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窑九色 魅力无穷

2021-06-30 02:26邱含
收藏与投资 2021年4期
关键词:窑变青花景德镇

邱含

2021年海南展,我的参展作品以山水、人物为线索,涵盖釉上青花、釉下彩、颜色釉、窑变、柴窑陶艺……这样的全面性和多样化,其实是景德镇陶瓷面貌的小小缩影,也是独属于陶瓷的特殊现象。景德镇陶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经典、注重创造,在复兴中创新。清代《景德镇陶录》就记载:“陶至今日,工則良巧,色则精全,器则美备,仿古法先,花样品式,咸月异岁不同矣”,历久弥新的是精致造物、自然情愫、生活哲学,做陶瓷我们景德镇绝对是认真精心的,不然陶瓷手工业态也不会持续屹立上千年。

为了在陶瓷上师古开新,从工艺、人文、艺术角度承前启后,全景式对接城市精神、文化脉络,两年前我曾发起名为“一窑九色”的主题创作并展览:“九色”者,极致美,琳琅满目,国色无双;“一窑”者,形态美,柴窑创新,器度不凡,彰显造化之工、巧夺天工、厚德载物,有色至无色、有形至无形,探索无穷尽。

“一窑九色”涵盖生活点滴、万物生发,一篇以盖陶瓷之丰富、多样与包容。

“一窑九色”是活态的艺术交流圈,倡导全生命周期的艺术创作模式,从作品孕育、工艺烧造到品牌建设、展览展示、活动策划、艺术衍生,贯穿生活美学、原创精神与文化艺术的融合。

我认为,“一窑九色”追求的不仅是个人的陶瓷嬗变,更是对中国精神与陶瓷精神的传承。从古典意义上看,“一窑九色”是一种概括: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于是九九归一,周而复始。一、九之数,是逐梦起点,也是终极理想。

“一窑九色”亦是一种具象:一曰青、二曰赤、三曰黄、四曰白、五曰黑、六曰绿、七曰紫、八曰红、九曰绀,由中国传统色彩奠基,出于五行四季,气象万千、大千世界,原本就是自然。

那次倡议,是希望以陶瓷器物为载体,述说骨子里的美学追求和文化基因。我们这些现代陶瓷从业者被召集、被唤醒,更加收放自如,从活学活用到出手无招再到心中无意,最终臻至化境。

从景德镇和陶瓷意义上看,“景德产佳瓷,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景德镇陶瓷,是中国的文化地标、文化符号,“一窑九色”倡议全方位挖掘陶瓷造型、工艺和技艺,精选陶瓷手艺人和艺术家,展现当代陶瓷艺术的多样、包容、温度和情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是为人处事的道理,也是艺术的态度与格局,所以陶瓷的世界是变化万千的,大到宇宙洪荒,小到掌中珍玩,都是有趣的世界。

“一窑九色”寄情综合性、全景式的陶瓷艺术面貌,展现景德镇的当代陶瓷艺术与文化自信。经过两年的酝酿,“一窑九色”成为一个自发的、时代的艺术群体,是正在进行时的文化现象,也是一个活性的、动态的陶瓷沙龙、艺术雅集、美术展会,我们组成“一窑九色”的核心团队,复烧“松纳柴器”小镇窑,让“九”成为这个群体的基数,也是稳定结构,团队每个人本身就是一个完满的微型世界,就是一支小型乐队,擅长调配各种陶瓷语言,独奏美的符号;每个人又在成群结队,通过各种陶瓷语言,协奏美的乐章。团队成员或独立,或组合,或编队,或混搭,或聚合,更多地融入个人技巧、感情和思维模式,守护陶瓷文明,引领陶瓷文化,令陶瓷之美呈几何级递增。

我始终相信,这些独立的灵魂、思想的流动,独辟着陶瓷原创的净土,辐射着承上启下的陶瓷艺术圈,形成永不闭合、无限蔓延的环形波,影响着陶瓷艺术的格局与发展。

这次精选的海南展作品,就是“一窑九色”的吉光片羽。六件作品有经典的赏瓶瓷板,也有变形陶瓷瓶;有青花写意和分水,也有颜色釉窑变、釉上彩;有现代梭式窑烧造,也有“松纳柴器”柴窑烧成。通过不同的陶瓷装饰、器型和烧成方法,实现自己对山水、动势和意象的理解。

以作品为例,同样是对青花山水和人物的表现;同样是将唐诗融入陶瓷绘画;同样是对青花分水、线条和写意的运用,《松风吹解带》瓷板和《松童趣》陶艺瓶运用不同烧成方法,二者都达到分水浓淡相宜的效果,但前者用梭式窑烧成,风格偏凝练、放达,有古着感;后者用柴窑窑变,釉色更加温润、有玉质感,随器赋形,陶艺造型和肌理成为山水构成,有晴明感。

通过不一样的尝试和探索,我希望陶瓷经典和现代陶艺能互相交融,展现“一窑九色”的无穷魅力。

猜你喜欢
窑变青花景德镇
窑变刻瓷,工巧合一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
敏行篇之窑变·釉上粉彩作品2
《景德镇陶瓷文化概论》前言
青花志展览
我的家乡景德镇
追寻青花的东方之美
2017“小猕猴欢乐行—景德镇陶瓷文化之旅”
青花·木 产品设计
用景德镇话与世界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