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金融稳定报告(2021)摘要

2021-06-30 07:37《山东省金融稳定报告》分析小组
金融发展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金融稳定宏观经济金融市场

《山东省金融稳定报告》分析小组

摘   要:2020年,山东金融业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成果,区域金融运行总体平稳。全省社会融资规模等主要金融指标增速创历史新高,信贷结构持续优化,金融机构组织体系更加健全,支持实体经济质量进一步提升。经济金融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和薄弱环节仍然突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实体领域风险继续向金融行业传导,金融风险防控压力依然较大。

关键词:宏观经济;金融稳定;金融市场;金融服务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21)04-0003-05

DOI:10.19647/j.cnki.37-1462/f.2021.04.001

一、宏观经济与金融稳定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2020年,全省经济发展好于预期,全年实现生产总值73129.0亿元,比上年增长3.6%。三次产业比例7.3∶39.1∶53.6。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5.1%。对外贸易逆势上扬,进出口增长7.5%,出口增长17.3%。动能转换初见成效,全年压减焦化产能729万吨,退出地炼产能1176万吨。“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经济增势强劲,实现增加值占比达到30.2%,投资占比达到51.3%,新登记“四新”经济企业增长83.4%。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0.6%,回落8.5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6.3%,回落2.8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122.7万人,减少11.28%;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0%,下降0.19个百分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886元,增长4.1%;人均消费支出20940元,增长2.5%。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依然不足,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投资需求有待提升,服务业投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比较低,利用外资增长后劲不足;“四新”经济规模偏小、比重低,区域分化态势明显;财政收支困难突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缺口有所扩大;就业结构矛盾加剧,“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疫情叠加全球经济走低,进口持续低迷。

(三)经济运行对金融稳定的影响

疫情纾困政策使得部分风险被延缓暴露,资产质量劣变承压,贷款下迁压力较大;重点房企资金监测、融资监管规则(“三道红线”)和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出台,银行对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的态度更加审慎,房地产企业银行信贷融资难度加大;产能整合转移外溢风险突出,信用风险规模大、占比高;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依然面临不确定性,专项债主要流入土地储备或棚户区改造,对投资引领作用有限;地方财政收支差额扩大,政府处置风险能力减弱,金融风险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二、金融业与金融稳定

(一)银行业

1. 总体运行状况。截至2020年末,全省银行业机构资产总额14.91万亿元,增长13.35%;负债总额14.37万亿元,增长13%。各项存款余額11.55万亿元,增长13.24%,增速为2014年以来年度最高;各项贷款余额9.79万亿元,增长13.26%,增速为2013年以来年度最高。全省国有、政策性、股份制二级分行以上机构687家,法人银行业机构281家,银行业从业人员24.49万人。全省社会融资规模新增2万亿元,增量创历史新高。全年新增贷款1.15万亿,年度增量首次超过1万亿。制造业贷款扭转了2017年来净减少的态势,较年初新增178.55亿元。小微企业贷款较年初新增3748.12亿元,增速18.28%,高于各项贷款增速5.01个百分点;个人经营性贷款较年初新增1714.82亿元,是2019年增量的1.86倍,增速28.04%。全省银行业实现账面净利润742.01亿元,在让利实体经济背景下,银行业积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加大融资支持力度,利息收入呈现“价减量增”的特点。

2. 需关注的问题。一是信用风险形势依然严峻。截至2020年末,全省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减少512亿元,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0.86个百分点。但疫情纾困政策使得部分风险被延缓暴露,关注类、逾期类贷款占比高,未来资产质量劣变承压,将进一步加大信用风险不确定性。二是不良贷款处置难度增加。三年风险攻坚战期间,全省银行业共处置不良贷款7000多亿元,化解风险、腾挪出信贷空间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财务资源和优质资产,不良贷款继续大规模处置难度增加。三是部分区域信贷风险较为集中。4个地市不良贷款余额超过150亿元,3个地市不良贷款率高于5%,6个县市不良率超过10%。部分地市大型出险企业较多,关联互保关系复杂,风险处置难度较大,不良贷款“前清后冒”问题突出,金融生态环境修复难度大。

