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势2021:青岛制造新链接

2021-06-28 01:12姜姗
商周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青岛制造业工业

姜姗

回溯非同寻常的2020年,作为立市之本、兴市之器、强市之基的青岛制造业,镌刻着这座城市突围式发展的产业韧劲,奏响了工业互联网时代演进中的变革序曲。

全面发起“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建设“7+N”产业体系、“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胶东经济圈产业一体化发展生态……回溯非同寻常的2020年,作为立市之本、兴市之器、强市之基的青岛制造业,镌刻着这座城市突围式发展的产业韧劲,奏响了工业互联网时代演进中的变革序曲。在产业变革和疫情冲击的宏观形势下,青岛打开了工业互联网的窗口,为产业链供应链的强化提升,提供了更加斑斓开阔的想象空间。然而,如何缩小与制造业强市的差距,提升制造业能级,也是摆在青岛面前亟待破解的难题。

为了在新一轮激烈竞争中突围,顺应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大势,青岛把工业互联网作为城市崛起的最大风口,加快实现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的“四链合一”,力争成为新制造业的引领者。过去的一年,富士康半导体高端封测项目落户青岛西海岸新区、布局5G测试华为投资中电科仪器、腾讯参股数字青岛建设有限公司、蚂蚁金服参投青岛易触科技……政策、技术、资本的加持,疫情之下,巨头们对“青岛制造”热情不减,纷纷布局新赛道。

值此“十四五”开局之年,青岛锚定重塑制造业新优势,《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保持制造业比重稳中有升,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由此,新年伊始,我们链接“场景赛道”、“直击现场”、“企业画像”、“互联共生”等四个不同的维度视角,瞻望2021年,看青岛制造业或将带来哪些新的改变?谋势青岛制造业开启新一轮历史发展期的智造强音。

海丽雅:“国字号”引擎智能新赛道

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青岛海丽雅集团在未来布局中,将成为中国超纤绳缆及成套高端装备研发中心和检测中心,国际化应急安全行业跨境电商平台,构建起国内外应急安全领域的双循环新格局。以匠心传承精神,向全球隐型冠军行列进发。

“推进应急安全文化产业发展,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应急安全文化产业发展模式。”青岛海丽雅集团董事长张旭明对企业的战略布局愈加清晰,“在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下,我们却逆势投资了3000万元,坚定不移地打造国内首家应急文化安全产业园,走科技创新之路。

据介绍,2020年海丽雅最大的发展成果就是研发了航天绳缆,已分别应用到“新一代载人航天飞船”和“天问一号”两大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中。在“天问一号”项目中,海丽雅主要负责两项技术,一是为火星着陆提供伞绳与伞以及探测器链接的连接技术,另一项技术是与火星探测计划中的“着陆试验”有关。此次火星探测任务中,最核心、最难的地方,就是探测器进入火星大气后气动外形和降落伞减速的过程。而海丽雅参与的这两项工作都是服务和应用于探测器进入火星大气后着陆过程。

“我们还探索出了科技含量更高的新编织工艺,比如编护套编织技术结合三编辫芯,作为特殊的三编绳芯结构,用该技术编造的绳缆能提供远超平均破坏力的断裂强力。”张旭明表示,青岛制造业的发展要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加快步伐,将青岛“制造”转变为青岛“智造”。“就我们自身而言,海丽雅在未来增加特种绳缆智能化的功能”,实现“让绳子会说话”,即通过智能化实时了解绳子的应用信息。此外,向成套高端装备延伸发展,提供整体的特种绳缆装备解决方案。

同创曾经“上青天”时期的辉煌,如今上海制造业正由调整中发展、发展中调整向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方向迈进,开局之年的上海《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提到,将把先进制造业作为现代产业体系的三大重要支撑。给出的路径是“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特别强调加快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强化“高端、数字、融合、集群、品牌”的产业发展方针,努力掌握产业链核心环节、占据价值链高端地位。

锚定这一路径,以青岛海丽雅为代表的民族企业们,以励精图治之姿阔步迈向新赛道。

鸿裕吉:“中西相融”内驱制造新生

在竞争激烈的国产精密零部件领域,不乏青岛制造业企业勇于拼搏的矫健身影。其中,青岛鸿裕吉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这一被称之最年长“富二代”秦思刚所执掌的家族企业,正剑指未来的新技术新工艺赛道,映射了青岛制造业内生驱动的新力量。

相比较父辈的保守,具备中西方两种文化背景的秦思刚更擅长取二者之精华,并能大胆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继鸿裕吉2016年巧思布局完成并购,从零部件供应商成功转型为内装系统供应商。2017年底再次“剑指”西南地区完成并购。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趋向,秦思刚认为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并将眼光放向国外。“未来世界健康环保是主流趋势,2016年战略投资以色列主动降噪技术公司Silentium ,成为其在中国铁路行业唯一合作伙伴。2017年,鸿裕吉又引入国外最新一代低温等离子臭氧发生技术,在应用领域进行二次开发。”秦思刚始终围绕制造业趋势进行谋划。据其透露,两个超前布局核心技术已开启,低温等离子氧发生技术已形成产品,开始应用于动车及地铁等场景,逐渐成为城市轨道交通的“标配”。另一项主动降噪的技术,也在与市场的磨合中开发出高铁、地铁以及新风系统等新的应用场景。

业内人士分析称,目前国内的制造加工厂商主要集中在电子、家电、汽车等行业,从事零部件的配套加工。未来随着我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以及融入全球制造业的产业链分工,国产精密零部件可以应用于国内外更加广阔的领域,如航空航天、智能装备、轨道交通、新能源等。同时,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制造加工厂商采用自动化设备的意愿也越来越强。

