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的迸发到抑制
——从景德镇制瓷工艺比较康雍乾瓷器绘画*

2021-06-29 08:07李青阳
陶瓷 2021年5期
关键词:色料粉彩雍正

刘 萱 李 蕾 李青阳

(赣南师范大学 江西 赣州 341000)

前言

瓷器发展到清代,尤其“清三代”康雍乾时,其器物制作精良、釉色齐备、装饰华美,达到中国古代瓷业的鼎盛时期。乾隆时期的“景德镇陶录”载:“陶至今日,器则美备,工则良巧,色则精全,仿古法先,花样品式,咸月异岁不同矣,而御窑监造,尤为超越千古。”[1]此时期的瓷器绘画也最为盛兴。瓷器绘画是工艺与绘画相融合的一种瓷器装饰形式。在中国古代瓷器发展历史中,瓷器绘画萌芽于唐,发展于元,兴于明末清初,盛于康熙时期,至雍正、乾隆后逐渐式微。所谓“瓷有四要素,曰质,曰色,曰画,曰式,欲鉴辨古瓷者,必注意于是”。[2]瓷器上的“画”需要运用“质”(泥料)、“色”(瓷器颜料)、“式”(器皿造型)等工艺手段才能呈现。康雍乾瓷器工艺制作可谓中国古代工艺技术集大成者之代表。下文将从“质”、“色”、“式”三个方面对康雍乾瓷器绘画加以比较探析。

1 质当首蓄——胎质工艺的改良对康雍乾瓷器绘画的作用

“质”是制瓷的泥胎原料。日本学者柳宗悦曾说:“器物之美的一半是材料之美,只有适宜的材料才具备优良的功能,没有良好的材料就不能产生健全的工艺。”[3]对于瓷器绘画,胎质的洁白度至为关键,而胎质的洁白度又取决于泥料本身以及淘练工艺的水准。“陶冶图编次”记载:“造瓷首需泥土,淘练贵在精纯。”[4]康雍乾时期,胎质的差异对瓷器绘画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康熙年臧窑,厂器也,为督理官臧应选所造。土埴腻,质莹薄”。[5]康熙瓷器的泥料在“二元配方”中增加了高岭土的比例,此时的高岭土处于含氧化铝的最佳土层,烧制的瓷器质感坚硬、细腻、洁白,因而享有“糯米汁胎”之美誉。瓷胎作为瓷器绘画的基础,其品质尤为关键。瓷器品质的瑕瑜会影响到绘画的艺术效果。康熙瓷器的胎质纯白缜密,有利于清楚地呈现画面,各种绘画题材与艺术风格都能得以表现,展现了挺拔遒劲、硬朗质朴之美。如图1“康熙青山水人物图棒槌瓶”,由于瓷器的胎质光洁润白,不仅清晰地衬托出器物外壁上的山水、人物形象,画面还表现出丰富的层次感。

图1 康熙清花山水人物图棒槌瓶(故宫博物院藏)

雍正时期,御窑瓷极为强调“内廷恭造之式”。据“清档”载:“朕看从前造办处所造的活计好的甚少……尔等再造时不要失其内廷恭造之式。”[6]雍正时期瓷土品质不如前朝,难以制作大件的高白度的瓷胎,因此瓷土选料细致,制作工艺更加严格,多为胎体轻薄、洁白秀丽的小件薄胎瓷,也为雍正瓷器绘画的精致化提供了优良的材质。如图2“雍正粉彩过枝桃树纹盘”,瓷器胎薄温润,迎光透亮,瓷器的光亮与花朵和果实的粉嫩感产生质感上的强烈对比,所绘制的桃叶与枝干在瓷胎晶莹亮洁的衬托下呈现出精美的画面效果。

图2 雍正粉彩过枝桃树纹盘(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年唐窑,厂器也……土则白壤而埴,体则厚薄唯腻。厂窑至此,集大成矣。”[7]乾隆时期瓷土杂质更多,选料愈加谨慎,泥料淘练更为精益求精。胎质工艺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得烧制出的瓷器胎体厚薄适度,胎质细致洁净,早期保持了前朝细润特点,晚期则稍逊,但大体上洁白度却相对不高,并不适宜大面积绘画。