(二)证券期货业

1. 总体发展状况。2020年,山东省2家法人证券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99.16亿元,同比增加19.19亿元。其中,因股票市场交投活跃,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加13.12亿元;利息净收入同比增加6.37亿元;全年累计实现净利润31.27亿元,同比增加6.31亿元。2020年,全省取缔6家产权类交易场所业务资格,现存13家,交易场所日趋规范成熟。截至2020年末,全省上市公司共334家,新增29家,其中科创板企业9家;目前排队上市企业共56家,其中科创板企业10家。2020年山东省着力支持企业多渠道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首发上市企业募集资金119.32亿元,同比增长65%;24家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规模156.67亿元,同比增长5倍多;6家公司完成重大资产重组,涉及资产额约66.44亿元。债券融资方面,公司债券(含ABS)募集资金2485亿元,同比增长46%。

2. 需关注的问题。一是公司债券发行难度和违约风险加大。2020年末信用债市场违约事件频发,导致部分国有企业推迟或取消债券发行,部分企业集中到期续发压力较大,个别企业出现短期偿债能力指标、营业收入下滑等情况。2020年省内共14只债券发生违约。二是部分上市公司存在股票质押风险。截至2020年末,有29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票质押比例超70%,有20家上市公司全部股票质押比率高于30%。三是可转债市场风险需要关注。2020年全国发行规模高达2433.61亿元,同比增长87.17%,可转债投资存在强制赎回、下修转股价、信用级别下调等风险。四是公募基金权益类基金发行规模大,抱团持仓现象较为严重,加大了集中抛售风险,风险应予以关注。

(三)保险业

1. 总体发展状况。截至2020年末,全省共有法人保险公司5家,其中财产险公司3家,寿险公司2家。省级分公司以上保险主体96家,保险公司分支机构7586家。全省保险业总资产8072亿元,较年初增长18%。全年实现保费收入3482.5亿元,增速7.52%,高于全国1.39个百分点。受疫情影响,人身保险行业回归风险保障,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保障程度较高的健康险、普通寿险保费增速分别达18.07%、20.45%。受车险综合改革影响,车险增速同比下滑1.44个百分点,非车险成为业务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增速和占比较2019年分别提升2.52、3.64个百分点。全年提供风险保障总额248.23万亿元,赔付支出1036.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68%、14.73%。

2. 需关注的问题。一是行业信用风险防控压力较大。在经济转型、去杠杆和打破刚性兑付的背景下,保险资金运用面临的信用环境严峻,保险资金配置固定收益类资产面临的信用风险加大。二是保险公司业务转型面临多重挑战。车险综合改革将进一步加速财险市场主体分化,“马太效应”凸显;改革將倒逼中小险企聚焦非车险业务的发展。人身险新单保费增速放缓,产品同质化和行业内卷问题较为严重。三是法人机构整体实力较弱。全省5家法人机构资产规模小,综合实力较弱,受地域条件、品牌知名度等因素的影响,人才引进和业务拓展难度较大。

(四)金融业综合经营

1. 整体发展情况。2020年,全省金融机构理财业务中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继续稳步增长,净值型产品余额同比增长124.17%,占比提高32.15个百分点。保本型理财产品余额同比下降85.14%,占比降至0.74%。投资方式仍以标准化资产为主,债券等标准化资产投资余额14246.72亿元,占比为86.79%,同比提高5.03个百分点。信托、黄金等代理类业务增长幅度大,代理信托产品和黄金产品分别同比增长16%、79%。

2. 需关注的问题。一是底层资产违约现象较为突出。由于企业债券风险集中暴露,自2018年底以来投资于各类企业债券的资管产品违约现象凸显。二是中小法人银行底层资产处置困难。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监管趋严的背景下,中小法人银行资产处置压力剧增。三是中小法人银行净值型产品研发能力不足。省内中小法人银行机构在理财产品设计、研发定价、终端风险对冲等高端领域的服务能力明显不足,资产管理业务开展面临较大挑战。

三、金融市场与金融稳定

(一)货币市场与债券市场成交量同比大幅增长,资金净融入大幅下降

2020年,全省共有294家市场成员和非法人投资主体参与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交易,同比增加79家。全省市场参与主体总成交量为83.78万亿元,同比增加21.88万亿元,同比增长35.4%。全年净融入资金2.8万亿元,同比下降2.78万亿元。

