财富的学生在网络社交过程中容易降低戒备,面临更多的风险,其网络社交安全意识相对较为薄弱。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通过网络获取财富的途径更为广泛、便捷,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应当在进行操作的同时,注重识别与防范各项安全风险。

在现实交往因素方面,处事急于求成X6对应的回归系数分别为-1.977(p=0.002<0.01),在1%的情况下显著,具有较强的显著性,即处事态度与网络社交意识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数据显示,处事较为急躁的学生网络社交安全意识得分较低,而更细致的学生得分会更高。个人的处事态度不仅会影响现实人际交往,同样也对网络社交有所影响,在涉及个人利益时,处事细致、安排得当、思考详尽将能够避免更多风险的发生。个人性格X8对应的回归系数为1.375(p=0.016<0.05),在5%的情况下显著,即不同性格的学生在社交的风险意识方面具有显著差异。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性格内向的学生在社交风险的评分中表现更好,因此可以认为性格内向的学生在进行社交时会更具有风险意识,在进行社交风险教育时则更加需要注意对性格外向学生的教育。

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方面,学校经常组织学习X9对应的回归系数为-2.798(p=0.003<0.01),且在1%的情况下显著,具有较强的显著性。父母经常提醒X10对应的回归系数为2.607(p=0.02<0.05),在5%的情况下显著,说明学习教育和家庭教育对学生的社交风险意识水平有较大影响。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社交风险意识教育上使用的方法具有一定效果,但仍需不断优化,进一步达到提高学生社交风险意识的目的。

三、结论

(一)大学生网络社交风险意识水平整体偏低

通过分析问卷数据可知,整体而言,当前大学生形成且具备了一定的网络社交风险意识,但其中具有网络社交高风险意识的占比不足,且约有10%的大学生拥有较低的风险意识水平。由此可见,多数大学生认知网络社交风险的主体意识淡薄,网络社交风险意识水平总体不高。同时,大学生的安全意识与现实行为之间常存在一定的差距,“知行分离”导致其风险规避能力不足。

(二)高校风险教育未做到及时、适时、全面

学校作为当今风险教育的一大主体,在提高大学生风险认知和规避能力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当前高校风险教育仍普遍存在许多问题:(1)形式单一,风险教育常常流于表面,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相对滞后,尤其针对复杂多变的网络社交风险,高校教育的超前性、主动性不足;(3)教育内容不完善,目前很多高校均未开设大学生风险意识教育课程,未形成完整与系统的教学大纲。

(三)大学生的个体心理状况不容忽视

大学生个体内在因素是影响风险意识的一个重要维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缺乏正确认知,不愿寻求正确的疏导;另一方面,大学生群体承受挫折的能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差。本次的研究数据表明,大学生的性格及心理健康状况与网络社交风险意识形成了较强的关联性与差异性,其中,自身性情急躁者与现实生活中受挫从而在网络中寻找慰藉者表现为明显较低的风险意识水平。

四、对策分析

(一)准确认知网络社交中的风险,培育大学生的安全意识

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面对爆炸式的信息量,每一用户对于信息的主观理解不同,凡此种种,信息传播过程中就可能产生信息延迟、信息量与传播对象不确定等各种风险,这些风险对于大学生来说尤甚。因此应当运用多种形式提高大学生识别风险的能力,准确认知网络社交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才能合理有效地对其进行规避。

(二)加强风险教育与安全教育

大学生已经开始独立生活且广泛接触社会,其遭遇社会风险的主要原因即安全教育以及风险教育的开展不足,而预防风险的关键就在于安全教育。

从高校层面而言,高校的风险教育应当做到及时、适时与全面。通过课堂、讲座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社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运用丰富的真实案例或影视资料,促使大学生形成辩证思维,提高鉴别力。高校还可以结合风险问题研究成果,开设风险教育方面的专项课程,使大学生具备基本的风险意识并了解相应的避免方式。除此之外,高校在组织开展预防网络社交风险专题活动,如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视频,由学生参与拍摄,从而提高大学生对于网络社交风险的关注度。

从家庭层面而言,父母与子女之间应形成平等交流的关系。双方应采取朋友间对话的方式进行交谈,父母应多包容、呵护大学生,通过讲述自己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在大学生生活、学习、情感方面有针对性地提供指导,引导子女诉说其内心想法,将网络社交风险意识教育融入于日常交谈。在与子女远程沟通的过程中,及时了解子女的近况,并适当给予警示及建议。

(三)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

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智能设备的不断普及,心理健康已成为当今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近年来,高校学生由于心理压力而诱发的事故频发,如何让大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也逐渐成为了高校教育的重点。对高等学校而言,大学生可能遭遇的各种风险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有迹可循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工作内容的重点,各级领导以及教师都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各学院老师同学应当积极相互配合,切实履行职责,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避免轻生悲剧的发生。建立“学校党政领导—心理咨询中心老师—辅导员—学生骨干”联动互助网络平台。通过这样的模式,及时地掌握学生的第一手资料,为学生的发展问题和障碍性心理问题的解决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关链接

网络是信息传输、接收、共享的虚拟平台,通过它把各个点、面、体的信息联系到一起,从而实现这些资源的共享。它是人们信息交流使用的一个工具。在这个网络时代,它的用处会越来越大,功能会越来越多,内容也会越来越丰富。网络会借助文字阅读、图片查看、影音播放、下载传输、游戏聊天等软件工具从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方面给人们带来极其丰富和美好的使用和享受。虽然网络是一个资源共享的通道,但它毕竟是人类的一个工具。相信有一天,网络会借助软件工具的作用带给人们极其美好甚至超越人体本身所能带来的感受。比如借助软件工具让人以极其真实的外貌、感觉进入网络平台、感受生老病死、游戏娱乐、结婚生子等。但这些只是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并不能取代人们的生活,它只能模仿人的感受,但不能取代人的感受。网上可以直接实现虚拟产品的交易,如文字、影音的购买、发送、传输、接收。

猜你喜欢
风险意识社交大学生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社交距离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浅析注册制对市场效率的促进作用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