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智慧城市建设及路径探析

2021-06-28 23:08张兴年郑昊霖
科技智囊 2021年4期
关键词:玉树青藏高原智慧城市

张兴年 郑昊霖

摘  要: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下,民族地区在城市建设上也应抓住机遇,利用好大数据、信息化平台等现代技术,促进自身的建设和发展。青海省玉树市在经历地震之后,抓住机遇,成为西北民族地区较早一批提出“建设智慧城市”口号的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克服原有的发展窘境和动力不足等问题,从转变经济模式、强化配套设施、提升市民素质、发挥区域优势上下功夫,从而实现用科技为民众服务。

关键词:智慧城市;玉树;青藏高原

中图分类号:F2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81/j.cnki.1006-3676.2021.04.02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Path of Smart City in Ethnic Areas

——Take Yushu City of Qingha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Zhang Xingnian  Zheng Haolin

(Qinghai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Qinghai,Xining,810007)

Abstract:Under the upsurge of smart city construction in China,ethnic regions 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y in urban construction and make good use of big data,information platform and other modern technologies to promote their ow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After the earthquake,Yushu city of Qinghai Province seized the opportunity to become one of the earliest cities that put forward the slogan of“building a smart city”in northwest minority areas. In the process of smart city construction,we need to constantly overcome the original development dilemma and lack of power and other factors,and work hard from changing the economic model,strengthening supporting facilities,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itizens,and giving play to regional advantages,so as to realize the serv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the people.

Key words:Smart city;Yushu;Qinghai Tibet Plateau

現代社会是一个知识融合和信息爆炸的时代,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城市信息化特别是智慧城市将成为城市发展的主题[1]。智慧城市是人工与智能的结合,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的产物,也是一种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和形态,其本质在现代科技的助推下,提高城市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进而实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有力提升。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城市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各种“城市病”也随之而来,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这些问题需要运用科学技术来解决。

一、玉树市智慧城市的发展背景及建设现状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简称“玉树州”)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地势南北高、中间低,西高东低,气候特征为高寒性气候,全州总面积26.7万平方千米,下辖1市5县。藏学界认为,藏语中“玉树”一词意为玉氏部落,本为部落名称,其中“玉”为藏语“”之音译,可能是该部落第一代头人之名称,“树”为藏语“”,有遗址、后人之意,此处应理解为后人。“玉树”既是地名,又是一个民族地方政权的名称。[2]“玉树州”是整体自治州之名称,“玉树县”为州下辖行政县的名称,在地震之后,玉树县于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玉树市,为县级市。

(一)灾后功能定位与政策要求

玉树市原本是玉树州的一个小县城,东西狭长,南北较窄。2010年4月14日,玉树州发生地震,最高震级达7.1级,震中区域便是玉树县城附近。震后的玉树满目疮痍,所有公共设施近乎报废,人民财产受到了极大的损失(详见表1)。

面对这种情况,国务院印发了《玉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该文件着力解决灾后重建工作,明确指出要将玉树县(2013年改为玉树市)建设成为“高原生态型商贸旅游城市、三江源地区的中心城市、青海藏区城乡一体发展的先行地区”。在党的领导与政府的政策、资金的有力扶持,以及全国各地的关心和帮助下,玉树县得到恢复和发展。悠久的藏传佛教文化和现代化的城市规划建设,使得玉树一跃成为青海省内独具特色的现代高原旅游城市。2013年,玉树县撤县设市,从原来的小县城一跃成为具有现代化气息的高原特色城市,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提升。2015年,玉树市的灾后重建工作基本完成,但该地区依旧面临着生态环境脆弱、缺乏资源供给、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为解决城市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玉树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规划。