因此,乾隆瓷器常用复杂的图案装饰和艳丽的色彩覆盖整个胎体,或者和瓷器绘画相互配合形成综合装饰,在某种程度上也弥补瓷胎洁白度不高的欠缺。如图3“乾隆霁蓝釉描金开光粉彩瓶”,瓷瓶整体繁琐华缛有余而高雅不足,瓷器胎质坚硬精细。器物纹饰密布器身,难以看到胎体莹白之质,而开光内的瓷器绘画仅作为瓷器的局部装饰,使得绘画艺术的空间大为减弱。

图3 乾隆霁蓝釉描金开光粉彩瓶(故宫博物院藏)

2 五色斑斓——色料工艺的发展在康雍乾瓷器绘画中的表现

“色”是指瓷胎表面绘画的色料。瓷器绘画中不仅需要白色胎底,还需要专门在瓷胎上绘画的颜料。 “色彩是绘画的形式因素,是艺术表现的语言之一,且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8]丰富多样的色料决定了瓷器绘画色彩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明代青花色料晕散非常明显,还常常出现深色铁结晶斑点,直接影响画面的清晰度,难以刻画细节。“饮流斋说瓷”载:“硬彩(即古彩)、青花均以康熙为极轨。”[9]康熙时期青花色料配制工艺日趋完善,提炼出的色料烧成后呈色青翠明快、清晰匀净。“(康熙)青花器的钴蓝色调变化很大,从鲜亮到灰暗,包括多种不同的浓淡深浅色调……但终以青翠明快和层次分明的色泽为主流,并成为清代之冠”。[10]康熙瓷器绘画正是在色料工艺成熟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各种绘画题材以及表现技法均在瓷器上得以展现。如图4“康熙青花山水人物图尾尊”, 青料将画面中人物表情、衣饰轮廓,描绘得层次清晰、深浅分明。可见,日臻成熟的康熙瓷器色料工艺提高了瓷器绘画的表现力。

图4 康熙青花山水人物图凤尾尊(故宫博物院藏)

雍正时期,帝王极其强调对器物工艺制作的“精细”、“文雅”。因此,温润柔和的粉彩瓷脱颖而出,成为雍正时期彩瓷的主流。“陶雅”载:“粉彩以雍正朝为最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鲜妍夺目,工致殊常,骨董家每矜言康熙硬彩而薄雍正之粉彩为软彩,实则娱目怡怀,粉彩正不多让”。[11]粉彩瓷出现于康熙晚期,在雍正时期工艺技术趋于成熟,其色彩润而雅,粉而柔,设色细腻,所绘画面层次更为多样。粉彩工艺的进步促进了雍正瓷器绘画的精致化。如图5“雍正粉彩团蝶纹碗”,瓷器外壁色调温润雅致、分层柔和。蝴蝶和花卉的色彩的微妙多变,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色彩的丰富性,更利于表现丰富多变的瓷器绘画。

图5 雍正粉彩团蝶纹碗(故宫博物院藏)

“饮流斋说瓷”中提到“乾隆夹彩最盛,镂金错彩,几于鬼斧神工”。[12]乾隆时期,为了追求华丽的瓷器装饰,其色料工艺制作更加精益求精,常用青花、粉彩、斗彩等多种装饰手法共绘一器。这种综合装饰的夹彩瓷器集多种色料工艺成就于一身,不惜工本形成富丽华贵、新奇淫巧的装饰效果。此时,乾隆瓷器绘画作为器型装饰的组成部分,注重浓艳的设色与饱满的构图,画面也工整细致。如图6“乾隆绿地粉彩婴戏纹双螭耳撇口瓶”,瓷器腹部外璧上的画面布局繁密,较少留白,并运用了丰富的色彩描绘,与瓷器其它部位色彩艳丽的图案装饰共同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图6 乾隆绿地粉彩婴戏纹双螭耳撇口瓶故宫博物院藏

3 式之革新——造型工艺的进步对康雍乾瓷器绘画的影响

“式”是瓷器的器皿造型。陶瓷设计家杨永善提出“陶瓷艺术形式主要是通过造型和装饰表现出来,并运用材料和技术加以实现的,其中造型是首要的,决定着陶瓷产品或作品的形态,是陶瓷艺术存在的基本形式。”[13]如果说泥料决定瓷器绘画底材的品质,瓷器颜料影响瓷器绘画的色彩,那么瓷器造型则制约着瓷器绘画的题材与构图。

