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延安时期的复合型军工英雄

2021-06-30 23:25沈秋农马晓荣
中国军转民 2021年3期
关键词:李强军工

沈秋农 马晓荣

原外贸部部长、国务院顾问李强同志是我党一位难得的复合型人才,他集革命家、科学家和经济专家于一身,在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中,为新中国的诞生和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在革命战争年代为军工战线付出的艰辛努力与创造的丰功伟业,至今仍为人们所景仰。

1923年秋,李强入上海南洋路矿学堂大学部就读,由于他天赋灵慧,聪颖好学,无论数学、物理,还是外语的成绩,在班上均名列前茅,在同学中有很强的号召力。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李强勇敢地带领同学们冲上街头,开展反帝大宣传,并被推举为上海市学联执行委员。同年8月,李强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一条职业革命家的道路。

自制手榴弹

1926年,为配合北伐军北上,党中央决定在上海领导工人武装起义,李强接受了为武装起义筹备武器弹药的任务。因为炸弹、枪支等很难买到,李强决定自己试制,通过认真钻研和反复试验,终于配制出了黄色炸药,研制成功一批手榴弹,在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不久,李强奉命撤往武汉,在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领导下开展工作。同年9月,中共中央机关由武汉迁往上海,当时正值大革命遭到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全国。为了保证中共中央的安全,在周恩来领导下,中央特科于同年11月在上海建立。特科下设四个科,分别负责总务、情报、保卫、通讯等工作。设立通讯科之目的,在于加强党中央对各苏区与工农红军的联系,及时了解各地斗争情况。但当时国民党政府对无线电器材,特别是收发报机控制得非常严格,市面上根本没有成品出售,因此筹建秘密无线电台就成为我党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1928年10月的一天,周恩来庄重地将无线电台的研制工作交给了通讯科长李强。与此同时,周恩来又将学习无线报务的任务交给了时任上海法租界地方党支部书记的张沈川,从此,他们俩人就成为了中共无线电台的创始人。

李强接受任务后,一方面潜心攻读设法搞到的一套美国大学用的英文版无线电教材,另一方面他以无线电爱好者的名义,同在沪经营美国无线电器材的亚美公司和大华公司的商人交朋友,从他们那里陆续购买了无线电器材、工具及有关书刊,李强凭着扎实的英语和数学、物理基础,边学习边摸索,度过了许多不眠之夜。半年后,李强在1929年春末将第一台收发报机试装成功。趁着电台还没开始运转的当口,他就先组装了几台发报机,悄悄拿到上海各码头的大轮船上去卖,既熟练了技术,又赚了些钱,解决了特科经费拮据的燃眉之急。1929年下半年,中央正式决定建立第一座无线电台,李强、张沈川在沪西极司非尔路(今万航渡路)福康里九号租了一幢三层楼房,作为电台的秘密台址。

夜静更深,李强看着张沈川打开那架自制的收发报机,用业余无线电台的呼号开始呼叫,得到了其他业余电台的回答。为了防止敌人侦听,每次试验时间都只有几分钟,这样连续试验了几个晚上,电台运转顺利。当周恩来得知中央第一部秘密无线电台胜利诞生的喜讯后,亲自编制了第一本密码。无线电台建立后由李强负责机务,张沈川分管报务。

在白色恐怖中,研制中共第一部无线电台

1929年底,李强带上由自己和张沈川共同培养出来的第一个报务员黄尚英,奉命到香港九龙建立第二个秘密无线电台。次年1月,沪港两地通报成功,成为中共自己制造的第一對通报电台。以后随着电台制作经验的日益丰富,收发报机的质量和报务人员的业务水准均有新的提高。至1932年,中共中央的声音已能通过秘密电台及时传达到全国各大根据地,对领导各地的革命斗争发挥了重要作用。

延安制造的第一支步枪:“无名氏马步枪”

1938年初春,抗战的号角将远在苏联的李强召回到革命圣地延安,先是担任军工局和无线电局的副局长(局长由中央军委参谋长滕代远兼),主持全面工作,1941年升任局长,在这里他为人民兵工事业奋斗了9年。虽说延安是黄土高原上的一座名城,但它毕竟经济落后,交通闭塞,不但找不到工业的踪迹,仅有的手工业也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作坊。

1938年的春天,李强是在马背上度过的,以探宝的目光四处搜寻着发展兵工生产所需的各种资源,他发现:陕北的棉花,是硝化棉的原料;延长石油沟的石油,是动力资源;黄土岗中的铁矿和煤矿,可以用来炼铁;羊油资源可以用来提炼甘油,是硝化甘油的原料;木材资源可用来烧炭。而八路军总部的鼎力支持,则为军工事业的开创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他们为军工局采购各种设备、仪器、物资、原料并帮助护送到延安。

在李强领导下,延安的军工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全面,有了快速的发展。先是办起了战争环境下既便于转移,又利于生产的马背工厂,接着又设计制造出了生产枪械的专用机床。面对陕甘宁边区被封锁的形势和前线的迫切需要,李强心急如焚,他多次对各军工企业的领导说:“只要你们能生产出机器、武器、弹药和各种需要的产品来,要什么条件我都设法保证。”军工局全体同志响应党中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号召,没有技术工人,就设法召集了一批造枪工人,缺少原料,就用铁路上的道轨代替,没有铜,就号召前线战士收集废子弹壳,运到后方,再装上子弹头,称为复装子弹,没有专用设备,就用手工加工,大家齐心协力,克服各种困难,终于在 1939年4月25日生产出陕甘宁边区第一支七九步枪,又名“无名氏马步枪”,这也是我军军工史上自己制造的第一支步枪。同年5月1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延安举办的第一届工业展览会上,把兵工厂生产的第一支步枪握在手中掂了又掂,瞄了又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从此,在八路军战士手中开始有了自己生产的步枪。为了表彰茶坊兵工厂作出的突出贡献,中央军委专门授予特等奖。

