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视角下的在线教育师生关系浅析

2021-06-28 13:46潘容
文教资料 2021年6期
关键词:在线教育存在主义师生关系

潘容

摘   要: 存在主义教育要求教师成为教育的引导者和护航者,尊重学生的自由和自我选择,倡导平等与信任的师生关系,以交流和对话的形式让教育最终走向关怀。在线教育要求转变教师角色,重视学生的需求和个性化发展,加强师生的对话交流,构建新型的师生观。

关键词: 存在主义   在线教育   师生关系

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亦称“生存主义”“实存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中最流行的派别之一,是现代人本主义思潮的代表①。存在主义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心转到法国,同时在美国、意大利、阿根廷、日本等国甚是流行。索伦·克尔凯郭尔是存在主义的理论先驱,索伦·克尔凯郭尔的神秘主义、尼采的唯意志主义和胡塞尔的现象学等构成了存在主义的主要思想渊源。

存在主义的创始人是海德格尔,其在1928年出版的《存在与时间》标志着存在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流派出现。该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雅思贝尔斯、萨特、马塞尔、卡缪、蒂利希、怀尔德等。其中,萨特是存在主义的集大成者,其在《存在与虚无》一书中详细阐述了自创的无神论存在主义哲学思想,并提出了三个基本原则:“存在先于本质”“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自由选择”,将存在主义发扬光大②。

存在主义作为典型的人本主义学说,宣扬人的价值和自由,认为人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存,人的存在本身是无意义的,但是人可以在这无意义的世界中去发现、创造,实现自我、成就自我,找到人生的意义。存在主义不仅通过哲学,还通过小说、戏剧、电影等形式广泛传播,甚至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存在主义是一种把存在放在本质之上的哲学理论①。

存在主义教育思潮是在存在主义哲学基础上形成的教育理论,实际上存在主义哲学家并未对教育提出系统的理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后才正式形成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流派③(15)。首先,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主体的个性和自由。就教育层面而言,主张的“存在先于本质”要求教育者关注学生本身,以学生的需求和发展为最终目的,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其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不应该是“灌输”与“被灌输”“管制”与“被管制”的关系,而应当是师生平等、相互尊重、共同成长的关系。再次,教师教学强调学生个人的自由和个性的培养,以学生的个性化、自由发展为培养目的,采用积极的鼓励和正确的引导等方式促进学生个体成长,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最后,存在主义教育把实现学生个人认知的成长、领悟追寻人生价值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学会机械刻板的知识,而是让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实现自我成就,展现自我价值。

一、存在主义视角下的师生观

(一)教师角色——引导者与护航者

重视个人的价值,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存在主义在教育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赋予学生高度的自主选择权。但这不是摈弃教师的作用,而是要求教师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同时保持自我的主体性,做好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领者和护航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道路上的引导者。“引导”突出诱导启发,多用于思想方面,指走在前面带领④。教师就是带领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己、丰富知识储备、充盈精神食粮的引导者。在教学目的层面,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方法层面,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利用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丰富多样的教学材料,选择适合的教育方法进行教学,不能一概而就,“填鸭式”的教学是不可取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变化,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的变化。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只有充分发挥主体力量,才能清晰地认识到学生个体的成长差异和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成长道路。

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护航者。《师说》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之责在于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惑。客观知识的传授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和社会化。人是自然界中单独的个体,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学生个性化的培养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创造性,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学生社会性的发展需要教师合理引导,传递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关注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若有糟糕情况发生,及时做出正确的引导,以免学生误入歧途。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护航者这一角色,需要有极强的责任意识,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将学生的发展作为主体,以自身为学生树立积极的榜样。

(二)学生角色——自由者和选择者

存在主义强调个人的自由选择。萨特指出,人的自由是绝对的,人是被“抛”到世界上的,具有偶然性和荒诞性,世界上的其他在本质上与人无关,不能给人以启迪,予人以约束。学生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风格,发挥自我能动性,调动自己能利用的资源实现提升和个体的全面发展。教育是促进个人发展的工具,只有学习者全身心投入学习生活中,才有机会到达理想的彼岸。

存在主义认识到,人的自由表现在选择和行动两个方面。人只有通过自我选择加以行动,才能认识到自我的自由,因为自我选择的行动决定了人的本質。人的存在同人的选择及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是分不开的。学生的学习成就由学生自我选择决定,学生必须谨慎地思考,有意识地做出及时的判断和选择,并且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生每一次的进步、每一次的抉择都与明日息息相关,学生自己走过的每一步路、流下的每一滴汗水都将奠定未来的基石,为自己将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实现什么样的目标而做出选择,并为此承担责任。这也要求教师让学生学会做正确的选择,学会对自己负责。