(二)依托平台助推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智能技术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根据群众需求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从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3]智慧城市的实现和运作,离不开现代技术平台的支持。因此,各地政府要充分利用智慧的手段建设城市,以智慧的理念管理城市,以智慧的方式发展城市,从而使城市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玉树市在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理念之后,便开始在线上与线下联动方面下功夫,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资源效能、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同时,玉树市以便捷群众生产生活为落脚点,开发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应用程序,实现“前端让政务服务最优化,中端让城市管理精细化,末端让数据智能化”,从而做到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智慧城市管理目标。近年来,玉树市智慧城市管理服务中心聚力城市数字网络化管理模式,依托中心三大平台,树立四个理念,及时对城市基础设施、基础环境、生产生活等进行数字化、信息化的实时处理,实现了城市功能系统与城市硬件设施以及城市居民的协同联动和无缝对接。[4]

(三)惠民服务系统化、便利化、精细化

博伊德·科恩博士认为,智慧城市是借助信息通信技术来更加智能和有效地利用资源,从而降低成本、节约能源,提高服务水平和生活质量,减少环境污染。简单来讲,智慧城市是将人的智慧与先进的科技相结合,实现社会新的发展和进步,从而更好地为人服务。玉树市智慧城市管理服务中心通过综合施策提供惠民服务,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1.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方面:通过整合玉树市各路段、街道和小区的监控,初步实现全天候、不间断、非接触、全自动的社会管理服务模式。针对突发情况,不同区域有自己专属的网格员将事件及时上报,每个事件都具备相应的定位功能,通过核实资料,由呼叫中心、指挥中心和决策中心共同发力,实现城市管理的精细化、网格化和高效化。

2.便民服务方面:通过建立智慧便民手机App、完善12345政府综合服务热线、设立一键通救助服务、智慧小区建设工程等一系列措施,让智能服务以老百姓的需求为导向,让智能手机“走群众路线,当众人眼睛”。

3.政府服务方面:依托中心数据,通过促进各种数据互联互通,实现各项数据和服务的线上办理和线上服务,从而提升办事效率,降低办事成本。

4.城市社会治理方面:(1)推进生态管理点对点视频互动管理模式,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实时监测各项自然动态,初步实现了区域生态管控;(2)推进健康预警服务,努力缩小监管半径、消除监管盲区、及时发现和处理食品药品的安全问题;(3)面对突发事件,利用线上平台多方联动,及时迅速地作出响应。不断完善玉树市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数字示范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必要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建立综合治理防控体系,提升城市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预警和处置能力。

(四)建筑风格注重民俗传统与现代化相结合

玉树市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宗教信仰影响广泛,地域文化具有丰富多样、开放兼容、和谐共生性等特征。地震不仅对当地居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害,也对当地的文化遗产造成了巨大破坏。玉树市有特殊的民族、宗教文化,在重建规划工作中不仅要正确认识这些特殊性,还要尊重和维护特殊性。在玉树市重建过程中,不僅要加入现代化城市的元素,更需要对民俗传统做到有机结合。为了更好、更准确地延续地方民俗传统文化,对当地藏传佛教文化做到尊重、保护和发扬。玉树市在重建规划中,积极与当地民俗专家进行研究和讨论,确保重建工作的合理有效。由于玉树地区地处偏远,情况特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其社会形态是由半农奴半封建社会直接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虽然社会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是其土地制度一直没有改革。当地的土地除国有、集体所有之外,还有很多人的土地是祖传的,土地性质便是“私有”。因此,在地震前,结古镇78.63%的居民是院落式房屋,2010年8月发布的《玉树州结古镇灾后重建权益处置规定》中,基本原则第三条便是“坚持土地公有制”,以建立起一种新的土地管理模式,对工作流程也进行了重新规划。此外,规划组还通过自下而上地广泛征求和采纳群众意愿,使规划方案最大限度地维护民众利益,最终建成了“民族特色、地域风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符合本地居民意愿的新家园。

二、玉树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困境

(一)自然条件制约,先天发展不足

一般而言,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资源都是促成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先天因素,这些可以有效地吸引人才,聚集资本,而自然资源匮乏或长期难以利用的地区,其城市化水平总是落后于资源丰富或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5]