“企业的发展都是剑指未来,新技术新工艺代表着未来的方向”,对于眼下大热的工业互联网,秦思刚观点鲜明,制造业的工业互联网势在必行,真正制造业的互联网巨头大概率会出現在制造业产业链条的某个环节。在传统产业逐渐失去“活力”的情况下,要想继续活下去,就必须走出去,而走出去最终目的是把新的发展动能引进来。对于企业来说,把握国际形势,时刻盯紧高新技术新赛道,以技术工艺为本,才能立得“百年长青”。

丰光精密:“小而美”之降维战略

20年前诞生于胶州的一家“小而精”企业,见证了20年青岛制造业发展的波澜壮阔。从一家以精密机械加工、压铸制造为核心技术并致力于为高端装备制造、高速列车、轨道交通、汽车、工业智能化等行业提供核心零部件的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迭代式战略至降维式的战略布局,如今在工艺技术、生产设备技术先进程度和操控经验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彰显青岛制造业细分领域中“愈挫愈勇”的市场韧劲。

翻看丰光精密公司的数据成绩:收入规模稳中有升,2020年业绩增长明显,实现营业收入为8484.95万元,净利润为1568.28万元。目前公司工业自动化生产线和半导体生产线的产能利用率接近饱和,预计工业自动化扩产项目将新增设计产能804万件、半导体扩产项目将新增设计产能200万件。

“深耕精密件领域、产品具备竞争力,与下游优质客户保持深度合作关系,谐波减速机产品或成看点。”记者采访中获悉,公司高度重视技术研发投入,目前储备的优质项目遍布四大领域,预计带来的年收入总额6,750万元。“不去与‘高大上进行市场拼杀,认清自身发展优势与竞争力,”降维式的战略发展模式,成就了谐波减速机的“皆大欢喜”——其减速比、输出转速、转动精度、空程、背隙、传动效率及平均寿命等性能与国外品牌产品相比已达到同一水平线上。

当下,智能制造战略下工业自动化装备迎来新机遇,带动精密机械加工零部件产品需求释放。汽车、工业自动化、半导体、轨道交通四大领域齐发力,带动核心精密部件国产化市场扩大。

据企业负责人介绍,随着下游客户对制造技术和研发水平要求的提高,以公司为代表的大型专业性精密零部件制造商在客户黏性上占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市场份额有望提升。作为定位精准的“小而美”,丰光精密盈利能力、研发属性较强。目前公司无直接竞争对手,受益于高质量客户以及产品结构差异,公司净利率在15%左右、保持领先;而公司注重研发驱动,保持研发费用率5%以上,2020年公司研发费用率达到6.10%。

对于未来发展,丰光精密负责人表示,公司将强化技术研发实力,加强内部管理创新,持续完善产业布局,充分挖掘优质客户的需求潜能,开辟新的业务增长点,做好对于人才和现场人员的培养、储备及激励,不断提升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

海尔卡奥斯:领航担当“生态赋能者”

量体裁衣式的服装定制、无感式支付购买生活必需品、个性化定制音箱……走进海尔工业智能研究院,深刻感知到了工业互联网的触手可及。当互联网技术乃至物联网技术日益成熟的时候,以5G、大数据、智慧城市、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科技手段纷纷抬头。而翻看中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历程,海尔的名字贯穿始终,且持续发挥着其独有的企业价值。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探索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企业,海尔在“人单合一”模式下,依托自身30余年的制造经验,搭建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全球首家引入用户全流程参与体验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卡奥斯。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不仅为内部注入强大活力,同样也在跨行业、跨领域中实现生态赋能。目前,卡奥斯已经赋能建陶、房车、农业等15个行业,覆盖全国7大中心12个区域,在20个国家复制推广,在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中居于引领地位。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建陶行业为例,淄博的知名品牌统一陶瓷借助卡奥斯平台进行了全流程优化,推出建陶行业首个工业互联网生态品牌“海享陶”。随后,统一陶瓷在行业销量下滑的形势下逆增30%,企业利润实现了32%的增幅。

以装备制造业为例,上海中国船舶沪东重机作为中国舰船发动机领域的骨干企业,零部件管理效率低下一直是其核心痛点。通过卡奥斯平台的赋能,依托物联网和数字孪生的智能现场管理平台,沪东重机的作业效率提升90%,綜合效益提升了15%。不仅赋能企业逆势突围,卡奥斯通过生态资源汇聚优势,在企业复工转产的过程中,也让企业深刻感知到了工业互联网的“神奇”力量。山东海思堡公司旗下公司计划紧急转产防护服、口罩等防疫物资,但短时间找不到上游的生产设备和原材料的背景下,卡奥斯迅速为其提供了货源和产线规划等全流程解决方案,整个方案从提出到落地仅用3天时间,日产能达2万件。

卡奥斯并非只是应用于智能制造升级的内部服务平台,更是具备跨行业、跨领域复制的开放赋能平台,正是基于模式的“双跨”输出,使得海尔在“新基建”风口到来时,能够从容布局,游刃有余。

正如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所说,“卡奥斯的赋能让海尔成为物联网生态品牌。”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不仅为内部注入强大活力,更重要的是在跨行业、跨领域中实现生态赋能。面对工业互联网的时代机遇,具备先发优势的海尔踩准迭代节点,助推着青岛这座城市走向世界工业互联网新高地。

猜你喜欢
青岛制造业工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工业人
青岛明月申牌?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工业4.0”之思考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Electroacoustic Music Is a "Subversion" to the Form of Traditional Music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