(二)票据市场运行平稳,全年票据贴现利率在合理区间波动

2020年,山东省票据贴现发生额9738.8亿元,同比增加309.9亿元。银票贴现利率在3.5%左右波动,商票贴现利率水平比银票高160BP左右,在5.1%左右波动。

(三)债务融资工具规模同比快速增长,国有企业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2020年,全省非金融企业共发行信用债730单、金额6858.1亿元,其中债务融资工具458单、金额3995.9亿元,同比增加110单、927.8亿元。全省存续期内非金融企业信用债券1453单,余额13618.1亿元,同比增加2857.6亿元。伴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企业抓紧复工复产,债券融资需求也相应回升。从发行主体所有制结构看,国有企业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2020年,63家国有企业共发行债务融资工具445单,融资3887.4亿元,融资额占比97.3%。

(四)黄金市场交易价格持续走高

截至2020年末,全省12家黄金交易所会员累计完成成交量2082.5吨,其中买入量899.6吨,卖出量1182.9吨。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中央银行宽松货币政策影响,2020年黄金价格突破历史高点并创新高2075.14美元/盎司。国内金价走势主要受国际金价影响,变动趋势基本一致。

四、金融服务与金融稳定

2020年,山东省金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升,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为金融业稳定健康运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金融监管协调框架逐步完善

2019年在全国率先建立山东金融监管协调机制,2020年初转型升级为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山东省),先后召开了由省分管领导主持的联席会议2次,专题会议4次,联络员会议1次,围绕稳企业保就业、金融风险化解处置、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出台细化措施,深入开展“金融”助企专项行动,联合12个部门印发了《山东省“金融诊疗”助企行动工作方案》,制定印发了《山东省处置集中取款事件应急预案》,强化风险监测信息机制性共享,绘制全省金融风险“图谱”,持续提升辖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水平,稳妥推进金融风险化解。

(二)金融法治环境不断改善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不断提升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水平,围绕“一点接入、集中处理”工作原则,2020年,山东省12363呼叫中心累计接听消费者来电2万余件,建立疫情监测日报和涉疫投诉咨询事项重点跟踪督办制度,做好涉疫事项处理。成立山东省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协会,推动辖区协会与法院、仲裁和人民调解组织开展工作对接,实现诉调对接机制省、市、县三级全覆盖。与山东银保监局、山东证监局和山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共同签署《山东省金融消费者(投资者)权益保护合作备忘录》,细化金融消费权益保护领域的监管协调内容,加大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监管协同力度。

(三)支付体系建设持续深入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印发《山东省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实施方案》(济银发[2020]169号),夯实山东省试点工作制度基础,全面推行开立、注销企业开销户预约办理。印发《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农村支付服务环境优化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打造“三公里”支付服务圈、“一市一品”农村特色支付服务名片,持续优化农村支付服务资源配置。印发《山东省2020年移动支付便民工程推广实施方案》,确定公共事业、交通、文教卫生等领域为集中攻坚领域,持续优化支付服务供给结构。组织279家银行接入山东省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指导银行通过绿色通道紧急开立涉疫账户、办理涉疫资金汇划业务、减免商户银行卡手续费、通过云闪付发放惠民券,精准助力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2020年,山东省内大额支付系统共处理业务0.7亿笔、同比减少55.6%,清算金额284.3万亿元,同比增长15.8%。小额支付系统共处理业务4.3亿笔、金额21.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7%、182.2%。

(四)信用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顺利完成一二代征信系统切换工作,全省114个中国人民银行查询柜台、402台个人信用报告自助查询机、150余家征信系统接入机构顺利完成一二代征信系统查询切换,二代征信系統正式上线。建立完善征信报数程序测试验收、按季量化评价和异常数据监测等多层次数据质量管理体系,保障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山东省纳入征信系统数据准确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大力推进商业银行自助查询网点和自助查询设备布设,推广商业银行网银和手机银行征信查询服务,2020年全省共提供个人信用报告查询767.8万次、企业信用报告查询15.7万次。落实征信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指导全辖清理名称或注册范围含“征信”但不从事征信业务的机构284家。