受自然条件的制约,玉树市智慧城市基础建设和发展条件极为艰苦,特殊的自然条件决定了玉树市智慧城市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和特殊性(详见表2)。

玉树市境内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一年中的寒冷周期持续近8个月,大雪、冰雹、低温、干旱、霜冻等自然灾害频繁,空气含氧量极低,生态环境脆弱,是全国生存环境最恶劣的地区之一。该地区由于高寒低温,空气极度稀薄,生存环境恶劣,人群机体病变率高达98%,人群机体出现早衰、早老、早死现象突出,各类机械也容易受到影响,实际功率只能发挥到平原地区的60%左右。建筑工人在此极易疲劳,劳动效率低下,施工效率受到很大阻碍。特别是灾后重建阶段,高寒气候大大缩短了可能的施工期,峡谷地形增加了施工难度,这些都给玉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智慧城市发展带来了很大挑战。

(二)人才流失严重,不利于城市发展

人才储备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推力。由实物资本存量增加带来的产量增加,只相当于人力资本存量增加带来产量增加的1/4。随着经济发展,人才需求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高精尖人才尤其是掌握高新技术的人才极为稀少,甚至出现了人才断层现象。在对人才的培养和人才自主选择上,各地马太效应尤其明显。弱势地区培养人才实属不易,加之培养成功后,大多选择更好的平台去发展,这就导致弱势地区大量人才流失。由于缺乏相应财政资金的配套,精英型人才在对弱势地区的选择上就更为慎重,这便很大程度上导致弱势地区在发展和建设智慧城市时陷入了人才引进的恶性循环。

截至2018年年底,玉树市常住人口为11.4万人。从城乡划分来看,城镇常住人口33839人,占常住人口比重29.68%,乡村常住人口为80161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70.32%。但根据其年内人口变动数据来看,截至2018年年底,青海省内迁入玉树市的人口数为1507人,由青海省外迁入玉树市的人数仅为297人。由玉树市迁出到青海省内的人口数为1774人,迁出到青海省外的人口数为118人,人口净迁出88人。人口的大量迁出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玉树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人才结构失衡问题的出现。当地公共事业方面的人才跟不上新城市的发展,外来人才进入当地,又需要一定时间去适应和了解当地的文化。专业技术型人才无论在数量上和机构上,还是在素质和能力方面都普遍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

(三)“市”与“民”的不相适应,产生新矛盾

随着灾后的新玉树城市的建成,大量周边牧民涌入城市,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由于新城市在各项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下,整体建设较快,城镇化的速度远超牧民的接受速度。牧民由于长期处于旧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认知里,面对日新月异的城市生活,无法做到及时跟上时代步伐,转变心态,转换角色。因此,全面形成市民意识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对于新出现的“掌上App服务”,各项智能设施,如物联网、共享单车等,也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接受、学习和运用(详见图1)。

此外,大量农牧民的涌入,也对新玉树的城市就业容量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切实有效地解决农牧民生活就业问题,建立起相应的产业支撑,是新城市充分发挥“最大就业容纳器”的必然要求,更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由于玉树市的发展和建设依旧处于初级阶段,且地理位置特殊,身处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区内,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尤为脆弱。因此,在进行城镇化的同时,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城镇化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也势必对玉树市的自然环境提出新的挑战。

(四)财政自给力量不足,基础设施欠账较多

玉树州辖区虽然辽阔,但大多都是雪地、高山、沙漠、戈壁等不适宜人居住的地区,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明显处于劣势,不少地方不具备城镇建设的条件,难以快速形成密集且相互呼應的城镇群[7]。因此,其财政自给能力尤为薄弱,大多依靠国家财政补贴及其他收入(详见表4)。

