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让小品“喜头悲尾”

2021-06-28 17:20吕铭欣
党员生活·中 2021年5期
关键词:贾玲悲情小品

吕铭欣

“小品我放棄了,因为研究不出来好的包袱了,没有特别好的事儿,不新鲜了。”在节目《我就是演员3》中,当主持人问小沈阳还要回去演小品吗?小沈阳的回答无奈且心酸,他说:“小品现在都是喜头悲尾,我不喜欢,我喜欢逗大家笑,从头到尾让你们笑得开心。”

小品“喜头悲尾”,是说一个小品在开头是搞笑开心的,在中间却变得煽情起来,以一个悲剧结尾,或者开始教育大众,似乎只有催泪或承载着教育意义才能体现出一个小品的质量。这种现象在近年来屡见不鲜,引起了观众的不满与思考。

谁才是导致小品“喜头悲尾”的元凶?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小品创作展示的舞台趋向于通过网络面向观众,涌现出了《爱笑会议室》《笑傲江湖》《喜剧总动员》《欢乐喜剧人》等喜剧综艺。在《欢乐喜剧人》的舞台上,小品的成绩取决于观众的投票,而最终煽情化、悲情化的小品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继而得到比较高的票数。随着节目的播出,小品演员们也逐渐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尽量在小品的结尾煽情和悲情。

“喜剧的核心是悲剧”,煽情没错,升华立意也没错,但过度煽情却会让节目效果大打折扣。小品“喜头悲尾”的背后是小品演员逐渐进入创作瓶颈的现状。

在2015年《欢乐喜剧人》的舞台上,贾玲因演了一个有关花木兰的小品,被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发表公开信要求致歉。最后结局是节目停播,贾玲在微博公开致歉。

此后,为了避免踩雷,煽情和悲情成为被经常采用的方式。要说贾玲的这个小品真的有多低劣或者低俗吗?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颐武认为:说不上是恶意恶搞,对传统文化不尊重,并不需要反应太激烈。

小品创作过程变得艰难,正如同小沈阳说的那样,“研究不出来包袱了”,然后又“不喜欢喜头悲尾”,和他一样的喜剧人,也都陆续转战其他领域。而继续留在小品这个领域的人,还是延续了“喜头悲尾”的作风。

此外,近年来短视频平台的兴起也稀释了大众对小品强烈的需求。以前大众津津乐道的梗都产出于春晚小品,“下蛋公鸡公鸡中的战斗机哦耶”“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等金句至今还被大众奉为经典。而现在的梗大都在短视频平台产生,并且几乎每周都会有新的梗产生,热闹不已。

小品应该如何进行创新与突破?

无论导致小品“喜头悲尾”的原因如何,最关键的还是小品“缺人才”的现状,曾经有沈腾、贾玲、王宁、艾伦、马丽、潘斌龙、魏翔等人撑起小品的舞台,再往前有朱时茂、陈佩斯、冯巩、赵本山、范伟、郭达、潘长江、赵丽蓉等前辈,而现在,小品需要新鲜血液。

郭德纲也说:“喜剧类节目干的就是人,现在人都让我们挖的差不多了。”在《欢乐喜剧人》第七季中,节目组在各个领域发掘有潜力的新人,将节目做成了真人秀养成类综艺,进而为小品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除此之外,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也正在录制一档喜剧传承类综艺节目,以“喜剧精神需要传承”为初衷,旨在打造一档具备“喜剧精神内核”的节目。

小品新的发展之路需要不断地探索,至于最终的结果如何,能否摆脱“喜头悲尾”的风格,还有赖于时间和观众的检验。

猜你喜欢
贾玲悲情小品
《临宋人小品》
钗头凤·痛悼爱妻
冯巩贾玲的师徒情
当贾玲遇到宋仲基
《喜乐街》欢乐就是多
陈水扁“悲情奔丧”
本 期 导 读
世相小品
悲情富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