(五)反洗钱工作持续加强

反洗钱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建立“银警”“银检”合作机制,与山东省公安厅建立“山东省预防、打击洗钱犯罪银警合作机制”,与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建立“山东省预防、打击洗钱犯罪银检合作机制”。与山东银保监局、山东证监局、山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联合建立“山东省金融监管部门反洗钱工作合作机制”,确定了“坚持一个原则、突出一条主线、规范一个流程、确定一个重点、实现一个目标”的总体框架。2020年组织对42家县级以上义务机构开展了执法检查,检查并完成处罚的项目21个,全部处罚项目均严格执行“双罚”,处罚金额总计1616.55万元。印发《山东省特定非金融机构及社会组织反洗钱工作指导意见》,为全省特定非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并以房地产领域为试点,推动14家房地产机构接入反洗钱监测分析二代系统。

(六)货币流通管理不断深化

现金流通渠道不断畅通,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充分利用总行货币金银管理系统,不断充实和完善济南分行货币发行管理监测系统,2020年,山东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库存现金余额总计306.94亿元,同比增加16.33亿元,同比增幅5.62%。2020年现金供应及时,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现金需求满意度显著提升,各券别现金满足率均在80%以上。积极推进反假工作转型与深化,形成山东省反假货币工作网络体系,推动反假货币工作“打、防、宣、教、管”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反假货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体系。认真落实新的反假货币培训工作制度,督导金融机构落实主体责任,2020年共收缴、没收假币22.95万张(枚)、1777.96万元,其中,金融机构柜台收缴16.75万张(枚)、1391.80万元,公安机关没收6.14万张(枚)、384.73万元。

(七)金融宣传和投资者风险教育扎实推进

组织开展2020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活动、金融法律普及活动、“七五”普法自查自评以及第十七届全国法治动漫微视频作品征集展示活动。按照“集中性+阵地化”的宣传思路,主动牵头协调山东银保监局、山东证监局、山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山东省委网信办等部门联合开展金融知识宣教工作。在全国率先建立“一行二局一厅”——银证保加教育部门共同推进中小学金融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工作机制,四部门共同开展相关工作。积极指导辖区有条件的机构和单位创建金融教育示范基地,组织开展山东省首批省级金融教育示范基地评审,2020年共命名日照银行等3家基地作为省级金融教育示范基地。

五、政策建议

2021年,全省金融风险形势依然严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做好常态化金融风险防控压力较大。妥善应对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要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持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增强金融风险治理能力,提升风险防控的前瞻性、全局性和科学性,统筹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一是实施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的货币信贷政策。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创新直达实体经济的政策工具和制度安排,发挥好金融机构作为政策传导主渠道的作用。发挥金融支农支小政策合力,强化涉农涉小信贷创新激励,督促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力度。

二是持续强化金融监管协调。充分发挥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山东省)平台作用,进一步强化央地间、跨部门间监管协同,避免监管冲突、监管重叠及监管空白。重点加强跨市场、跨业态交叉性金融业务的监管,分析业务模式,提出规制建议。与地方政府建立常态化、机制化会商制度,落实地方政府属地金融监管和地方风险防范处置责任。

三是及时转入常态化风险防控和风险处置。加强信息共享、联合研判,构建判断金融风险是否具有系统性影响的“定性+定量”“主观+客观”分析框架,提高风险预判的准确性和前瞻性。坚持稳中求进、市场化、法治化、压实各方责任等工作原则,及时有效处置各类风险,坚决阻断风险蔓延。进一步发挥存款处置平台作用,探索多种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支持中小银行化解风险和补充资本。

四是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强化银企互信,推动辖区信用环境建设,完善地方金融生态环境。加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严肃查处侵害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倡导负责任金融理念,构建普惠金融发展良好生态,促进区域经济金融健康发展。

五是加强金融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建设。逐步健全以宏观审慎监管为统领、以微观审慎监管为基础、以行为监管为支撑,存款保险、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有效发挥功能的、更加强健有效的金融安全网体系。

猜你喜欢
金融稳定宏观经济金融市场
美联储的艰难选择:稳通胀还是稳金融市场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信用衍生产品的风险转移功能综述
经济开放度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研究
我国银行同业业务发展对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影响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