根据《青海统计年鉴2018》得知,2018年,玉树州财政一年总收入为1276569元,而财政补贴及其他收入为1255565元,国家财政补贴占财政总收入的98.35%,地方公共预算财政收入仅为21004元。薄弱的财政自给能力,导致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先天性发展迟缓,同时存在底子薄、欠账多、投入缺口大等问题。在这样的条件下,玉树当地的经济发展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基础设施建设存在“难度大,成本高,见效慢”等问题。这些都制约着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

三、进一步建设玉树市智慧城市的思路及路径

(一)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变“劣”为“优”

目前,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为玉树市加快城市化进程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城镇化发展规律表明,城市化历程大体可以划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详见表5)。根据青海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玉树市城镇化率为29.68%,接近中期加速发展阶段。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下,玉树市要抓住发展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用“科技支撑发展,以创新引领未来”的发展目标。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须打破思维定式。玉树市之所以经济发展落后,产业发展不足是当地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就需要打破思维定式,把不利的因素转换为有利的条件,努力建设高原生态旅游城市。玉树市资源禀赋强、文化悠久,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玉树市人口流动少,其原有的自然资源并未被过度开发和破坏,这也使得高原独有的自然风貌得以保存。每年的7、8月份是玉树旅游的黄金季节,这为玉树市打造高原生态旅游城市奠定了基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科技引领支撑,科技是实现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相关单位应利用现代科技助推玉树农牧业规模化、规范化、多元化发展。相关单位应通过建立高标准温室大棚项目、特色农产品展销会等促进玉树市畜牧业转型试点,充分发挥本地区“玉树牦牛”“玉树黑青稞”“扎什加羊”等优势资源,围绕优化育种、提升产业附加值来促进特色产业升级。相关单位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拓宽推广渠道,通过定点帮扶、对口支援等方式,学习和借鉴其他地区产业发展经验,打造属于自己的“玉树名片”;利用好青洽会、特色农产品展销会等交流平台和“抖音”“快手”等网络平台,把本地区的“黑青稞”“藏羊”“牦牛”等特色农牧产品进行有效推广。

(二)强化配套设施建设,实现筑“巢”引“凤”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落实到具体城市建设上,如何把握和处理好创新智慧与生态旅游之间的关系,是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必须面对的问题。建设创新智慧城市和生态旅游城市二者并不矛盾,生态旅游城市需要为旅行者提供衣食住行游等一系列的服务,智慧城市则是在生态旅游城市建设的基础上为其注入科技的创新力,使其获得新的动力,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新的飞跃,二者实现的前提都是必须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做保障。

因此,玉树市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做到智慧创新与生态旅游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智慧城市生态旅游的综合服务水平:1.完善城镇和景区内部道路网之间的建设,提供便捷的旅游路线;2.增强景区的辐射性,完善景区周围的餐饮、娱乐、休闲、购物等场所的建设;3.增强住宿环境的和周边文创的民俗性,打造符合当地民俗特色的住宿环境和设施;4.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藏汉双语服务型人才队伍,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5.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投放自助式智能一体机,满足不同游客需求。总之,要不断强化配套设施建设,最终实现筑“巢”引“凤”。

(三)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升当地市民综合素质

玉树市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推进智慧政府和智慧政务的建设,促进政府治理模式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但是,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进程中,玉树市出现了智慧城市与群众互动不足和难以相互适应的矛盾。其原因是2010年玉树市地震前,该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比较落后,震后由于国家财政和全国各地的驰援,玉树市得以较快地进入智慧城市的建设,高效率的智慧城市建设速度使得原来的农牧民群众一时难以适应新的生产生活方式,从而导致出现智慧城市与群众难以相互适应的矛盾。

1.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市民与政府的互动是极为重要的。通过与市民的互动和市民的反馈,一来可以使市民了解未来玉树市城市建设规划以便更好适应城市化,二来可以推进智慧城市的顺利落成和早日完工。在下一步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在相关政策和智能应用的普及上,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注重与市民互动交流,聆听市民意见,及时整理和反馈。