(三)师生关系——平等与信任

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关系等⑤。师生关系的类型根据不同的维度各不一致,其中具有典型性的分类是勒温在1939年提出的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存在主义主张个体的自由,师生都是平等独立的个体,笔者认为存在主义视角下的师生关系偏重于民主型。

1.平等与信任是构建师生关系的基础

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的前提是互相尊重和相互信任。民主型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是开放、平等、互助。教师采用民主的教学方式应是重视学生群体的作用、让学生参与讨论班级建设、设定共同目标、朝着目标努力进发,而不是专制独裁,将自己放置在不可违逆的位置。

教师为学生树立精神楷模,彼此充分信任,会极大促进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增进师生彼此间的了解。当学生足够信任教师时,会模仿教师的行为,教师的一言一行、精神风貌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的精神熏陶是无声但最为有力的。当教师足够了解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时,学生将会得到鼓励,将信任的力量转化为学习知识的动力,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并且学生从教师处获得认同,找到归属感,可以在自我迷茫困惑时,向教师寻求帮助,走出阴霾。

2.对话与交流是连接师生关系的桥梁

存在主义教育思想主张全用对话沟通交流学习,由学生自主选择是否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雅斯贝尔斯强调真正的交流是让年轻人“已清楚地意识到要成为完整的人全在于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对自身的不断超越,并取决于日常生活的指向、生命的每一瞬間和来自灵魂的每一冲动。毋庸置疑,年轻人都希望受教育、能从师获益、能进行自我教育,并与人格平等的求知识获智慧的人进行富于爱心的交流”⑥。但是,这种对话与交流不是单独的谈话沟通,而是师生对理性世界的探索和认知的讨论,是智慧与灵魂的碰撞与交融。在教学中使用对话与交流方法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兼顾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放任自流,让学生野蛮生长。教师和学生可以在这样的交流与对话中,探索客观世界存在的意义,共同成长。

3.教育走向关怀是最终要义

在客观世界中,人是独立的,又因情感而联结,关怀是人与人之间建立关系的重要纽带。关怀是面对生命的同情与怜悯,是对待事物的考量和顾虑,是生命最真实的存在,是心灵发出的对真情和温暖的渴望。存在主义教育中的师生关系要求人们共同营造温暖的、自由的、充满关怀的教育世界,最终目的是对人本身的关注,让教育从课本知识走向人自我的发展。

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和师生间平等的对话与交流。达到相互理解、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境界不仅是单纯的对话,还有精神间的结契,用情感、关爱巩固彼此的信任。师生有“爱”,这种爱是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之爱,是教师对学生成长的关切之爱。

二、对我国在线教育发展的反思与启示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科技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必将带动教育的变革。传统学校教育对学习的垄断被信息技术的发展所打破,教育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学校教育。面对高度开放的社会,制度化的学校教育越来越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与此同时,兼具灵活性和开放性的非制度化教育迅速崛起,并得到许多社会人士的支持。

近年来,依靠国家政策支持和互联网技术的成熟,我国在线教育市场不断扩张,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已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网络与人工智能正深刻地改变教育,在线教育成为一种新的可选择的教学方式,融入教育的各方面。不同于传统的学校教育,在在线教育环境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极大的改变——教师由原来的讲授者改造成学习辅导员,学生改造成主动的学习者⑦(120-128)。要求在线教育中的师生关系进行新的调整,与时俱进,以适应信息技术智能化科技化带来的教学新形势。

(一)教师要转变角色

教师不能只是把传统课堂的教学教法生硬地照搬到网络教学中,而要学会使用新的教育技术与方法,利用多样的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在线教学,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讨论、交流、考核的方式。

在线教学让教师和学生在物理空间上处于分离的状态,学生仅仅通过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进行学习,教师无法实时监测管理学生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学会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采取创新性的、吸引学生的教学方式。教师还可以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制作优质的线上课程,为在线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信息化带领人们进入知识爆炸的时代,青少年在没有引导的情况下,特别容易迷失,此时教师就是学生的引导者和护航者。首先,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习进度和风格,选择适合学生的课程资源和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和精准匹配。其次,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问题无处不在,学生面临的学习困境、心理压力、精神倦怠风等问题都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需要在线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关照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习服务。再次,在在线教育中,学生学习步调不一致,自律性差的学生学习步调远低于高自律的学生。要求教师适度掌控学生学习的进度,在在线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平台,将学习任务精准匹配到每一位学生,跟踪学生完成任务的进度,通过讲授、分享、交流互动等方式加上多媒介协同发挥作用,加快学生接纳知识的进度。最后,教师需要及时地给予学生激励,在线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育,更像是一场孤独的战斗。虽然学习过程方式方法变得更多样化,但是没有教师在旁切实有效的指正,没有同伴及时的鼓励支持,可能会增强学生的枯燥感和孤单感,学生需要极强的毅力控制自我、疏导自我,特别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给予鼓励和安慰,疏导心结。