解放战争时期,李强受命建造的短波广播发射台,把新华社的声音传到全世界。在西柏坡,李强接受了刘少奇、朱德等中央领导的紧急指示,为新华社广播电台建造一座无线短波发射台,使党中央的声音和前线胜利的捷报及时播出。正是通过这个电台,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吓退蒋、傅敌军的《蒋匪军已进至保定以南方顺桥》《评蒋傅匪军梦想偷袭石家庄》等三篇文稿和《将革命进行到底》等历史篇章。

新中国成立后,李强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无线电总局局长、电信总局局长和政务院广播事业局局长。

宝塔山下,走出一群中华民族的优秀人才

作为军工局长,李强有个优秀的特长是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尊重人才、培育人才。他并不满足于以往在无线电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为了使自己早日成为军工战线上的内行,他同其他同志一样如饥似渴地学习。当他获悉伍修权那里有不少俄文版的军事技术书籍时,就借来认真阅读。除了向书本学,李强还十分注重向专业人才学习,尽快丰富自己对军工生产技术知识的了解,提高自己统领全局的才能。当时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分子和专门技术人才因为向往革命,相聚在宝塔山下,其中有许多人被安排到军工局,他们中有搞机械的、化学的、炼铁的、烧炭的、印刷的、纺织的……可谓人才荟萃。为了提高工人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李强十分注意改善和提高职工的生活水平,在每月薪金报酬上,规定干部是津贴制,工人是工资制。技术干部最高拿月薪20元,技术工人最高拿月薪28元。李强作为军工局的最高领导每月也只拿20元,这对工人是一种无言的激励。李强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搞军工生产除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外,还必须有正确的技术观点。在他的鼓励和倡导下,军工企业技术人员和职工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发挥。

1944年6月,李强兼任延安自然科学院(今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院长,这是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综合大学,标志着党领导高等科技教育的重要开端,充分体现了党中央高度重视对科技知识分子的培养。学校下设物理、化学、生物、地矿四个系,学制三年,生源是从各单位抽调的具有中学水平的青年。为了提高学院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学院还建立了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机械实习厂和化工实验厂等。学院成立于1940年9月,李强是继李富春、徐特立、陈康白后的第四任院长。

李强兼任院长后,大胆提出将学院和工厂结合起来,走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他经常带领軍工局的技术专家给学生上课,结合斗争实际,先后开设了兵器学、爆破学、炼铁原理、工艺学、金属学以及制图、炸药及爆炸等课程。为了让同学们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以深化和巩固学到的专业知识,李强有计划地安排同学们去各军工企业实习。

如机械系的同学来到炼铁高炉旁,一边听老师讲解,使同学们真正了解高炉、送风机的制造及燃料的烧结原理,并一起参加了炼铁的全过程。当第一炉质地优良的灰生铁冶炼成功时,同学们欢呼雀跃的兴奋之情也感染了李强,他对同学们说:“通过参加高炉冶炼的实践,你们既学习了知识,又为我们解决了军工急需,这收获不是一点点啊!”同学们听了兴奋地鼓起掌来。

延安自然科学院在先后不到五年的时间内,培养了500多名科技干部,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夺取全国胜利,建设新中国建立了不朽功勋。新中国成立后,在这些莘莘学子中有的还走上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岗位,他们中有国务院总理李鹏、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军工局自身也成为一所培养人才的摇篮,据不完全统计,在军工局工作过的人员中,有39人在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过副部级以上的领导职务。

毛泽东挥毫题词:坚持到底

军工局初创伊始,一穷二白,困难重重,除了有着40多名工人的修械所,及建立于红军时代的被服厂、印刷厂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工业基础。这对刚从国外回来的李强来说,无疑是个极大考验,但李强相信“事在人为”四个字。经过一年时间的艰苦拼搏,延安的军工企业已初具雏形,李强以茶坊兵工厂为基础,成立了军工局一厂、二厂、三厂。其中一厂负责制造机器,二厂负责制造步枪,三厂负责生产手榴弹、复装子弹并负责筹建炸药厂。在一次军工局的大会上,李强坦言:我们边区发展工业的特点是举世所无,第一,工具自己做;第二,原料自己找;第三,房子自己造;第四,技术自己学;第五,没有规定的原材料。在自力更生的口号下,李强紧紧依靠全体干部职工,充分发动大家献计献谋,群策群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至1944年,陕甘宁边区已发展到120多家工厂,其中军工系统就有8个厂,工人队伍发展到12000多人,为边区的军工生产和民用工业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延安的军工生产有了快速发展,在1939年至1943年的五年中,李强领导下的军工企业共生产步枪9758支,子弹220万发,手榴弹58万余枚,掷弹筒1500门,掷弹筒弹19.8万发,八二迫击炮弹3.8万发,修枪万支,修炮4门,还为地方民兵生产了地雷上千万枚,为保卫陕甘宁边区,加快推进夺取抗战胜利的进程作出了积极贡献。

1944年5月1日,陕甘宁边区工厂厂长暨职工代表会议在延安召开。在这次大会上,共有五位同志被中央军委授予“边区特等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其中李强是唯一的军委局级领导干部。当李强接过毛泽东赠予的亲笔手书“坚持到底”的题词时,台上台下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次大会的宣言书还特别提出:“要学习军工局长李强同志,他领导、计划、布置、设计并亲自动手,推动和帮助了边区重工业的各种主要发明和创造精神。” 这是党中央对李强为军工事业作出积极贡献的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

猜你喜欢
李强军工
军工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分析
世界五百强:中国军工风云榜
军工行业ETF 8月22日登陆上交所
军工股上涨
军工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