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在户县执政的日子

2021-07-01 12:29苏晓燕
金秋 2021年5期
关键词:咸阳太平工地

※文/苏晓燕

我的父亲苏耀先1947年在当地党组织的引导下,运用本村教师的公开身份,积极投身革命工作。解放后,父亲先后在咸阳县政府、咸阳市委(县级建制)、咸阳地委(市级建制)工作30多年。

1975年11月,正值户县第一次“农业学大寨群英会”召开之际,父亲带着党组织的重托,赴户县主政县委工作。他和他的领导集体顶着各种舆论压力,决定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大干快上、改变户县面貌的突破口。当年冬天,他带领全县中层以上领导干部集中到太平河治理工地上办学习班,白天修河造田,晚上学习整顿,最终消除了派性,增强了团结。同时,县级机关干部职工也都上了工地,与全县10个公社25000余名社员一起冒着严寒向太平河宣战。经过近一月苦干,完成了13华里长、移动沙石8万立方的河床开挖工程,春季又完成了河岸的砌石和河堤道路的修建工程,并在河滩造地1500多亩。群众高兴地说:“昔日乱石滩,今日变耕地”。太平河治理初战告捷后,父亲又带领大家组织群众对甘河、涝河、渭河进行全面治理、砌堤筑堰、消除水患。父亲自带干粮,拉上架子车,把汗水从涝峪口一直滴洒到渭河滩。同时,户县的10万干部群众也奋战在平地改土的各个工地上。平整土地55420余亩,打机井1070多眼。

“要致富,先修路”。父亲带领大家按照南北子午线和东西垂直的方向纵横修筑,将户县平原切成整整齐齐60个万亩大方田。而在每个大方田内,又建成宽窄统一,纵横有序的125条生产路、200多座过路桥梁还栽植行道树500多万棵,节约土地4600亩。消除了数年来以村为中心的辐射状道路和弯弯梁、斜斜路、蛋蛋田的状况。一个“路成网、林成行、田方地平渠成群”的高标准园田化乡村呈现在户县大地上。

父亲在户县工作期间,常念叨的一句话是:“不科学种田,想提高粮食产量就是一句空话”。他在户县建立了县有农科所,公社有农技站,大队(村)有农场科研站和生产队有育种员的三级农科网和农场试验田。号召全县种植高产阿勃小麦,通过田间试验,推广玉米育苗移栽,提倡合理密植。科学种植提高了粮食产量,全县粮食单季亩产量达到400斤,增长了一倍。不到两年时间,就基本解决了全县群众的缺粮问题,成为全国农业学大寨的先进县。

从1976年起,父亲带领大家对旧城进行了拓宽改造,主要街道则以独特的审美视角选择了行道树,使新兴的县城更具魅力。尤其是户县农民画作为户县文化的标志性品牌与大地园田化一道享誉全国、闻名世界。

父亲在户县的执政时间不是很长,但由于父亲用自己的身体力行诠释和传承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以户县人民群众于1999年4月18日自发为他在户县终南山下的牡丹园内建立了“人民公仆”的石碑。多少年过去了,但人民群众并没有忘记他。

猜你喜欢
咸阳太平工地
太平风俗美
工地上的一对夫妇
守正创新让“太平泥叫叫”叫得更响
劝君莫做“太平官”
波比的小工地
沐猴而冠
咸阳锁紧烟雾与尘土
热闹的工地
咸阳值雨
《太平轮·彼岸》:重新“起航”