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2021-07-01 00:29唐蕴慧
装备维修技术 2021年51期
关键词:砂土水文地质救援

唐蕴慧

摘 要:地質灾害隐患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和隐蔽性,监控和预防难度极大,在地质构造运动等因素的影响下,还有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泥石流、滑坡等重大自然灾害;水文地质环境同样存在较大的波动,水理结构变化、地下水位升降等,均容易给区域生产生活带来较大的安全风险。因此需要做好相关的地质灾害防御工作,避免人为破坏,建立预防和监测管理体系,提前准备紧急救援方案,还要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基于此,文章针对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以及防治加以探讨,以期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水文;地质因素;地质灾害;影响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凸显,泥石流、地震等地质灾害频发,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损害。水文地质因素是引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可见,研究水文因素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义重大。基于此,文章分析探讨了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进而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1水文地质概述

水文地质就是指大自然中水资源的一种流动与变动,这类变化及流动的水资源在最后均会储存于地质空隙内,比如溶洞水和基岩裂隙水等。通俗地讲,地下水就是地表之下的空隙当中存在的水资源,其主要来自大气降水以及地表水的渗入,还有一部分来自于河流入渗。地下水不仅仅具有较强的蓄水调动功能,因其分布范围较广,所以是大部分区域农业用水以及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地下水构成的水循环体系既是大自然循环当中一个关键组成,同时地下水的流动性也会引发一些地质灾害,因此,对地下水的流动规律进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

2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2.1地面沉降现象

水文地质因素变化会引起地面沉降,即地表部分土壤层向地下沉没的现象。地下水的存在使得地下结构的密实性与地表表层土壤的结构密度不一样,加上地壳运动和地下水文运动的共同作用力,土壤结构随之发生改变。地面沉降现象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自然重力作用,分布在地表上的松散或半松散的沉积层收到地球重力的吸引向地下沉降,缓慢形成较细密的岩石层;二是因人为活动导致的地质环境的破坏,如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导致地层地下水位下降和水压降低,土壤间的有效应力增大,地表层的土壤向地层下方压密,从而形成地面沉降。

2.2岩层结构崩塌现象

水文地质因素变化会引起岩层结构崩塌,即碳酸盐岩、钙质碎屑岩等可溶性岩的岩溶从而导致的地面塌陷现象,该现象产生的主要诱因有两种:一是自然因素如大范围降水、季节性洪水、突发性地震、长期性干旱等不可抗力;二是人为因素如大规模的抽水、过量排水或者不合理蓄水等人为工程建设活动,其中人为活动因素的影响和危害性更大。

2.3地基变形现象

地基变形现象主要由胀缩地裂缝引起,多发生于拥有较大厚度的膨胀土分布区域。根据长期观测资料分析得出,有膨胀土分布的区域的水位变化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地下水位在丰水期上升、在枯水期下降,且地下水位的波动范围在膨胀土分布的底层和顶层之间,因土自然吸水现象,随着季节的变化,膨胀土跟随地下水位的高低变化而发生土的胀缩现象,从而影响到地面表层之上,诱发地表出现裂缝,严重的会引起地表的房屋开裂现象。

2.4砂土液化现象

砂土液化,即渗透性不良的细砂土或疏松土在一定的动力条件下或水位变化的因素下发生土壤液化的现象。在地震发生时,或者水位急剧变化的情况下,细砂土类或疏松状的土壤会发生颗粒的移动,土壤颗粒变密,主要承受压力的砂土骨架面积变小,颗粒悬浮振动导致砂土液化,孔隙水在压力的作用下由下向上运动,即“喷水冒砂”现象,严重时会导致地面发生不均匀的沉陷或者地表建筑物塌陷倾倒现象,危害极大。

3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影响的控制

3.1科学防治水文地质灾害

水文地质因素是引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有关部门要积极开展水文地质灾害整治活动,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并将水文地质灾害处理转变为水文地质灾害预防,用事前监督取代事后整改。这就要求相关人员需明确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水文地质因素,并结合具体因素制定相应措施。如果是因过度开采地下资源污染了地下水体,破坏了水文生态环境及地下水系统潜力,相关部门必须大力整治地下水污染问题,对已经存在地下水污染的区域进行综合治理,尽一切所能控制污染范围,积极恢复地下水生态系统。

3.2保护地质环境,杜绝人为破坏

提高植被覆盖率,是有效保护地表的主要因素。如果地面上的植被破坏严重,在遭遇雨水天气时,地面极易被雨水冲击,引起地表层水土流失,从而破坏地表结构。可采取人工种植绿色植被,增加植被覆盖面积的措施进行改善。大面积的植被可以有效阻挡风沙,加固水土,修复水文地质环境。农业与工业生产排放的污水应进行污水过滤净化处理后循环利用。大量污水不可以直接排进田间、地下或河流中进入地表层,流入地下经过长期下渗,会破坏水循环系统,导致该区域的水文地质受到影响进而发生变化。

3.3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我国地下资源丰富,对其合理开发利用不仅能够物尽其用,而且可以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几率。例如,有些地区地下水资源存储量非常大,一旦过度使用极易对地质结构产生冲击力,从而引发地质灾害。合理开发利用该区域地下水资源,满足正常的生活用水、农业灌溉等需求,这样不仅能够维持地质结构稳定,而且能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所以,相关部门必须因地制宜地制定资源开发相关制度及管理措施,同时要加大管控力度,保障农工业生产方面的开采利用,保证水文地质环境的稳定性,使地下水循环系统保持平衡。

3.4提前准备紧急救援方案

地质灾害无法百分百避免,一旦某地发生地质灾害,无比得到及时的救援,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提前准备相应的紧急救援方案,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首先,在平时就要关注当地区域的交通设施,全面掌握交通路线,抓住地质灾害发生后的黄金救援时间进行救援。其次,重视专业救援设施和通讯工具的准备,定期检查各类救援设备的质量状况,保证在实施救援时无设备之忧、全力以赴。还有,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救援专业技能培训,并定期进行救援演习,加强救援专业能力。最后,加强相关人员的应变能力训练,培养正确的救援意识,以及加强乡镇地区人民的灾害求生能力,避免在地质灾害发生过程中发生踩踏事故。

3.5严格实时监控,加强预防工作

相关部门要认识到水文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水文地质环境变化及规律的掌控。开展水文地质监测及保护工作,应加大监控力度,实时实地监控水文地质情况。监控设备要注意日常保养维护,发生故障要及时维修。工作人员在监控过程中要认真仔细,规范操作,避免出现人为失误。相关单位要做好预防工作,建立应急预案,完善监控制度,落实监控工作,这样就可以及时发现水文地质的异常,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从根源治理环境问题,降低灾害发生几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文地质因素会引发地基变形、地面沉降、砂土液化等地质灾害,相关人员要强化环境保护意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预防为主,实施实时监控,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使地质结构维持平衡稳定的状态,从而有效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陆明杰.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J].居舍,2018(26):234.

[2]丁凯华.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J].世界有色金属,2017(14):239-240.

猜你喜欢
砂土水文地质救援
矿业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水泥土换填法在粉质砂土路基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浅议水文地质工程中地质环境的影响
浅议水文地质工程中地质环境的影响
砂土液化内部应力变化规律与工程液化判别
工程地质学术语易混淆用字辨析
救援物资
救援行动
新疆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教育的现状及发展研究
紧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