除了教授学生知识之外,在线教学还挑战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心理、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的熏陶和培养,需要更有效的互动和交流。要求教师在交流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在师生互动中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存在主义要求尊重个体的自由和选择,在教学中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线教学正好可以让学生充分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按照自己的需求安排学习。学习不再是在教师硬性要求下的按部就班,学生更独立自主,选择什么样的课程,如何安排学习进度,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都由学生自主选择。

然而,这样充分的自由更加考验学生的自控能力,宽松的学习环境,自主选择的学习方法容易让学生产生怠惰和拖延,无法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养成极强的自控力,能自我引导、自我激励、果断屏蔽外部的干扰、拒绝外部诱惑。这对于年轻的学生来说是一大难题,要求学生必须转变自我角色。

首先,化被动学习化主动出击,主动设定学习目标,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对学生现阶段的在线学习是有益的,还为学生终身学习之路做好了铺垫。从学生转变为学习者不仅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还需要教师和父母的引导。作为一名自由的、有选择权的学习者,首先要学会如何做出选择,选择适合的课程、选择学习方式、选择教师等都需要学生自我探索,最终通过实践习得自我选择的能力。

其次,学生要养成高度自律的习惯,在线学习最需要的就是学生的自律。学生依靠电子设备学习,电子产品娱乐功能的吸引、网络诱惑、家庭生活的干扰等都需要学生学会自我拒绝,抵抗住外界的诱惑,保持一颗宁静自律的学习之心。

再次,良好的學习成果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积累出来的,学生有所坚持最终才会有所收获。在线教育环境相当宽松,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安排学习进度,但有一些学生中道废弛。学生必须坚持不懈、勇敢前行才能在这一方新的土壤中开出未来之花。

最后,在结束一段学习旅程以后,只有全面地总结和反思,及时纠正学习中的错误,才能让前行的路更平坦开阔。

(三)重构师生关系

在线教学的师生关系不同于传统的师生关系。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可以直观地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控制和调整,教师是指令发起者,学生被动接受。而在在线课堂中,教师发起指令,学生可以“选择性忽视”,教师无法强制学生立刻做出改变。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解惑员,必须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怀揣爱心和责任引导,用关怀守护学生的成长。

当学生面对着一堆电子设备,通过冰冷的屏幕学习时,是否还能保持和传统课堂一样的学习状态呢?这个问题需要教师引起重视,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严肃的神情和语态纠正学生的走神,而在线上课程中,教师很难把握学生的课堂关注情况,学生可能对讲授内容不感兴趣,甚至完全不参与课堂。看起来网络学习将学生的学习自由权利无限扩大,但如何把控好在线课堂,保证学生学有所成还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和观念,不能继续用传统课堂的方法教学。学生可能不再服从于严厉的教导,不买“硬性管理”的账,而要遵从自己的内心选择吸引自己的课程。师生关系从对立走向合作,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双方一起完成学习任务。

加强师生间的对话与交流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互相理解,让双方需求得到及时的满足和反馈,实现师生在学习上的“适配”。在面临新的教学挑战时,师生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共同成长。

注释:

①何新.中外文化知识辞典[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

②萨特.存在与虚无[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③安瑞.存在主义教育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J].才智,2019(14).

④贺国伟.现代汉语同义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⑤周德昌.简明教育辞典[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⑥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⑦陈运超.论在线教学对学校教育的再造[J].重庆高教研究,2020,8(04).

参考文献:

[1]何新.中外文化知识辞典[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

[2]贺国伟.现代汉语同义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3]周德昌.简明教育辞典[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4]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5]陈运超.论在线教学对学校教育的再造[J].重庆高教研究,2020,8(04):120-128.

[6]安瑞.存在主义教育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J].才智,2019(14):15.

[7]罗佳.存在主义教育思潮及其对中国高校德育的启示[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05):103-107.

[8]夏霖.存在主义教育思想的内涵、特征与意蕴[J].教学与管理,2011(03):19-20.

[9]刘玲.论存在主义视阈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J].考试周刊,2017(91):3-4.

[10]Noddings, Nel.(1992). The Challenge to Care in School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Education.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内尔·诺丁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3.

[11]萨特.存在与虚无[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猜你喜欢
在线教育存在主义师生关系
《归来》中的存在主义叙事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存在主义思想下《蝇王》与《鼠疫》的比较
荒诞世界的生存之道——《他们》的存在主义解读
《在冰山里》的存在主义解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