康熙时期,由于制胎工艺的日趋完善,出现修胎规整的大件器物。大件制坯成型工艺的成熟为康熙瓷器绘画的题材大量出现提供了必要条件。瓷器的造型制约着绘画体裁以及构图。当器物较小造成横切面曲线过大,往往容易造成画面变形。瓷器型体变大时,器壁曲面弧度较小而接近于平面,画面形象不易变形,适合各种绘画题材尤其人物画的表现。“清史稿”载:“时江西景德镇开御窑,源呈磁样数百种……于彩绘人物、山水、花鸟尤各极其胜。及成,其精美过于明代诸窑。”[14]其中,最具康熙时代特点的是反映世俗生活的人物题材。“饮流斋说瓷”所载:“康熙人物,无一不精。”[15]如图7“康熙五彩山水人物瓶”,由于瓶身形体较大,曲面弧度较小,没有影响画面的表现,器身可以相对自由地绘制复杂的人物与山水场景。

图7 康熙五彩山水人物瓶(故宫博物院藏)

雍正时期,瓷器一反浑厚大气的康熙瓷器造型,则代之以轻巧俊秀、柔和细腻之貌,大部分器型轻薄规整、小巧玲珑,工艺制作更趋精巧细致。雍正年间“活计档”中记载“香几胎骨要轻妙,款式要文雅;小炕案胎骨要醇厚,款式亦要文雅。”[16]为适合小件器皿装饰的需要,雍正瓷器绘画以精致的花鸟题材见长,排斥庸俗、粗鄙之弊,强调简洁疏朗、工整秀丽。“陶雅”载:“至雍正则画益美。然以花卉为最工。……真绝代尤物。足以超前古越来今矣。”[17]如图8“雍正粉彩桃花纹直颈瓶”,高37.6 cm,口径4.1 cm,足径11.6 cm,整个造型端正巧致、圆润饱满,画面与造型的关系比例适度,表现了雍正瓷器的玲珑秀雅、晕染细腻之美。

图8 雍正粉彩桃花纹直颈瓶(故宫博物院藏)

作为“康雍乾”盛世的最后一个阶段,官府的强制干预和技术垄断,使官窑瓷的造型工艺制作得尤为精良。“乾隆官窑的瓷器制作工艺水平极高,精巧秀丽,无奇不有,为制瓷史上所罕见。”[18]瓷器绘画在乾隆“盛德”理念与“精细”瓷艺观的影响下呈现出奇异精巧的造型艺术风格。“景德镇陶录”中称赞唐窑成就时所述:“乾隆年‘唐窑’,厂器也……又仿肖古名窑诸器,无不媲美;仿各种名釉,无不巧合;萃工呈能,无不盛备。”[19]但是,过分追求新奇的造型,器身会形成较大的高低起伏,不仅容易引起画面变形,还会破坏瓷器作为圆器的原始美。如图9“乾隆珐琅彩婴戏纹双连瓶”,瓷器造型精致,色彩鲜明瓷器外壁上装饰性纹饰和绘画组合。双联瓶腹部开光处呈凹凸样式对限制画面内容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减弱了画面的艺术性。

图9 乾隆珐琅彩婴戏纹双连瓶(故宫博物院藏)

4 结语

康雍乾瓷器绘画融汇了古代中国制瓷工艺的最高成就和中国绘画的表现技法,并且折射出康雍乾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盛极而衰”的历史变迁。一方面通过制瓷工艺中“质”、“色”、“式”的比较,可以发现在最高统治的影响下,康雍乾的制瓷工艺的不断提高,瓷器绘画题材却日渐狭隘,艺术风格也愈加单调。另一方面,瓷器绘画从康雍时期不断创新求变、充满创造活力的兴盛之象到乾隆时期过于追求精湛的技艺,风格渐趋繁缛的衰落之景,由此可知,康雍乾瓷器绘画必然走向经历了一个从创造力的迸发到抑制的时代轨迹。

猜你喜欢
色料粉彩雍正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2
粉彩瓷板四条屏
《窑开全青》粉彩瓷瓶
雍正款珐琅彩蓝料山水图碗
近红外反射陶瓷色料的研究进展*
一种陶瓷喷墨打印用金黄色色料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陶瓷色料及其应用
雍正:朕终于把自己毒死了
这么痴情的皇帝我也是第一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