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独白”到“对话”:高中政治教学的思考

2021-06-28 09:49包铎
成才之路 2021年16期
关键词:对话教学教学反思高中政治

包铎

摘 要:“对话”教学能将课堂的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探索能力,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文章简述“对话”教学的基本理念,并从注重教师课堂角色的改变、注重激发学生主体意识、注重建立平等对话平台等方面探讨“对话”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运用策略,最后指出“对话”教学实践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关键词:对话教学;高中政治;新课改;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6-0016-02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由于政治课程的理论性较强,部分教师在授课时往往偏重于理论灌输,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导致学生对政治课程不感兴趣。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政治学科教学必须由“独白”式向“对话”式发展,与时俱进,开拓教育新模式。下面结合教学实践,探讨高中政治课堂如何实现“对话”教学的构想。

一、“对话”教学的基本理念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对话教学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代,即“苏格拉底的方法”。苏格拉底在讲学时,并不是将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直接告诉学生,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等对话方式,诱导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结论。亚里士多德的“逍遥学派”也继承了这种对话式的讲学方式。到了近代,对话概念由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提出,他认为对话交际才是语言生命真正所在之处。近现代对话式教学是弗莱雷正式提出的,他认为教育应该“具有对话性”,教育要结合反思与行动,才是有意义的。这一理论基本奠定了对话教学的基本模式。对话教学的基本特点是师生关系上的民主平等,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创造,教学内容上的知识生成,教学方法上的启发诱导。以上特点有学者撰写专题论文进行论述,在此不再赘述。

二、“对话”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1.注重教师课堂角色的改变

在传统的高中政治课堂中,政治教师扮演的往往是绝对权威的“独白者”角色,缺少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容易出现知识传授与学生理解脱节的情况。如果想要引入对话教学,教师就必须改变“独白者”的角色,更多地扮演“启发者”角色,走到学生中间启发学生进行多方面思考。例如,教学“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时,教师应避免进行过多的知识灌输,而要逐步引领学生推导知识点。教师可以从具体的实践与认识的例子入手,举出相关实践和认识的例子,由具体到一般,引导学生逐步揭示隐藏在现象之下的本质。又如,教学“文化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一节时,教师可列举关于传统文化的经典篇目,并和学生交流阅读这些传统文化经典的感受,然后再结合书本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这种教学方式在其他较为抽象的知识教学中,如“实践为认识提供工具”“实践提升人的实践能力、认识能力、思考水平”等,都能够广泛应用。这种对话式的交流过程,不仅能够提高课堂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2.注重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新课改要求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开展教学工作,而在传统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并没有被很好地激发出来,导致部分学生习惯于被动听讲,而不是主动交流和提问。因此,激发学生主体意识成为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而对话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意识的激发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尊自强自信的品格,对于学生终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教师在政治课堂上运用对话教学时,应积极创造机会鼓励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比如在课堂上可以提问学生,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表达。如在进行课堂小结时,教师可以邀请多个学生进行总结,使之互相补充、完善,最终让学生能够独立地完成对本堂课重点知识的总结。当学生有总结不完善的地方时,教师可以适当进行指正,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除了课堂总结之外,开展趣味交流活动也是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方式之一。如让学生课前开展时事知识小演讲,提高学生对时事热点和书本知识结合的敏感度。教师也可以利用课堂空余时间进行微型情景剧表演,如教学“经济生活”时可结合所学的经济知识,排演简单的防诈骗短剧,提高学生经济安全防范意识。类似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知识、拓展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注重建立平等对话平台

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是教育工作者应有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但目前部分教师在和学生交流时不够谦虚,对学生的见解不置可否,使得与学生的对话流于形式。这样的师生“对话”难以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收获,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对话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地位一定是平等的,这样才能确保对话交流的成功。比如,教师可以设立意见板,让学生匿名提出自己对教师授课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教师进行调整。教师在和学生一对一交流时,应当尽可能放缓语气,以一种朋友的态度去面对学生,重视学生的问题和想法,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又如,当学生面临一些学习方面的困难时,教师应当积极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只有在平等的平台上,才能孕育出最成功的对话式教育。

三、“对话”教学实践应注意的问题

1.课堂进度问题

实践发现,对话教学启发的过程较长,会对教学进度造成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内容较多的章节,比如哲学部分的“矛盾论”,知识量大,如果逐条进行对话式教学,可能会影响教学进度。这就需要高中政治教师抓住重点和关键,有针对性地开展引导式教学。比如“矛盾论”中的“矛盾的普遍性”一节,知识点与“认识论”中的“认识的普遍性”类似,教师可引导学生参考已有知识触类旁通,进行自主学习。类似的,對于较为简单浅显的知识,可以采用“学生自主学习,课堂集中答疑”的策略,同时针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对话式引导教学。比如“文化生活”中的“文化自信”内容,作为热点话题,教师应当在课堂上结合时政和相关文章进行讲解;而“文化生活”中的“学习型社会的要求”一节,属于非重点知识,可让学生自主学习或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见,教师在应用对话教学的时候应当注意抓住重点和关键,突出重点,进行引导。

2.教学形式问题

随着对话教学的深入推进,高中政治教学模式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传统的照本宣科、让学生盲目背诵的教学模式不能再应用于对话教学。然而,在实际落实过程中,部分教师思想僵化,照搬典型案例,不注重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样也是不可取的。如果光有内容,没有形式对应,那么内容就会散架。对话教学必须依托于一定的教学模式,不能照搬照抄其他人的经验,必须因时因地制宜,寻找适合本班学生的模式。比如班内学生热爱思考,教师就可在课上多提一些启发性问题,锻炼学生思考能力;如果学生活泼好动,教师就可以适当开展课堂趣味活动,通过活动的形式寓教于乐。此外,小组合作学习同样需要引起教师重视。比如教学“公民的义务”一节时,可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共同理解并掌握知识点。正如教材所言,“实践决定认识”,没有经历过实践检验的认识,是不可取的。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教学形式的适应性与创新性,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

四、结语

对话教学模式方兴未艾,势必成为未来高中政治教学的主流。为了适应这一趋势,高中政治课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水平,探索与之匹配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相信在全体高中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对话式高中政治教学模式必将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薛聚磊.基于弗莱雷对话理论的高中思想政治对话教学实施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2]张超.对话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应用的研究[D].喀什大学,2019.

[3]黄艳.思想政治教育课对话教学研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03).

[4]李虹.思想政治课对话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2(30).

猜你喜欢
对话教学教学反思高中政治
对话教学使课堂更精彩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对话教学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