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让德育美丽如诗

2021-06-29 04:03尹俐迦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33期

尹俐迦

内容提要:语文学科,不仅集工具、知识、能力、文学欣赏于一体,更重要的也是一门思想教育学科。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拓宽,它不仅是人的交际、思维、生活的工具,还是人们认知世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工具,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找准切入点  处理好关系  深化效果

新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把这些内容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中。语文是一门充满美、再现美、创造美的魅力学科。我们应该充分把握好语文学科的优越性,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找准德育切入点,加强德育渗透。

一、正确把握教材,找准德育切入点。

1.注意激发学生的真挚情感。

情感,是导之以行的基础。语文教材中,所选的作品大都是内容精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它们本身就是一块块情感的天地,我们要充分利用其中的情感因素,通过情感式的教学,采用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深层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到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不断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如学习《难忘的一课》,是要学生感受这一节所蕴含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感情,讓学生认识到,台湾从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激发他们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而奋发学习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只有激发学生心底的真挚情感,才会使学生逐渐脱离低级趣味,而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整理追求真、善、美,树立远大的目标,并决心为之而奋斗。

2.注意引导学生的朗读热情。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以读为本”。学生通过朗读,才能身临其境,才能受到文章中人物思想的感染与熏陶,从而受到德育教育。所以,引导学生养成朗读的习惯,有利于他们体验祖国语言文字的音韵美,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品味,并培养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如《白杨》一文,语言就充满感情色彩。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重点句、重点段,从多次反复的朗读中激发他们的感情,使他们产生共鸣,从而让学生领悟到:“在那茫茫的大戈壁滩上,高大挺秀、直而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的,不单单是白杨树,还有那些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们。”本文中真正使学生震撼的是结尾一句:“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种“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无私奉献精神,唤起了学生的激情和理想,使学生受到了崇高精神的熏陶和伟大人格的感染。

3.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景兴趣。

小学生正处在好奇爱发问的阶段,他们有很强的可塑性,我们要善于创设各种有趣、有探索价值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景兴趣,使其迅速进入课文预定的情景,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在寻求正确答案的同时,也进行了思想品德的渗透。如教《小英雄雨来》一课时,我们设计了以下问题:①雨来的家乡有什么特点?②雨来的家乡美在哪里?③为什么课文一开头要描写雨来生活的环境呢?④雨来掩护李大叔与他生活的环境有一定的联系吗?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到,课文开头用大篇幅描写芦花村的美丽是有用意的,说明正是美丽的家乡、伟大的祖国培育了雨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正确研究教材,处理好二者关系。

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最基本的语文素养,而且要让学生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德育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也绝不能少的衍生品。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只有正确地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才不至于喧宾夺主、流于形式。因此,我们除了要正确把握好教材,找准德育的切入点,还要认真研究教材,处理好德育与语文教学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能主次不分,本末倒置,更不能“贴膏药”,走过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既不能把德育看作归纳文章观点的程式,轻描淡写地带过,又不能像分析文章一样,深入细致地讲析。正确的做法是:抓住关键之处,画龙点睛地引导学生,分析文章最能感动自己、震撼自己的语言文字,从中加深体会,产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塑造学生。突出文章中的闪光点,使学生发现其光辉,且深切地感悟到其道理的正确或精神的可贵,让大家把这些精神的种子撒播到自己的心田。

三、正确分析学生,深化德育效果。

品德素质陶冶,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我们的宣教代替学生的德育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体验德育魅力。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珍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德育渗透工作才能被学生愉悦地接受,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培养的目标。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深得父母的宠爱,生活条件优越,习惯了养尊处优,缺乏对他人的关爱、给予、奉献与感恩的品质,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薄弱,他们知识面广,叛逆,容易与教师唱反调,等等,这些都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我们能够认真地去分析研究学生,进而区别对待,并结合课文内容适时地渗透思想政治教育,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成功的,就达到了培养人才的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并没有固有的模式,重要的是我们要有一种强烈的既教书又育人的使命感。所以,我们应当积极探索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使之成为学生求知、成长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