2.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让它们做政策的解读者和实践者。社会组织有其独特的工作技巧,能够充分发挥政府与市民之间的桥梁作用,尤其在民族地区它们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知识技能,能够做到对政策的正确解读和有效宣传,从而实现政策的宣传和智能应用的普及上的多元参与。

3.要大力培养专项人才,助推智慧城市建设。对待人才,不能仅依靠外来人才的引进,同时也要注意本土人才的培养。鼓励人才进行深造,在录取和选用时对本土人才适当给予政策性倾斜;录用后,及时进行培训和外出交流,不断提升人才综合素质,使本土型人才真正做到“靠得住、留得下,干得好”。

(四)发挥区域特色优势,实现内部造血与外部输血相结合

智慧城市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切实为民众服务的一种选择。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因地制宜,在建设过程中可以借鉴和交流优秀的成功经驗,但是要避免“生搬硬套”和“拿来主义”。每个区域都有其特殊的环境和条件。因此,不同的地区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和建设智慧城市。

玉树市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首先要把国家最新政策和自身特色做到有机结合。其次,在公共服务和智能化推行上,除了要考虑生态环境,还需要考虑产业发展、脱贫攻坚以及民俗文化。此外,在整个智慧城市的建设阶段,也要做到与时俱进,发挥本区域的特色优势。智慧城市的实现,外部输血是助力,内部造血才是根本,要明确玉树市智慧城市的定位和目标。在国家政策的助推下,努力挖掘本地特色,实现内部造血与外部输血相结合,让智慧城市发展到新高度。

四、未来高原智慧城市展望

历史经验表明,每一场科技革命都将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各个领域的变革。谁率先赢得了技术革命,谁便占领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制高点,获得新一轮经济发展的话语权[8]。智慧城市借助新一代的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将人、商业、运输、通信、水和能源等城市运行的各个核心系统整合起来,使城市以一种更智慧的方式运行,进而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玉树市的智慧城市建设,毫无疑问地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进步。

(一)利用大数据平台对先进科技文化输入

由于先天因素的限制,玉树市各项设施起步较晚,其智慧城市之所以得以成功实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策和各项资金的扶持。因此,要抓住机遇,利用好大数据平台,不断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理念,做到博采众长,因地制宜,最终制定出符合自身特色和发展的智慧城市建设方略。

(二)利用大数据平台推动民俗文化输出

玉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要利用好建设智慧城市这个契机,把玉树市优秀文化展现到更广阔的舞台上,推进更高层次的繁荣和发展。

(三)凸显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发展优势

在输入与输出中,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繁荣。一种文化要想实现繁荣,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要利用好大数据平台,在输入与输出中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繁荣,不断铸牢中华民族的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民族的大团结、大发展。玉树市民对灾后重建的城市整体是满意的,在今后的发展中,更要注重市民参与,不断挖掘自身特色,不断凸显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新的发展优势。

参考文献:

[1]  徐静,谭章禄.智慧城市框架与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2]  桑丁才仁.玉树藏文名称辨析——兼论玉树名称之由来[J].中国藏学,2005(01):89-97.

[3]  陈德权,王欢,温祖卿.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顶层设计问题研究[J].电子政务,2017(10):70-78.

[4]  玉树市智慧城市管理服务中心.大数据促发展,建设高原玉树特色智慧城市——玉树建设特色智慧城市经验分享[J].工程建设标准化,2020(04):28-31.

[5]  丁悦.高海拔地区建设生态旅游城市的态势分析——以青海玉树州为例[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9(01):148-152.

猜你喜欢
玉树青藏高原智慧城市
耳钉
玉树新城
我家门口的玉树
the HIGH WAY
名人
智慧城市视野下城市规划创新探究
基于无线组网的智慧公交站点信息系统研究与实践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